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端望川

    馮·諾依曼結構又稱作普林斯頓體系結構(Princetionarchitecture)。

    1945年,馮·諾依曼首先提出了“儲存程式”的概念和二進位制原理,後來,人們把利用這種概念和原理設計的電子計算機系統統稱為“馮.諾曼型結構”計算機。馮.諾曼結構的處理器使用同一個儲存器,經由同一個匯流排傳輸。

    馮.諾曼結構處理器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必須有一個儲存器;

    2 必須有一個控制器;

    3 必須有一個運算器,用於完成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

    4 必須有輸入和輸出裝置,用於進行人機通訊。

    馮·諾依曼的主要貢獻就是提出並實現了“儲存程式”的概念。由於指令和資料都是二進位制碼,指令和運算元的地址又密切相關,因此,當初選擇這種結構是自然的。但是,這種指令和資料共享同一匯流排的結構,使得資訊流的傳輸成為限制計算機效能的瓶頸,影響了資料處理速度的提高。

    在典型情況下,完成一條指令需要3個步驟,即:取指令、指令譯碼和執行指令。從指令流的定時關係也可看出馮·諾依曼結構與哈佛結構處理方式的差別。

    舉一個最簡單的對儲存器進行讀寫操作的指令,指令1至指令3均為存、取數指令,對馮.諾曼結構處理器,由於取指令和存取資料要從同一個儲存空間存取,經由同一匯流排傳輸,因而它們無法重疊執行,只有一個完成後再進行下一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教孩子解數學應用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