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呃,這個可以分析。

    我的結論是,沒有諸葛亮,東漢後期局勢會發生變化。

    但是,赤壁之戰依舊是曹操失敗。魯肅在塌上對中已經提出了三國設想,其實大體就是夷陵戰役後的局勢:江東佔領荊州南部,與佔據北方及荊州北部的曹操對峙,只是魯肅無法感知西部的蜀漢是弱小的劉備。

    沒有諸葛亮的劉備,不會迅速得到荊州士族的支援,即便依靠江東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發展也不會那麼迅速,孫權估計不會嫁妹妹再給予南郡的支援,劉備勢力依舊弱小,而沒有這些勢力的支援,就不可能三年拿下益州膨脹到強大的力量。

    那麼,215年曹操就會在拿到漢中後繼續南下攻擊益州,此時劉備再向益州發展,即便獲得部分地盤也無法囊括益州最富裕的成都,所以局面大體就是,江東繼續支援劉備在益州與曹操爭奪,孫劉聯盟關係會持續很長時間,但整體力量差距曹操更大。

    而諸葛亮會在局勢稍微穩定後選擇出仕,顯然首選是江東,次要目標才是曹操。後期,諸葛亮達到州郡官員不難,但核心層難以進入。

  • 2 # 家電衛浴維修游擊隊

    如果沒有劉備,三足鼎力可能會重演楚漢爭霸的局勢。但我認為曹操能統天下,為什麼呢?請看下文。

    如果沒有劉備,劉備手下一眾英雄豪傑包括地盤可能盡歸東吳所有,而且諸葛亮肯定會投東吳。因為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也在東吳為官,東吳孫權也是一代雄主。諸葛亮素有忠於漢室之心,絕計不會投靠曹操的。關羽、張飛、趙雲也都是如此。這樣一來,東吳就會佔有荊,益州以及巴蜀,克服東吳只善水戰的弱點,有3曹操平分天下的資本。

    但是,這樣的東吳內部會分為兩派。東吳老勢力力保守派,根深蒂固,深響為大;另一派以諸葛亮為首,外來派,智慧,武力超群,組基礎薄弱。於是孫權從中制衡,平衡雙方,諸葛亮才能無法施展,東吳內鬥。

    最後曹操南下,一統天下。

  • 3 # 魔方歷史觀

    “臥龍”諸葛亮因劉備三顧茅廬而出山,鞍前馬後效命於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同時,也是因為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所以在歷史舞臺上有著出彩的表現。那麼若是沒有劉備,諸葛亮會不會默默無聞下去呢?他又是否會選擇投奔其他人呢?

    諸葛亮不會默默無聞

    “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這句話足以說明諸葛亮的能力以及他在外的名氣,劉備之所以會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還是因為有人推薦,否則一個隱居的諸葛亮又怎麼會驚動劉備呢?

    看三國時期的歷史,會發現一個情況,就是謀臣的出場方式是不同的,有主動投奔的,如許攸;也有主公去請的,如諸葛亮。這就印證了一句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諸葛亮當時雖然是隱居,但不是完全的與世隔絕,如他這樣的人才是不會默默無聞的。

    諸葛亮去選擇其他人的可能性不大

    諸葛亮本人是隱居狀態,他的出山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的,而且在第三次的時候,是與劉備長談之後,方出山輔佐。由這些可以看出兩點∶

    第一:諸葛亮有著他自己的性格,他關注著天下局勢,也深知各個勢力之主是誰,但他選擇了隱居,不去主動投靠任何一個人。

    第二:諸葛亮選擇輔佐劉備,與其說是劉備以誠打動諸葛亮,不如說是相互的選擇,諸葛亮關注著天下局勢,對劉備的為人處事也是有所聽聞,加上劉備三顧茅廬,並且兩人相談之後,諸葛亮對劉備有了自己的判斷,賢臣擇主,即是如此。

    所以說,諸葛亮是有著自己的一個判斷和選擇的,他主動投靠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沒有劉備,對於曹操與孫權,諸葛亮投靠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這兩個人與劉備的為人不同,並且,最關鍵的是,劉備麾下的謀臣相對曹操、孫權比較少,諸葛亮若是主動投奔這二人,相對來說,不太明智。

  • 4 # 音樂小妖

    假如三國當中的劉備出現了意外,而諸葛亮也沒有了機會被人三顧茅廬,哪麼三國後期的局勢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呢?

    可以說這個假如所出現的後果太大了,這可不是一半個無足輕重的配角。

    首先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沒有了劉備,諸葛亮還有沒有後來的成就真心不太好說,很多時候我們都說會因為一個人的決定才有讓一個平臺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沒有這個平臺的資源,只是靠這麼一個人的話,很難說會不會成功。

    所以說如果諸葛亮沒有遇到劉備,能不能在三國當中出名還真心是一個大問題。

    就好比當時劉備的重要謀士徐庶一樣,在劉備這邊可以說混的風生水起,可是等他到了曹操的手下幾乎就是一個無名之輩,一輩子的成就還不如在劉備手下的幾個月來的大,並不是說徐庶的能力不行,而是曹操的手下能人異士太多了。

    說實話對於曹操來說謀士的重要性不如武將,畢竟曹操當時是以挾天子來令諸侯的,所以他的手下大多數還是以朝中或是世家之人為主。可以說在三國當中但凡靠腦子來吃飯的人都是出自於世家之中。

    而且漢朝相當的看中出身,就比如曹操身邊的謀士當中郭嘉在我們的認知中屬於相當出色的謀士,可是在朝中的這些重臣面前幾乎就是一個三流水平的貨色,畢竟郭嘉跟他們相當起來家世完全就不是一個檔次的。

    也可能是這樣的原因吧,所以郭嘉在曹操的手下也沒幹多長時間就因為生病而死了,更有可能是因為受不了身邊這些世家之人的各種嘲諷,所以把自己給氣死也說不定,畢竟三國當中被氣死的人並不少。

    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假如到了曹操的手下,能不能有成就真心就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了。

    除了家世這一點之外,我們還要看一看諸葛亮的性格,說實話諸葛亮從某些方面來說跟曹操幾乎是一模一樣,說白了就是對權勢的控制慾望。

    可以說單憑諸葛亮在蜀國沒了劉備之後的這麼多年時間幾乎掌控了整個蜀國的權力就可以看得出來,而曹操就不用說了,能把大漢朝的整個權勢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上沒點能力是不行的,可以說從這一點上這兩人就是同樣的屬性。

    於是問題就出現了,以曹操的疑心病,諸葛亮這麼強勢,曹操會放心的把自己的手中的大權交給諸葛亮嗎?千萬不要說曹操是一個愛才如命的好主公,當年的楊修不能說沒有才能吧,可是到了曹操的手中還不是說殺就給殺掉了。

    對於曹操來說所謂的才能主要是看能不能為自己所用,如果不能為自己所用,或者說這些人不能讓曹操放心,以我們的曹大人的重度疑心病能讓他們活到第二天的中午已經算是燒高香了。

    不論諸葛亮的腦子有聰明,只是想要掌控大權這一點幾乎就不可能被曹操放過,可是諸葛亮如果不能有這麼大的權力,哪他還能有這麼大的成就嗎?顯然普通平臺所給的資源完全不足以讓諸葛亮發揮出自己的實力。

    可以說在曹操這邊諸葛亮幾乎是沒戲的,因為性格的原因這兩人就坐不到一個桌子上面吃飯。

    然後我們來說分析一下諸葛亮來到東吳這邊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

    相對於來說東吳的孫權要比曹操的疑心病弱一點,但是這個所謂的弱一點也真得只是一點點而已,當年的周瑜多有才能,到了後來被諸葛亮給氣死了,但是這其中果然都是諸葛亮的鍋嗎?很明顯孫權在背後可是出了很大的力氣。

    要知道當年的周瑜可以說是孫權的哥哥孫策的人馬,只是孫策走的早,這些人馬在孫權還年幼的時候就開始跟著孫權一起打天下了,所以孫權也一直沒有對這些人馬下黑手,但是周瑜的能力實在是太強大了,這讓孫權內心很是不安,所以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周瑜在諸葛亮面前失利的時候。

    孫權果斷表示你一個大都督居然還不如對方一個小謀士,給你這麼大的權勢有什麼用,所以就在很多小的方面開始削弱了周瑜的實力,可是誰會想到周瑜的氣量居然這麼小,在這兩方的壓力下直接就給氣掛了。

    所以諸葛亮到了東吳這邊很難說會被小心眼的孫權重用,還是哪句話性格決定了一切,諸葛亮的性格可以說跟劉備相當的互補,本來當時的劉備就是白手起家,屬於一窮二白的哪種人,諸葛亮的加入直接給劉備有了足夠大的補充。

    所以劉備當時相當的好說話,你要權就給你權力,你要兵馬就給你兵馬,反正對於當時的劉備來說,諸葛亮的所有要求幾乎就是有求必應,而且當時劉備手下高階的武將很多,就是沒有謀士,諸葛亮的加入直接就將劉備最大的短板給補充了起來。

    可以說諸葛亮跟劉備之間的關係就是合則兩利,畢竟劉備當時的人設就是以義為先,畢竟自己的兩個兄弟這麼多年來一直跟隨著自己,如果不是為了一個義字,很有可能這個所謂的集團早就散了。

    再說了別看劉備給予諸葛亮的權力很大,但是兵權還是在自己的兩個義弟身上,也就說諸葛亮就算是權力再大也繞不過劉備的手掌心,哪劉備還怕什麼。

    但是相同的情況到了曹操跟孫權身上就沒法比了,這兩個人早就已經過去了自己創業的苦難,可以說現在已經處於一個很高的位置,跟劉備這個還四處流浪連個家都沒有的人是不能相提並論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或者是哪樣的種種原因表示,諸葛孔明如果當年沒有遇到劉備的話,很有可能就只是一個無名之輩,過著默默無聞的一生,不論他是投靠曹操還是東吳的孫權都不是什麼好的出頭之路。

  • 5 # 青梅煮酒論江湖

    他不會投曹操,也投不了東吳。他會和他的二個兄弟“同年同月同日死”。唉,沒有明確的戰略規劃,再大的企業也只能自取滅亡

  • 6 # 一壺清茗品春秋

    如果沒有劉備,孔明不會默默無聞一輩子,最有可能是去曹操處做官。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諸葛亮不會默默無聞度此一生。學而優則仕,是中國幾千年文人固有的心結,諸葛亮在出山前,”每自比於管仲、樂毅“,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樂毅輔佐燕照王連下齊國70座城,諸葛亮把自己與這兩個人對比,從內心來說希望輔佐明主成就一番事業。至於”不求聞達與諸侯“只不過是託辭吧。諸葛亮在隆中的隱居,固然有躲避戰亂的因素,但更多是為了出山造勢,待價而沽。

    其次,如果沒有劉備,曹操佔領荊州。以曹操的求才若渴,必然徵召諸葛亮。諸葛亮的政治理念是匡扶漢室,這雖然與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相牴觸,但畢竟在當時代表的的是漢室。如果他不能選擇獨善其身,最有可能的是,和司馬懿出仕相似。這與當時司馬懿看漢室衰微,不願意為曹操所用的情況類似,便裝病推辭不去。這時曹操說“若覆盤桓,便收之”。所以,對待諸葛亮的不配合,曹操不會像劉備那樣三顧茅廬,因為他手下已經是謀士如雲,勇士如雨,必然也會強制徵用。面對強大的壓力,諸葛亮不得不出仕曹操。如果投了曹操最好的成就,就和司馬懿以後的遭遇差不多。因為曹操指導雙方政治理念不同,必然多加防備,如果諸葛亮順勢而為,待曹操百年之後,不難在魏國謀取高官,甚至想司馬懿那樣掌握大權。如果堅持自己的政治理念,必然會像荀彧那樣,被曹操無情的除去。

    第三,如果諸葛亮歸附孫權。同樣,也有可以參照的。就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和他的侄子諸葛恪。諸葛瑾雖然與孫權恩同骨肉,但其信任程度也沒有超過周瑜、陸遜。諸葛恪成為孫權的託孤大臣,但是由於孫氏一族仍有強大勢力,最終落得滅族的悲慘下場。假使諸葛亮與諸葛恪異地而處,同樣也會面對孫氏一族的奪權。當然,諸葛家族在三國時期,巧妙佈局,諸葛瑾在東吳處,諸葛亮在蜀漢處,他們還有一個族弟諸葛誕在曹魏處,這也是他們家族為了儲存實力、發展壯大而有意為之。諸葛瑾、諸葛誕家族都先後被滅族。而只有諸葛亮一族在蜀漢能夠不斷髮展。所以,即使沒有劉備,諸葛亮到孫權處的可能性也不大,他們不會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筐裡。

  • 7 # 職業減肥營養師

    我是勃勃,我來回答,我認為孔明沒有劉備也不會默默無聞一輩子,對比曹操和孫權,誰都不會投奔,類似於漢末管寧之類的人才,教書育人終老。

    1、為什麼不投曹操

    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天子在他手裡像傀儡一樣,諸葛亮終於漢室,自然不會選擇曹操這樣的國賊。荀彧算是曹操陣營中貢獻最大的謀士之一了吧,只因為不贊同曹操加封九錫,進爵魏王。就被曹操活活逼死,實在令人心寒。

    再加上諸葛亮投奔曹操也得不到重用,畢竟曹操陣營中文臣猛將很多,諸葛亮去了無非是錦上添花,可有可無罷了。這對於急於施展抱負的諸葛亮來說,是致命的打擊。

    2、為什麼不投奔孫權

    諸葛亮的兄弟諸葛瑾已經在東吳為官,諸葛亮家族奉行分散戰略,就是魏蜀吳都會有族人當官,但是在一起的很少,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面。

    況且孫權算不上胸襟廣大之人,周瑜為東吳建立下了汗馬功勞,結局如何呢?還是被孫權整的鬱鬱而終,畢竟他是他哥哥孫策的班底。而且投奔了孫權也沒有一展抱負的空間,孫權也不會放權給他。

    勃勃說:

    既然在曹魏和東吳都得不到機會,而且還會受到君主的猜忌,還不如海闊天空,結廬而居,教育育人。以諸葛亮的才能,在哪裡都不會默默無聞,說不定想鬼谷子一樣培養出大才、天才人物也未可知。只可惜,歷史容不得假設,孔明病逝五丈原,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遐想和遺憾。

  • 8 # 沉香輕語

    不會。

    1、因為諸葛亮是一個能人,他有許多才能,這樣的人甘心在荒山野嶺隱居一輩子嗎?答案是否定的!

    他讀書學習有成不可能沒有自己的抱負,我認為他只是在等待時機成熟,事實也沒有讓他失望,當劉備知道了他的才能後,就三顧茅廬。最終,他也被劉備所感動加入蜀國。

    2、他為什麼不加入當時最強大的軍閥曹操那裡呢?我認為,曹操生性太多疑了,他認為自己在軍中可能混不到太好的地位。比如說三國時最大的贏家司馬懿在曹操那裡也沒有太大的權力。所以諸葛亮才沒加入曹操那裡。

    3、他為什麼不加入東吳呢?我的觀點是:東吳中也有他哥諸葛子瑜和周瑜了,他去也混不出什麼名堂來。所以我相信他不會加入東吳。

    上面的條件例出諸葛亮好像除了蜀國也別無去處,但不要忘了以他的才能完全可以不依付於任何一個軍閥,自己獨當一面!所以我認為諸葛亮離了劉備自己也可以幹出一面天地來!他不會默默無聞的度過一輩子。

  • 9 # 泥水勞人1

    沒有劉備,就沒有三國演義。所以一切之一切就不存在了,因為是歷史,已經有的不可能沒有,如果沒有,那就是原本就是假的!至於改寫三國,憑想象去隨便怎麼寫都行,羅貫中不也是把傳說編成了故事嗎?假多真少!

  • 10 # 夏雨風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孔明應當出生書香門第,後來家道沒落。因為其兄能在曹魏當官,其弟能在孫吳效力,他能最後輔弼劉皇叔,史稱龍虎犬三兄弟。

    獨獨孔明能被勢單力孤的劉皇叔三顧茅廬,與孔明堅守忠於漢室世界觀大有關係。孔明其姐嫁於荊州大戶蔡氏,而蔡氏其妹是荊州漢室劉表之夫人,孔明又聚荊州文壇領袖黃彥士之女(史稱有才四醜女之一),足見孔明志在匡扶漢室,自然與劉皇叔一拍就合,第一次見面孔明就送了特大禮:三分天下戰略。

    三分天下,是顛沛流離幾十年一事無成的劉備第一個戰略圖,當即拜孔明為大軍事,直到三國鼎足孔明為丞相,最後白帝城託孤,忠心耿耿輔佐劉禪到死而後已。

    劉孔聯手,君臣復蜀漢,是英雄相惜,歷史的必然。

    傳說曹魏、孫吳也都以兄弟之情拉攏孔明,封官許願,皆不為所動。諸葛亮盡忠漢室之高風亮節,永為後人之楷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華為釋出的鯤鵬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