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rins
-
2 # 北汽金融
前段時間,有個銀行家說,“別的行業利潤那麼低,銀行利潤那麼高,我們都不好意思公佈資料”。這話可真是不假:2017年全球最賺錢的五家公司,中國佔了四家,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還有中國銀行。作為土豪行業,自然也配備著土豪薪水:去年招商銀行的平均薪水是46萬,上海銀行是45萬。
從2003年到2013年被稱為“中國銀行業的黃金十年”,也是銀行“躺著都能賺錢”的十年。
今天我就給你具體講講,銀行到底是透過什麼機制來獲取高額的利潤,接著我們再看看,在未來銀行是不是還有躺著掙錢的機會。
壹
一、銀行透過存貸差賺錢的秘密:資金的規模、期限和風險轉換
首先看個數字,2016年中國銀行業實現的淨利潤大概是1.6萬億元,其中淨利息收入,也就是存貸差差不多佔3/4左右,所謂的存貸差也就是銀行吸收的存款和放出去的貸款,中間的利率差額,這是銀行最重要的利潤來源。另外1/4的利潤來源大概分為兩大塊:
銀行吸收了存款以後,它自己會去做一些投資,比如說,在我們中國大概90%以上的國債都是商業銀行買的,它會投在債券這些比較安全的資產上面。還有一塊利潤叫通道業務費用,我們到銀行去買的理財產品,其實大部分都是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進行的合作,銀行在這裡面其實只是“通道”的作用,收取通道費用,所以通道費用也是銀行利潤的一個重要來源。
至於大家平時比較熟悉的銀行的手續費,其實在銀行的利潤裡面是比較低的,尤其是股份制銀行,它一般為了吸引顧客,都會把這些手續費給免掉。
這三塊利潤:存貸差、銀行自己投資的業務收入、還有銀行的通道費用,實際上都依賴於銀行的規模和吸收存款的能力。也就是說吸收存款能力越強的銀行,日子一定會越好過,也一定會更賺錢。這就是為什麼開始的時候,我們說全球最賺錢的五家企業中間,居然有四家是咱們中國的“工、農、中、建”四大行,因為它們吸收存款的能力實在是太強了。
既然我們說到存貸差是銀行利潤最重要的來源,我下面就給你講講,它到底是透過什麼機制賺取這個存貸差的。存貸差聽上去非常簡單,存款和貸款中間利率的差額,但其實裡面的道理一點兒也不簡單,因為這涉及到了銀行的本質。它是透過資金的規模、期限和風險轉換,來實現資金的更優配置,然後從中間賺取這個利率差額的。
這個概念可能比較抽象,我用一個小故事來說明。有兩個村莊,一個村的村民比較富裕,手裡有餘錢,另一個村子正在搞各種加工業,釀造,伐木等等,需要資金,所以大家想著到隔壁村去借錢。現在問題來了,比如說你搞加工業,你需要的資金量多,但是哪家哪戶都不會有那麼多閒錢,所以你得多借幾家,這就是在規模上有差異。還有,你要搞加工業總得好幾年時間,但是借錢的人都擔心自己家的資金流動性,都不願意借出去這麼長時間,這叫期限上有差異。還有更多的人,跟隔壁村的人完全不熟,沒有信用,大家也不信任你,你借不到錢,這叫風險上有差異。這幾點在經典的銀行學中叫做資金匹配上的規模、期限和風險問題。
除此之外,為了保障借款的安全,每家每戶都得跟借錢的那個人籤合同、定條約,萬一對方違了約,還得去討債,這叫交易成本。所以即使在這麼兩個村莊中間完成一個有效的資金匹配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你得好好地解決這幾個問題。
這個時候銀行的作用就出現了,首先,銀行可以吸收很多村民小筆的存款,然後匯聚起來借給那些需要大量資金的人,這叫規模轉換。第二,銀行將這些不同時間點上匯聚的資金,匹配給那些資金使用期限不同的人,一年的、兩年的、五年的,打一個時間差,這叫期限轉換。第三,銀行還要承擔貸款收不回來的風險,這叫風險轉換。透過這三個轉換,銀行就實現了資金在這兩個村子中間的有效流通,兩個村的村民和經濟發展就都受益了,銀行也可以從存款和貸款的差額中間賺取費用。剛才說每家每戶那麼大的交易成本,也可以平攤到所有的儲戶和貸款上。所以銀行出現以後,就把剛才我們說的那幾個問題全部都給解決掉了,這就是銀行的作用,銀行透過這種機制就可以賺取存貸差。
貳
二、經濟中國銀行業躺著賺錢的兩個原因:銀行的壟斷性和高速的經濟增長
好了,現在你已經知道了銀行是透過資金規模、期限、風險的轉換來賺取存貸差的,那麼這個差額越大、資金的規模越大,是不是銀行自然就越賺錢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咱們中國的銀行業就恰好滿足了這兩個條件:
第一點,中國金融的准入門檻是很高的,它的牌照控制很嚴格,而且國家在2000年以後對存款利率實行很嚴格的管制。在2012年的利率市場化之前,存款利率一直穩定在3%左右,這就意味著整個銀行業的資金成本是偏低的,具有一個比較大的市場的壟斷性。
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國家這十幾年一直處於高速增長的狀態,投資機會多、利潤高,所以對貸款的需求很強,比如說2008年4萬億的經濟刺激以後,大家就特別想借錢投資,貸款的利率節節上升,當時中型企業的貸款利率平均在8%到9%,小型企業更達到14%到15%。而且當時放貸規模也是超常地發展,從2009年到2010年,兩年的時間裡,四大行中期的貸款餘額增長了66%,短期的貸款餘額增長了31%。資金規模大,存款的利率相對穩定,貸款的利率高,存貸的差額大,所以銀行自然就能夠賺錢了,這一段時間就被稱為銀行業的黃金十年。這主要還是跟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國家金融控制的局面密切相關的。
叄
三、銀行業貧富分化的新業態:利率市場化和經濟增速下滑
但是事情在2012年到2013年之後就起了變化,銀行業也開始產生巨大的貧富分化,富的銀行富得流油,像我們剛才說的幾大行,窮的銀行就瀕臨破產。這是和我們國家的宏觀政策和經濟基本面發生巨大的改變有著密切的關係。
首先就是銀行的准入門檻被降低了,我們國家2000年以後開始推行銀行業的市場競爭,放鬆了銀行牌照的發放,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中國有多少家銀行?只有40家銀行。現在有多少家呢?有4000多家銀行。所以銀行間的競爭自然就加劇,就產生了分化。
另外一點,就是2012年到2013年之後,國家開始推行利率市場化,把存款利率的管制放開了。換句話說就是,在多家銀行市場競爭的局面下,銀行為了吸引儲戶,自然要提高存款利率,而整個行業的資金成本在上升,利潤自然在下滑。最後,就是我們國家的經濟進入新常態,從兩位數的增長下降到了7%以下,那經濟下滑意味著什麼?就意味著市場上不再是遍地黃金,高利潤的投資機會也就減少了,貸款的需求也就自然下來了,那麼貸款的利率也就慢慢地跟著下來了。
所以說宏觀環境的變化帶來了銀行業的變化,一方面經過十多年的高速增長,咱們中國經濟的蛋糕已經今非昔比。2000年的時候,全國的金融資產大概是20多萬億,現在是240多萬億,而且7%左右的經濟增速在縱向上比雖然下降,但是在橫向上比在全球仍然獨樹一幟,還是很富有競爭力的。所以說只要哪家銀行能夠在中國經濟這塊巨大的蛋糕上分得一杯羹,就能過上幸福生活、過上土豪生活。
所以當下你就會看到中國銀行業的一種新業態,就是“嚴重分化”,那些吸收存款能力強、金融創新能力強的銀行就活得特別滋潤,比如說四大行,還有很多金融創新搞得很好的股份制銀行,甚至包括一些做得比較好的城商行。但是很多小型地方銀行、信用社卻窮得瀕臨破產。所以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所有銀行都賺錢的好日子已經是漸漸遠去了,銀行業面臨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銀行之間的競爭壓力,還有來自於外部的很多競爭壓力都會促使這種分化變得越來越厲害。所以,只要是銀行的產品就是安全的,只要是銀行就是好的,這種情況不復存在了,這個過程中一定會產生出好銀行和壞銀行。
-
3 # 何寧日課
銀信合作中,銀行一般處於強勢地位,資產資金兩端都由銀行找,信託只是通道,收一點兒通道費而已,其它的全是銀行賺取。假設融資人付12%的總成本,信託收個0.1-0.2%的通道費就不錯了,其餘的除了銀行給到客戶的,都是銀行的收入。
回覆列表
在當今中國金融行業整體迅猛發展的態勢下,未來企業融資的工具和手段會越來越多,企業在選擇一些低成本的融資工具的同時,就意味著各家商業銀行貸款的“賣出價”會降低,與此同時,存款利率的市場化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各銀行爭奪客戶的競爭又使得存款利率成本提高。存款利率的提高和貸款利率的降低,使得以存貸利差為主要利潤來源的商業銀行經營狀況大大下降。而傳統意義上的中間業務收入佔比又太少,有必要開拓新的贏利點。
銀信合作為銀行中間業務的開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渠道。在分業經營的金融格局下,銀信合作可以實現銀行與信託公司之間的優勢互補。銀行擁有豐富的服務網路和客戶資源,信託則具有信託財產獨立、風險隔離等制度優勢。在現行監管制度下,信託公司可將信託資金運用於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實體市場,是銀行金融創新的優質渠道。
銀信合作中一種方式為銀信理財合作,指的是銀行將理財計劃項下的資金交付信託,由信託公司擔任受託人並按照信託檔案的約定進行管理、運用和處分的行為。其中信貸資產信託類理財產品是指將募集到的資金透過信託的方式,專項用於替換商業銀行的存量貸款或向企業發放新貸款。發放新貸款的一般形式為:企業找信託公司或者商業銀行談妥貸款專案,信託公司再和銀行敲定理財產品發行事宜,由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從投資者手中募集資金,以銀行為單一委託人,信託公司為受託人和貸款人,投資於貸款專案,信託公司和銀行分別從信託計劃中獲得信託報酬費、託管費、營銷費等收益,剩下的則以理財收益返還投資者。對於銀行來說,託管業務給銀行貢獻的無風險利潤非常可觀。
下面以建設銀行發行的“利得盈”信託貸款型(全)2011年第9期為例說明。“利得盈”信託貸款型理財產品為非保本浮動收益型信託類理財產品,發售規模10億元,投資期限364天,產品預期最高收益率為4.41%/年,投資金額最低5萬元,遞增單位1000元。委託人——建設銀行將理財產品所收集資金委託於受託人——四川信託有限公司,由信託公司以其名義向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放信託貸款。同時,建設銀行作為受益人,取得“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貸款資金信託”的信託受益權,投資者則按其認購金額佔該理財產品項下所有認購資金的比例,承擔相應比例的收益和風險。建設銀行安徽省分行作為信託財產的託管人。
該信託理財產品對相關費用規定如下:1、信託公司收取信託報酬費率(年化)為產品募集總金額的0.45%;2、銀行收取託管費(年化)為產品募集總金額的0.05%;若扣除上述費用及相關稅、費後理財產品實際收益率(即:貸款利率-相關稅率-信託報酬費率-託管費率)超過產品預期最高收益率,超過部分建設銀行將作為理財產品管理費與理財產品銷售費進行收取。
由此可以測算(舉例時假設產品募集總金額達到10億元,費用均為後端收取):信託公司信託報酬費為450萬,銀行託管費為50萬,若貸款利率為8%(本產品並未披露貸款利率),相關稅率未提供忽略,則銀行收取的管理費與銷售費為3090萬(10×(8%-0.45%-0.05%-4.41%)=10×3.09%=3090)。由此可見,在後端收取相關費用情況下,如果發生信託貸款借款人完全喪失清償能力的最不利情況,投資者將損失全部本金,銀行與信託機構收益也為零;若信託貸款本息按時足額回收的情況下,銀行的收益將達到3140萬,信託機構收益為450萬。可見,本理財產品雖然明示了信託報酬率與託管率,看似不高,但利用貸款利率反向定出投資者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方法,使得銀行的盈利空間大大加強。
風險方面,在信託貸款中,由於理財產品不保障本金及理財收益,銀行無需對借款人按時足額償還信託貸款的可能性做出任何承諾,因此對於銀行和信託機構來說,主要就是借款人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所導致的收入減少風險。對於投資者來說,則主要包含以下風險:
1、信用風險:借款人未及時足額支付信託貸款本金及利息,導致收益率可能低於預期最高收益率,甚至發生本金損失;
2、利率風險:如果期間市場利率上升,該理財產品實際收益率並不隨之提高,或因通貨膨脹率導致實際收益率為負的風險;
3、流動性風險:投資者無提前終止權從而導致資金無法隨時變現,從而喪失其他投資機會;
4、政策風險:國家宏觀政策以及市場相關法規政策發生變化所導致的風險;
5、管理風險:由於信託公司經驗、技能等因素的限制,可能會使受託資金遭受損失。
此外還包括提前終止風險、延期風險、資訊傳遞風險、產品不成立風險及遭遇不可抗力等等風險。
除了以上舉例的信託貸款理財產品外,關於信貸資產信託類理財產品用於購買存量貸款,2009年12月前理財產品可以購買本行信貸資產,實際上是為理財產品發行行貸款額度的置換轉出提供了便利,但自2010年起,根據中國銀監會《關於進一步規範銀信合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監發[2009]111號)檔案規定,銀信合作理財產品不得投資於理財產品發行銀行自身的信貸資產或票據資產,從而為置換貸款規模設定了障礙。以後只可與其他銀行合作,由對方發行以本行信貸資產為投資標的的信託理財產品,或者直接與信託公司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合作業務。銀行與信託機構除了在銀信理財產品方面合作外,根據《銀行與信託公司業務合作指引》,還可以信貸資產證券化合作業務、信託公司委託銀行代為推介信託計劃、信託資金代理收付、信託計劃保管等形式合作。
有效的利用信託這一工具,將給廣大投資者新增投資渠道,為銀行創造新的贏利點,大大拓展銀行中間業務的收益和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