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enjamin5756
-
2 # 文化之旅
1、國學是一個國家治國、齊家、修身的所有學術、文化的總和。含蓋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所有門類:數、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經、法,在國家的發展中是不可或缺的。不但不可缺,還要不斷創新,以便滿足國家發展的需要。
2、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既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那麼無疑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
3、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
4、國學,稱中國傳統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語言學等。古代指國家設立的學校,如太學,國子監。
5、國學,指以釋道儒三家學問為主幹、文學藝術戲劇音樂武術菜餚民俗婚喪禮儀等等為枝葉的傳統中國文化體系。
6、狹義的國學,則主要指意識形態層面的傳統思想文化,它是國學的核心內涵,是國學本質屬性的集中體現,也是我們今天所要認識並抽象繼承、積極弘揚的重點之所在。
7、國學”大概是與“中文”相關的一個領域,比如儒、道、周易、八卦之類的東西,甚至包括古典文學如紅學、金學之類
8、“國學”,它的內涵與外延,質的規定性,學界至今尚無統一意見。
但普遍認為: 國學,就是中國獨有的傳統學術;它是有別於西方學術,獨具特點且自成體系的文化形態;是中國固有的文化傳統、人文理念和認識方法。
錢穆先生《國學概論》 “國學”一說,產生於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而關於國學的定義,嚴格意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給我們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一般來說,國學應是指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以孔孟儒學為核心,為主體。
國學既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那麼無疑也 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這些當然是屬於國學範疇,但也可以說是國學的外延了。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於經部;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 列從屬地位;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等,其中儒家哲學,至為重要。鄧實在1906年撰文說:“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國學講習記》,《國粹學報》第19期)鄧先生的國學概念很廣泛,同時也強調了國學的經世致用性。是的,時值今日,國學更是不能趨向寺廟化,而應走出象牙塔。再興國學,是求其思想,而並非整理古籍,辨別古書真偽,校正古書文字,考釋名物制度等進行考據。
在清初,顧炎武、黃宗羲等人因不滿、痛恨宋明理學的空談心性的流弊便竭力推崇漢儒那種“實事求是”(也就是古文經學派的“我注六經”)的學風,而興起“漢學”。以文字訓詁、名物考釋等為手段來闡釋文字的意義,這種偏重學術問題不注重政治人生的考據學,到乾嘉時代盛極一時。對於這不發表思想、脫離社會實際的考據訓詁,清代後期龔自珍、康有為等人都曾大力反對。當代新儒學第二代代表人物唐君毅、徐復觀、牟宗三的學生弟子主辦的《鵝湖》也是以“宋明心性之學”抗拒“考據之學”以創造性地重建儒學,復興中國文化。
現在,我們暫不論考據學的是非對錯,我們知道經過乾嘉學派大師戴震等人的不遺餘力之考證後,到我們這一代,考據學已沒有必要再加深究了,儘管至今或許仍然難以離開訓詁。至於考據學被現代某些學者視為鑽牛角尖的“雕蟲小技”,想來是有欠公允的。那麼,我們所要鑑借的國學思想是什麼呢?試舉幾例:
如鑑借儒家的剛健有為精神,來激勵自已發憤圖強;鑑借儒家的公忠為國精神,來培育自已的愛國情懷;鑑借儒家的“以義制利”精神,來啟示自已正確對待物質利益,鑑借儒家的仁愛精神,來培育自己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操;鑑借儒家的氣節觀念,來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強的獨立人格;也鑑借墨家的“兼愛”、“尚賢”、“節用”;道家的少私寡慾,道法自然,反樸歸真;法家的“廢私立公”、“國之四維”等等思想。
追本溯源,取其精華,自然大有裨益!先賢有云:中華文化存,中國亦存.中華文化亡,中國亦亡。當時的國粹派便曾將國學與國家興亡直接掛鉤:“夫國學者,國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聞處競爭之世,徒恃國學固不足以立國矣,而吾未聞國學不興而國能自立者也。吾聞有國亡而國學不亡者矣,而吾未聞國學不興而國能自立者也。故今日國學之無人興起,既將影響於國家之存滅,是不亦視前世為尤芨芨乎?”
美華人以門羅主義為國魂,日本人以武士道為國魂,中國的國魂便是黃帝。高旭在其〈南社啟〉也說:“國有魂,則國存;國無魂,則國將從此亡矣!”又說:“然則國魂何寄?曰:寄於國學,欲存國魂,必自存國學始。”毋論國家興亡是否與國學有著邏輯關係或是依賴關係,但於中已大可見國學之。
小編認為:國學不是書齋裡的學問,應當身體力行。 國學如盆,水形易散,有盆盛之,人心易散,國學凝之。於是,千年來的華人,身易碎,而魂不滅,形易散,而神仍在,此之大功勞者,舍國學其誰?! 華人如水,水無形而質不變。任山川之起伏,地勢之高低,時而為滾滾江河,時而作涓涓溪流。藏百米地下,則為甘泉;積千里曠野,則成湖泊。有利器可斷金剛,而無利器可斷流水。 國學,這麼鏗鏘正大的詞,以“國”之名冠在“學”上,顧名思義,是一國之學問,是整個國家之學問。
-
3 # 程林4721
要問國學包括的是什麼,我還真就不知道了。因為現在光說提倡國學並沒有提出哪方面是應該弘揚的國學哪方面是糟粕的國學。如果說國學就是史記,可是史記並不是真實的歷史。史記,而是順其潮流而編寫出來的史記。它與真實的歷史相差距很遠。如果說傳統文化就是國學可是傳統文化的糟粕大於精神文明的精髓。如果說易經就是國學,那麼易經裡邊的理論它與科學大自然是完全不符合的。所以我就無法判斷國學究竟是包含哪一方面的才稱得起是國學。我認為國學應該是中華民族的智慧和中華民族海納百川的包容胸懷還有中華民族倫理道德的風尚。特別是倫理道德,它與西方文化是大不相同的。西方的倫理是男女性開放性交易屬於個人的隱私權的道德。中華民族的國學道德是不允許亂性的。我認為在這方面也屬於國學。
-
4 # 二老9206
我知識淺薄,對孔孟之道,儒家學說等古代著作一知半解,現在的小學盛行國學,我理解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四書五經,論語,孟子,唐詩宋詞,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等等,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不能丟,必須傳承下去,所以從小學起步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們不能忘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名言,古文化裡是有些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等錯誤的東西在裡面,它是不適合現代社會發展的。比如:弟子規裡,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辧,酒肉絕。孝敬父母,懷念逝去的父母是應該的,但非要守孝三年嗎?非要過苦日子嗎?所以在教學生時一定要摘錄古典精萃,不能一律照搬。更不能使我們的小學生變成小古人,我們社會主義新時代價值觀,我們新時代的道德品行水準才是主要的,我們新時代的法治理念才是主要的,我們一定要分清優秀的傳統文化與陳舊的封建思想殘餘的區別。教育我們的孩子即要成為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又有現代思想品德的新人。謝謝。
-
5 # 風起北侯
百度百科:
古代指國家設立的學校。《周禮·春官·樂師》:“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宋書·臧燾徐廣傅隆傳贊》:“ 高祖 受命,議創國學。” 唐 韓愈 《竇公墓誌銘》:“教誨於國學也,嚴以有禮,扶善遏過。”
一般常指中國固有的文化、學術。 魯迅 《花邊文學·考場三醜》:“於是使文人學士大嘆國學之衰落。” 胡適 《<國學季刊>發刊宣言》:“我們深信國學的將來,定能遠勝國學的過去。”參見“ 國故 ”。
“國學”一詞,古已有之。現如今“國學”之意是指中華民族固有的文化與學術,是從古至今無數代人智慧與汗水的結晶,經受歷史的錘鍊打磨與自然的甄選淘汰,終成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寶,受無數世人所矚目與敬仰的文化傳承。
國學,是治國平天下之學。修齊治平,是真正中國文化的核心追求。很能完整地表達國學的精神,表達中國文化的特點與內涵!
因為能治國平天下,必然就已經做到並做好了誠正格致,修身齊家。所以這是一個整體。
不僅是儒家,一切諸子百家都在追求這個。只是儒家明確地提出來。諸子們用了各自的方法和手段來達成這個理想。其實這正是對“道”的追求。
以上是周易玄先生的論述。許多學者認為,將”國學“定義為”治國平天下之學“,此一認識,也極有價值。這個表達,指出了國學的功能、作用、中心思想與終極追求。使”國學“一詞有了生機與活力。同時彰顯出中國文化獨有的內涵與唯一性。
國學一詞雖然被許多學者認為“治國平天下之學”,但是就國學本質來講其實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民族文化,百家爭鳴自成一體而又交相輝映。國學作為區別於科學的大學問,不僅僅被定義為狹隘的“平天下之學”,用之平天下,此乃“平天下”之學;用之修身,此乃“修身”之學。古人訓誡教誨,不當為名利所誘,需做整體把握。意見不一併不能說明什麼,各自僅視角不同耳。真正參國學之人,不能在字面參,而要廓其大意,領會意境。
-
6 # LaserWorker
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全國都學!時時刻刻各個階層年齡段!所以這應該是!
-
7 # 劉夢輝1445414400581
國學包括什麼?你怎看?在回答問題之前來論述一下什麼是國學。
搞清楚什麼是國學,我認為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國學就是各朝代用來管理社會,發展社會,科學社會,娛樂社會傳承下來的思想文化形成的學術文學。尤其是儒家思想文化為主體,更是成為各朝代統治者信賴,才得到繼承下來。國學包括以下幾點:第一點,從社會藝術來說,包括教育,醫療,戲劇,雕刻,字畫,相學,數術等等。
第二點,科教領域來說,包括哲學,史學,宗教,道德,文學,風俗禮儀,考古學等。
第三點,從歸納收藏來說,《四庫全書》就是包括經書,史記,子書,集篇。
當代國學大師馬一浮有句這樣的說句“國學者,六藝之學也”。所以整個傳承下來的國學,都是從六經國學裡面解釋出來的,而《易》有是六經之首。現在提倡讀老子《道德經》一書。老子講的“道”,也是由《易經》書中解釋出來而產生的。總之,經典的國學文化,都應該保護,發掘,傳承,借鑑,發揚光大,古為今用。具有很大的現實教育意義。
-
8 # 白雲668528
國學包括描寫:三皇五帝,封建社會,朝政官員,名臣軼聞,兵法軍制,農業生產,商業貿易,中醫哲學,倫理修養,思想智慧,神話傳說,文學趣談,國書文件,科舉教育,書畫雅趣,歌舞風流,吃穿住行,消遣休閒,節慶習俗,文化溯源,禮儀應酬,稱謂講究,趨吉避凶,祈福迎祥,風趣俗語,趣話民諺,天地玄黃,中華奇觀,百工器物等等,你讀得過來嗎?
-
9 # 楊子國學課
國學這個詞,在三千年前就已經存在,比如在周禮、漢書、後漢書裡,就明確的有國學一詞的出現,但是要注意,當時的國學一詞指的是國家的學校,而我們現在說的學國學用國學是近代100多年才產生的概念。在上世紀初,西方的思想和技術大量的湧入中國,中國有一批卓有遠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意識到西方的思想和技術必然會改變華人的思維方式、意識形態、社會結構等等問題,於是這一批卓有遠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面對西學東進,針對西學二字提出國學二字。這是國學產生的背景。
什麼是國學?簡單的說,中華民族固有的學問,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就是國學。四庫全書,把國學分為經史子集,大家耳熟能詳的孔子孟子莊子老子、四大古典名著等等都屬於國學。
國學既博大精深,又親切淺顯;既有宇宙的秘密,又有生命的法則;既有生存的智慧,又有生活的學問;既有人生信仰、又有古代科學;既有門道,又有技巧;既有術,更有道……
有人反感國學中有太多形而上的道,說那些都是心靈雞湯,其實國學是什麼不重要,我們的生命需要什麼,才更重要。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說,早晨能夠聽聞真理,即使當晚死去,人生也算是沒有遺憾。
古人看重道,只要能學道、悟道,就是最幸福的事,死都不怕。現在人看重錢,特別是掙快錢,經常聽到人說何以解憂,唯有暴富。古人說人一輩子最重要的是做聖賢。現在人認為人一輩子最重要的是做大款。
古人有道沒錢也可以很幸福,現在人有錢沒道,自以為就能幸福,但是實際上呢?請問,你到底幸福嗎?我不知道你到底姓(幸)什麼?但是我能知道,而且能確信,如果沒有道,人一輩子會很糊塗,很迷茫。一個人,只有錢,沒有道,那錢還有什麼意義?
錢沒有錯,掙錢也沒有錯,但是隻想著掙錢,不想著學道,這個就會有問題,最好的方案是,既能掙錢,也能學道。孔子稱之為“貧而樂道,富而好禮”,這句話放到今天的社會情景下,可以翻譯成,一個人有錢沒錢,學學國學都挺好,一個人掙錢不掙錢,學學國學都挺好。我們的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應該有詩和遠方。朱熹,把這種狀態叫做“超乎貧富之外”的幸福。
-
10 # 中諦彿陀
國學就是長安文化的文字載體,還有日常生活的習慣風俗。這兩者缺一不可。
回覆列表
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它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官學,自 “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