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人們為什麼會知道原子彈的效果及威力?在研發原子彈之前發生過什麼事使研究原子彈這一想法被提出?
6
回覆列表
  • 1 # 壹點科譜

    原子彈我們大家都知道屬於核武器,它的威力駭人聽聞。但原子彈是怎樣發明的,或者說為什麼能有人想到這恐怖的武器,從而實踐,真正運用到軍事當中。

    愛因斯坦很多人都說它和原子彈無關,他沒有參與美國曼哈頓原子彈計劃。可我覺得是有很大關係的。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著名質能方程式。質能方程E=MC2,E表示能量,m代表質量,而c則表示光速。他提出能量守恆定律,能量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它物體,而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後來該方程式主要用來解釋核變反應中的質量虧損和計算高能物理中粒子的能量。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理論,科學家們發現,賦予物體質量的原子核裡面蘊含著驚人的能量,從而開啟了對原子核的研究。

    1938年,德國科學家奧多·哈恩和弗裡茨·斯特拉斯曼發現鈾原子核裂變現像。發現原子核在裂變同時會釋放驚人的能量,這種鏈式反應如果不加以控制,會產生驚人的能量釋放。第二年,1939年初,二人發表論文。這一論文引起了德國高層和希特勒的注意。希特勒立即成立了研究機構,可由於當時德國的不重視,經費不足和對猶太人的屠殺,導致許多優秀人才流失,最終輸在終點線上。

    早在前期,愛因斯坦在得知德國研製核武器時,愛因斯坦明白它的重要性和希特勒的野心,寫信羅斯福,但也沒得到羅斯福重視,但至少在羅斯福心中,有了對這種武器的認知。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羅斯福意識到了原子武器的重要性。1942年由美籍猶太裔著名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為主導的原子彈研究計劃,也就是曼哈頓計劃開始落實,美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金錢。迅速超越德國技術,歷時三年。原子彈原告成功。

    其實,原子彈並不是誰就可以發明的,這其中離不開那些在方方面面取得成就的科學家和為原子彈製造付出汗水的普通勞動者,據悉,曼哈頓計劃投入超過10萬人,這每一個人,都起到了作用,不管腦力也好,體力也罷。

  • 2 # 白楊樹下談歷史

    20世紀初,當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首創了核動力公式後,到了30年代,義大利的費米,英國的詹姆斯·查德威克,德國的哈恩、施特勞斯等科學家均在原子物理的研究中發現,1克重的鈾產生裂變後其能量相當於燃燒3噸煤或200升汽油所放出的能量,所產生的爆炸力將是巨大和驚人的。人類自此進入了嶄新的“核工業”時代。

    一、德華人捷足先登,核武器研發動手很快。

    然而,就在科學界這一驚人的發現感到欣喜的時候,德軍最高統帥部也對此發現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他們認為:如果應用到未來的戰爭中,製造“超級武器”,稱霸全世界的夢想指日可待。

    說幹就幹,1939年4月,6名原子物理學家被召集到柏林,當然這個會議是在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的,會議就一個議題,就是如何開發原子能的應用,研製可產生核裂變的裝置,直白的說,就是原子彈。德華人的效率就是高,同年的9月26日,德軍最高統帥部就正式確定了代號為“U”的秘密研製核武器的計劃。

    二、專家向美軍方建議,被當做“怪人”。

    該計劃的實施,最終還是在物理界成為大家熟知的訊息,一些開明的科學家很快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原子彈的威力巨大,誰擁有它誰就能主宰世界,如果“戰爭狂人”希特勒一旦擁有,憑他的瘋狂勁,倒黴的是全人類。

    這些擔心不是危言聳聽,他們要阻止德國的實驗專案,流亡在紐約的義大利物理學家費米立刻聯絡一些開明人士或權威人士,積極奔走,呼籲白宮儘快開展“超級武器”的研發工作,目的就一個,不能讓希特勒研發出“超級武器”。但當他們向美軍方提出這項方案時,軍方從沒有聽說過這樣東西,也不相信原子彈能產生巨大破壞力。最終這些專家都當成“怪人”來看待,對他們的建議更是不屑一顧,甚至嗤之以鼻。

    三、美國是唯一能阻止該計劃的國家。

    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啊!軍方的態度讓費米等人即感到失望,又心急如焚,他們深知核能的巨大威力,如果“戰爭狂人”搶先製造出“超級武器”,那麼人類的悲劇將是史無前例的。他們不氣壘、不放棄,深知“超級武器”的研發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首先,研發需要雄厚的經濟後盾作保障,沒有錢什麼事情都不用去想,而當時的美國是經濟大國,有這樣的經濟條件;其次,許多科學家或專家為了躲避戰火,來到“天堂”紐約,使這裡擁有當時最多的人才和完備的研發體系;第三,當時白宮沒有直接參戰,而且隔著大西洋,遠離戰火紛飛的歐洲,為研發提供安定的社會環境。這些條件,只有當時的美國能提供,也只有它才有可能挑戰德國,並與其相抗衡。

    後記

    軟的不行,來硬的。費米、泰勒等人決定直接上書總統羅斯福,只有他能讓研製方案落實並儘快實施。為了增加說服力他們找到了德高望重的愛因斯坦,請他作為代表向總統進言。同時,還拉上科學顧問阿列克謝·薩克斯(羅斯福的好友),委託他向總統進行遊說工作。

    最終,1939年10月,羅斯福下令成立一個鈾顧問委員會,並於當年的12月6日正式批准了“超級武器”的研製計劃。國會首批20億美元科研經費到位。白宮在正式制定這項研究工程的同時,為這項工程取名為“曼哈頓工程”。

  • 3 # 野史也是史

    原子彈的研製和使用——結束了二戰卻開啟了核競賽!

    二戰期間,美國集中了本國和西歐眾多優秀的科學家,動用了十萬人員和大量工業資源,耗資20多億美元,秘密研製了兩年,製造了世界第一批原子彈。

    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第一次使用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和二戰的結束。致使日本幾十萬人死亡,導致了戰後美蘇兩國的核軍備競賽。

    (愛因斯坦與西拉德)

    美國研製原子彈問題的提出過程

    原子彈研發的條件:1895年,德國科學家威廉·倫琴發現了陰電荷“X射線”。1902年,法國科學家居里夫婦發現放射性元素鐳。1905年,愛因斯坦發現物質和能是同一體的原理,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發現了放射性物體的活動規律。這些都為原子彈的研發創造了有利條件。

    鈾裂變的發現過程:1938年,德國物理學家奧托·哈恩和弗裡茨·斯特拉斯曼透過試驗發現,了物理學界期待的核裂變反應。1939年,猶太女物理學家莉澤·邁特納透過試驗,發現每裂變一個原子可放出大約兩億電子伏的能量。1939年,義大利科學家恩里科·費米,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證實了鈾裂變試驗。

    (原子彈準備中)

    但是,他們的遊說都遭到了冷遇。於是,這批科學家把希望寄託在名震一時的愛因斯坦身上。1939年,西拉德到長島拜訪愛因斯坦,說明鈾裂變可能引起的嚴重後果,愛因斯坦表示願意幫忙。他又拜訪了羅斯福總統的私人顧問亞歷山大·薩克斯。

    1939年10月,在橢圓形辦公室裡,薩克斯正在把愛因斯坦的信念給總統聽,羅斯福舉棋不定,認為干預過早。在薩克斯不停的遊說下,羅斯福決定採納愛因斯坦的建議,支援研究原子彈。從此,這一問題引起了美國政府的注意。

    (廣島原子彈爆炸)

    美國研製原子彈“曼哈頓計劃”的提出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被迫捲入二戰,加快了研製原子彈的步伐。1942年,美國製定了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美國政府為計劃確立了兩條原則,第一,給美國軍隊造出原子彈;第二,趕在德華人前頭。

    參與研製原子彈的科學家有,英國物理學家查德威克,義大利物理學家費米,丹麥物理學家波爾,匈牙利物理學家特勒和西拉德等。1942年,德國軍需部長把製造原子彈的可能性告訴希特勒,希特勒對此態度冷淡。

    (原子彈爆炸後)

    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

    1945年8月,第一顆原子彈即將準備就緒。對於原子彈的使用,高階軍官和科學家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以格羅夫斯少將為代表的一派主張對日使用,以愛因斯坦和西拉德為代表的一派反對使用原子彈,他們認為目前形勢已大為改觀,而且德國沒有研製出原子彈。

    1945年7月,杜魯門總統決定在日本投擲原子彈。杜魯門作出在日本使用原子彈的決定與其說是軍事上的需要,不如說主要是出於政治考慮,既是為了奪取勝利果實,又是為了戰後與蘇聯爭霸。原子彈的使用,為冷戰時期的核訛詐開創了先河。

    (原子彈爆炸後慘狀)

  • 4 # 平常人246089341

    核彈利用原子核聚集,以兩種基本形式釋放出來。核裂變和核聚變,這兩種基本形式的任意一種,所釋放出的能量都是巨大的。廣島爆炸的核彈就是裂變式核彈,擁有一點四五萬噸當量。核彈有著令人難以置伩的長期毀滅性力量。

  • 5 # 圖上談兵

    1.1905年愛因斯坦質能公式提供了理論基礎

    2.1938年,德國物理學家奧托·哈恩和弗裡茨·斯特拉斯曼發現了核裂變反應,並且會損失質量。

    3.1939年,猶太女物理學家莉澤·邁特納使用愛因斯坦理論解釋了核裂變的原理,並且計算出了釋放出來的能量。

    4,莉澤·邁特納解釋了核裂變的理論以後,沒有意識到核裂變可以作為武器,因此發表到了科學雜誌上。

    5.科學雜誌發表了核裂變以後,列強都注意到了,美國、英國、德國、日本、蘇聯都開始了研究。

    6.美國由於珍珠港事件爆發,全民轉入戰時體制。加上最強大的國力,已經從歐洲流亡過來的猶太科學家從而成為了第一個研究出來的國家。

  • 6 # 金童希瑞

    物質是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的。

    能量是金屬態氫離子的磁力矩相互切割聚合形成新元素的同時釋放的電磁波;物質不會轉化為能量。

    熱核反應的本質是:磁場裡高速流動的物質轉化為金屬態氫離子,金屬態氫離子的磁力矩相互切割聚合形成新元素的同時釋放電磁波——能量(爆炸);鏈式反應是衝擊波層流裡高速流動的新元素再次裂解為金屬態氫離子產生連續的爆炸。

    裂解不會產生能量,裂解是為聚合反應作準備!

  • 7 # 精彩影片片段餘小波

    有人問,人們為什麼會知道原子彈的效果及威力?在研發原子彈之前發生過什麼事使研究原子彈這一想法被提出?下面就來詳細的介紹一下。

    愛因斯坦很多人都說它和原子彈無關,他沒有參與美國曼哈頓原子彈計劃。可我覺得是有很大關係的。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著名質能方程式。質能方程E=MC2,E表示能量,m代表質量,而c則表示光速。他提出能量守恆定律,能量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它物體,而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後來該方程式主要用來解釋核變反應中的質量虧損和計算高能物理中粒子的能量。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理論,科學家們發現,賦予物體質量的原子核裡面蘊含著驚人的能量,從而開啟了對原子核的研究。

    1938年,德國科學家奧多·哈恩和弗裡茨·斯特拉斯曼發現鈾原子核裂變現像。發現原子核在裂變同時會釋放驚人的能量,這種鏈式反應如果不加以控制,會產生驚人的能量釋放。第二年,1939年初,二人發表論文。這一論文引起了德國高層和希特勒的注意。希特勒立即成立了研究機構,可由於當時德國的不重視,經費不足和對猶太人的屠殺,導致許多優秀人才流失,最終輸在終點線上。早在前期,愛因斯坦在得知德國研製核武器時,愛因斯坦明白它的重要性和希特勒的野心,寫信羅斯福,但也沒得到羅斯福重視,但至少在羅斯福心中,有了對這種武器的認知。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羅斯福意識到了原子武器的重要性。

    1942年由美籍猶太裔著名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為主導的原子彈研究計劃,也就是曼哈頓計劃開始落實,美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金錢。迅速超越德國技術,歷時三年。原子彈原告成功。其實,原子彈並不是誰就可以發明的,這其中離不開那些在方方面面取得成就的科學家和為原子彈製造付出汗水的普通勞動者,據悉,曼哈頓計劃投入超過10萬人,這每一個人,都起到了作用,不管腦力也好,體力也罷。

  • 8 # 北樓504

    愛因斯坦很多人都說它和原子彈無關,他沒有參與美國曼哈頓原子彈計劃。可我覺得是有很大關係的。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著名質能方程式。質能方程E=MC2,E表示能量,m代表質量,而c則表示光速。他提出能量守恆定律,能量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它物體,而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後來該方程式主要用來解釋核變反應中的質量虧損和計算高能物理中粒子的能量。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理論,科學家們發現,賦予物體質量的原子核裡面蘊含著驚人的能量,從而開啟了對原子核的研究。

    1938年,德國科學家奧多·哈恩和弗裡茨·斯特拉斯曼發現鈾原子核裂變現像。發現原子核在裂變同時會釋放驚人的能量,這種鏈式反應如果不加以控制,會產生驚人的能量釋放。第二年,1939年初,二人發表論文。這一論文引起了德國高層和希特勒的注意。希特勒立即成立了研究機構,可由於當時德國的不重視,經費不足和對猶太人的屠殺,導致許多優秀人才流失,最終輸在終點線上。早在前期,愛因斯坦在得知德國研製核武器時,愛因斯坦明白它的重要性和希特勒的野心,寫信羅斯福,但也沒得到羅斯福重視,但至少在羅斯福心中,有了對這種武器的認知。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羅斯福意識到了原子武器的重要性。

    1942年由美籍猶太裔著名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為主導的原子彈研究計劃,也就是曼哈頓計劃開始落實,美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金錢。迅速超越德國技術,歷時三年。原子彈原告成功。其實,原子彈並不是誰就可以發明的,這其中離不開那些在方方面面取得成就的科學家和為原子彈製造付出汗水的普通勞動者,據悉,曼哈頓計劃投入超過10萬人,這每一個人,都起到了作用,不管腦力也好,體力也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池忠國在國安的作用?他是“御林軍”最佳內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