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成武暢通

    “太陽神的兒子”印第安人印第安人自稱是太陽神的兒子。相傳,周遊眾星的諸神來到地球上,他們嗅到了人間的芳香,聽到了悅耳的鳥聲,但沒有太陽,大地一片黑暗。諸神中最貧賤的神決心作出犧牲,以照亮地球上的一切。他勇敢地躍入火裡,被火焰吞沒,於是太陽就升起來了,照亮了大地。

    印第安人是美洲的最初居民,他們的祖先早在兩三萬年前就從亞洲遷移到美洲。起先經白令陸橋進入北美洲,後來擴散到南美洲。他們屬於蒙古人種美洲支系,使用印第安語。

    世紀末,義大利Nautilus哥倫布誤以為自己到達的美洲是印度,將美洲的土著居民誤稱為“印度人”。後來,人們為了與印度人相區別,稱他們為“印第安人”。今天的印第安人有許多民族和部落,分佈在南北美洲各國。

    世紀起,由於歐洲殖民者的入侵和屠殺,印第安人的數量急劇減少,直到20世紀才開始圓升,現有3000多萬人。今天的印第安人大多從事農牧場和礦山採掘等工作,少數人在亞馬孫河密林中過著傳統的生活,也有一些人進入城中謀生,出現了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階層。

    印第安人對美洲大陸的開拓,豐富了世界人類文明史的內容。他們在古代就建立了阿茲塔克、瑪雅和印加文明。他們首先栽培了馬鈴薯、可可、菸草、棉化、玉米、向日葵等農作物,對世界農業生產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對藝術的創造,特別是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的口頭傳說、羽飾、木雕、刺繡、編織、製陶等一直到今天仍。是美洲文化發展的重要基礎。亞馬孫河流域的印第安人儲存的傳統習俗,豐富了現代文明。

    印加帝國的創造者印加入印加人是南美洲印第安人中的一支,又稱“印卡人”,在克丘亞語中是“王子”的意思,屬蒙古人種美洲支,使用克丘亞語。

    印加人原來是安第斯山區中部的一個部落。11世紀起,印加人征服了秘魯、厄瓜多、玻利維亞、阿根廷西部和智利北部的印第安人各族,建立了印加帝國。帝國中的居民後來就被稱為印加人,形成了印加一克丘亞族。西班牙人侵入美洲後,印加帝國瓦解,原親印加入的爵裔分別形成了克丘亞人和艾馬拉人,現散居安第斯山各國。

    印加帝國是美洲印第安人最嚴密的政權。在帝國內,分為國王、貴族、僧侶、平民、奴隸幾個等級,具有同一血統和圖騰的人組成基層社會經濟組織“艾柳”,兩個以上的“艾柳”組成村落。一般的社會組織是部落聯盟,由代表各部落的議事會治理。帝國分為四大地區,各區由一名官吏治理,中心在庫斯科。

    印加入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種植馬鈴薯和玉米等,並馴養駝馬、駝羊等。他們建立了複雜的人工灌溉系統,製陶和紡織技術也達到很高的水平,具有很高的金屬礦的開採和加工技術。他們建築十分精美,被視為世界奇觀。他們還創造了一套近似符號的萌芽文字。印加人所創造的文明,與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一起被譽為美洲印第安三大文明。

    住雪屋的愛斯基摩人地球的北端是一個冰雪的世界,那裡的海洋上漂浮著巨大的冰山,陸地上覆蓋著皚皚的冰雪。在這冰雪世界中,有一座座半球形的雪屋,它是用積雪壓成的雪磚砌成的,愛斯基摩人就住在雪屋裡。

    愛斯基摩人分佈在亞洲的東北角和美洲的北極地區,現在是美國、俄羅斯、丹麥、加拿大的居民,約有10萬人。他們居住的區域綿亙約500公里,最北達北緯82°,最南到北緯55°。他們自稱為“因紐特”,即“人”的意思。印第安人稱他們為“愛斯基摩”,意思是“吃生肉的人”。愛斯基摩人最初是亞洲的居民,屬蒙古人種北極型別,後來從亞洲中北部經白令陸橋擴散到美洲。

    愛斯基摩人的經濟以海上狩獵為主,採集佔有一定的地位。海豹、鯨魚等海獸和魚類既是他們的主要食品,也是他們生活資源的重要來源。他們用魚骨、獸骨、獸皮等製作生活器皿、武器、衣服和工具。海上狩獵時,他們乘坐用獸皮製作的船。他們的漁叉很有特色,叉頭與叉柄可以脫離,用一條長繩連結,當刺中海獸後,叉頭帶著前杆在水中浮動,獵人可以循蹤捕獲獵物。標槍和弓箭是他們常用的狩獵武器。

    愛斯基摩人以地域集團為基礎組成社會,一般二三百人為一集團,沒有氏族部落組織,以親屬關係和友誼作為社會聯絡的紐帶。他們大多信奉薩滿教,因此薩滿(巫師)就自然成為各集團的首領。薩滿大多是受人尊敬的優秀獵人,他的職責是主持各種儀式和慶典,不行使權威和行政權力。

    狗是愛斯基摩人的唯一家畜和狩獵助手,狗拉雪橇是他們的陸上交通工具。愛斯基摩人常以狗群多少作為財富標誌。

    現在,愛斯基摩人已開始使用現代工具和工業產品。有的已遷侈到現代城鎮中生活。在北美愛斯基摩人中還出現了資本家和富裕戶。

    愛斯基摩人有自己獨特的藝術創作。不著色的骨牙雕刻和武器裝飾非常生動美觀。賽歌、講故事、角力、拳擊等娛樂活動十分活躍。

    大湖的驕傲臣民易洛魁人美華人類學家摩爾根在他的一部著作中描寫了一種印第安人的住房,稱為“荷——德——諾——索——特”,意思是長屋。這種住房用木扦和樹皮搭成,有一個尖的或圓的屋頂,最長可達到30米,每座長屋中住著一個母系大家族。住在長屋裡的印第安人自稱為“荷一德一諾-騷一尼”,意思是“住長屋的人”。他們又被稱為易洛魁人。

    易洛魁人是北美印第安人的一支,現在生活在安大略湖和伊利湖地區,屬蒙古人種美洲支,使用易洛魁語。他們共有十多個部落,約有10萬人。

    易洛魁人主要從事鋤耕農業,兼營漁獵和畜牧業。他們充分利用了大湖的土地資源和水利資源,是大湖的驕做臣民。母系大家族是易洛魁人的基本社會組織,住在一座長屋內,過著共同的經濟生活,財產繼承和血統按母系計算。易洛魁人的本支五個部落曾於1570年組成“易洛魁聯盟”,以後又形成“六部落聯盟”。聯盟在東起哈得遜灣,西抵密歇根湖,北到渥太華流域,南至俄亥俄河和波托馬克河問的廣大區域內生息。曾頑強地抗擊過殖民者的侵略。美國獨立戰爭時,聯盟曾支援英國,後被美軍擊潰,大部分成員遷移到加拿大地區。

    “糖的國度”中的古巴人古巴人是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古巴的居民,講西班牙語。據1970年調查,在古巴人中,白人佔72.8%,黑人佔12.7%,印歐、黑白混血種人佔14%,其他人種佔0.5%。

    年,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了古巴,古巴人遭到殘酷的屠殺,原來的土著印第安人數量銳減,倖存者幾乎全部與西班牙人混血。為了開發古巴島上豐富的土地資源和礦物資源,西班牙殖民者輸入大批非洲黑人到這裡從事奴隸勞動。同時,歐洲移民也紛紛遷入古巴,混血情況更加複雜。

    古巴人曾多次進行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鬥爭。1898年美西戰爭後,古巴又受到美國的控制。1959年巴蒂斯塔親美獨裁統治被推翻後,古巴才擺脫美國的控制。

    由於以上歷史原因,古巴人文化具有非洲文化和歐洲西班牙文化相結合的特點,是加勒比海地區近代文化的一個代表。

    古巴人一部分從事農業生產,種植甘蔗、菸草、水稻、玉米等。糖業生產是古巴工業的重點,在世界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被稱為糖的國度。菸草的生產也是古巴經濟部門中的重要產業。

    由移民組成的美利堅人美利堅人是美國的居民,主要由不同歷史時期遷人的移民及其後裔組成。美利堅人包括100多個民族成分,分屬三大人種和各種混合型別,有2億多人。美國是一個近代形成的移民國家,僅有200多年曆史,美利堅人就是在這短短的時期內形成的。

    美國本土原來是印第安人的故鄉。從16世紀起,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等國開始向那裡移民。17世紀後,英國逐步在大西洋沿岸建立起13個殖民地,瘋狂屠殺和驅逐印第安人,並運來非洲黑人充當奴隸。在這一時期,英國的移民最多,其次是來自荷蘭、法國、德國、瑞士、瑞典等國的移民。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移民主要來自義大利、奧匈帝國、沙皇俄國、愛爾蘭、挪威等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移民顯著增加。

    美利堅人各族一般對外都自稱美華人,而在國內的分佈則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例如,英格蘭人、蘇格蘭人、愛爾蘭人多居住在東部各州,德意志人多居住在紐澤西州及西北各州,義大利人多居住在大西洋海岸中部地區,法蘭西人多居住在得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地區等。

    美利堅人通用英語,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少數人信奉東正教、猶大教、伊斯蘭教、佛教等。

    美利堅人是一個現代化水平極高的民族。20世紀以來,他們在教育、科技、工業、農業、軍事等方面一直走在世界最前列。

    繼承印第安文明的墨西哥人墨西哥人是北美洲南部墨西哥居民的總稱,是由印第安人同西班牙人、黑人長期結合而組成的,約有七八千萬人(1982)。其中,印歐混血人種約佔60%,印第安人約佔30%。其餘為黑人、華人和歐洲移民的後裔。通用西班牙語,其中的印第安人則使用60多種印第安語。

    墨西哥本上原是印第安人的故鄉,它的南部是印第安瑪雅文明的發祥地,西部和各地是阿茲特克文明的發祥地。傳說太陽神威齊洛波特利(也是戰神)告訴阿茲特克人,當他們見到一隻嘴裡叼著蛇的鷹站在一枝仙人掌的地方,那裡就是他們的家鄉。這個傳說中的形象現在已成為黑西哥的國家標誌。

    公元前後,瑪雅人就在那裡從事刀耕火種的農業,在繪畫、建築、農作物開發及天文學上都有很多創造。阿茲特克人在公元14世紀初統一鄰族,建立起強大的帝國,開發了灌溉農業。在16世紀墨西哥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後,大批西班牙人遷入,非洲的黑人作為奴隸也被大批輸入。1821年,墨西哥人贏得了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鬥爭的勝利,建立了獨立的國家。

    現比墨西哥是美洲比較發達的國家,石油化工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居主要地位。墨西哥也是一個古老的農業國,有“玉米王國”之稱。

    墨西哥人繼承了古老的印第安文明,並把它同西班牙的傳統相結合,創造了獨特的墨西哥文化。民間舞蹈、藝術創作、民間節日和音樂都具有很強的印第安人色彩,帶有西班牙文化的痕跡。在文學創作中,印第安人的羽蛇神成了一個經常出現的主人公,他教導人們種地、刻像、燒陶等技藝的故事很流行。墨西哥人的服裝和建築也具有明顯的印第安特色。在尤卡坦等地區生活的印第安人仍保留著他們的傳統的文化特徵。

  • 2 # 歷史終任人評說

    鞠躬盡瘁,死而後己”是諸葛亮的《出師表》中的兩句名言,《出師表》是諸亮領兵進攻魏國之前給蜀漢後主劉禪的一封請戰書。諸葛亮一生中多改飯兵出征,每次都要向劉禪上表請求,有兩份《出師表》被保留下來,流傳到了今天。為了區別這兩篇文章,又分別將它們稱為《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這兩句名言,是《前出師表》中的,也是諸葛亮一生行為的概括諸葛亮生在漢朝末年人下大亂的時候,雖然有雄心大志但無法施展,隱屆在們州,以種田為生,劉備到處訪問人才,三顧草廬,將諸葛亮請了出來。

    諸葛亮被劉備的誠心感動,幫助劉備東征西戰,佔領了西蜀,和曹操孫權形成三分人下的局慚劉備進攻東吳兵敗,病死在白帝城,臨死之前,託諸葛亮幫助自己的兒子劉禪治理好天下,並且說:“如果要是劉禪不值得保的話,就請你自己在西蜀稱王。”諸葛亮痛哭流涕,發誓要一輩子幫助劉禪治理國家。瀏禪當了蜀國的皇帝以後,封諸葛亮為武鄉侯,任命為丞相,掌管全國的大事,對諸葛亮言聽計從。

    就在劉禪繼承父親的皇帝位的時候,發生了雍閆、朱褒、高定的叛亂,雍閆還串通了南中地區的少數民族首領孟獲也起來造區,蜀漢的南方半個國家都陷入了動亂之中,如果不及時平定下來,將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根據當時蜀國的情況,諸葛扁決定親自領兵去平定這次叛亂。出兵之前,參軍馬俊對諸葛亮建議說:“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首腦們早就對國家的管理不服氣,認為他們自己有能力自治,甚至想代替我們來治理整個國家,所以我們對他們要從心理上戰勝他,讓他們心服口服,徹底服從統治,這就不能光用武力鎮壓,要收服他們的人心,否則,今年平定了叛亂,明年他們又要造諸葛亮認為馬謖的話非常有道理,在與孟獲的戰鬥中,將孟獲捉住又掉,放掉又捉住,捉住再放掉,一連提了七次,還問孟獲服氣不服氣,如果不服氣還可以回去整頓人馬再來較量。

    這時,孟獲徹底地被感動了,痛哭流涕地表示再也不造反了,願意接受朝廷的統治,從此後,南方安穩了很長一段時間。平定了內部動亂,諸葛亮又加強了和東吳孫權的聯盟,內外全部安定以後,諸葛同開始實行自己消滅魏國、恢復漢朝天下的計劃,一次一次的向魏國發動進攻。處當時,魏國佔據著中原的大部分土地,在曹操和曹丕等幾代人的領導下生產經濟得到較大的發展,物產豐富,人心穩定,國力也相當強盛。相比起來,蜀國雖然也很有經濟實力,但畢竟比不上中原。而且,由於多年的減望和動亂,老百姓痛苦不堪,都不想打仗。

    在這樣的形勢下,一次次的用兵打仗,是很難獲得勝利的。對於這樣的形勢,諸葛亮也很清楚,但他一直堅持要進攻中原,主要原因就是他要報答劉備對自己的重用,儘自己一切力量去辦不可能辦到的事情。”在諸葛亮的後半生中,他多次進攻中原(小說中說是“六出祁山”),但都因為路程大遠,糧草接應不上而中途退兵。最後一次,諸葛亮一面用“木牛”、“流馬”搬運糧草,一面讓士兵和當地農民在一起種地,準備用持久戰的辦法來打敗魏國。可是,因為多年的辛苦奔波,既要指揮打仗,又要治理國家,還要親自過問軍隊中的一些很細小的事情,結果,累垮了身體,竟然死在五丈原(在今陝西眉縣西南)的軍營中,只活了五十四歲。

    一直到死,他還在為國家的事務操勞,正好和他自己《前出師表》中的名言相符合:鞠躬心瘁,死而後己。即盡我全部精力去工作,奮鬥,只有在死了以後才停上下來。諸葛亮不光勤勤懇懇地辦事,對報酬也要得很少,而且不給後代留下多少遺;他在生前曾上書給劉禪說:“我家在成都有十五頃田,八百棵桑樹,您不要再給什麼獎勵了,至於我個人在軍隊中吃的都是國家的,更不要額外的物資,即使我死了,也不能讓家裡留下許多錢財,否則就對不起國家。”學習的榜樣。諸葛亮死後,他的言行都流傳了下來,他的智慧和品德成了後人學習的榜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媒重排NBA現役控衛排名,庫裡高居第一,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