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一生心醫師

         個案一:來訪者初三開始接受心理諮詢,到大二時開始自傷自殘自殺,因自殺未遂被學校勸回家休學一年,不提學習還好,一提學習就要去死。他的姑姑在一次我組織的公益活動中與我相識,隨後推薦到我這裡。在接受心理諮詢過程中,他一下就回到4∽5歲時學鋼琴,被老師被父母打的場景,對學習的反感,病根由此埋下。諮詢一個療程結束後,到開學時,他自己主動提出回學校讀書。

         個案二:來訪者因情感原因在某大醫院診斷為重度抑鬱症,並接受了二個療程心理治詢。後經朋友推薦到我這裡,第一次見面是微笑著與我主動打招呼,還很健談,一點看不出有抑鬱症。在接受心理諮詢過程中發現,他的內心世界一片漆黑並被各種各樣的垃圾填得滿滿的。此人是我到現在為止接收的抑鬱症來訪者中最嚴重的一個,他時時刻刻想到的都是死。諮詢一個療程結束後,休整了二個月就上班去了。(他說在醫院接受心理諮詢,每次都揭他的傷疤,他很反感,就沒有繼續在醫院接受心理諮詢;他以前看太陽,太陽是灰色的。)

           …

         在心理諮詢過程中,我們要追根溯源,很多來訪者的心理問題與童年時期的創傷有關,建議你買本[美] 蘇珊·福沃德 與克雷格·巴克 著的《原生家庭》,此書中有些修復童年創傷的方法。

          所有的心理問題,一定是內心世界先出現問題,時機一到,就會在現實世界呈現出這樣那樣的症狀,我們一定要找到症狀背後的根源,並把根源去除掉。

  • 2 # 精神護理秦瑋

    建議您帶領孩子去醫院進行下專業的診療,這種在精神科屬於較為常見的急危事件之一,也是精神疾病患者死亡的最常見原因。自殺行為按照程度不同,可以分為自殺意念、自殺威脅、自殺姿態、自殺未遂、自殺死亡。

    自殺發生的原因:

    精神疾病:所有的精神疾病都會增加自殺的危險性。自殺率較高的精神疾病包括:抑鬱症、精神分裂症、酒精和藥物依賴以及人格障礙。一些心理因素和生活事件也可能導致自殺。

    其他生物學與社會心理學因素:

    1.遺傳因素:與家庭成員對自殺的認同和模仿,家庭壓力過大,遺傳物質的傳遞有關。

    2.心理社會因素:不良的心理素質和個性特徵與自殺有一定的關係,如偏執或敵意、心胸狹隘、嫉妒、自卑或者自尊心過強、迴避社交等,這些人很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缺少社會支援,往往由於感情、事業受挫而絕望,極度懊悔、自責,產生強烈的難以擺脫的精神痛苦,為擺脫社會的重壓,也擺脫自己的痛苦而選擇自殺來解脫。

    發現有自殺的想法該怎麼做?

    1.多與其交流,幫助解除疑慮,使其放棄自殺的打算,及時解決心理壓力,可以到正規醫院進行心理諮詢,讓其充分表達內心的世界和提高發洩、內疚等情感的機會,家人也要給予真誠的關懷和同情。

    2.細心觀察及時發現有自殺的先兆症狀:表現焦慮不安、在某一地點徘徊、拒食、臥床不起時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3.介紹一些減少焦慮、悲哀、抑鬱情緒的簡單方法,如參加其喜歡的、喜愛的活動,比如繪畫、做一些小製作等等,也可聽一些放鬆的音樂,適當的體育活動,也可以配合醫生進行一些心理治療和行為治療,糾正其不良行為。

    4.引導其審視自我存在的價值,以欣賞的態度看待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 3 # 黑夜中的一綹光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

    而成熟的人,擅於運用科學、合理、積極的方法(如戶外運動,找人聊天等),調理好、釋放掉自己的情緒、壓力。

    希望你也選擇正確的宣洩、調節方法,代替你以前錯誤的發洩方式。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就是比較大。

    相信過一些年,會越來越成熟、強大的!

    煩躁、抑鬱症狀的話,我有建議如下:

    一,實際解決問題。

    找出,並消除引發煩惱的問題、原因,並總結、積累經驗、教訓,提高素質、能力。也可向人求助,協同處理問題。

    二,科學思考問題。

    以長遠、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一切煩惱都會過去的),要全面、系統、聯絡地把握問題,一分為二地分析問題,看到不利一面,也看到有利一面。不要斤斤計較於眼前小事。

    三,釋放情緒壓力。

    具體方法有:深呼吸,戶外活動、體育運動(建議輕鬆愉快的專案),傾訴、聊天,郊遊、旅遊,聽歌、唱歌,讀些幽默、情商、禮儀類書籍,等等。

    四,提高自制力。

    樹立遠大理想,確立短期目標,並按(時間)計劃進行。平時養成理性思考、嚴謹生活、三思而行、信守承諾(包括給自己的承諾)、反思自省(包括寫檢查)的習慣。

    五,看看心理醫生。

    情況嚴重的話,則應該看看心理醫生,進行系統的治療、調理。相信是會有所收穫的。

    鍛鍊自我管理能力,和鍛鍊身體是一樣的,都是越練越強的。希望你以後有意識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此外,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辦法總比問題多。

    無數事例證明:一切困難,一切窘境,都會過去的!

    人生就像一次長途旅行,在旅途中,即使眼前的風景很糟糕,但過幾站地之後,便會看到美景——也許是你之前完全想不到的美景。所以,為了以後的美景,你要好好生活。

    一個人抑鬱、煩惱、心情不好的時候,他往往只看到、或誇大了事物不利的一面,而忽略了、或低估了對自己有利的一面。這時候,你要從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發掘、發現、發揮、發揚好自己的——潛力、資源、價值、優勢。比如你以前的成功事例,以及相關的經驗、收穫,可以拿來借鑑一下;比如你有某一項特長、愛好、優點,可以拾起來運用一下;比如你的人際圈子裡,有某些人,有這樣、那樣的資源、能力、優勢,可以幫到你,你可以聯絡一下;又如條條大路通羅馬,A路不通,B路呢?C方法不好,D方法、E方法呢?方法總比問題多!你要多想一想,甚至廣泛聆聽一下別人的意見!等等吧。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你會看到截然不同的前方

  • 4 # 聽說吧心理諮詢

    人們常常認為,那些經常把“不想活了”“活著沒意思”這樣的話掛在嘴邊的人,是以自殺來威脅身邊的人,他們是不會自殺的。

    然而,事實是,四分之三的自殺者事先都曾告訴別人自己自殺的意圖,這或出於發洩的目的,或者是一種呼救。三毛曾在自殺前就流露出這樣的訊號:假如我選擇自己結束生命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為這對於我,將是一種幸福。­

    若我們能夠及時發現這些自殺線索或呼救訊號,並及時干預,往往可以挽救他們的性命。然而,若這些自殺線索、呼救訊號沒有被發覺或沒有被認識到,那麼有效干預的機會將會大大減少。

    在此,針對日常中,我們對自殺者的一些錯誤認識,讓我們更正確、更客觀的瞭解自殺者,並盡我們所能的及時幫助到他們,哪怕只是綿薄之力,也比無動於衷或火上澆油好。

    有關自殺的誤解如下:

    誤解2、威脅別人說要自殺的人,不會自殺

    事實上,大量自殺死亡者曾經威脅過別人,或者對他人公開過自己的想法。

    自殺就像一起精心策劃的謀殺,大多數在發生前已經有跡可查,自殺者會在言語和行動上表明自殺的意圖。

    談論自殺只是一方面,有人還會在寫作、談話中透露自殺的方法甚至時間,他們會閱讀很多與自殺相關的文學作品。

    誤解3、自殺是一種不合理的行為

    事實上,從自殺者的角度看,幾乎所有采取自殺行動的人都有充足的理由。

    誤解4、自殺者患有精神疾病

    事實上僅有少部分自殺未遂者或自殺成功者患有精神疾患。

    他們中大多數人是由生活中的突發性事件引起的,自殺是作為一種應激性的行為。比如,失去親人、朋友、配偶,健康出現嚴重問題(癌症患者自殺率很高)、財產遭受損失、權利和尊嚴受到挑戰、遭遇挫折等等,這些問題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

    誤解5、自殺發生在家族中,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

    事實上,自殺傾向沒有遺傳性,它是習得的或者是情境性的。

    誤解6、想過一次自殺,就會總是想自殺

    事實上,大部分人只是在他一生中的某個時候產生自殺企圖。他們大多數人能從短時的威脅中恢復過來,學會適應與控制,長久地生活,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免受自我衝突的威脅。

    誤解7、一個人自殺未遂後,自殺危險可能結束

    很多人認為,自殺未遂是因為這個人並不是真的想死。既然他不是真的想死,自殺危險就結束了。

    事實上,很多時候,自殺未遂,是人類的求生本能拯救了自殺者的生命。自殺未遂並不代表回心轉意。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自殺研究專家喬伊納說:“每一次額自殺對應的是20次失敗的嘗試。”很多情況下,第一次自殺只是試探性的,割脈時可能刀口很淺,服用的藥物劑量也不一定致死,但自殺者會不斷地透過嘗試積累“經驗”,直到成功為止。

    誤解8、一個想自殺的人開始表現慷慨和分享個人財產,表明這個人有好轉和恢復的跡象

    事實上,大多數想自殺者在情緒好轉後,才有精力開始做出一定的計劃,安排他們的財產。這種個人財產的安排,有時類似於最後願望和遺囑。

    誤解9、自殺總是一種衝動性行為

    事實上自殺有些是衝動行為,另一些則是在仔細考慮之後才實行的。

    有些人一心自殺卻沒死成,也有人只是一時衝動,卻因為選擇的手段非常致命而一次成功。

    誤解10、情緒好轉,會減少自殺危險

    事實上,自殺最危險的時候可能是情緒高漲時期。當想自殺的人嚴重抑鬱後變得情緒活躍起來的時候更會採取自殺行為。一個危險的跡象是在抑鬱或者自殺後出現“欣然”期。

  • 5 # 宏姐說心理

    你好,我是宏姐,來幫助分析這個問題。

    二十歲左右,正是一個人心理與情緒最不穩定的時間,因為這個年齡是成年人的身體,少年的心理,正好處於社會、家庭與個人三者觀念,矛盾衝突最大的時間,所以遇到孩子有輕生的念頭時,我建議以下幾點,來協助孩子走出困惑:

    第一:和女兒溝通

    1、若女兒正在讀書,並在本地,那麼請找到一個傍晚的時間(這個時間是人的心理防禦開始進入較低水平,容易接觸和談心),吃過晚飯,和女兒散步或在家中,談談最近學校或是接觸社會或是有沒有談戀愛時,她有什麼樣的想法,或是見到了什麼困難;

    2、最好是做母親的單獨和女兒來談,並且先做自我開放式的說一下自己青春期時,談了幾個物件,做了什麼不好的事件等,讓女兒減輕壓力,知道很多事情,其實每個人都做過,讓她產生心理的安全感,願意將一些她認為是醜的,壞的事情告訴你;

    3、當女兒可以安全的,將自己內心的秘密講出來時,心結開啟,那麼輕生的念頭,基本上就消失了,然後母親再以過來人的語氣,支援並鼓勵女兒,再做新的選擇,或是幫助她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時,這個負面的情緒,基本就被化解了。

    第二:當父母和女兒溝通不暢時

    1、建議多看一些心理學的書,和溝通的書,改善溝通方法,進一步貼進女兒的心;(推薦書:非暴力溝通2本)

    2、審視做為父母與女兒溝通時,是不是迴避了家庭問題造成了女兒有輕生的念頭,所以無法和女兒溝通?

    3、自醒夫妻關係是否良好,是否經常吵架,造成女兒不願意和家長溝通,因為這是她負面情緒的根源,所以無法溝通?

    4、若是夫妻關係的問題,就請家長及時改善,並和女兒一起開個家庭會議,重新建立親情關係,讓女兒有愛與安全的感覺,讓其逐步消散負面念頭。

    第三:當夫妻關係良好,同時無法與女兒溝通時

    1、建議此刻聯絡女兒的老師或同學,尋找她產生負面念頭的原因是什麼,以進行下一步的疏導工作;

    2、聯絡女兒的老師,讓其觀察女兒在學校的表現,適當的時候,讓老師以學業壓力疏導等藉口,建議女兒去校園見心理輔導老師,逐步開啟心結;

    3、直接跟女兒溝通,請相對匹配的成熟專業心理諮詢師,為女兒做心理疏導,及早發現心理疾病問題,進行有效的疏導工作;

    總之當孩子出現有心理問題時,要及時進行心理方面的疏導,並加強對孩子的關心與交流,同時把孩子當成大人,以民主式的家庭會議,來讓孩子對家庭與父母有強烈的認同感和安全感,那麼當有問題出現時,她就很容易在家庭中吐露心聲,釋放壓力,就能避免出現惡性事件。

    但當家庭父母無法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時,一定要趕緊尋找專來的心理諮詢師,進行心理疏導工作,避免耽誤時間,讓孩子錯過最佳的心理治療期。

    我是宏姐,專職心理諮詢師,擅長分析並療愈各類心理問題,願成為你心路上的良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駱駝祥子虎妞的死品評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