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遇見珷公子
-
2 # 淨月暖陽
劉邦打下咸陽,一改貪財好色的德行,封了秦王宮,與關中老百姓“約法三章”,其時這時也未必收買了人心,可不久就來了個神助攻,項羽來啦!項羽進咸陽,殺了投降的子嬰,縱兵搶了秦宮和咸陽城,而後拉上幾百車金銀珠寶和美女,回彭城衣錦還鄉去了。雍涼關中地區,封了章邯等三個舊秦降將,為三秦,而把起碼應封秦王的劉備打發到了漢中一偶之地,為漢王。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這時關中百姓才覺得劉邦之好!戰爭從來離不開民心,章邯等雖是老秦將,但投降者從來被人看不起,三秦要漲自己的實力,只得自己招兵買馬,收糧養兵,這都得靠老百姓支援,章邯等並沒能快速成長。
陳倉道是漢中通往關中的重要通道,並且利於大軍通行,所以韓信才要瞞過章邯。在劉邦漢軍進攻之時,天下初定,並無戰事,章邯並沒有充分的準備。蜀魏對立時,雙方敵對。特別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後,魏軍加強了準備,在陳倉道建了防禦城寨,並由名將郝昭駐守,常駐人馬到不多,僅一千多兵力。
諸葛亮發動第二次北伐,準備並不充分,是在得知陸遜發動石亭之戰時倉促起兵的,想利用魏之大軍往石亭救援而直取陳倉,卻在陳倉城寨下嚴重受阻,最終失敗。失敗的原因,一是魏軍準備充分且有名將把守,戰術得當。二是蜀軍準備不足,無持久戰力。三是石亭戰事結束,魏軍回援,戰機己失,不得不撤回漢中。
-
3 # 網路回答
在古代,陳倉是重要的軍事要地,陳倉是扼守漢中進入關中的屏障。韓信和諸葛亮都曾率漢軍攻打陳倉,然而戰果卻截然不同。韓信輕鬆襲擊取得陳倉漢軍順利進入關中拉開楚漢爭霸的序幕,諸葛亮七八萬大軍卻攻不下2000人守衛的陳倉,最終斷糧撤退。
第一:韓信採取的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作戰方式,在行動上成功迷惑了敵人。
劉邦按韓信的計策派了大將樊噲帶領一萬人去修五百里棧道,並以軍令限一月內修好。當然,這樣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正是這一點,迷惑麻痺了陳倉的守將。雍王章邯萬萬沒想到劉邦的精銳部隊摸著無人知曉的小道翻山越嶺偷襲了陳倉。
而諸葛亮攻打陳倉前沒有像第一次北伐那樣進行戰略欺騙,致使曹魏一開始就注意到陳倉,至少在物資軍械方面支援了陳倉。在第一次北伐時諸葛亮成功進行了戰略佯動讓趙雲出斜谷吸引大量魏軍,自己率領主力出祁山,成功在戰略上欺騙了曹魏。
第二:雍王章邯沒有想到漢軍會偷襲陳倉。之前進入漢中劉邦燒掉了棧道,麻痺了天下諸侯。
而魏大將軍曹真認為諸葛亮以祁山之敗為戒,以後一定從陳倉兵,於是讓將軍郝昭、王生駐守陳倉,修建城池。
第三:章邯的部隊才經過組建沒多久,戰鬥力相對來說較差,守城將領能力可能不行。
而曹魏軍隊早已身經百戰,守將郝昭的更是魏國名將,在河西平亂時就立下赫赫戰功
-
4 # 津城沐雨
從個人能力角度來說,韓信勝於諸葛亮;從國家團隊來說,蜀漢不比劉邦的漢,曹魏遠強於雍王軍。
第一,個人能力角度。韓信是傑出的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被譽為兵仙,戰必勝,攻必克,尤其攻陳倉,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打了章邯一個措手不及;
而諸葛亮的軍事能力與韓信相比並不是特別強,諸葛亮作為蜀漢數一數二的大人物,更多的是計謀和治理能力,諸葛亮治軍可以,但過於謹慎,步步為營,屬於聰明人的笨方法,如果自己實力有壓倒性優勢可以這樣,但是旗鼓相當甚至別人更強的時候就很難有大的效果。
第二,國家團隊的不同。先看進攻一方。劉邦當時在軍事上有韓信,謀臣有張良蕭何,可謂人才濟濟,在家上曾經進入咸陽後的舉動,很得民心;
而諸葛亮則總攬一切,既要考慮國家的治理和後方情況,又要指揮前方戰事,難以專心領軍,考慮的多了,就會過於謹慎,難以出奇制勝。
再看防守一方。 當時的雍王章邯,關中三王並立,雍王的實力並不強,而此時的項羽獻身齊地不能自拔,得不到外援,再加上因為投降造成秦人士卒被項羽坑殺,秦人怨恨章邯;而此時的曹魏已經統一北方多年,內部人才濟濟,國家正在恢復,國力正在上升,可以源源不斷的支援前線,百姓也因為剛剛結束戰亂安定下來,不願再起征戰,諸葛亮相對並不是得民心的一方。
綜上所述,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同,結果也自然不同了。
-
5 # 值得回憶的歷史
韓信能“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取陳倉,而諸葛亮卻不能成功。以下是我的幾個觀點:
一,戰場地理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
楚漢時期,蜀地地理條件惡劣,當時除了有一天棧道可走,還有一天水路。這條就是古漢水的一條支流,過蜀地,經廣元南充等地最後進入長江,水流量很大,有運糧運兵的能力。
楚漢戰爭時期,漢軍大張旗鼓的修棧道,韓信率領大軍從這條不起眼的水路出發,大軍迅速沿古漢水北上,成功偷襲了陳倉,為劉邦出地爭天下創造了條件。
在諸葛亮時期,古漢水早在公元前186年由於大地震使水量充沛的古漢水河道變成了潺潺細流,大船走不了,兵糧沒法運輸了。本來蜀地就地理夠惡劣了,就這麼一條天然生命線就此消失了。如果韓信處於諸葛亮那種條件,縱使韓信用兵如神,如果出不了蜀地也是白搭。
二,諸葛亮和韓信的角色不一樣
韓信是一個單純的大將軍,而諸葛亮不僅要有大將軍的職能,還要處理國內的政務,操心糧草問題等。
韓信是劉邦任命的大將軍,他的任務很清楚打敗項羽。劉邦手下人才濟濟,人人分工明確,管理後勤的有蕭何,韓信根本不用擔心糧草問題,他只要用心打仗就可以了。諸葛亮不僅要統帥大軍,還要處理日常政務,“事無鉅細,亮皆專之”。諸葛亮的任務可不只是北伐,興復漢室,他還要處理國內各種事情,最重要的是他還要操心糧草。諸葛亮幾次失敗都是因為糧草斷絕,不得不放棄北伐。
所以,不能簡單的說韓信強諸葛亮弱。諸葛亮是生不逢時,能力沒有問題,不然蜀國早就滅亡了,還不是諸葛亮撐著在。諸葛亮出兵被處處掣肘,能力再強的人也會施展不開。
-
6 # 不沉的經遠
原因很簡單,最主要的原因是兩個人的所面對的情況和目的不一樣,諸葛亮的主要目的是吸引魏軍,而不是攻克陳倉,自然結果不一樣。
韓信出陳倉是為了和三秦王爭奪關中,此時項羽正忙於平定齊地之亂,無暇顧及關中,漢軍的對手僅僅是三秦王的部隊而已。而且章邯等害死二十萬秦軍,在關中的統治並不穩固,韓信最大的困難是如何讓部隊走出漢中,一旦出來野戰他根本不在乎三秦王的大軍,所以他採用疑兵之計,以修棧道為名吸引章邯的注意力,實際上帶兵暗渡無人把守的陳倉,然後一舉擊潰來援的章邯,繼而奪取了關中。
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以後,在當年冬天就匆匆再次北伐對陳倉發起進攻,這次北伐讓人覺得奇怪的地方很多:
一、出陳倉下一步的行動顯然是進攻長安,否則圍攻這樣一座軍事城市毫無意義。然而蜀軍和魏軍之間的實力差距遠遠超過了漢軍和秦軍之間的差距,剛剛失敗的蜀軍並沒有實力在關中平原和魏軍決戰,這也是諸葛亮第一次選擇在祁山發起進攻的原因。此時距離第一次北伐不到一年時間,蜀魏之間實力不會有太多改變,諸葛亮自然不會冒險進攻長安。
二、這次北伐的兵力很可能比第一次北伐時更少。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明帝親自帶五萬大軍救援關中,而這次卻只出動三萬大軍去救援陳倉,顯然諸葛亮這次出動的規模要比第一次北伐還要小,如果諸葛亮真的要攻長安,又怎麼可能只帶這麼點部隊前來。
三、諸葛亮圍攻陳倉僅僅二十多天就糧盡退兵,讓趕來救援陳倉的張郃撲了個空,顯然物資準備也不足。所以這次北伐諸葛亮也根本沒有長期作戰的準備。
綜合來看,諸葛亮此次出陳倉北伐,目的顯然並不在於奪取關中,僅僅是一次規模小、時間短的襲擾作戰。結合當時魏軍的動向,就不難理解諸葛亮的用意了。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以後,東吳在石亭大敗魏軍,然而魏國並不打算就此善罷甘休,
司馬懿在荊州整頓水師,打算順沔水入長江討伐吳國,魏明帝命張郃督關中各軍前往荊州協助司馬懿,只是因為冬天水淺,所以暫時沒有展開進攻。
三國鼎立,,蜀吳任何一國都不是魏國的對手,兩國必須聯手才可能戰勝魏國,在魏軍可能進攻東吳的情況下,東吳很可能會要求蜀漢出兵救援,而諸葛亮也不可能坐視不理。所以諸葛亮這次北伐的目的應該是為了調動魏軍,減輕東吳面對的壓力。
果然在蜀軍發起北伐以後,魏明帝匆匆調張郃回來,命他率三萬大軍趕去救援陳倉,對東吳的攻勢戛然而止。進攻陳倉既然不過是諸葛亮的一次牽制魏軍的攻勢,那麼圍而不克也就很正常了,畢竟以當時的攻城技術,要攻克一座城池必然要付出重大代價。諸葛亮不過是為了減輕東吳的軍事壓力而已,自然不會讓蜀軍全力進攻。
-
7 # 愛尚文史
同樣是攻打陳倉,為什麼韓信勝了,而諸葛亮敗了?這個問題很好回答,戰爭格局不同,兵力情況、先天條件都不同,結果自然就不同了;
韓信的陳倉之戰,如果讓諸葛亮去指揮,能不能順利拿下,我們不得而知,主要還是要看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以及隨機應變能力如何?不好胡亂猜測;但是!諸葛亮的陳倉之戰,如果讓韓信來指揮,我敢肯定,結果不會有太多的意外,最終也只能以失敗告終;
韓信之所以能勝,是因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當年劉邦受封蜀地後,為了向項羽表明自己沒有擴張的意圖,故意令部下將途中棧道全部燒燬;之後便修養身息,待養成氣士,再與項羽決戰;實力足備後的劉邦,開始邁出與項羽爭雄的步伐,而這陳倉之地,正是他踏出蜀地的必經之地;陳倉不但易守難攻,還有大秦猛將章邯駐守,當時的劉邦,想要正面攻取陳倉打贏章邯,幾乎是不可能的;關鍵時刻韓信獻上一計,在“棧道”上做文章,表面上讓樊噲大張旗鼓的搶修棧道,並揚言要在一個月內完工,藉此麻痺陳倉守將章邯;這樣一來,章邯的目光,就全集中在“棧道”這裡了,哪裡會料到韓信的精銳部隊偷襲;
諸葛亮的陳倉之戰則大不相同,在他第一次北伐失敗後,曹真就意識到了,來年諸葛亮必定會攻打陳倉;所以第一次北伐戰爭剛結束,曹真就馬上調遣了部將郝昭、王生二人,去陳倉佈防,等待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而且當時的諸葛亮,並不具備像韓信那樣,能夠大張旗鼓吸引陳倉守將的先決條件,只能與之正面對敵;正面對敵的結果只有一個,失敗;不管是韓信,還是諸葛亮,都不能改變的結局;何況當時的陳倉戰局中,還有另一隻隊伍介入其中,曹真的王者之師,不可能給諸葛亮喘息的機會!!!
-
8 # 成語大全
劉備甘露寺已經是溫柔鄉英雄冢中之人了,劉邦鼓搗手下回中原,諸葛亮累死也沒辦法。幹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詮釋的淋漓盡致
-
9 # 黃百萬加油
歷史的節點不一樣,同樣的套路用兩次就不管用了,韓信的暗度陳倉屬於一招奇招,況且當時的項羽並沒有怎麼把劉邦放在眼裡,當時的劉邦勢力並沒有很強悍,只是說劉邦當時分封完之後,來到巴蜀之地時,實力很弱,在南鄭安定下來之後,才漸漸的強大起來,但當時交通阻塞,項羽的訊息並沒有那麼靈通,所以這個計謀對於當時的大勢來說的話是行的通的機率還是比較大的。
對於諸葛亮這邊來說的話,當時的三國鼎立時期,司馬懿是和諸葛亮一樣實力相當的對手,都對天下大勢非常熟悉,況且當時諸葛亮打算北伐之前,劉備與曹操對峙漢中之時,曹操撤兵,但是把當地的百姓都帶走了,劉備的糧草已經消耗的比較多了,到了諸葛亮時期,當時也是發生了地震,把水路都給分裂開來了,水路行不通,只能依靠山路,但是當時蜀地山路崎嶇是出名的,運糧速度十分緩慢,雖然有木牛流馬輔助,但是也沒有那麼好的效果。
-
10 # 崑崙俠哥
韓信率兵出漢中之前,為了迷惑楚將章邯,就派樊噲帶兵修復之前被劉邦燒燬的棧道,以便吸引楚軍主力駐守劍閣,韓信自己卻率領大軍抄小路偷襲陳倉,達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戰役效果!韓信此次戰役的成功,採用了一明一暗兩種策略,用“明修棧道”來表明自己的戰略意圖,用“暗渡陳倉”來隱藏自已的真實行動。
在諸葛亮第二次北伐之前,魏軍主帥曹真就已經料定諸葛亮會採用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謀。所以曹真就派名將郝昭提前在陳倉地區築城防守。由於魏將郝昭的嚴密防守,蜀軍的多次進攻都沒得逞,後來蜀軍在郝昭病危換將之機,方才攻入陳倉。但是蜀軍圍攻陳倉長達二十多天,這也為曹真調兵遣將佈置防務,贏來了寶貴的時間!
諸葛亮之所以沒有韓信攻取陳倉所用的時間短效果好,主要原因就是魏軍主帥曹真提前料到諸葛亮的主攻方向是陳倉,所以才派善守名將郝昭在陳倉做了充分準備,這才讓諸葛亮攻城受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而韓信是採用“明修棧道”的障眼法,讓對方主帥章邯誤斷漢軍的主攻方向就是劍閣,從而吸引住章邯的主力大軍守在劍閣,同時韓信親率大軍抄小路迂迴拿下守備薄弱的陳倉,這才成功實現了“暗渡陳倉”的戰略目標!
-
11 # az2777
首先攻陳倉的是劉邦不是韓信。
其次劉邦面對的是四分五裂的天下,而諸葛亮面對的是佔據天下七分的曹氏集團。
最後劉邦和諸葛亮的基本盤都是巴蜀,但劉邦的對手是隻有關中1/3的章邯,力量對比是劉邦佔優。
劉邦從故道襲擊陳倉,久攻不下,劉邦正打算撤退,揭者趙衍(漢中人)獻計從另一條小道率奇兵繞過城池襲擊陳倉後方,再配合的大部隊夾擊拿下了陳倉城。
此外還有巴人範目率領的少數民族的山地兵助戰。
【《史記·高祖本紀》:八月,漢王用韓信(韓王信,末代韓王庶孫)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覆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東至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而遣諸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令將軍薛歐、王吸出武關,因王陵兵南陽,以迎太公、呂后於沛。楚聞之,發兵距之陽夏,不得前。令故吳令鄭昌為韓王,距漢兵。 】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須昌(趙衍)以謁者漢王元年初起漢中,雍軍塞陳,謁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後為河閒守,陳豨反,誅都尉相如,功侯,千四百戶。】
【《華陽國志·巴志·總敘》:“閬中人範目有恩信方略,知帝必定天下,說帝,為募發賨民,要與共定秦”。】
孫子曰:以正合,以奇勝。此戰就是此理論的經典應用。
至於諸葛亮的失敗,單純是整體實力不行。
-
12 # 薌江釣叟老林
韓信是智取陳倉,
孔明是力攻陳倉。
諸葛孔明是歷史以來的智慧象徵,在二次北伐時,強攻陳倉城二十多天而不下,做為一個智者,他為什麼不智取而用力攻,真的有汙辱智聖二字。
-
13 # 明德先生
1.韓信攻其不備,關中實力不夠。遇到戰神韓信,活該章邯等三王倒黴,此外,項羽殺掉20萬秦軍,唯獨封了三個秦將為王,關中的老秦人不服,坐等劉邦來解放他們呢!
2.諸葛亮打仗差點火候,又是故伎重演,關中自然有備;再者,長安又作為西都,經營日久,魏軍對於陳倉要地的防範不可同日而語。
-
14 # 大白白野
陳倉,是現在的寶雞市陳倉區。韓信和諸葛亮相差四百多年,攻取陳倉情況不一樣。
項羽分封劉邦做漢王,劉邦計劃從漢中反攻關中。項羽在關中分封章邯、司馬欣、董翳為三王,想阻止劉邦。劉邦封韓信為大將軍。漢軍採取聲東擊西戰術,也就是元朝時期戲曲節目產生所謂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
韓信攻取陳倉相對容易些。章邯是名將,但是由秦歸楚後鎮守關中失去了人心。章邯率二十萬秦軍投奔項羽,項羽在新安坑殺了二十萬秦軍,僅留下了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這三人分封關中為王,關中是秦地,秦人恨透項羽、章邯、司馬欣、董翳,所以章邯想守住關中阻止劉邦漢軍非常困難。韓信漢軍兵分兩路,迷惑章邯,偷襲陳倉容易成功。攻取陳倉不一定說明韓信的漢軍比諸葛亮的蜀漢軍隊有多麼強大,韓信的漢軍攻取章邯據守雍丘就相持不下,後來釆用水淹雍丘才破城攻入。
諸葛亮攻取陳倉難度大一些。韓信是出漢中佔關中,諸葛亮出祁山面臨攻佔隴右和關中兩個地方,關中陳倉歸曹魏管轄,曹魏在長安駐有重兵。曹魏比蜀漢綜合實力強,軍隊數量多,騎兵多。諸葛亮第一北伐引起曹魏震動,曹魏重新加固了陳倉城,守將郝昭等事先有準備。按照正史記載郝昭等千餘人守陳倉,諸葛亮蜀漢軍隊攻取二十多天沒有打下來,張頜率援軍支援郝昭,諸葛亮率軍撒退了,在撒退過程中斬殺了曹魏追兵大將王雙。
諸葛亮攻陳倉表面不成功,實質上蜀漢沒有什麼損失。而且攻陳倉也一定程度上配合東吳同曹魏作戰的因素,因此,諸葛亮派兵圍攻陳倉分散曹魏兵力。
古代攻城戰有好多說法。像韋孝寬玉璧保衛戰,張巡、許遠睢陽保衛戰,朱文正、鄧愈洪都保衛戰都是雙方誌在必得、志在必守生死決戰,而諸葛亮攻陳倉不一定是雙方生死決戰。況且諸葛亮在228年兩次北伐,第二次攻取陳倉明顯有支援東吳陸遜作戰意圖。因此,韓信攻陳倉志在必得,諸葛亮攻陳倉可能想法較多,因此,不必由此推斷兩個人軍事才能如何。
-
15 # 書患不多
他們面對的形式不同,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這肯定是不同的,人不同,環境不同,時代不同,只有地點相同,得到的結果肯定是不同的。
-
16 # 行走的資治通鑑
那肯定不一樣啦!你也不看諸葛亮那個時代遇到的都是什麼人物,韓信遇到的都是什麼人物。可以說諸葛亮命不太好!他率領蜀軍多次北伐可是卻多次無功而返為什麼呢?因為他那個時代是個名將輩出的時代,他北伐的魏國那時候名將輩出,先有曹真、曹休、曹純、夏侯淵、夏侯尚,後有司馬懿,又有張頜等猛將的輔助,加之擅長守城的將領郝昭。所以諸葛亮久攻不下陳倉北伐只能是無功而返。
而韓信那個時代遇上的都是什麼貨色,六國殘留下來的舊貴族,他們一個個胸無大志,剛愎自用,手下也都是沒有大才的小人物。眾多韓信的對手裡也是就是項羽、章邯像樣一點。可以是那時候的章邯早已經不是當年秦朝的章邯了,當年的他只是戰將而如今的他已經是貴為雍王了。此時的章邯早已沒有了當年的鬥志,當他得知韓信只派幾百士兵去修棧道時曾嘲笑韓信是個無名小輩。從此之後便安心的當他的王,他認為天下已經太平了,他已經刀槍入庫,放馬南山,興致之餘,還養起豬來了。他只是叮囑部下留意棧道修復情況,然後自己把精力投放到餵豬一事上。如此一來陳倉守備鬆懈,韓信拿下陳倉肯定很容易。
所以說韓信那個時代只是命好,你把他放到三國時代看一下,他一定是和諸葛亮一樣累,打仗累,心也累。
-
17 # 乖巧鉛筆e8
兩人所時代不同,項羽滅秦後。關中地區分封為三個王,互不統屬。韓信攻陳倉時,其它兩王坐視不管,給韓信可乘之機,且漢軍中多數為山東人,早有打回老家念頭,所以上下齊心。反觀諸葛亮時,面對是北方一統一政權。數次北伐都無功而返。而且曹魏兵多將廣。諸葛亮很難有機會取勝。
-
18 # 塞外小吏
地理環境不同了,古代運糧以水運為主,陳倉到發生過一次大地震,水路斷了。
所以諸葛武侯的運糧很困難,導致功敗垂成!
-
19 # 凝視遠方的你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韓信確實很厲害,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比較真實的.吹噓的成分能少點.最鼎盛時期,他是幫劉邦劉邦勝,幫項羽項羽勝.當然也可自立為王.可是最後選擇了有知遇之恩的劉邦.幫助劉邦完成了大一統.最後韓信的結局大家也都知道,被一群女子拿竹竿子給捅死了!一代兵仙就此隕落!那諸葛亮又怎麼來評價.其實他和韓信沒有可比性.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我們所瞭解的諸葛亮大都是透過三國演義來了解的.已經給他過度神話了.現在的人誰沒事還會拿著三國志去看呢!就拿赤壁之戰來說,那是周瑜打的跟諸葛亮沒多大關係。周瑜的死也不是諸葛亮給氣死的呀。三氣周瑜都是後來改編來的啊!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時本身就親向於蜀國,所以就誇大了諸葛亮,要不怎麼叫演義呢。所以就不要糾結攻陳倉的事了。因為他倆沒有可比性.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就是實話實說.有喜歡的朋友幫忙點個關注謝謝.
回覆列表
韓信是少有的軍事名家,一生乾的都是開疆拓土,謀略過人。
諸葛亮這人鞠躬盡瘁是真的,治理國家是真的,善於發明創造是真的,善於治軍也是真的。
但這個治軍,並不是用兵,不是計謀。
在諸葛亮數次北伐中,魏、吳兩國對諸葛亮的用兵是有評價的,大都是謹小慎微、遇事不決、奇謀為寡之類的。
這說明諸葛亮帶兵可以,紀律可以,組織能力可以,政治工作可以,但帶兵殺敵的臨陣決斷能力和軍事冒險及奇謀能力是相對欠缺的,或者可以理解為諸葛亮用的是堂堂正正之師,打得是堂堂正正之戰,靠的是治國、政治、和兵員能力。
至於電視上那幾個演義的計謀如“空城計”之類,是根本沒有發生過的事。
《三國演義》是一本取材於歷史的小說,一本知名度、流傳度很高的小說,但它依然不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