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邊雜談

    所謂的陽虛,是中醫的理論。跟脾胃的關係可以互為因果。也就是當一個人身體陽氣不足,必然導致脾胃功能減退,容易出現所謂的消化不良,腹痛洩瀉等症狀。而當一個人脾胃消化機能減退,消化吸收食物功能必然也會受到影響,因此人的氣血必然不足,陽氣也就必然不足。

    總體而言,人體身體的陽氣全仰賴於命門之火的盛衰。因此想調理脾胃虛寒之症,或體質虛弱,根本上講還得從調理腎陽開始。

  • 2 # 羊爸爸育兒

    陽氣是我們先天自帶的,這是大自然給予生命傳承的饋贈。這股陽氣生生不息,所以生命才能生生不止。所以,從我們生命形成的那一刻,我們就已經得到這饋贈,陽氣就已經存在我們的身體裡面,從此與我們的生命活動息息相關。對於我們人體來講,陽是充斥於全身的。

    像現在很多小孩子偏於陽虛,大多跟脾胃受損有關係:

    過食生冷(有沒有冰激凌、水果隨便吃,不吃飯);不當的用藥史(濫用抗生素、輸液、不經辨證使用寒涼的中藥中成藥);飲食不當造成脾胃的損傷(比如吃得多的積食、腹瀉、過早新增高營養食物給脾胃增加負擔);休息得不夠(比如貪玩電子產品耗神太多);戶外活動過少;家庭過度的保護(生活瑣事的包辦、行為的過度限制、情緒上的過度遷就等).......

    以上這些都會影響。

    對於成人而言的陽虛,除了脾陽的因素之外,還有腎精的損耗:比如工作壓力過大、經常熬夜、縱慾過度等等。

    陽虛體質形成的原因

    陽氣雖來自父母先天精氣的匯聚,但這些先天帶來的陽氣只夠維持幾天的生命。要想活下去,就要吃東西、要呼吸自然之氣。因此,人體陽氣在很大程度上還是要受到後天之本,即水谷精氣和自然清氣的影響。

    所以對於陽虛體質形成的原因,可以從兩個角度考慮:

    先天原因,一方面是父母身體本身不是很好;一方面可能是在孕期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胎兒發育不好或者正氣不足,所以出生後表現出免疫力低、體弱多病。

    陽虛體質的表現

    《黃帝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體內的陽氣,就像大自然有太陽一樣,如果人體失去了陽氣的作用力,生命就會夭折,生命就不能夠得到彰顯。

    對於陽虛的人,常見的表現有:怕冷,手腳涼不容易暖和,面色偏白,一吃涼的容易拉肚子,身體抵抗力比較弱,受點寒就容易鼻涕噴嚏甚至就感冒了;身上疼痛,尤其是冬天,碰著身上的肉就痛;因為陽氣弱,身體動力不足,整體的氣虛津液迴圈不暢,也會影響其他髒的正常生理功能,比如影響脾的運化,寒溼水飲停聚,出現痰多,消化能力弱;影響腎,則出現小便清長,夜尿頻多,腰部冷痛。還有女性宮寒導致的血瘀痛經、不孕不育等等,不一而足。

    陽虛體質的改善

    所以,我們一直強調養護陽氣的重要性,這是人體的基本。有的人雖然自小免疫力低、體弱多病,但如果他知道自己先天條件不好,很注意養生,懂得養護自己的陽氣,也能長壽。長壽之秘訣就在於我們能不能鞏固好後天之本,養護體內的陽氣。

    說到對於陽虛體質的改善,那可能就有一個先期性。

    懷孕前父母有意識對自己的身體有一個評估並且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的調養,這是第一步;懷孕後母親的飲食、生活習慣、心情等等帶胎兒也是有影響的。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個人覺得,起跑線應該是他們的身體健康。牢記“身體的革命的本錢”!

    對於已經陽虛的人,以下是我們的一些建議:

    【減少消耗】

    1.保暖。

    陽虛的人尤其要做到保暖。說到保暖,可能就有違當下流行的審美了。但是,我們還是要說啊,還是要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告訴大家,保護好你的脖子,腰,腿腳,不要讓他們涼著了。

    大冬天的,關節部位都要護好。美麗是由內而外的,暖暖的自己,站在風中昂首挺胸,陽氣滿滿,即使裹得嚴嚴實實,也是一道不可忽視的風景線。我們一直在追求“氣質”,氣質,是要有陽氣的支撐的!

    2.養護脾胃。

    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景嶽全書》說:“故人之自生至死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後天培養之力,則補天之功,亦可居其強半,此脾胃之氣所關於人生者不小。”

    對於寒涼之品,直接傷陽,寒生溼,使得脾陽不生,津液得不得運化,不能滋養其他臟腑。胃得不到滋養,就容易燥,就容易起“火”

    除了生冷寒涼的,刺激性太強的,太過油膩的,新增劑太多的,吃太多等等,對於脾胃都是一些增加負擔的事情。飲食有節,希望大家能記住。好好吃飯真的好重要。每個中醫都在對自己的病人反覆強調,也希望大家不要把這句當成一句有用的廢話。

    3.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我們一直在強調睡覺的重要性。除了早睡,還希望大家是真的在睡覺。睡覺不是躺在床上就可以的。有些人八點鐘上床,到晚上十二點鐘還是輾轉,這就不叫睡覺,與其這樣,不如起床該幹嘛幹嘛。

    現代人總喜歡說儀式感,今天要告訴大家一個儀式感:睡覺的儀式感。生活的儀式感告訴你愛人對你在意,生活的幸福;睡覺的儀式感,是你該犒賞給身體的。

    睡前泡個溫暖的腳或者溫暖的澡,換上舒適的衣服,關掉手機電視等干擾,回到舒服的床上,如果你不喜歡黑暗,那就開上一盞微黃的燈,總之讓周遭的環境舒適一些,讓你自己緩下來,真正地開始睡覺。勞身與勞心,都是勞。如果你真的做不到不勞,那請你給自己片刻能休息的安寧。

    【增加陽氣】

    1.外治:

    泡腳

    泡腳註意的幾點:

    1.不要燙傷。雖然是常識,但是還是要給大家特別說明一下。水溫不是越燙越好哈。能持續得暖暖的就好。尤其老年人,水溫更是要講究持續溫和的暖度。

    2.水要足,要沒過腳踝上一個手掌的寬度左右,否則不叫泡腳哦~

    3.時間不是越久越好。冬天的話,泡到全身暖起來即可,不用出汗。

    有時間的,可以用艾葉一大把,花椒30顆,肉桂10g,石菖蒲15g熬一下加水泡腳,幫助溫經驅寒。

    艾灸

    穴位:中脘、神闕、關元、氣海、命門、腎俞、足三里、湧泉、至陽。

    自己在家艾灸注意幾點:

    1.不要燙傷;

    2.懸灸即可。就是定點灸,不要移動艾條。感受艾灸的熱度往身體裡透達的感覺。

    3.穴位選擇不要太多,一般就選擇兩三個穴位。前後或者上下取穴,這樣配合著來。

    4.每次灸的時間以自己能感覺到熱度有往裡傳為佳,時間一般在30分鐘左右。

    5.如果出現口乾口渴舌質紅等熱證的情況,停灸即可。

    6.小孩子的艾灸穴位儘量少,因為孩子不會表述,家庭的保健灸我們建議時間一般就10-15分鐘。

    7.灸完注意滅火,房間通風。

    推拿

    如果泡腳和艾灸不方便在孩子身上操作的,或者不確定是不是適合的,可以推拿。比如捏脊(手法:螞蟻爬樹),手搓熱溫肚子、腎俞區、脾俞區等。

    2.飲食:

    食物方面:我的建議就是合理均衡飲食即可、少食或者不食生冷(冷水、冰水、水果,淺嘗輒止的原則)。

    在冬天,對於陽虛體質的人來說,比較適合的食物當然就是有溫熱性的。有習慣泡茶的人,就可以選擇杜仲葉、普洱一起泡;最近又學到一個新口味:醋泡姜。簡直很完美的組合。生薑溫中,但是有辛散之性;醋,酸,能收斂,剛好能將生薑的辛散收住。

    喜歡做飯的,我們說冬至來了,那陽虛的你就可以吃羊肉湯了。仲景先生的當歸生薑羊肉湯可以嘗試;還有板栗燉雞也不錯哦。這些食物溫熱性都比較大。這裡需要提醒大家一點的是,有些人不僅陽虛,寒溼還特別盛,比如舌苔很厚很膩,這個時候,吃溫補的東西就要特別注意,因為容易滋膩。所以如果你舌苔特別厚膩,還伴隨胃口淡或者口中不爽,建議先找中醫老師調理下,再說進補的事宜。

    喜歡喝粥的小夥伴,偶爾熬點黑豆紫米或者黑米粥也不錯哦。當然小米粥也好,有米油喝更不錯了。胃寒的小夥伴,熬粥時候,還可以加一片生薑,或者加少量豬油。冬日虛寒體質的朋友有時候容易上熱下寒,出現燥的現象,豬油補中,可以很好的潤燥,既能改善口乾,還能潤腸。

    3.溫陽的藥物,比較常見的有:

    附子理中丸,溫中健脾,作用點在中焦脾胃,所以偏於溫補脾陽;

    腎氣丸(中成藥叫:桂附地黃丸),溫腎;

    右歸丸,也是補腎陽。

    ......

    雖然都是補陽,但是針對的證卻是有差別。對於藥物的服用,我們一直強調的是要辨證使用。

    比如說有的人陽虛體質,表現主要是手足冷,肚子涼,腹痛、腹瀉等,那我們可能考慮是不是中焦脾胃虛寒;那有些人表現為腰膝怕冷為主,伴有痠軟,小便清長,夜尿頻繁,或者水腫明顯,那我們可能考慮腎陽虛。有這些考量,再結合舌診、脈診、腹診,最終才能確定治法。

    所以如果你是陽虛體質,並且症狀比較明顯,比如已經不止是怕冷,還有腹瀉、腹痛,或者怕冷的程度特別厲害,兼有精神不好,或者反覆受涼生病等等,那就要去找醫生看看了。

    4.運動:

    陽虛的人,在運動方面我們建議是以緩和為主,不宜大汗。尤其像有的人為了追求鍛鍊,白天沒有時間,晚上就自己在跑步機上跑得大汗淋漓的,我們是不推崇這樣的方式的,健身可能達到了,可是在我們看來不夠“養生”。

    運動對身體是不是“養生”,有個簡單判斷的方法:運動完,你是覺得精神狀態更好了,還是更加疲倦了?如果運動完有睏倦感,或者第二天起床覺得比平時更困難,那麼這個運動方式和運動量也許就得重新考量一下了。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學學太極啊、八段錦啊這些傳統的養生操,簡單,全身也都活動到了,而且特別適合現在的上班族,坐久了起來站一會兒,打個拳,十分鐘左右,棒棒噠。小孩子也可以哦。全家一起排排站,做個養身操也不錯呀。

    《黃帝內經》有這麼一句話:“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

    這句話提示我們在清晨天剛亮之時,中午,以及晚上天黑之後這三個時間,我們不應該擾動我們的陽氣,同時早晚也涼,不注意也容易感受外邪。所以喜歡運動的人,儘量避開這幾個時間。

    5.情緒:

    陽虛的人,其實情緒是容易低落一點的,陽氣不夠旺,就條達不了。所以,我們鼓勵陽虛的人心志要伏藏,不要多想多慮,該放空時候就放空。平時可以與人多聊聊,多出去看看新鮮有活力的事情,多到Sunny下走走,多聽聽能調動自己積極快樂的情緒的音樂。

    和則萬物生

    中醫一直講陰陽。或者說,中國文化裡是始終有陰陽的。陽是光明,是溫暖,是積極向上,是一種自強不息;陰是滋養,是收納,是潛藏,是厚德載物。陰陽互相依存互相制約,最後形成一種和的狀態,萬物便在這種和的基礎上繁衍生長,生生不息。我們一直維持的就是這種和的狀態,哪裡有偏差,我們就適時地糾正,總之不讓他偏離太遠。離得遠了就成了離散,那事物也該消散了。

    和則萬物生。在我們之前說的人體九大體質中,最終追求的是什麼體質呢?不是完美的沒有疾病、沒有症狀、沒有異常的體質,是追求的一種平和體質。允許你有不足,允許你不完美,允許你有偏差,但是一定是一個平和的狀態。

    平和是沒有固定態的,萬物遵循一種道的規則,這個道不是靜止的,是一種流動的狀態。動則生勢,勢是什麼,是能量,是生機。所以,這種和的狀態,也是一種流動中的和的狀態。

    所以即便你是陽虛體質,但是如果沒有特別明顯的不適,或者整體狀態都比較好,那就不用太焦慮。

    尤其是現在的小朋友,體質虛寒的偏多,原因有多方面的,如果沒有特別的表現,當下的吃喝拉撒睡都正常,家長也不要急於說一定要做點什麼來調整,孩子都是在成長的,平時做到不耗損就是最好的養護,要相信他們都是能健康茁壯成長的。

  • 3 # 博晝

    脾胃乃生命之本,由於過食生冷,暴食暴飲,損傷脾胃,和過食生冷損傷腎陽,導致脾腎陽虛,所以使小孩四肢逆冷,畏風怕寒,消化不良,形成陽虛型體質。

  • 4 # 非常銳角

    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我認為是說反了。陽為外,陰為內;陽為氣,陰為血。按道理,脾胃虛弱,影響吸收,更容易導致的是血虛、陰虛,而不是陽虛。陽虛大多跟鍛鍊少,或者被風、寒之類邪氣侵襲有關。按照現代西醫的理論,陽氣大概相當於“抵抗力”“免疫力”之類。調理方面啊,黃芪和甘草泡水喝,同時加強鍛鍊,不要忽冷忽熱,不要喝冰冷的水,也不要吃太辣過度發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媒體稱白國華爆料恆大球員明年留洋,正在推動韋世豪去西甲而楊立瑜去葡超,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