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尚東

    原因有以下幾點,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戰爭前蘇聯進行了長期的“大清洗”許多優秀指揮人才被清洗,直到朱可夫等人出現才挽回了戰局。另外的原因就是軍隊缺乏必要訓練和軍隊素質偏低。

  • 2 # duh23333

    戰爭中一般進攻的一方在遇到有充分準備敵方其戰損率都會超過對方,這是常識。所以蘇芬戰爭中蘇聯開始吃虧,但最後還是透過強兵而壓倒了芬蘭。

  • 3 # 紅色海棠zcj

    1.蘇軍有經驗的中高階軍官由於大清洗後所剩無幾,多數部隊指揮官沒有戰爭經驗。

    2.芬蘭的防禦線苦心經營十年。

    3.惡劣的嚴寒氣候,限制了蘇軍空軍及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的發揮。

    4.芬軍靈活機動的戰術。

    所以冬季戰爭中蘇軍損失慘重。

  • 4 # 漁耕樵讀

    1939年11月26日,蘇聯製造了曼尼拉炮擊件。蘇聯聲稱芬蘭軍隊向曼尼拉村實施了炮擊,造成了蘇聯士兵的死亡,蘇聯要求芬蘭政府道歉,並命令芬蘭軍隊後撤25公里。在遭到芬蘭政府拒絕後,蘇聯調動了23個師總計45萬軍隊對芬蘭的邊界線進行了全面進攻。

    這場爆發在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蘇聯對芬蘭的侵略戰爭,在蘇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後,終於迫使彈盡糧絕的芬蘭割讓和租讓了大約十分之一的領土,以及面對蘇聯的全部戰略要地。由蘇聯自1939年11月發動的入侵芬蘭開始,到1940年3月芬蘭被迫簽訂《莫斯科停戰協定》結束的戰爭,被稱作冬季戰爭。

    冬季戰爭蘇聯先後投入了120萬人,而芬蘭投入了20萬人。蘇聯方面傷亡達到37.5萬,而芬蘭傷亡達到10萬人。為什麼蘇聯會在僅有400萬人的芬蘭會投入那麼大的代價呢?我們先了解一下冬季戰爭的來龍去脈。

    冬季戰爭的背景

    在17世紀以前,芬蘭一直作為瑞典的東部領土而存在的。後來沙皇俄國在與瑞典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沙俄取得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而芬蘭地區被沙俄扶持成了芬蘭公國,作為瑞典和俄國的緩衝地帶。

    一戰時,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沙俄崩潰,芬蘭趁機脫離了俄國的控制。蘇聯忙於退出一戰,和德國展開談判,無暇顧及芬蘭。而在芬蘭獨立後,蘇聯扶持了一個工人政府,與芬蘭政府展開了內戰。最後以蘇聯支援的芬蘭軍失敗而告終,而德國支援白軍取得了勝利,德國趁機控制了芬蘭。但是不久之後,一戰結束,德國戰敗,芬蘭又趁機脫離了德國的控制,重新獲取了自由。

    在1920年,蘇聯和芬蘭簽訂了《莫斯科合約》,因為蘇聯忙於和波蘭的戰爭,芬蘭取得了很好的結果。芬蘭南部距離蘇聯的重鎮聖彼得堡僅有30多公里。這讓蘇聯寢食難安,蘇聯一度認為芬蘭會聯合歐洲國家侵犯蘇聯。而芬蘭作為小國,又不得不迎合東西方的大國,所以芬蘭一直保持著和歐洲各國不錯的關係,這也引起了蘇聯的警惕。

    1939年,蘇聯主動與芬蘭談判,希望芬蘭提供芬蘭灣的領土讓蘇聯設防,但是芬蘭堅持不介入大國之間的爭鬥而拒絕了。在二戰爆發以後,蘇聯和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並以寇松線為界瓜分了波蘭。

    之後蘇聯趁機又邀請芬蘭進行談判,以共同防禦芬蘭灣為藉口,要求芬蘭領土被移40公里,割讓芬蘭灣的島嶼。作為回報,蘇聯將割讓兩倍於這部分領土的土地給芬蘭。而蘇聯也要將600萬芬蘭馬克每年的價錢租借漢科半島,但是這引起了芬蘭的警惕,因為如果芬蘭租借了漢科半島,那麼芬蘭將喪失防禦蘇聯的天然屏障,所以芬蘭拒絕了蘇聯的提議。

    隨後不久蘇聯炮製了“曼尼拉炮擊事件”,並以此為藉口,挑起發動了對芬蘭的入侵。蘇聯單方面撕毀蘇芬互不侵犯條約,11月30日,23個師共45萬軍隊攻入芬蘭邊界,迅速抵達曼納海姆防線。

    冬季戰爭的經過

    芬蘭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國家之一,其中有四分之一的領土在北極圈以內。這裡氣溫常常在零下30以下,而且戰爭又發生在冬季,所以芬蘭的積雪達到了一米多厚,這樣的天氣並不利於蘇聯的大規模軍事行動,而擅長滑雪的芬蘭人卻如魚得水。而北極地區漫長的黑夜,也極大的限制了蘇聯的空軍優勢。

    而在蘇芬一千多公里的邊界線上,到處是茂密的森林,和星羅棋佈的湖泊,在白雪皚皚的荒原上蘇聯的坦克和大炮根本無法有效的施展。面對強大的蘇聯,芬蘭只是一個擁人口400萬的國家,常備軍隊只有3.2萬人。而彈藥只夠兩個月的消耗,炮彈只能支撐3個星期左右。這也讓蘇聯嚴重的低谷了芬蘭抵抗的決心,所以斯大林否決了總參謀部制定的“一場至少數個月的艱苦戰爭”的方案,要求列寧格勒站區總司令重新擬定。

    斯大林甚至認為蘇聯將會在半個月結束戰鬥,所以斯大林並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而在此以後,芬蘭把陸軍擴充套件到了12.7萬,另有預備役30萬,婦女服務隊10萬人。由於蘇聯的方面準備不夠充分,在戰爭進行了62天的時候,蘇聯軍隊除了北部達成了預定目標,其餘各部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慘敗。

    蘇軍第七集團軍7個師,一個坦克軍,兩個坦克旅,在狹長的卡累利阿嫡峽遭遇芬蘭襲擾,芬蘭利用熟悉地形和靈活機動的優勢,打的蘇軍疲憊不堪。在付出了極大代價後,只攻佔了20多公里的保障地帶。但是已經無力繼續進攻,轉入防禦。

    而配合第七集團軍的第八集團軍,也遭遇了芬蘭軍隊的遊擊抵抗,6天僅推進了40公里,而且被殲滅了5000多人,補給又跟不上,也被迫轉入防禦,第八集團軍在基泰來地區和芬蘭軍隊進行了一個月的攻防戰,傷亡1.9萬人,兩個師被全殲。第八集團軍收縮兵力,龜縮不進,直到戰爭結束。

    第九集團軍,四個步兵師,被芬蘭第三軍,依靠路障為依託,分割包圍。12月底,該部先頭師被全殲。隨後企圖救援的預備師被截尾分割殲滅。芬蘭軍隊在此戰中殲滅了2.3萬人。

    總之蘇聯各部在第一階段都經受了不同程度的慘敗,主要是蘇聯戰前低估了對手,造成了準備不足,之後由於各部未能達到預期目標,造成了指揮不協調。在第一階段蘇聯可以說是損失慘重。

    而與此同時,芬蘭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聲援。丹麥一千多名志願者參加了戰鬥,挪威,英國等國也有志願者加入其中,而瑞典人的提供軍事援助和現金支援。瑞典提供了一隻擁有12架戰鬥機,5架轟炸機還有數架後勤機。有將近9000人的瑞典志願軍加入了戰鬥。瑞典不少空軍主動放棄了瑞典軍藉,加入了芬蘭空軍。還有將近900名的後勤和軍事工程師。

    直到1940年,同盟國考慮英國出兵10萬,法國出兵5萬穿過瑞典以幫助芬蘭軍隊,但是12月希特勒向瑞典政府發出照會:“如果瑞典讓同盟軍一人進入瑞典,就意味著德國向瑞典宣戰”。瑞典不希望戰火燃燒到瑞典,所以派兵計劃不了了之。事實上瑞典和挪威對英法等國也不放心。

    所以芬蘭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不得不接受蘇聯的要求,開始和談。芬蘭放棄了十分之一的領土,幾乎所有的戰略要地被蘇聯佔領。芬蘭的總司令悲痛的說:“我們喪失了本來可以保證我們阻止入侵軍隊前進的全部要地。新的國界使芬蘭暴露在侵略者面前,而漢科則像一支指向中國心臟的手槍。”

  • 5 # 北方de孤獨女王

    冬季戰爭也被成為蘇芬戰爭,發生在1939年11月30日到1940年3月13日,歷時3個半月,最終以蘇聯軍隊的慘勝而告終,蘇聯面對那麼小的國家,確花掉了3個月的時間才贏得戰爭的勝利,但也付出了傷亡約20萬人的代價。那麼為什麼蘇芬戰爭中強大的蘇聯為什麼會損失慘重,首先要大體瞭解這場戰爭。蘇芬戰爭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以後,蘇聯政府開始把保障安全的重點轉移到西北部。由於列寧格勒是蘇聯第二大城市,是工業和文化的中心,這裡距離蘇芬邊界只有32千米。蘇聯政府擔心德國會以芬蘭為跳板進攻蘇聯。於是蘇聯政府提出要租借芬蘭的一些島嶼建立軍事基地,保障列寧格勒及蘇聯西北部的安全,但是芬蘭政府始終不同意,拒絕了蘇聯的要求。

    1939年11月26日,蘇聯稱遭到芬蘭軍隊的炮擊,雙方斷交。11月30日,蘇軍越過蘇芬邊界,進入芬蘭國境,蘇芬戰爭正式爆發了。但是在戰爭初期,蘇聯軍隊失利,兩個王牌師被殲滅,後來斯大林戰場換將,有鐵木辛哥指揮,最終突破了曼納海姆防線,1940年3月12日,芬蘭戰敗。這場戰爭中蘇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傷亡近20萬,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蘇聯方面

    蘇聯在戰爭開始就輕視了芬蘭的實力,以為能在短期內結束戰爭,沒有想到芬蘭軍隊的實力強悍和抵抗精神,結果就是蘇聯向芬蘭全線推進時,只取得了小小的進展,除此外蘇聯軍隊被擋在曼納海姆防線外,蘇聯還因此損失了兩個王牌師的兵力。總的來說,蘇聯在戰爭初期對芬蘭的輕視,戰術和戰略上的失誤是蘇聯軍隊失利的主要原因。

    芬蘭方面

    芬蘭雖然是一個小國家,但是有一個有能力的領導人,他就是曼納海姆。曼納海姆是芬蘭陸軍元帥,是芬蘭的民族英雄,並建立了防禦蘇聯的曼納海姆防線,這段防線在蘇芬戰爭中抵禦蘇聯的進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曼納海姆的帶領下,芬蘭軍隊以1比5的數量重創了蘇軍,殲滅了蘇聯的兩個王牌師。芬蘭根據敵強己弱的特點,決心利用高寒和湖泊眾多、森林密佈的有利條件,依託曼納海姆防線,發揮士兵擅長滑雪、射擊和熟悉地形的長處,以陣地防禦和機動防禦疲憊和阻滯蘇軍的進攻,等待英法援助,爭取在有利條件下與蘇媾和。這也是使蘇聯軍隊損失巨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國際對芬蘭的支援

    蘇聯進攻芬蘭的行為確實是違背道義的行為,而這個行為也遭到了很多國家的譴責,英法等國也給予了芬蘭援助,瑞典人還支援芬蘭,與芬蘭軍隊作戰的瑞典人達到8千多人。英國也極力幫助芬蘭,但是由於很多原因,英國的支援不能全部到達芬蘭。最後,芬蘭還是向蘇聯投降。

    這三個原因都是蘇聯軍隊受到重大損失的原因。

  • 6 # 兩個人的幸福655

    說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把蘇芬戰爭和大清洗聯絡起來了,蘇芬戰爭之前的蘇聯大清洗把相當一批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指揮人員和基層官兵被莫須有的罪名給槍斃了(這次清洗徹底鞏固了斯大林在蘇共黨內的地位)。

    而一場蘇芬戰爭將原本沒有暴露的蘇軍弱點全部暴露出了,同時又把僅剩的有作戰經驗的人員死了一批。

    也是基於這場戰爭讓希特勒看出了蘇軍的本質和德軍閃電戰切割包圍蘇軍重要節點和重要城市,以及平民沒有及時撤出和斯大林下令蘇聯軍隊沒有俘虜,導致很多蘇軍被俘人員調轉槍口加入德軍陣營

  • 7 # 袁載譽

    二戰前強大的蘇聯,進攻小國芬蘭,卻為何損失慘重?

    俄羅斯帝國十月革命之後爆發了激烈的蘇俄內戰,新生的蘇俄政權跟由歐美列強扶持的前俄羅斯帝國舊軍人組成的“白軍”政權,為爭奪對原俄羅斯帝國版圖的合法繼承,殺的昏天黑地。

    原俄羅斯帝國西部疆域芬蘭,因本身就是俄羅斯帝國從鄰國瑞典手中“強取”而來,各類習俗跟俄羅斯帝國莫斯科一帶有著較大差異。

    因而當內戰爆發之後,芬蘭立馬就宣佈了獨立。然而由於芬蘭在獨立之時,所獲取的版圖跟此後繼承蘇俄政權的蘇聯所建造的“蘇聯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僅有32千米之遙。

    當蘇聯在20世紀30年代重新崛起之後,出於所謂的“前沿防禦”原則。開始對芬蘭這個彷彿直插自己心臟的版圖表示出了不滿,加之在蘇俄內戰期間,芬蘭當局曾經開放港口給英華人,用於干涉蘇俄內戰,在蘇聯眼裡芬蘭對自己是否友好,一直都是存疑狀態。

    1938年4月隨著德國在西歐的勢力急劇擴張,且表現出對蘇聯的不友好狀態,蘇聯大使館二等秘書鮑里斯·雷布金在對外場所公開放話,蘇聯和德國終究有一戰,他需要知道芬蘭在此事的態度,並強調蘇聯人不會被動在自己國境等到德華人打上門。

    當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之後,蘇聯更是加緊了迫使芬蘭在國土上讓步的外交攻勢,僅為了保證列寧格勒有充足的戰略防禦縱深,就以武力為威脅,要求卡累利阿地峽的兩國邊境向西推延12千米。

    面對蘇聯人在土地上的訴求,芬蘭高層這邊普遍認為蘇聯是“獅子大開口”,畢竟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主權問題是不能讓步的底線,因而選擇了拒絕接受蘇聯的“無理要求”。

    1939年11月30日,蘇聯決定正式對芬蘭動武,把其不願割讓於自己的土地,用拳頭搶過來。1937年蘇聯在編的正規軍人數達到了1,600,000人,1937年的坦克年產量也達到3,139輛,而芬蘭在蘇聯進攻之前常備兵力僅為33,000人,坦克類武器僅能靠進口。

    因而從兵力上來看,蘇聯對於芬蘭來說可謂是龐然大物,理論上蘇聯打掉芬蘭如同“探囊取物”。然而從戰鬥傷亡結果來看,這次蘇聯可謂是損失慘重,甚至可以用“蹦牙”形容。

    戰後統計芬蘭在抵禦蘇聯進攻的戰爭中,共計約70,000人傷亡,其中約有26,000人陣亡和43,500人受傷。而作為進攻方的蘇聯,不完全統計傷亡約在375,491人,其中僅陣亡人數就達到了71,214人。

    至於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反差?主要有蘇聯太“弱”和芬蘭足夠“努力”2個原因。蘇聯太“弱”指的是蘇聯高層在1934年開始“肅反運動”。

    包括5位元帥中的3位(包括於1937年被處決的圖哈切夫斯基)、264位師級以上的指揮官中的220位和36,761名各級軍官都被肅清,僅一半以下的軍官能留任。

    蘇聯軍隊從高層到中層,都出現了缺少歷經一戰、蘇俄內戰的實力派軍官。俗話常說"將熊熊一個,兵熊熊一窩",軍官在軍隊中往往是主心骨作用,缺少主心骨的蘇軍戰鬥力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急速下滑。

    芬蘭足夠“努力”則是說的芬蘭單方面的動員能力,當蘇芬戰爭爆發後,芬蘭立刻動員後備軍、民防隊參戰,整場戰爭芬蘭最高保持了約346,000名士兵參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羽毛燃燒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