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肥二666
-
2 # FoKo
秋冬季豬場發病多以流感、豬瘟等高熱類疾病為主,同時伴發支原體肺炎、胸膜肺炎或副豬嗜血桿菌等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病豬臨床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精神沉鬱、食慾不振或廢絕,呼吸困難、喘氣,部分豬伴有皮膚髮紅變紫等症狀,少數毛孔有出血點。
一、簡介
病原主要為多種病毒和細菌、寄生蟲的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包括豬瘟病毒(HCV)、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病毒(PRRSV)、豬流感病毒(SIV)、偽狂犬病病毒(ADV)、豬圓環病毒2型(PCV-II)和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PP)、豬鏈球菌屬2型(SS-II)、副豬嗜血桿菌病(HP)、多殺性巴氏桿菌(PM)、豬支原體肺炎(MH)、弓形體、附紅細胞體、豬霍亂沙門氏菌(SC)等細菌的混合感染。
由於多病原的混合感染,臨床上較難控制,治療效果往往不理想,造成豬群生長緩慢或停滯、病殘豬和死亡豬隻增多,飼料效率、生長速度以及豬群整體的均勻度降低,治療成本增加,使養豬生產蒙受嚴重的損失。
二、發病特點
1.發病突然,病程長,一般在5~20天左右,病死率高。
2.豬場對防疫工作不重視、技術人員保健觀念差,沒有嚴格封閉豬場、沒有對豬群進行系統的保健的豬場發病嚴重。
3.發病豬的體重一般在20~80kg,發病率最高,也有斷奶後的仔豬發病。
4.藥物治療效果不太理想,亂用藥的豬場死亡率更高。
三、臨床症狀
突然起病,畏寒扎堆,發病豬體溫升高至40~42.5℃,精神沉鬱,採食量下降或食慾廢絕,患豬皮膚髮紅,耳後耳邊緣發紺、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體多處面板有斑塊狀,呈紫紅色;呼吸困難,喜伏臥,部分豬出現嚴重的腹式呼吸,氣喘急促,有的表現喘氣或呈不規則呼吸;部分患豬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豬有淚斑,出現結膜炎症狀;部分豬群便秘,糞便秘結,呈球狀,尿黃而少、混濁,顏色加深。病程稍長的病豬全身蒼白,出現貧血現象,被毛粗亂,部分病豬後肢無力,個別病豬瀕死前不能站立,最後全身抽搐而死。發病豬群死亡率很高,有的豬場甚至高達50~90%。部分母豬在懷孕後期(100~110天)出現流產,產死胎,弱仔和木乃伊。
(1)發病豬體溫升高至40~42.5℃,精神沉鬱。
(2)病豬臨床主要表現為全群發病,食慾不振或廢絕,咳嗽、呼吸困難、喘氣,部分豬伴有皮膚髮紅變紫等症狀,少數毛孔有出血點。
(3)病豬死亡過程快,死亡後多呈敗血症變化。
(4)病程稍長的病豬全身抽搐而死。治療需用高效抗病毒類藥物。
(5)部分病豬便秘,同時有嘔吐現象。
(6)部分病豬流鼻涕、眼分泌物增多,眼結膜發紅。
(7)發病率高,多在50~80%以上。
(8)發病豬群死亡率很高,多在10%-30%,部分場達100%。
(9)部分母豬在懷孕後期110天左右出現流產,產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
臨床症狀通常表現為:一般感染後5~7天開始發病,發病豬群多為13~25周齡的生長育豬,發病豬群表現精神沉鬱,採食量下降,嚴重個體食慾廢絕。發病初期個別豬隻發燒,隨後迅速蔓延至大部分豬群;病豬體溫升高至39.5~41.5℃,個別病豬出現突然死亡;患豬呼吸困難,出現結膜炎症狀;多數病豬出現便秘,糞便秘結,呈球狀,個別豬有腹瀉現象,尿量少而黃、混濁;多數嚴重的病豬耳後耳緣發紺、腹下和四肢等多處面板有斑塊,呈紫紅色;患豬迅速消瘦,病程稍長的病豬全身蒼白,出現貧血現象,被毛粗亂,有的則全身黃染;患豬使用退熱藥物後症狀有所緩解、但停藥後多數復發;有的豬場甚至高達50%以上。保育豬、小豬和母豬群也有少數高熱發病經過,但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生長豬低很多,且症狀也有所差異。
<1>生長育成豬
往往表現急性發病,發病豬突然臥地不起,呼吸沉重,呼吸道症狀明顯,嚴重個體出現肺炎病變,後期轉化為化膿性肺炎,並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2>保育豬和小豬
保育豬和小豬發病後,體溫升高,呼吸加快,伴有噴嚏、咳嗽、流鼻涕,眼分泌物增多,喜歡扎堆,似流感症狀;耐過的小豬多伴有呼吸道症狀,消瘦、面板蒼白,被毛粗亂,抵抗力下降,易於繼發其它疾病。
<3>懷孕母豬
懷孕母豬群個別個體有明顯的高熱症狀,呼吸急促,C�病程過後繁殖機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哺乳期的小豬發病率也不高,個別仔豬有咳嗽、發熱和肺炎症狀,死亡仔豬多由於母豬泌乳不足而誘發疾病所致。
四、剖檢變化
所有病死豬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肺炎,剖檢可見以下症狀:
1.肺腫脹、變硬;呈不能收縮的橡皮狀肺,間質性肺炎症狀明顯,肺部呈現斑駁狀到褐色病變(大理石樣);大多數都是混合感染肺炎,有化膿灶,部分豬肺出血,出血性肺炎,間質明顯增寬。
2.淋巴結廣泛腫大,特別是腹股溝淋巴結和肺門淋巴結。
3.有的病死豬肝臟腫脹,顏色變淡,有的肝則呈黃土色,質脆,個別豬腎、膀胱、喉頭、心冠狀溝脂肪及心內外膜等有出血點;部分病死豬腎腫大,顏色變深,呈褐色或土黃色,質地較脆,有瘀血現象。有的病豬脾臟腫大,質脆。
4.多發性漿液纖維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腔及腹腔有纖維蛋白的滲出。個別豬肺漿膜與胸膜或心包纖維素性粘連。
五、防控
提高機體抵抗力、扶正祛邪是防控本病的關鍵;
方案推薦:扶正解毒散 + 荊防敗毒散 + 氟苯尼考 + 清肺止咳散+Vc+葡萄糖粉
個別嚴重病畜可用 頭孢噻呋 + 黃芪多糖 、泰樂菌素
-
3 # 老王談養豬
有很多豬病都會發燒,所以不具體判斷是哪個病。但是秋天氣溫降低,溫差增大,大部分是感冒引起的,所以豬場晚上注意保溫。同時飼料里加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的中藥保健。多巡視豬場,由其是晚上,看具體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
4 # 關中小麥客
秋季晝夜溫差較大,養豬要預防二師兄“感冒”一、防寒防風。由於秋季天氣變化無常,要隨時注意天氣的變化,早晚做好防寒防風工作,門簾、草簾要加以固定,防止冷風侵入。在溫度較高的中午要注意通風,隨時掌握圈舍內的溫度和溼度變化,避免溼度過大,引起豬隻面板病或關節炎等疾病的產生。
二、分欄管理。由於仔豬怕冷,成豬怕熱,所以最好進行分欄管理。仔豬舍內一定要做好舍溫調控工作,當舍溫低時,仔豬會出現爬臥扎堆現象,要及時做出調整,保持仔豬舍內的溫度在29-33攝氏度左右,保持成豬的舍溫在19-22攝氏度左右。
三、加強營養。低溫天氣應適當提高飼料標準,適當增加一些能量飼料、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飼料,增加飼料數量。生豬獲取充足營養物質有利於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
四、適當活動。各種動物都需要活動,有利於提高體質,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有條件的,每天讓生豬室外活動一次,無法進行室外活動的,應每天餵食前驅趕一次,讓生豬在室內進行一定量的活動。
五、合理治療。生豬感冒了,最初也有打噴嚏、流鼻涕、隨後食慾不振、體溫升高、拉稀等現象,應儘早治療。可肌肉注射青黴素,也可在飼料中拌入感冒清、板藍根等抗感冒藥物。
6、隔離消毒。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感冒病毒可以透過空氣和食物傳染。一旦發現有豬感冒,一定要隔離飼養,用紫外線、藥物等對豬舍嚴格消毒。病豬吃過剩下的飼料應高溫消毒後才可繼續飼餵。
防治推薦;治療時每噸飼料中新增豬益肽2000g,連用5-7天,病發症狀基本消失。
預防時每噸飼料中新增豬益肽1000g,連用3-5天,也可長期新增。讓豬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提高5倍-10倍,
特點:從高免豬血清抗體中分離,凍幹,包被得到的特異性血清凍乾粉,其具有抗細菌,抗病毒 和抗外毒素等多種活性,並具有調理,凝集和沉澱病原體,以及中和病毒的作用.能有 解機體發熱、炎症和疼痛。該藥作用迅速,30分鐘內可減輕疼痛
-
5 # 鄉間田地
你好: 豬流行性感冒電子顯微鏡下的豬流感病毒目錄 豬流感簡介 豬患豬流感的症狀以及防治 人感染豬流感症狀及預防 豬流感疫情問答 "豬"流感疫情爆發歷史 2009年豬流感疫情動態 豬流感/禽流感和SARS的異同: 豬流感的傳播 人們對豬流感認識的誤區 人們對豬流感認識的誤區 中文簡稱:豬流感 英文:swine influenza 英文簡稱:swine flu [編輯本段]豬流感簡介 豬流感全稱豬流行性感冒,是豬的一種急性/傳染性呼吸器官疾病.
其特徵為突發,咳嗽,呼吸困難,發熱及迅速轉歸.
豬流感是豬體內因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統疾病.
豬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引發,通常爆發於豬之間,傳染性很高但通常不會引發死亡.
秋冬季屬高發期,但全年可傳播.
-
6 # 醉美壯鄉小東生活
1.在夏天天氣炎熱,特別是那種用鐵皮蓋的豬房子,豬由於環境因素熱量散發不出去,也容易發燒。一種是飲食方面,被病毒細菌感染髮燒。反正發燒的因素很多,有點複雜。不論如何,豬發燒了人是可以看得出來的,這個就跟人發燒一樣的狀態,摸一下豬的耳朵比平時很燙,整天爬在那裡不想動,餵豬食時也不想起來,一天也不多走走幾步。從這些現象,初步判斷豬生病了或發燒了。
2.一種發燒就是飲食方面+氣候,農村養豬喂的豬食很雜亂,再加上天氣變化等,豬拉肚子了,漸漸的也容易引起病毒細菌性感染而導致生病發燒。
-
7 # 農濃滋視
秋季天氣慢慢變冷,常常晚上溫度比較低。小豬會著涼感冒發燒。一般在18~26℃之間就可以。但是秋冬季節剛出生的小豬不要低於28℃一週後在設定小豬適宜的溫度。
回覆列表
養豬過程中,經常遇到豬群的體溫高於或低於正常體溫的情況,但是養豬人需要注意不同階段豬群的體溫不同,比如哺乳仔豬的平均體溫為39.3℃、中豬的平均體溫為39℃、大豬的平均體溫為38.8℃,妊娠母豬的平均體溫為38.7℃,哺乳母豬的平均體溫為39.3℃,公豬的平均體溫最低為38.4℃。當豬群體溫高於正常體溫時養豬人稱之為發熱,當豬群體溫低於正常體溫時養豬人稱之為低燒。
豬群發熱
並不是所有的體溫升高都能稱之為發熱。比如豬群打鬥等劇烈運動後體溫也會升高,甚至可達到40℃。只有受到內源或外源致熱源的影響導致的體溫升高我們才成為發熱,發熱根據豬群體溫的熱程度可分為四種:
a、微熱,體溫超過正常體溫1℃左右,常見乳房炎、子宮炎等區域性器官的輕微炎症;
b、中熱,體溫超過正常體溫1-2℃,常見流感、附紅細胞體等區域性器官較嚴重炎症;
c、高熱,體溫超過正常體溫2℃,常見廣泛性感染或急性傳染病,如傳染性胸膜肺炎、豬肺疫等;
d、最高熱,體溫超過正常體溫3℃以上,常見如急性豬丹毒、敗血性鏈球菌、弓形體病等全身性感染。
在豬群體溫方面養豬人存在兩個誤區:
1、用人的體溫衡量豬的體溫。正常情況下人的直腸溫度平均為37.5℃,而豬群中溫度最低的公豬直腸溫度也高於這個值,所以不能用人的體溫值來衡量豬的體溫。再就是一些養豬朋友習慣直接用手摸豬的體表然後估算豬的體溫,可實際情況是豬群發不發熱養豬人用手摸起來都是熱的,因為豬的體溫本身就高於人的體溫。
2、發燒就用退燒藥。多數情況下,病豬的發熱時的體溫多在40℃左右,此時不需要使用退燒藥,因為病豬體溫升高對豬來講屬於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溫度升高後會降低體內酶的活性,從而抑制細菌或病毒等的複製,還可以提高免疫系統的功能幫助機體快速恢復。
而有的養豬朋友只要體溫達到40℃就判定為發熱使用退燒藥,這樣不僅起不到治療疾病的作用,反而延緩了機體的恢復速度。一般情況下我們推薦使用退燒藥的時機是體溫高於41℃時。
退燒藥的種類及其選用要點:
退燒藥物大類上可以分為中藥退燒藥(柴胡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和化藥退燒藥,其中化藥退燒藥又可以分為甾體類退燒藥(地塞米松)和非甾體類退燒藥,非甾體類退燒藥可分為羧酸類(阿司匹林)、羧酸鹽類(卡巴匹林鈣、氟尼辛葡甲胺)、乙醯苯胺類(對乙醯氨基酚)、吡唑酮類(氨基比林、安乃近)和環氧化酶抑制劑(尼美舒利)。
根據每種退燒藥的特點,一般情況下高熱選擇安乃近或氨基比林,因為這兩種藥物的退熱效果最好也是最快的;中熱選擇阿司匹林或氟尼辛葡甲胺,因為這兩種藥物安全性比較高,退燒副作用少;病毒性感染導致的高燒使用地塞米松,但是需要注意母豬禁用,會導致流產;低熱使用卡巴匹林鈣、柴胡注射液或魚腥草注射液等中藥退燒藥,副作用小,退熱後不易導致低溫。
豬群低燒
豬群低燒是因為豬群體內產熱不足或散熱過多導致的體溫低於正常體溫的一種臨床症狀。常見於病程較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或長時間食慾減退、廢絕病豬。根據體溫低於正常體溫的程度,低燒可分為微低燒和低燒兩種:
a、微低燒,體溫低於正常體溫1℃左右,常見區域性炎症或慢性消耗性疾病;
b、低燒,體溫低於正常體溫1-2℃左右,常見急性傳染病臨死前或退燒藥使用劑量過大。
針對低燒治療方案:
1、注意休息,加強飼養管理。當豬群低燒不嚴重時是不建議打針的,有時候打針引起應激,反而會加重病情。體溫處於微低燒時以加強飼養管理為主,可以給豬提供稻草讓豬處於安靜的靜養環境中,以幫助病豬恢復體溫,另外可以給豬飼餵生雞蛋、紅糖水等可以迅速供能的高營養物質。
2、若是體溫低於37℃,養豬人可以先肌注樟腦磺酸鈉幫助體溫恢復,體溫恢復後肌注黃芪多糖、肌酐、ATP等輔助病豬升高體溫,最後再輔以上述飼養管理方法以徹底解決病豬低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