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葉徐飛

    沒什麼大的影響。自從“黑船事件”、美國開啟日本國門後,日本發生了“明治維新”,要“脫亞入歐”;

    日本開始向歐美派留學生,很多介紹西方的書籍也在日本流行,魏源的《海國圖志》僅是其中普通的一本,對日本的影響自然比不過西方直接翻譯的書了、甚至比不過到過西方的日本人寫的書。

    魏源是清末的思想家,在瞭解點西方情況的基礎上,寫了介紹西方知識的《海國圖志》,在當時中國國內沒流傳開;流入日本,因日本的變革而在日本流傳。

    甲午戰爭後,有很多留學生到日本,其中有人發現了這本書,才使這本書為華人所知。

  • 2 # 井夫子

    中國近代新思想的倡導者魏源編寫的《海國圖志》是當時介紹西方歷史和地理最詳實的專著,書名中“海國”的涵義是海外之國。

    這樣一本書,在當時,卻有著不同的人群對於其,有著不同的認知,有的人,認為是寶物,有的人,卻認為是“垃圾!”

    自從鴉片戰爭後一聲炮響,大清王朝就進入了沉淪之中,不論是恥辱的《馬關條約》,還是圓明園的燒燬,總而言之,這時候的清朝廷帶來了太多的悲劇,甚至甲午開戰,更是很慘,為什麼?

    除了清朝的腐敗外,還有各種原因,其中有一個原因反有些“匪夷所思”,那就是一本書,正如而當代日本作家井上靖自己覺得:日本能夠成為近代亞洲唯一一個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的國家,首先要歸功於這件法寶。

    這個傳說中的寶貝,正是中國清代思想家魏源寫就的一本奇書:《海國圖志》。

    這本書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並於1842年寫成50卷的《海國圖志》。他為什麼要編撰此書呢?其實說的很明白,其序言:“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而這個“師夷長技以制夷”也影響了一代,甚至是許多代人。這本以知夷、師夷、振興軍備為核心理論的《海國圖志》,介紹了幾十個國家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科技,總結了鴉片戰爭的軍事教訓,整理成有系統的軍事思想。

    只是可惜,明明如此有用的一本書,清朝廷卻認為是“垃圾”,因為那些沒用的“自傲”讓他們無法接受書中對西方“夷狄”的讚美,有者甚至建議燒掉它。

    直到1851年,《海國圖志》傳入日本,六十卷本被翻譯成日文,日本人驚為天書,認真學習,透過此書瞭解西方的長處,它被奉為加強海防的經典著作,為不久後開展的明治維新作出了貢獻,造就了日本的快速崛起。

    其實我們回顧一下,早在1851年長崎港的深夜。一艘來自中國的商船,在長崎港被日本海關工作人員查出了違禁貨物。雖經一番爭吵交涉,卻還是被嚴格執法,全數沒收。

    這個日子在當時看起來不重要,可是從歷史中回顧,卻是十分了不得,只因為那批被查禁的貨物中,就有三本《海國圖志》。

    當然,這本書起初也不是那麼重要,因為“獵奇”只是在貴族圈裡悄悄流傳,後來竟火熱傳遍,各階層的日本人更是奔走相告,人人都要先睹為快。但凡有點關係門路的,都是不惜千金託關係走門路,就為能借來看幾眼。很快就有了手抄本,在民間靜悄悄的流傳。直到三年以後,又一艘中國商船造訪長崎港,又被海關人員一口氣查出了二十多本。這一次海關卻是直接收購了。

    而且,日本幕府的態度,徹底有別於當時的清朝廷,他們直接引進翻譯,一上市就引發火熱搶購潮,沒多久就被搶購一空。之後的五十年裡,先後再版的十次,堪稱十九世紀曆史上,日本的暢銷書。

    也正是這本書,激勵了一代日本人為他們國家奮鬥的決心,更為他們找到了一條奮鬥的道路。

    從倒幕運動到明治維新,一群日本精英們賣力奮鬥,他們的角色行業身份不同,但從橫井小楠到伊藤博文,有一點卻相同:《海國圖志》的鐵桿粉。

    難道說,中國就沒有人瞭解到這本寶物的好處了嗎?其實不然。

    如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可以說,就是這本書作者的啟蒙者魏源。痛心大清戰敗的林則徐,在發配充軍的前夜,曾約魏源長談,更將自己未曾編纂完成的《四洲志》等資料盡數託付。

    魏源正是因為這般痛定思痛,寫下來《海國圖志》。只可惜啊,當時這樣的人確實是少的,更多的則是那些守舊的大儒們,對於這本書他們甚至還惡毒攻擊,縱然是左宗棠這樣當時支援這本書的人,也只能無奈的說:《海國圖志》寫了二十年,中國根本沒變樣。

    總而言之,這一本書,其實可以說是一種新的指導思想,可惜卻因為當時的腐敗沒落等,沒有受到重視,卻不成想,流落海外,成了日本的一個救星,回顧歷史,實在可惜。

  • 3 # Wildemess

    鴉片戰爭的失敗中國成了帝國主義爭相分享的肥肉,中國的仁人志士看到國家積貧積弱的局面,苦苦追尋富國強兵之道,舊傷未愈又添新傷甲午戰爭的戰敗,一個彈丸小國打醒了昏昏欲睡的中國,中國掀起學習日本之風,但事實上,日本在19世紀中葉倒是先透過中國學習西方,這全拜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魏源(1794-1857年)所賜,他是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第一人。1843年,魏源完成了以知夷、師夷、振興軍備為核心理論的《海國圖志》。中心思想:救亡圖存和振興中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師夷長技以制夷。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介紹了幾十個國家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科技,總結了鴉片戰爭的軍事教訓,整理成有系統的軍事思想。在當時立即成為大清圖強變法有先進意識的讀書人的推祟,這樣一本救國救民的救世之書,卻不受朝廷的精英重視,守舊頑固的清朝政府把這本書中對西方“夷狄”先進思想視為禍水除之為後快,守舊者害怕它的傳播影響統治階級的地位,守舊派甚至建議燒掉它的誤國想法,這本書被統治階級當垃圾丟棄預示著大清帝國接下來的國運江河日下的命運,日本的快速堀起,清朝政府昏庸貪婪無知起到助推作用。

    1851年,《海國圖志》傳入日本,日本精英階層嗅到了該書的治國理政精髓,六十卷本被翻譯成日文,日本精英階層至奉為富國強兵的寶書,成了日本精英階層認真學習的掌中寶書,透過此書瞭解西方治國理政的長處,它被奉為日本加強海防建設海洋強國的經典著作,為日本明治維新改革圖強夯實國家奮發圖強的基礎指導思想。梁啟超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一書中指出:“《海國圖志》對日本明治維新起了巨大影響,認為它是“不龜手之藥’”大清自己不識寶,便宜了日本人,中國的國運到底是斷送在甲午戰爭還是華人自毀長城,妄尊自大,閉關鎖國的結果?歷史的教訓給中華民族上了一課。

    甲午戰爭是日本在維新之後第一次對外發動的戰爭,甲午戰爭的失敗,打醒了中國的革新圖強變法的精英階層,革新志士如康有為在1895年為了勸阻朝廷拒籤《馬關條約》,而聯合了上千名讀書人,由他執筆起草了一萬八千字的上皇帝書,建議遷都抗戰,變法圖強(就是有名的“公車上書”事件)。康與梁啟超、譚嗣同等人,掀起維新運動的熱潮。維新分子很快收拾起甲午戰敗的教訓痛定思痛,反過來向日本取經,學習日本強國之道,康梁師生兩人還曾經預想天開邀請伊藤博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外祖父)這根所謂的救命稻草當大清政府維新顧問的愚蠢想法,而不是喚起民眾奮發圖強為己任,康有為一味把希望寄託在清政府身上,造成了大批維新志士人頭落地血腥教訓,維新運動最後曇花一現,草草收場。可以說《海國圖志》使中華民族失去一次國家振興堀起的機會,也間接成為幫助日本明治維新富國強兵的鑰匙,這種歷史慘痛教訓再也不能上演,所以說一個國家的興衰更替壞就壞在精英階層!

  • 4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這個問題,網上頗有諸如《清朝一本奇書,使日本從閉關小國變東洋大國》之類的標題,好像日本人啥也沒幹,看了魏源的一部書就爆發,瞬間變強國一般。

    然事實是:沒有一個國家,會因為一本地理書而強大!

    《海國圖志》,僅僅是一本介紹西方國家科學技術和世界地理歷史知識的綜合性圖書,而且這種介紹,也是很表面、很簡略大條地介紹而已。

    譬如說,在魏源眼中,西方人有三大特長,第一戰艦,第二火器,第三養兵練兵之法——這句話,其實就是整部《海國圖志》的核心。魏源並沒有看到西方國家軍事之外更深層次的東西,譬如經濟,譬如政治,譬如文化。而實際上,這些東西更重要。

    而在日本人這一邊,初始階段確實接受了魏源的觀點。1841年,當鴉片戰爭開打之際,日本幕府便有官員寫信,說清朝的失敗,“雖屬外國之事,亦即中國之鑑”。魏源的《海國圖志》恰恰適應了這種需要,因此在傳入日本之後,暢銷一時。甚至很多日本的學館私塾,都把《海國圖志》選作課本進行教學。當時的薩摩藩藩主為了增加對英國的瞭解,購《海國圖志》備用。後不久薩英之戰爆發,《海國圖志》便成了薩摩藩的必讀之書。

    木戶孝允、伊藤博文、井上馨這些日本近代名人,大家都知道。而他們的老師吉田松陰,正是《海國圖志》的讀者,他教授給學生的東西,正是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學說的改造版。

    所以,魏源確實是啟發日本走出第一步的歷史人物。但是,僅此而已。

    當時有個日本人叫坂本龍馬,他原本擅長使用小太刀,朋友深以為然,未曾想再見龍馬,他卻掏出一柄手槍:“這個比小太刀更具威力。”而在這位朋友慢慢接受了西洋武器之際,他又有了新變化,他掏出一部介紹西洋文明的書籍:“手槍只能殺傷敵人,此書可以振興日本!“

    這,才是日本真正的進步。應該說,不僅僅是看重洋槍,而是看重洋槍背後的西洋文明,從政治、經濟、文化,無一不學。這,才是日後日本能成功戰勝大清國乃至於成為世界列強之一的根本原因。

    (看這張圖片你就懂了,李鴻章依舊是古裝打扮,而伊藤博文已然完全是現代人模樣了。著裝,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內在的世界觀)

    魏源的作用,在於讓日本人知道了西洋武器的厲害——戰艦、火器、養兵練兵之法。但日本所學的,是西洋文明的全部,甚至包括西服、餐飲等細枝末節。事實也證明,僅僅學習軍事是不夠的,稍後大清國的洋務運動,為什麼會輸給日本的明治維新?就在於這一點。

    所以,不要以為手裡有洋槍洋炮,大清國就可以牛鼻了,那只是很表面的東西而已。更不要以為維新初期的日本人讀《海國圖志》,就生出:”終究還是咱大清人牛,日本之所以能強大,無非就是讀了咱大清人寫的書而已。“

    如果你這樣想的話,基本上你就還是一個清華人的腦子。

  • 5 # 書畫家網

      《海國圖志》對日本的影響的確很大。

      具體來說,《海國圖志》的出現,讓日本彌補了下面幾個缺點。

      1、對國際、尤其是歐美國家的瞭解。

      在《海國圖志》出現之前,日本對歐美地區的瞭解僅限於直接貿易的西班牙、英國、荷蘭、讓日本開啟國門的美國等國家,甚至在專業的地理學家渡邊華山嘴裡都會說出:“北美洲只有英國的亞美利加領地”這種話。

      在這些基礎上,日本做出的國際形勢預測和國防準備都有著數量級的偏差,可以說是完全無法實用化的。

      《海國圖志》出現後,日本才獲得了對世界各國地理位置和當前制度的瞭解,從而可以制定基於正確的世界局勢的政策。

      2、國防理論從閉關鎖國到海軍致勝:

      《海國圖志》出現前,受限於幕府的政策,閉關鎖國始終是日本的傳統國策,儘管在黑船事件後有限的開國,但也沒有影響到整個日本上層統治階級的思想;在傳統的儒學家打壓之下,‘洋學’處於一個被鄙視、被無視的地位。

      《海國圖志》在這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魏源強調的‘以守致勝’‘以守為戰’戰術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儒學家的觀念,這才使得這本書得以被接受了傳統的儒學教育的上層武士們快速接受。

      而在接受了這一觀點的基礎上,《海國圖志》內闡述的其他論點也就更好接收了。  雖然在黑船開國後,日本思想家們已經認識到了需要變革,但他們並不知道要‘怎麼變革’;尤其是那些實務派,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具體的思想改造和武器研發的方向,而《海國圖志》讓日本的思想家認識到海軍建設的重要性,沒有海軍,就無法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獲勝。

      3、從守幕到維新:

      《海國圖志》的出現,讓日本初步瞭解了真實的世界局勢,雖然限於魏源的眼界而有所疏漏,但足以讓整個日本的上層統治階級建立起一個直觀的模型,而非是之前的僅憑猜測的模式;更主要的是,對其他國家國體和革命歷程的介紹,打破了日本‘唯我日本三千年來傳承不朽’的高傲,讓他們認知到一個腐朽的制度存續再久也沒有意義這一事實。 

      這是打破了日本幕府制度至上的概念的致命一擊。

      這一矛盾被著名的革命家、未來明治維新的倡導者:吉田松陰發現,他指出:“清之所宜為慮,不在外夷,而在內民,《海國圖志》何以默深於此不及一言也?”

      隨後在1857年,日本幕府實施開放政策的老中暴斃,新老中井伊直粥作為保守派,讓幕府的改革全面倒退,這讓吉田松陰認知到了一個“所慮不在外夷,而在內民”的政府有多麼可怕。

      吉田松陰醒悟了:清朝如此,日本也如此,體制決定了國家的變革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效果。

      必須倒幕!必須維新!日後維新派的思想根基,就在這一刻誕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僅僅靠存錢就能變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