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玄門道童

    道教的中元節起源於東漢,道教理論中,認為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萬物,水為生物之本,且地含水。這就是說,由於中國農業文明注重地水兩元素對人類萬物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國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蘊涵著以地為中心去觀察世界的“本體論”和“認識論”及其“方法論”。按照道教這種世界觀,道教習慣將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稱之為“上元節”;下半年的地官節段的七月十五,則叫做“中元節”;由於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則是“下元節”。這上、中、下三元,則組構出了道教對世界的三元一體系統認識。故在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均要舉行“中元齋醮”,俗稱“道場”,為民眾祈福,普渡四方孤魂。

    而佛教的盂蘭節則來源於印度,其典故來自於《盂蘭盆經》佛陀座下十大弟子目揵連尊者救母厄的故事,說是目揵連的母親因為後五百世的慳貪,死後墮落於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揵連尊者雖號稱佛陀十大弟子神通第一,但仍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陀,佛陀示意於七月十五日集十方眾僧之力為其母超度,解救其母親,盂蘭為梵文,意為救倒懸、解痛苦。在七月十五日那天,是佛教的解夏日,又是“佛歡喜日”,亦是眾僧自恣日。所謂自恣就是自己檢點,如發覺自己有過失,應對人露懺悔:如任何人犯過,亦應對僧眾懺悔。當日一切聖聖眾,均精持律儀,身,口,意三業清淨,這時候設齋供僧,功德最為殊勝。

    根據經中佛所示,如果能在七月十五這日功德、勝會中供佛僧大布施,可令現世父母、六親眷屬,能脫離三塗,衣食豐足。乃至七世父母都能脫離餓鬼之苦,生於人天中,福樂無極。如父母在,更能福樂百年、長壽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所以身為佛子,為修孝道,應常念及過去仍未解脫之先祖父母,於盂蘭超幽法會中供養上師大德,燃燈供佛作大功德,以報父母之恩乃利樂解脫十方孤魂餓鬼眾生。自宋元,中國兩大宗教合流趨勢日益明顯,這時的七月十五這一天已演變為民間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親,並且盛行放河燈超度孤魂野鬼活動。

    到了清代,對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的祭祀活動,更為重視,各地寺、院、庵、觀普遍舉行盂蘭盆會,並在街巷設高臺誦經念文,作水陸道暢,演《目連救母》戲,有的還有舞獅、雜耍等活動,夜晚還把扎糊的大小紙船,放入水中,點火焚化,同時還點放河燈,稱之謂“慈航普渡”。清潘榮陞在《帝京歲時紀勝》記著:“每歲中元建盂蘭道場,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燈,使小內監持荷葉燃燭其中,羅列兩岸,數以千計。”除外,當時各家各戶,都要在門外路旁燒紙錢,以祀野鬼。

    至今的七月十五,各地都在保持著過鬼節,紀念逝世親人的傳統。

  • 2 # 這個剪輯不太壞

    農曆七月十四了,這天被叫做“鬼節”,農曆七月十五則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習俗認為,鬼節是在七月十五子時之前,也就是要在七月十四這天過。

    鬼節在懷集也算是節日,主要是殺雞殺鴨、燒紙錢、紙房子、金元寶給列祖列宗,以祈求自家風調雨順。十三宴,十四朝。雞腿梗,餈湯炄。牛肉韌,眼火燒。豬肉肥,楞大丟。

    1.傳說祖宗當天回家探親,要過奈何橋。沒有船過不了啊,怎麼辦捏?於是乎我們就送些鴨子下去,好讓鴨子游泳載他們回來了;

    2.聽說鬼節吃鴨子才能驅魔辟邪;

    3.農曆七月十四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一天,古代婦女為了壯陽,都會在這天叫一個男子來陪自己過夜(叫鴨),可是慢慢發現叫男人太花錢,不少貧苦家的孩子就用吃鴨肉來替代叫鴨的習俗,演變至今就變成了吃鴨肉的習慣;

    以上純屬民間風俗傳說,並非科學依據,以娛樂的心態看就好。民俗專家認為,中元節之所以要吃鴨子,是因為在懷集農村種稻谷之前,每戶人家都會買上一些鴨子回來養,在割完稻穀後,他們通常把鴨子放到稻田裡,讓鴨子吃掉田裡的穀子和蚯蚓。種晚稻的時候,農民為了犒勞自己,開始殺鴨子過節。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就習慣在這天吃鴨子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中元節正值鴨子當季,正好用來祭祀。懷集大部分是水田,養鴨多。以前,人們是開春時候,即三、四月份開始養鴨子,大約四至五個月後,也就是“鬼節”這段時間是鴨子成長的季節。由於古代人生活比較貧苦,只有到了節日才捨得殺鴨子吃。於是一到鬼節家家戶戶就都殺鴨子、吃鴨子,久而久之也形成了傳統。

    但無論哪種說法,都擋不住香噴噴的鴨肉對我們懷集人的誘惑滴。

    另外“燒包”的習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後是給孤魂野鬼燒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須要放在扁平簸箕內,意為野鬼不得搶奪。“七月半,鬼亂竄。”除了在家裡、祖廟擺祭品祭祀祖先,人們大多還要到外面祭祀鬼魂,在給祖先的祭品上寫上祖先的名字,另附“大鬼小鬼,同名同姓,你莫來搶”等字樣,還會準備一些冥幣燒給孤魂野鬼。

    七月半的傳說:燒紙錢由來

      據說東漢的蔡倫發明造紙後,生意興隆,為他賺了不少錢。他的哥哥蔡莫、嫂嫂慧娘看了非常羨慕。慧娘就要蔡莫也去和蔡倫學造紙。但是蔡莫的恆心不夠,工夫還沒到家就急急忙忙的自己開了家造紙店。結果造出來的紙品質低劣,乏人問津,兩夫妻就對著一屋子的紙張發愁。

      最後,慧娘想出了一條妙計,便附在蔡莫的耳邊,如此這般的教了一遍。

      到了這天晚上,鄰居們忽然聽到蔡莫家傳出了嚎啕大哭的聲音。大家趕過來一問,才知道慧娘昨天晚上暴斃死了。次日清晨,蔡莫當著鄰居的面,在慧孃的棺前哭得死去活來。一邊哭訴,一邊燒紙。燒著燒著,忽然聽到棺材裡有響聲。過了一會兒,又聽到慧孃的聲音在裡面叫著:“開門,快開門,我回來了”。眾人都呆了,最後終於鼓起勇氣開啟棺蓋。慧娘就跳了出來,告訴鄰居,她死後到了陰間,閻王讓她推磨受苦。因為蔡莫燒給她很多紙錢,所以小鬼們都爭著為她推磨。她又把錢交給閻王,閻王就放她回來了。

      蔡莫故意的問:“我沒有給你送錢啊?”慧娘就指著燃燒的火堆說:“那就是錢啊!陰間是以紙當紙的”。蔡莫一聽,馬上就去抱了兩大捆的紙來燒,說是讓陰間的爹孃少受點苦。鄰居見狀,發覺紙錢有這麼大的用處,於是個個都掏錢來買蔡莫造的紙。訊息傳開後,不到幾天,蔡莫家的紙全都賣光了。

      由於慧娘還陽的這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日,因此每逢這一天,人們都會給祖先焚香燒紙。這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七月半的傳說:送活羊

      農曆七月十五,還被稱為“送羊節”。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羊,祥也。”甲骨文《卜辭》中也稱羊通祥。可見在古代,羊這種動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舊京及華北地區的農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

      傳說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殺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兩家之好。從此民間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後來逐漸演變為送一對面羊。

      七月半的傳說:目連救母

      七月十五中元節,人稱鬼節。

      其實,從農曆七月初一開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民俗相信,在這一段時間會有許多的孤魂徘徊在陽間。

      中元節,是華人很重視的一個日子,每一年的中元節都會有許許多多普渡祭拜的盛會舉行。這個鬼節也是眾多的華人節日中規模最大,花錢最多的一個節日。

      中元節,也是佛教的“盂蘭節”。有關盂蘭節民間一直是流傳著目蓮救母的故事。話說,目蓮的母親劉青捷被打入地獄。

      目蓮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親墮入惡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嚨很小,不能進食,餓得很辛苦。他見狀,拿了飯要喂母親,可是飯一進口,就燒成灰炭。

      目蓮感到悲痛極了,要求釋迦解救。釋迦告訴他說:其母罪孽太深,一定要以盆器,羅列百味,供奉眾僧,才能解他母親倒懸之苦。

      終於,他幫助了他的母親脫離倒懸之苦。後人因此應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華人社會在這一個月會開始供拜,有些地方則會舉行普渡大拜拜。盂蘭盛會是華人除了農曆新年,第二大的節日。

      七月鬼節,你不難在街頭巷尾的空地上、廟宇看到設壇祭拜。一些較大的祭拜,會供拜鬼王。鬼王也稱普渡王,傳說是觀音大士的化身。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祭拜方式。私普,是個人家裡祭拜。街普是個別擇日祭拜。市普則是以市場為主體的大普渡。

      七月三十日鬼門關,一個月的中元就這樣結束。

      七月半的傳說:道教懺悔節

      中元節這天,凡是有思考能力和空餘時間的人,要集中在一起共同學習老子的《道德經》,並且要互相交流和沉思反省自身。對於普通的教眾,道家則會“創造”一些故事來“寓教於遊樂之中”。比如,道教傳播者就杜撰出有個名叫陳子禱的人,他與龍王的女兒結婚後,分別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生下了“天官”、“地官”和“水官”三個孩子。這“三官”主管人間的“賜福”、“赦罪”、“解厄”等三大任務。“三官”法力無邊,分別要在這三天到人間巡遊,檢察人們的道德品質是好還是壞。對於那些道德品質好的人就給予賜福,否則他們就要降罪。由於中國的道教是一個很寬容、隨時讓人自新的宗教。所以“中元節”不僅是個“獎勵善良”和“懲罰惡劣”的節日,還是中國式的“懺悔節”、“贖罪節”。一年當中有罪過的人,都可以在“中元節”那天透過各種“儀禮”來檢討自己,並請求“天”、“地”、“人”的寬恕。

      每年的七月十五“中元節”,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時,這一天,“地官”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根據神仙、凡人、動物們的表現,勾勾畫畫,赦罪免刑。所以,民間在“中元節”這天,其進行的所有祭祀活動,目的就是拯救那些孤魂野鬼,希望“地官”赦罪他們的所有罪行。

      七月半的傳說:吃鬼頭

      自從目連高僧做法以後,每年七月十五,凡間都有做盆會和燒紙錢的活動,開始幾年還真管用,陰陽兩界相安無事。然而幾年之後,情況越變越壞,不僅那些孤魂野鬼,就連少數陽間有後的小鬼也出來禍害人間。他們不僅搶奪供品和紙錢,而且還有屢屢敲詐凡人的惡行,搞得人間災難併發,瘟疫橫行,黎民百姓苦不堪言。人們盼望目連高僧再次現身於世。當時有人聽說,在陰間,有一位專門打惡鬼的神叫鍾馗,若能把鍾馗請來,這些惡鬼也就有治了。可是,鍾馗是仙界之神,我們是凡間肉體,怎能請得動他?又有人說了,只要請來鍾馗神像,他就會隨之而來的。

      於是,又到了七月十五,人們在舉行祭祀活動時,還真請來了鍾馗的神像,只見畫面上的鐘馗豹頭環眼,鐵面虯髯,相貌奇異,殺氣騰騰。

      鍾馗原本凡人,不僅才華橫溢,滿腹經綸,而且正氣浩然,剛直不阿;死後更是疾惡如仇,好打不平。傳說他因託夢驅鬼為唐明皇治病有功,被封為“賜福鎮宅聖君”,自此人間遍掛鐘馗神像,以祈求平安。

      人們在鍾馗神像前焚香燒紙,磕頭請神,鍾馗真身還真的從畫中下來了,不過,這情景只有受過戒的高僧和老道才看得見。鍾馗返回人間之後,捉到許多為非作歹的鬼,將它們的頭擰了下來吃了,自此,那些為非作歹的鬼們都伏法了。鍾馗離開凡間時留下了六個字:“要鎮鬼,吃鬼頭。”

      凡間的人怎能吃鬼頭?後來有高人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想到一種辦法,就是將各種麵粉製成所謂鬼頭的形狀,然後蒸著吃或煮著吃,而且還要邊吃邊說:“吃鬼頭,吃鬼頭……”這樣,還真的將那些惡鬼給鎮住了。

      千百年來,有關七月半的傳說和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做盂蘭盆會、擺供品、燒紙錢的習俗仍然保留至今。吃“鬼頭”也照樣進行著,不過只是流於形式,很少有人知曉其中的來由,“鬼頭”的樣子也簡化成了拳頭般大小的包餡糰子。這便是關於七月半的故事。

  • 3 # 民俗大文化

    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想告訴大家的是,中國有四大鬼節,分別叫做中元節、上巳節、清明節、寒衣節。中元節又叫做鬼節,佛教中稱其為盂蘭盆節。中元節在一般在農曆七月十五日,有時候也會在在七月十四日。

    古代人過中元節多有一下幾種方式。

    第一、放河燈。一般是在像蓮花一樣的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放在河流之中,任其漂流。這樣做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可以普渡水中的落水鬼枉死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第二、燒紙衣。一般人們會在七月份的時候,攜帶元寶蠟燭香以及紙衣,以及祭品如白飯等,到街邊路口進行祭拜。這樣做的目的是讓那些孤魂野鬼有衣可穿、有錢可用、有食可吃。

    第三、祭祖。古人認為中元節這一天是鬼門大開的日子,人民相信這天祖先會回到家中看望自己的子孫後代,所以不僅會在室內擺放貢品,而且會到祖先墳地祭祀一番。

    第四、放天燈。古人認為中元節這天放天燈也有兩種好處。其一是放天燈會認為能把自己家黴運帶走,帶得越遠越好。這時候就很忌諱別人家的天燈落在屬於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來,就要重新放飛出去。其二是因為,人們都有一種心願,都想讓自己已逝的祖先能夠登極樂世界,認為放天燈能夠指引祖先到極樂世界。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來,可見大家對於喪葬習俗都非常的重視,中華民族,更有八字真言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來表達華人民的道德觀和思想觀。古人流傳下來的一些民俗文化,自有它的意義所在,我們更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0後如何實現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