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糧小咖

    2018年國家將繼續在稻穀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其中國標三等早秈稻收購價每斤1.20元,比上一年下降了0.1元;中晚秈稻收購價每斤1.26元,也下調了0.1元;粳稻收購價1.30元,下調了0.2元。

    自2004年來,為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糧食生產,國家開始實行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並在2007年之後的幾年,連年提高最低收購價格水平,最高價格水平早秈稻達到1.35元(2015年),中晚秈稻1.38元(2016年),粳稻1.55元(2016年)。在政策的支援下,中國稻穀產量穩步增長,近幾年一直在2億噸以上,對市場供應起到了較好的支撐作用。

    但產量增加的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工廠、工地很多因為倒閉、外遷、減少等,不僅是人們對大米的直接攝入量減少,作為集團消費的飯堂米也有了較大萎縮。供大於求的格局,導致了中國稻穀庫存水平不斷提高,比如這兩年國家下大力氣去庫存的2012年產、2013年產、2014年產稻穀,已經是超期儲存的部分了,食用性下降,政策的效果也引發了各方面的更深入的思考。

    為此,國家開始調整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改變只漲不跌的不符合市場規律的做法,根據供需基本面,種植成本等等市場變化,合理下調最低收購價格水平,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2018年的價格已經公佈,預計新稻穀上市之後,託市收購將繼續主導市場,各主體的收購價格也將在政策收購底價的附近執行。

    作為農民朋友,瞭解了國家的政策價格,就要合理的調整自己的種植結構了。普通稻穀雖然有託市收購政策支援,但價格下調,收益必然會受到影響。而優質稻穀,因為市場需求較好,加工企業收購價格也高,這兩年的收益都比較好。

  • 2 # 雲眾地
    3月份水稻價格行情如何?

    進入3月份意味著2017年水稻託市收購工作已全面結束,市場上流通的糧源也不多,導致部門地區(如東北)優質稻價延續春節前漲勢。從整理分析,大米銷售進度放緩、國家即將大量拋售陳糧、天氣變暖及稻價已提前漲至往年高位等影響,短期內水稻價格上漲的動力不足,繼續追求高價收購或存在一定風險。

    2018年水稻價格如何?

    2月9日,已經發布2018年水稻最低收購價下調,2018年生產的早秈稻最低保護價1.2元/斤,中晚秈稻為1.26元/斤,粳稻為1.3元/斤。這對於種植戶來講,有很大的影響。水稻市場化的道路還是來了,水稻價格將由市場需求決定,優質米品種可能價格會很好。

    針對當前情況,種植戶如何應對?

    1、適當控制規模。家庭種植控制在200畝以內,合作社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規模,種植優質米品種。

    2、不要盲目購買大型機械。能夠在市場上租用的儘量租,即使有補貼也要謹慎,比如飛防,單獨幾百畝田購買一架無人機不划算。

    3、科學化管理。病蟲害防治注重預防,草害重封閉。有條件的,要利用機械化提高效率,減少人工。

    4、注意國家在土地流轉補貼和良種補貼,2018年補貼已改革,未來補貼原則上由種糧戶得,並且對於規模經營的種植大戶,已經在試點規模經營補貼,意味著種植大戶可以獲得兩份補貼。比如江西高安市已經準備試點。

  • 3 # 使用者小書

    我談一下我的一點點看法,我本身就是種水稻的,種了有幾百畝水稻,我認為這個保護價一出臺,參照往年的保護價,我以為價格應在1.2元每斤左右徘徊,當然有一些特殊和例外情況也可能有。種水稻一些必須要投入的東西還一樣不能少,今天還不能不種,前期的水利工程,機械物資己經投入了,今年大部分水稻戶賠錢或者不掙錢的風險機率相當大,相當大。補貼那點錢真不如不補,提高一下水稻價格什麼都解決了,大米漲水稻價掉,奇怪現象。

  • 4 # 惠農網鄧武傑

    如果農戶專業種植水稻,科學種植,結合科技機械化,那麼種植水稻肯定是賺錢的!但是節約成本是賺錢的關鍵。

     一是要有一定的規模,至少也得有上百畝地。

    二是機械化程度要高,當今全國各地勞動力成本普遍很高,用人工太多,最後必定沒效益。機械裝置要自己購買,如收割機、插秧機、旋耕機、噴藥裝置等等。

    三是真正懂得水稻高產栽培技術也就是科學種田。不能像一般農民,不計較成本,隨便下農藥、肥料,這樣成本增加很多,比如就肥料,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每畝省幾十元,面積大了省下不少費用,當然效益上升。

    最後,選擇好種植地。如田塊大(適合上機械)、肥力高、土壤排灌要方便、交通運輸方便等等,這些最終能降低投入,達到增產節支,提高效益。

    縱觀近幾年水稻的價格走勢,我們認為水稻價格依然會比較平穩,不會產生很大的浮動。

    一、水稻種植之喜

    首先根據以往政策來看,2018年就是否取消水稻保護價,目前還沒有官方訊息公佈,但中國水稻一直是限制出口,因為國際市場的水稻價格遠低於國內價格,如果取消保護價收購,應同步開發稻米出口,這樣一來水稻價格可能會大漲,國內的消費者就會吃不消,所以,近期取消稻穀保護價格的可能性不大。所以為保護農民利益,防止“穀賤傷農”,國家依舊會在2018年實施水稻的最低保護價,只是稍有降低!(以前就2018年水稻保護價問題發文說過)

    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局日前印發的《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十三五”期間要繼續執行並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調整完善大豆目標價格政策,完善油菜籽收購政策。

    其次生產投入。面對今年糧價齊跌的行情,導致2017年化肥行業整體銷售不夠樂觀,作為水稻主要用肥複合肥、尿素等兩個肥種價格比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所給農戶特別是種植大戶在成本投入上減少負擔。

    二、稻穀種植之憂

    其一,2017年冬小麥播種面積3.4億畝,與上年基本持平。玉米、大豆種植效益下降,2017年水稻種植面積料增加,對未來原糧供應形成壓力。2017年在東北部分農戶將旱改水的熱情偏高,其中黑龍江東南部,牡丹江、佳木斯、七臺河、雙鴨山等地表現較為明顯,受此影響東北2017年水田承包地租較往年相比略有上漲,部分地區每晌地地租上調500-700元不等。種植面積加大以及地租成本的提高可能使得2018年的水稻種植效益不及預期,建議農戶莫要跟風種植,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品種。

    最後,在政策整體向好的情況下,更應關注2018年國儲水稻去庫存速度,若龐大的庫存無法消化,導致2018年水稻收儲之路依舊困難重重。

  • 5 # 濃濃全村

    這個誰也無法預測,現在的極端天氣,日益嚴重!巴西現在正在遭遇嚴重的旱災!中國的人口眾多,人均耕地,居於世界末流,農業用水資源緊缺!今年國家休耕很多稻田 ,再加上水稻保護價大幅下跌,2018年水稻種植面積,大幅減少!如果今年中國遭遇嚴重的厄爾尼諾,水稻產量必然嚴重下降!目前中國糧食過剩,主要是,大肆進口美國轉基因糧食造成的!可一旦中國糧食嚴重減產,美國糧食就會坐地起價!總之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糧食消費國,糧食安全,是重中之重!希望我們的飯碗不要掌握在美華人的手裡!

  • 6 # 鍾情三農

    毋庸置疑!2018年水稻收購價肯定會全面下調!每斤價格較去年下調1毛至2毛不等!

    比如說,農民在2017年賣掉一斤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分別是1.3元、1.36元和1.5元的話,在今年,農民賣掉一斤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只能得到1.2元、1.26元和1.3元!

    2018年,國家將為稻農發放新的補貼!

    如果按照一畝地產量為1200斤來計算的話,2018年,稻農每種植一畝水稻,收益將上一年將下降120元——240元不等。這個差距對於很多農民朋友來說肯定是無法接受的!每畝地少收入200多元,對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他們來說是及其不公平的。對此,國家也有打算!

    筆者從國家發改委獲悉,為支援完善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國家對有關稻穀主產省份給予適當補貼支援,這樣一來,雖然種植稻穀的直接收入降低了,但是透過發放一定補貼來保證農民種植收益,促進他們的積極性也算是一種彌補!

  • 7 # 糧油市場報
    2018年,稻穀最低收購價全面下調!

    眾所周知,根據國家發改委釋出的公告顯示,經過上級部門批准,中國2018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

    2018年,稻穀種植面積將減少1100萬畝!

    如果說,2016年是中國玉米改革收儲制度的元年,2017年就是中國稻穀收儲制度改革的元年,而到了今年,將是中國稻穀收儲制度改革推進之年。

    筆者從農業農村部網站獲悉,2月份以來,全國農業農村經濟穩中有進、穩中育新,轉向高質量發展起步較好。預計全年糧食作物面積穩定在16.5億畝以上,其中東北寒地井灌稻和南方低質低產水稻面積將調減1100多萬畝。同時,稻田綜合種養面積達到2400多萬畝,較上一年增加300多萬畝。

    所以,這些政策給大家指明瞭一道道路那就是調整稻穀種植結構這將是今後的改革重點!減少低端供給,增加中高階供給,讓糧食產生的效益更大,讓農民種植收益更高!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 8 # 田俊超白

    2018年的水稻是什麼價?

    應該是秋天的水稻收購價格吧?我說一下東北吧,畢竟我是東北的,南方的水稻也一定是以東北的為主,東北水稻還是好吃一點的,國家發改委定了水稻的最低收購價是1.3元,我們白城的大米普遍是白粳一號,其實從米質上它是不錯的。

    我們估計大概能賣1.4元,比2017年普遍少1毛錢,在可接受範圍內,只要農資不再漲價,還是有利潤的,今年化肥普遍每晌地多花300元左右,就是農藥漲了很多,白粳一號產量在18000斤(特別年頭和管理不善除外)左右,如果你是承包土地每晌地花了11500元,在什麼機械都沒有的情況下,能有5000元剩餘,最壞的情況是你賣了1.3元,也能有3000淨利辛苦錢。

    水稻掉價,地租也掉,承包土地永遠是那麼大的利潤,你只能提高產量,才能獲取更大的利潤,如果你能成功種出綠色水稻,賣了高價,地租也會水漲船高,如果你簽得年頭太多,風險又太大,所以水稻掉價對自己有地的人(自己開發自己村上的地)影響更大,像我家這樣的。

    所以大家沒必要天天擔心稻價,管好自己的地,儘量減少我們投資,秋天多打一點比天天擔心要好,畢竟我們除了水稻也沒有什麼好種的。

    再有許多人建議大家不要買大型機械,不過多的投入金錢,我有不同的想法,請大家指點一下,如果你是自己的地(自己村上的地,地租很少)在6晌以上,也有大型拖拉機(約翰迪爾484,554,704)這類的,高速插秧機,這兩樣的人我認為你應該買收割機,植保機,你可以找人合夥買,這樣人力,物力,財力都夠。

    我家這邊有久保田988帶駕駛室的173000左右,兩家買是均分86500元,三家就更好了。只要勤奮肯吃苦,兩年就回本了(有錢就掙,斤斤計較的人除外),再加上植保飛機,一年都在忙,今年植保飛機在6萬左右,我們三家買了一個,均分20000多點,我想只要我們跑得遠一點應該能回本。大家都不想投入金錢買機械,都想僱傭,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這樣你的機械在增多,你的土地也會增多,在同等條件下,你比別人掙得更多,有更強的競爭力,良性迴圈,種植大戶也不過是在機械上領先於我們,同樣種植大戶申請補貼,我們合力也可以變成種植大戶,至於像電視裡一樣的現代化技術種植,要想普及我認為還有一定的距離。

    我們這種種了20多年水稻的地方,想變成有機水稻不現實,最多就是綠色,土地,環境,水都不夠有機的標準,我想我們要另闢溪境,像鹼性大米,富硒大米,含維生素的大米,但普通大米一定會有的,動輒10元,20元一斤的大米我們老百姓還吃不起。

    我感覺大家要麼在恐懼未來,要麼在期盼未來,拿水稻來說,有許多人甚至是大多數,都期盼把土地高價承包出去,然後在家打點工,夠生活就可以了,指望別人,終究不如靠自己。至於恐懼未來,我指的是過於悲觀,把水稻的價格想得極低,地的價格也是極低,還打不到工,因為都不種地,農民工太多了。雖然前幾年是有這種情況,現在地價不也恢復了嗎!大家都在摸索中,誰也不比誰快多少。

    我們是農民,而且是80後,我想我們靠自己一定追得上時代,新型農民就是我們。

  • 9 # 城頭山看雲

    咱還是說些最低層的吧,我是農民,座標湖南常德,水稻發源地,自古以來被稱為魚米之鄉。

    隔壁鄰居從事稻穀收購多年,很多農民去年的谷在收割時120沒賣,打算在這青黃不接時買個好價,可沒想到收購者這兩天報出的價是70每百斤。玉米價也暴跌。

    今年的農田承包價也下跌,去年還有500一年,今年只有300了,水田逐漸被種糧大戶承包在一起。

    油菜種植大面積減少,每百斤收購價比去年略長,農戶出售自榨油10元一斤。

    別處的農情如何,希望農民朋友說下自己所處地的行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8年6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