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夜羌笛

    “以正合,以奇勝”是源自《孫子兵法·勢篇》,原文是:“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講的其實就是用兵致勝的觀點。“以正合”的意思應該就是從主觀方面來說做好全面、充分的準備,修煉好內功。做到“以正合”很大程度上便能夠立於不敗之地。但要擊敗敵方,也需要一定的運氣。這種運氣許多時候就體現在出其不意的主動出擊上。

    從“以正合”的角度來說:日本在甲午戰爭時無論從擁有的新式軍艦數量還是軍艦的效能都已經明顯超過了清廷北洋水師。誠然,1885年時的北洋水師的確達到了其實力巔峰。兩艘旗艦“鎮遠”和“定遠”排水量接近八千噸,主炮口徑、威力巨大。另外,北洋水師還擁有“致遠”、“濟遠”等十多艘鐵甲艦,實力在當時可謂是獨步亞洲。北洋水師的旗艦訪問日本,甚至可以嚇得日本平民都拿其來哄小孩,使之不敢啼哭。然而,我們也要看到:1885-1895的十年間,安於現狀的清廷再也沒有花錢採購過一艘西方新式軍艦,就連軍艦必須用到的炮彈也採購甚少,高爆彈甚至就完全沒有采購。而日本這邊卻是臥薪嚐膽、全民節衣縮食整軍備戰。明治天皇的皇后都捐出了自己的嫁妝首飾湊錢,用以購買吉野號快速巡洋艦(原本英國供應商是打算將此艦賣給清廷)。因此,十年的時間內,北洋水師不僅是裝備優勢逐漸消弭,甚至連訓練的彈藥也無法保證,直接導致了部隊戰鬥力的下降。從這個角度,日本完全可以說是做到“以正合”了。

    從“以奇勝”的角度來說:日軍在北洋水師護送完登入北韓的陸軍返回的航線上突然出現,打了北洋水師一個措手不及。可以說,一支有備而來、枕戈待旦的軍隊突然出現在準備不足且彈藥奇缺的北洋艦隊面前可謂是狼入群羊,我方將士一時肯定難以抵擋。從近些年的考古發現來看,北洋水師的火炮也曾多次準確集中了多艘日本軍艦。但由於高爆彈的缺乏,日本聯合艦隊受傷的軍艦多,卻沒有一艘能夠被擊沉。日軍方面,不僅是各類彈藥齊全,為了獲勝,甚至連技術並不成熟但殺傷力巨大的“下瀨炸藥”都用上了(這個“下瀨炸藥”製成的炮彈如果發生顛簸或儲存、運輸不善是很容易發生自爆的)。因此,可以看出:日軍為了獲勝不僅是充分製造了攻擊發起的突然性,同時也在用賭徒式的方式進行攻擊,“以奇勝”的手段可謂也是彰顯得淋漓盡致了。

  • 2 # 大馬哈魚12

    甲午海戰,北洋艦隊覆滅。是歷史的必然。即使僥倖打平手,也是苟延殘喘。從甲午海戰的不久以後,日本和俄國在旅順的爭奪戰上,讓我看到了,日本海軍的強悍。其實,甲午海戰是現代軍艦的第一次以戰鬥的形式出現。拋開民族感情,北洋艦隊的誕生,是為了在中國海防線建立一支海軍,以抗擊從海上來襲的西方列強。全部的拼湊艦隊,人員是挑選的搭配貨,缺乏系統的,專業的人來操辦海軍。北洋艦隊建立之初,亞洲沒有勁敵,這是好事,但是沒有帝國眼光的心,會死。在北洋艦隊的軍艦停靠在日本的港口一次水兵嫖妓,與當地人糾葛,差點費了日本,後來外交斡旋好的按照陰謀論來說,就是有眼光獨到的人算計一次日本,利用自己強大滅了它。我想均有可能,要不不會把一次小小的嫖妓糾紛寫進歷史。大清國每一天發生多少事,能沉澱為歷史的,肯定會有特殊的意義。但願往事不在塵封。我們回憶起過去能有警醒。

  • 3 # 咪來來

    歷史沒有假設,甲午海戰之敗的原因不是一日的積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戰敗對清朝君臣而言都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不止是李鴻章一個人的錯。

  • 4 # 弋南海

    首先,甲午海戰前北洋水師的裝備已經落後於日本了。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大多是19世紀70年代購置的,到甲午海戰前已經是服役十幾年的老船。很多戰艦的動力系統已經嚴重老化,速度遠不如日本戰艦。

    其次北洋水師的訓練水平一直不高,丁汝昌等將領都是陸軍出身。水兵紀律渙散,吃喝嫖賭。

    北洋水師對世界海軍的戰術思想也缺乏關注,根本不知道海戰應該是怎麼打的,所以北洋水師的戰術遠落後於日本。

    臨戰指揮上,在定遠號帥旗被破壞後,並沒有其他戰艦承擔起指揮的任務。所以北洋水師戰敗幾乎是必然的。

  • 5 # 西門不帶刀

    對於中日甲午海戰,如果以成敗論來定性的話,清政府的腐敗,清軍的怕死,官員的貪汙受賄這些的大帽子絕對都扣過來了。

    但如果我們還原真實的歷史:甲午海戰時的指揮並無不當之處,戰士有怕死的,但大部分有赴死勇氣的。北洋艦隊的確損失大,但並不是大敗。日本稍佔便宜,但並非大捷。

    整個海戰歷時5小時。北洋海軍面對在日本艦隊的屢次挑釁下,敢發第一炮!就衝這一點他們就可以被歷史記載。所以我們並不能因北洋水師的戰敗,而抹殺了整個北洋水師的所有功績!

    但事實是我們畢竟打敗了,在很多人眼裡我說,再多好聽的話,只為了欲蓋彌彰。

    1關於在海戰中,日軍以單縱隊接近,北洋水師卻用橫陣對陣的解釋

    當時日艦,以單縱隊接近北洋水師。而這時北洋水師應對陣型有兩種:

    一種是雙縱隊包夾日海軍的單縱隊,

    一種就是雁形陣(是個倒人字隊形),

    這兩種隊型都可以夾擊日本艦隊(那時的鐵甲艦火炮基本上都在船舷兩側)。 .而令人奇怪的是,北洋水師並沒有擺出上述雙縱隊或雁形陣。而是擺出了一個鬆散的橫陣。

    這就會造成日軍的單縱隊炮艦,一旦接觸,可以左右舷火炮同時射擊。而北洋水師的艦隊只能用艦首炮來進行還擊。這是舊海軍戰鬥中的大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造成這種陣型的原因分析:本應進行包抄的繼遠艦,廣甲艦,超勇艦,揚威艦。因船行老行速慢。無法完成主帥意圖編成雁形陣,而形成了一個鬆散的橫陣。這才導致了北洋水師用最差的陣型來對付日軍的單縱隊。

    2.甲午海戰的實際戰果:日軍不勝而勝,清軍不敗而敗

    1.北洋水師雖受到重創,但主力尚存。雖然有6艦沉沒。但定遠艦,鎮遠艦等大部分主力艦均在戰後一個月內修復完成。

    2.日本海軍的旗艦松島艦戰後4個月之內依然未被修復,吉野艦被打成了空殼,所有艦上裝置均被損壞。西京丸艦幾乎被打沉,赤城艦和比睿艦均被重傷。

    軍艦是進攻性兵器,必須出港,但最終因為清政府的腐敗,導致剩餘的北洋水師軍艦窩在港內被日軍全部擊沉。

  • 6 # 清溪酌酒

    甲午海戰北洋艦隊的失敗是命中註定的。當時的清政府根本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現代化海軍,更不明白怎樣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

    現代海軍是伴隨西方大航海逐漸發展起來的。西方列強為了爭奪殖民地,貿易航線,維護自己的海上霸權和國家利益組建的海軍,是鋒利的長矛,不是盾牌。

    資本主義國家的積累和發展需要資源和市場,工業的發展和擴張更需要汗水和智慧。現代海軍更是隨著資本主義國家發展而不斷壯大,更是維護資本主義國家的重要力量。

    清政府雖然買來一些先進武器,但是隻是想透過這些武器來維護自己搖搖欲墜的封建統治。反觀日本的海軍是明治維新(1868)後四年(1872)建立的,日本海軍是為了日本的資本階級的發展和擴張服務的,是一支進攻性力量。防禦型海軍打不過進攻型海軍。

    即使在甲午戰爭中清軍能僥倖獲得幾次戰術上的勝利,也躲不過最終的戰略失敗。一支強大的海軍背後一定屹立著積極進取的強大而又自信的帝國。

  • 7 # 歷史觀察哨

    中日甲午海戰打破了中國民族復興的追求,也是日本實現工業化的轉折點。

    在1894年北韓半島戰爭已經開始,黃海海戰已經發生,正好也是慈禧的六十大壽,慈禧竟然為了辦壽宴清政府高層支援主和,清軍戰爭準備不足,上下都沒有足夠的重視,但是當時的日本明治維新,國家氣象一新,上至日本天皇下至百姓都是憋足了勁進行國家建設,當時北洋海軍號稱亞洲第一艦隊,日本自然不敢掉以輕心,清朝購買軍艦的銀兩被慈禧辦壽宴挪用,日本卻在大力發展海軍,中國退購的軍艦被日本買走!

    當時北洋水師也是號稱亞洲第一的,日本對戰爭不僅準備充分,且上下一心,這種情況下日本還用了偷襲,偷襲是日本人的專項,甲午海戰打的不可謂不壯烈,受重傷的致遠艦直接朝著吉野號撞過去,可惜沒有成功,即使將士用命,但是和上下一心,戰爭準備準備充分的日本海軍相比還是失了天時地利人和,慈禧的主和與干擾葬送了北洋海軍最後的希望。其餘軍艦居然被日本殲滅在港口!這是奇恥大辱!

    甲午戰爭之後簽訂了馬關條約,日本從中國獲得2.3億兩白銀,相當於日本十幾年年的財政收入,中國的賠款加速了日本的工業化,甲午戰敗前很多大臣是看不起日本的,中華民族這次被打醒了,也斷送了中國的復興之路。從此工業化日本對農業中國差距越拉越大。2010年才超越日本!

    日本對中國的優勢就是工業化的優勢,現在的中國已經實現工業化,日本對中國永遠失去了優勢,再戰不是日本滅國之戰也是日本海軍全軍覆沒之時,短暫的超越就讓日本給中國帶來深重災難,可以看出日本人的陰狠毒辣,鎮遠艦船錨在日本公園展示羞辱中國,我們要銘記歷史,血海深仇不能忘!

  • 8 # 雷鳴閃電波爾卡

    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的慘敗,從根本上改變了華人的政治認同感:敗給小日本(自己曾經的學生),比敗給西方蠻夷們更加的可恥,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 9 # 巴士底獄3

    破解個錘子,他那準備士氣裝置維修物資儲存,戰略計劃戰術應用配合,亂的像馬?還多虧儒有以死報國之說。不然一戰玩完。全體投降。

  • 10 # 硃紅傑490

    甲午海戰戰敗本不是事,對於兩國全面戰爭來說,區域性失利勝敗乃兵家常事,千不該萬不該的是一次戰鬥失利後清政府主觀上失去鬥志,蹩腳議和,慈禧太后真應了頭髮長見識短的俗說說了。

    如果清庭能夠在甲午戰敗後堅定反擊,動員各府起兵抗日,未必就能使八國聯軍形成,說白了是利益群體出賣了四萬萬八千萬人的利益,把自己的享樂榮華當成了第一大事,終歸失去國統,群雄四起。

    當然有當時社會程序所限,百姓對當時國家概念認識有誤,但是,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完全可以組織動員得起來,該做的不做,死也活該!

    新中國成立以來,就明確了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翁,這樣就從形制上明確了華人的義務責任,我們團結共建,我們同仇敵慨,我們將不可阻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頭皮痛不治對身體有多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