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雲端望川

    尤金·A·奈達從語言學的角度出發,根據翻譯的本質,提出了著名的“動態對等”翻譯理論,即“功能對等”。在這一理論中,他指出,“翻譯是用最恰當、自然和對等的語言從語義到文體再現源語的資訊”。

    奈達有關翻譯的定義指明,翻譯不僅是詞彙意義上的對等,還包括語義、風格和文體的對等,翻譯傳達的資訊既有表層詞彙資訊,也有深層的文化資訊。“動態對等”中的對等包括四個方面:詞彙對等、 句法對等、篇章對等、文體對等。

    所謂“功能對等”,就是說翻譯時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對應,而要在兩種語言間達成功能上的對等。

    原則:

    1、努力創造出既符合原文語義又體現原文文化特色的譯作。然而,兩種語言代表著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文化可能有類似的因素,但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完全展現原文文化內涵的完美的翻譯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譯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現源語文化。

    2、如果意義和文化不能同時兼顧,譯者只有捨棄形式對等,透過在譯文中改變原文的形式達到再現原文語義和文化的目的。例如,英語諺語“white as snow”翻譯成漢語可以是字面意義上的“白如雪”。

    但是,中國南方几乎全年無雪,在他們的文化背景知識中,沒有“雪”的概念,如何理解雪的內涵? 在譯文中,譯者可以透過改變詞彙的形式來消除文化上的差異。因此,這個諺語在漢語中可以譯作“白如蘑菇”,“白如白鷺毛”。

    3、如果形式的改變仍然不足以表達原文的語義和文化,可以採用“重創”這一翻譯技巧來解決文化差異,使源語和目的語達到意義上的對等。“重創”是指將源語的深層結構轉換成目的語的表層結構 ,也就是將源語文章的文化內涵用譯語的詞彙來闡述和說明。

    例如:“He thinks by infection , catching an opinion like a cold. ”“人家怎麼想他就怎麼想,就像人家得了傷風,他就染上感冒。”在此句的英文原文中,原文的內涵並不是靠詞彙的表面意義表達出來的,而是隱藏在字裡行間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進入5月份,新小麥收穫越來越近了,2019年新小麥價格會漲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