-
1 # 遊戲微體驗
-
2 # 鈍刀直入
從影視上看《西遊記》中的人物,沙僧是很老實的,好像也沒有什麼大罪過,稀裡糊塗就被玉皇大帝拿來撒氣,先是被要命,後被赤腳大仙勸諫,貶到流沙河,結果還要受到七日誅心之刑。從常人常理的角度考慮,真相肯定不是如此簡單,於是就有了如下的幾種猜測:
1、間諜說。即沙僧是天庭為取經途中預設的一名奸細,為了破壞取經,防止佛門勢力擴張,演了出苦肉計。
2、情敵說。沙僧是捲簾大將,接觸玉帝內眷,感情有染,玉帝小題大做,公報私仇。
3、受虐說。是玉帝的隨從,有奴性,心理不健全。故被貶後性情大變,暴虐非常,被唐僧收服後,又任勞任怨,忠心耿耿埋頭苦幹。
其實,產生這些觀點的原因,一是影視誤導,把魯智深的形象加在了沙僧身上。雖然都是和尚,花和尚和沙和尚還是差別很大的,花和尚粗中有細一身正氣,沙和尚心高氣傲吃人為生,更恐怖的是沙和尚戴的不是佛珠,而是九個骷髏頭。影視為了省事,也許為了強調要踏實幹活兒,就把沙和尚當花和尚魯智深來美化了。二是因為同情沙僧。打碎一個琉璃盞而已,天庭也太小氣了,怎樣處理,也不至於死,更談不上罪不容誅。然而,天庭就是這樣霸氣的來處理這件事了,並且,好像也沒怎麼得到非議。太恐怖了,沒有背景後臺的人就這樣任人宰割嗎?沒有說理的地方了嗎?非也。通讀原著會發現,沙僧是認罪的。並且,整個神聖仙佛界,誰也沒有認為沙僧被加重甚至從重處理了。相反,沙僧是被減輕甚至免除處罰了。為什麼?難道天庭的琉璃盞如此金貴?
請看原著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戰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淨》中沙僧的自我介紹:
“我自小生來神氣壯,乾坤萬里曾遊蕩。英雄天下顯威名,豪傑人家做模樣。萬國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從吾撞。皆因學道蕩天涯,只為尋師遊地曠。常年衣缽謹隨身,每日心神不可放。沿地雲遊數十遭,到處閒行百餘趟。因此才得遇真人,引開大道金光亮。先將嬰兒奼女收,後把木母金公放。明堂腎水入華池,重樓肝火投心臟。三千功滿拜天顏,志心朝禮明華向。玉皇大帝便加升,親口封為捲簾將。南天門裡我為尊,靈霄殿前吾稱上。腰間懸掛虎頭牌,手中執定降妖杖。頭頂金盔晃日光,身披鎧甲明霞亮。往來護駕我當先,出入隨朝予在上。只因王母降蟠桃,設宴瑤池邀眾將。失手打破玉玻璃,天神個個魂飛喪。玉皇即便怒生嗔,卻令掌朝左輔相:卸冠脫甲摘官銜,將身推在殺場上。多虧赤腳大天仙,越班啟奏將吾放。饒死回生不典刑,遭貶流沙東岸上。飽時困臥此山中,餓去翻波尋食餉。樵子逢吾命不存,漁翁見我身皆喪。來來往往吃人多,翻翻覆復傷生瘴。你敢行兇到我門,今日肚皮有所望。莫言粗糙不堪嘗,拿住消停剁鮓醬!”
“南天門裡我為尊,靈霄殿前吾稱上。腰間懸掛虎頭牌,手中執定降妖杖。頭頂金盔晃日光,身披鎧甲明霞亮。往來護駕我當先,出入隨朝予在上”。這說明沙僧不是太監侍從一類的人物,而是貼身帶刀侍衛將軍。並且也不是打打簾子,卷卷簾子完事,那是要負責安全保衛工作的,只有這份工作,才能夠稱得上“南天門裡我為尊,靈霄殿前吾稱上”,這是深受玉帝信任,被眾仙尊崇的一個人。
問題又來了,如果是這樣一個位置,怎麼會因為打碎一個玉玻璃而被重重責罰呢?
再看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中沙僧對觀音菩薩的自我介紹:
“菩薩,恕我之罪,待我訴告。我不是妖邪,我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捲簾大將。只因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貶下界來,變得這般模樣;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我胸脅百餘下方回,故此這般苦惱。沒奈何,飢寒難忍,三二日間,出波濤尋一個行人食用。不期今日無知,衝撞了大慈菩薩。”
沙僧說自己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這應該是實話。沙僧見觀音說的話跟與八戒說的不一樣,稱自己不是妖邪,我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捲簾大將。玻璃盞相對於玉玻璃,明顯謙卑。其實,不論玻璃盞還是玉玻璃,都不至於將身推在殺場上。然而說者和聽者,雙方都沒感到意外,為什麼?罪有應得。正像孫悟空大鬧天宮一樣,被鎮壓於五行山,已經是從輕發落了。
難道在天庭,玉玻璃就如此珍貴,或者說一個琉璃盞就如此寶貴。於是就有人去探尋玻璃作為佛家七寶如何如何難得,即使再難得,也不至於讓御前侍衛大將軍去抵命,被忘了,天庭終非人間,一個玉玻璃是沒有那麼稀罕的。原因是,沙僧打碎了琉璃盞,毀掉了或吃掉了琉璃盞內的更珍貴的寶物——太乙金丹。這直接導致玉帝沒法召開丹元大會,眾仙又少了一個赴會添壽節的機會。相比較孫悟空的大鬧蟠桃會,其破環意義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一向低調內斂的沙僧始終在避諱這件事,用打破琉璃盞來一語帶過他那驚天大盜的行徑。
初登上界,乍入天堂。金光萬道滾紅霓,瑞氣千條噴紫霧。只見那南天門,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寶玉妝成。兩邊擺數十員鎮天元帥,一員員頂梁靠柱,持銑擁旄;四下列十數個金甲神人,一個個執戟懸鞭,持刀仗劍。外廂猶可,入內驚人:裡壁廂有幾根大柱,柱上纏繞著金鱗耀日赤須龍;又有幾座長橋,橋上盤旋著彩羽凌空丹頂鳳。明霞幌幌映天光,碧霧濛濛遮鬥口。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宮,乃遣雲宮、毗沙宮、五明宮、太陽宮、花葯宮、……一宮宮脊吞金穩獸;又有七十二重寶殿,乃朝會殿、凌虛殿、寶光殿、天王殿、靈官殿、……一殿殿柱列玉麒麟。壽星臺上,有千千年不卸的名花;煉藥爐邊,有萬萬載常青的繡草。又至那朝聖樓前,絳紗衣,星辰燦爛;芙蓉冠,金璧輝煌。玉簪珠履,紫綬金章。金鐘撞動,三曹神表進丹墀;天鼓鳴時,萬聖朝王參玉帝。又至那靈霄寶殿,金釘攢玉戶,綵鳳舞朱門。複道迴廊,處處玲瓏剔透;三簷四簇,層層龍鳳翱翔。上面有個紫巍巍,明幌幌,圓丟丟,亮灼灼,大金葫蘆頂;下面有天妃懸掌扇,玉女捧仙巾。惡狠狠,掌朝的天將;氣昂昂,護駕的仙卿。正中間,琉璃盤內,放許多重重疊疊太乙丹;瑪瑙瓶中,插幾枝彎彎曲曲珊瑚樹。正是天宮異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無。金闕銀鑾並紫府,琪花瑤草暨瓊葩。朝王玉兔壇邊過,參聖金烏著底飛。猴王有分來天境,不墮人間點汙泥。
這麼長,你只需注意一句正中間,琉璃盤內,放許多重重疊疊太乙丹。這一句就夠了,已充分說明,太乙丹是需要琉璃盤來盛放的。
可前面分明說的是玉玻璃或玻璃盞,而不是琉璃盤。這很好理解,玻璃盞或者說玉玻璃,不論實際使用價值,還是製造成本,都遠遠高於琉璃盤。這又說明什麼?說明其盛放的食品要遠遠優於琉璃盤中的太乙丹。我們可以暫且稱其為太乙金丹以顯其金貴。可以這樣來理解,吃了太乙丹,可以成為太乙散仙,而吃了太乙金丹就可以成為太乙金仙。有依據嗎?有,但不在《西遊記》中,因為民間傳說,一直就認為王母娘娘處藏有不死藥——長生不老藥。嫦娥奔月就是因為嫦娥過量服食丹藥,而導致她與后羿天人永隔。
情況明瞭了,沙僧實在是因為犯了比孫悟空更嚴重的罪行。孫悟空只是鬧一鬧蟠桃會,蟠桃會還是要開的,只是出了點小意外,身為捲簾大將的沙僧卻監守自盜,偷食不死丹藥,然後,將琉璃盞打碎,來一個銷燬罪證,這委實給玉帝出了一道難題。殺掉沙僧——那時應該叫捲簾大將,其他神仙會認為玉帝王母故意設計不給長生不老藥,並殺人滅口導致死無對證,如果不殺,則委實難出這口惡氣。所以,並非赤腳大仙面子大,是因為他代表了群仙的呼聲與質疑,這個捲簾大將不能說殺就殺了,要將案情查清。當然,捲簾大將是不會招認的,也就是說,他偷食丹藥成了一個他一個人才知道的秘密——這就導致他養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害怕說出真相,即使提起往事,也是打碎了玻璃盞來避重就輕,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黴氣的倒黴蛋。殊不知,如果他沒有偷食長生藥,七日一次的飛劍穿心百餘下豈能捱過,應該早就死翹翹了。事實是,飢寒難忍,三二日間,出波濤尋一個行人食用。過的比孫悟空在五行山還自在。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孫悟空還需要躲三災,還需要加強自己。沙僧卻已經因為偷食仙丹,立馬登仙,不怕三災。甚至做出罪上加罪的傷生行為。而觀音菩薩對他說:入我門來,皈依善果,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經?我教飛劍不來穿你。那時節功成免罪,復你本職。你看,沙僧的追求就是免罪、復職。他是一個典型的既得利益者。
為什麼沙僧要做這麼一件冒險的事?因為他想長生不老。雖然玉皇大帝便加升,親口封為捲簾將。南天門裡我為尊,靈霄殿前吾稱上。但這些都沒能逃脫六道輪迴,將來還是要躲過三災,歷經劫難,才能證得長生不老的。
這不是和孫悟空一樣,學了一身本領,自以為長生不老,其實面對機遇挑戰,還得迎難而上,只有將問題真正解決,才能達到長生不老。難道他們是一個老師教出來的?據分析,他們應該是一個老師,都是菩提老祖的徒弟。也只有是菩提老祖的徒弟,才有可能如此膽大妄為,目空一切。也只有是菩提老祖的徒弟,才會在取經途中反哺化身為唐僧的菩提老祖。也只有是菩提祖師的徒弟,才會與悟空八戒連同白龍馬一起與唐僧組成五位一體的取經團隊,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一脈相承的,是互相相容的。
理由如下:
1、沙僧的求道經歷與悟空非常接近。沙僧是這樣說的:我自小生來神氣壯,乾坤萬里曾遊蕩。英雄天下顯威名,豪傑人家做模樣。萬國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從吾撞。皆因學道蕩天涯,只為尋師遊地曠。常年衣缽謹隨身,每日心神不可放。沿地雲遊數十遭,到處閒行百餘趟。你看,沙僧是少年成名,且注重實踐,並且謙虛謹慎,勇猛精進。確實是少年英豪,比悟空還要成熟的多。
2、遇到了高人。沙僧說:因此才得遇真人,引開大道金光亮。先將嬰兒奼女收,後把木母金公放。明堂腎水入華池,重樓肝火投心臟。沙僧只是稱其為真人,名字也沒提。悟空也沒提老師的名字,為什麼?老師不許說,敢說就會發生嚴重後果。菩提祖師對孫悟空是這樣說的: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沙僧不敢說,一定也是迫於同樣的壓力,否則,有如此厲害的老師,講出師承關係,豈不為自己的發展增添不少人脈和加分。然而,沙僧也詭異的將老師的名諱隱去。
休漏洩,體中藏,汝受吾傳道自昌。 口訣記來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涼。
得清涼,光皎潔,好向丹臺賞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烏,自有龜蛇相盤結。
相盤結,性命堅,卻能火裡種金蓮。 攢簇五行顛倒用,功完隨作佛和仙。”
這裡有一個秘密,那就是嬰兒奼女,木母金公。雖然這四個步驟是修煉的程式,也都有隱喻。但木母金公,這個可是《西遊記》中經常提及的,正是豬八戒與孫悟空兩人的代號。木代表生髮,金代表收斂。木母,水生木,故為水。豬八戒是天蓬元帥,主管天河,形象為豬,就是十二生肖中的亥,是陰水,這不正是木母。同樣金公,是土生金,孫悟空是石猴,屬於陽土,為石。猴子在十二生肖中為申,屬於四季歸於土,又與寅,同屬陽土,故名石猴,進一步,就叫金猴。分明金公就是孫悟空。將兩者放,就是不執著與生滅,任其自然。那麼,嬰兒奼女又是誰?當然暗指十世元陽未失的唐僧和能夠化為侍女的白龍馬。
矛盾又出來了,以前論證了菩提祖師是唐僧,既然沙僧的老師與孫悟空的老師是一個人,這個真人怎麼讓沙僧將唐僧收了。比喻而已。形容時時將老師放在心上,同時,也將老師的喜愛的奼女放在心上。當然,老師對奼女是沒邪念的,否則就不是嬰兒——嬰兒者,不失赤子之心。
論證到此,可見,整個取經團隊本來就是五位一體,誰也離不開誰。
3、再來看修行成功後的發展。三千功滿拜天顏,志心朝禮明華向。玉皇大帝便加升,親口封為捲簾將。南天門裡我為尊,靈霄殿前吾稱上。腰間懸掛虎頭牌,手中執定降妖杖。頭頂金盔晃日光,身披鎧甲明霞亮。往來護駕我當先,出入隨朝予在上。很明顯,沙僧沒有透過鬥爭去銷死藉,也沒有強行奪寶獲得兵器,而是選擇了一條類似科舉考試的道路,將一身武藝賣與帝王家,幸運的是他成功了,獲得了一個侍衛統領的職位。並且,很以此為榮,就如同被封為弼馬溫或齊天大聖的孫悟空。如此相同的性格,也隱含了他們兩人有同門的做派。
5、同樣受罰,不一樣的是沙僧遭貶,悟空被鎮壓監禁。誰的待遇更好,每個人的價值取向不一樣,也不好斷言。沙僧只是說:玉皇即便怒生嗔,卻令掌朝左輔相:卸冠脫甲摘官銜,將身推在殺場上。多虧赤腳大天仙,越班啟奏將吾放。饒死回生不典刑,遭貶流沙東岸上。其實,事實要殘酷的多,沙僧跟觀音說的就很痛苦,遠比孫悟空遭的罪。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貶下界來,變得這般模樣;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我胸脅百餘下方回,故此這般苦惱。沒奈何,飢寒難忍,三二日間,出波濤尋一個行人食用。這是不管其生死的,甚至可以說是生不如死。
綜合以上來看,沙僧不僅比孫悟空更強悍,犯的罪行也更大,遭受的懲罰也更殘酷,只是將這些隱而不言,為什麼?他不是這本《西遊記》的重點,只是一個重要的配角而已,究其原因,他雖然有象孫悟空一樣的天資,也遇到了菩提老祖這樣的大師,終因血統是草根出身,遭到更嚴厲的打擊,養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
回覆列表
大將上來捲簾,不防又把琉璃盞失了手跌在地下,將琉璃跌碎。玉帝因嘆道:“蠢才,蠢才!將來怎麼樣?明日你自立門戶,難道也是這麼顧前不顧後的?”捲簾大將冷笑道:“陛下近來氣大的很,行動就給臉子瞧。前兒連天蓬元帥都打了,今兒又來尋我們的不是。要踢要打憑陛下去。就是跌了琉璃盞,也是平常的事。先時連那麼樣的玻璃缸、瑪瑙碗不知弄壞了多少,也沒見個大氣兒,這會子一隻器皿就這麼著了。何苦來!要嫌我們就打發我們,再挑好的使。好離好散的,倒不好?”玉帝聽了這些話,氣的渾身亂戰,因說道:“你不用忙,將來有散的日子!這就打你八百,貶下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