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記憶師雷鳴
-
2 # 送你一朵語文花
這兩句話不矛盾。這是語文老師們經常說的兩句話,但是,老師們在說這兩句話的時候,是有場合的,是有針對性的,不能硬拉在一塊兒理解。
一、“身邊的事兒都能寫到作文裡去”。這一句話有兩個理解:
1.這是老師們鼓勵學生的話: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寫成作文,只要你願意寫。這個意思是針對不願意寫作文的學生說的。寫作文的時候,老師看到一部分學生不會寫,不願意寫,往往用這句話鼓勵他們,目的是讓他們不要把作文看得太難,你只要敢寫,願意寫 ,你就會寫出作文來。學生聽了以後,感到有一點道理,就會寫起來。
2.這句話有一個潛在的前提,那就是“它只要能夠為中心服務”。我們說,中心是文章的靈魂。寫了幾段文字,沒有一個“明確的中心”來統帥,那這些東西是散兵遊勇,是沒有作用沒有意義的。寫作文一定要在審題的同時或之後,把中心思想確立下來,然後圍繞這個中心選擇材料。只要能夠表現中心,身邊的事兒都能寫到作文裡去。從這個意義來看,老師們是讓學生開啟寫作思路。
二、“作文要寫有意義的事情”。這一句話是說,針對一個題目或話題,在審題之後,確立了中心,接下來要圍繞這個中心去選擇材料,要選擇那些有教育意義,有啟發作用,有一定影響力的材料。不能不假思索,什麼事都寫進去。這是老師們進行寫作指導時常說的一句話,也可以理解為是針對那些寫作文不動腦筋,見到題目就寫的學生說的。
我的看法你贊同嗎?
-
3 # 快樂庭院
這兩句話一點兒也不矛盾!
我從自己不斷寫作和反思的過程和大家做一個交流:
“身邊的事兒都能寫到作文裡去”,這句話說的是一個選材的事情,是形而下的,是落在筆下或者紙上的看得見的文字講述的事兒,可大可小。
“作文要寫有意義的事情”,這句話說的是一個文章立意的事情,是形而下的,透過形而下具體的文字所講述的事情,表達的一個觀點或一種感情。
文章的某個觀點需要透過某件事或者推理去闡述,這是一個過程,也可以說是事兒為立意服務,沒有合適的立意那麼所有的事兒在文字中就成了廢話空話。
比如我看到一個小朋友和另一個小朋友聊天,一個說天上的雲“像馬?”另一個說“也像山!”一個說"我要騎著馬上山!",另一個說“那是雲,是假的。你沒法騎!”······
這樣的事我說出來寫下來想表達一個意思就是“童趣無限”,童趣無限是我的立意,我把這樣的兩個小朋友之間聊天的事情寫下來就是達到了一個用身邊的事說表達我自己的一種感情和觀點——童趣。
這種見識估計很多人都有,但不見得都能意識到。
所以對於身邊的事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會做一個有意或者無意地選擇,選擇出最能表達我們意見的事件,這樣我們所寫的身邊的事兒就具備了有意義的特點。對於小學生練筆的話,這種方法很適用,不過很多時候可能容易被成年人嗤之以鼻,我倒認為這樣做真的很有意義!
這是二年級小女生的文字。
-
4 # 李小汪老西
身邊的事都能寫到作文裡去,和作文要寫有意義的事情,這兩句話並不矛盾,因為這兩句話說的是作文寫作中的兩個不同的問題。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把作文寫好,素材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在生活中沒有任何積澱,那麼肯定是寫不好作文的。
但是有了素材之後,這些素材並不會自動的生成一篇文章,還需要你對材料進行判斷和取捨。
要想寫好作文主要是要解決好,“寫什麼”以及“怎麼寫”的問題。小學初中的作文主要是以記敘文為主,高中的作文主要是以議論文為主。記敘文主要是用來記述某個事物,或者是敘述某個事件,議論文主要是用來表達某種觀點或者態度。
既然記敘文是以事物為題材的,那麼主要的素材應該來自於,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感、所想。而一個人每天看到的有很多,聽到的想到的更是不計其數,哪些內容可以寫到作文中去?哪些應該捨棄掉呢?
一個最簡單的標準就是,作文一定要寫有意義的事情。
為什麼要寫有意義的事情呢?
因為文章是寫給別人看的,寫文章和說話,是我們和別人交流的兩種重要方式。我們在和別人說話時,如果老是說一些陳詞濫調,說一些別人早已經熟悉的事物,那麼聽的人非常容易反感,大部分人聽一會兒,就會產生疲勞感。
你不願意聽父母嘮叨,也是這個原因。因為大部分情況下,父母還沒說完上句,你就知道下句他們要說什麼了,一點新鮮感都沒有。
要想讓別人願意看你的文章,要想讓讀者對你的文章感興趣,那就要寫有意義的事情。
寫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分兩個方面來說,一是寫不平凡的事物,這些可以是你個人獨特的生活經歷,或者是你透過閱讀,借鑑他人的經歷。
這些不平凡的事物,獨特的生活經歷,很多人一生都未必能夠碰到過,如果你能把它寫在文章當中,當然會讓讀者耳目一新。
比如,寫一件難忘的事或者痛苦的事情時,有很多學生都會想到親人病故、家庭貧困等,如果這些事情真的是發生在你身上的,那麼你對這件事情的感受就會更深刻,而很多學生是沒有這樣的體驗的。當你能夠把這種真摯的情感,和你當時的所思、所想,在作文中表達出來,肯定會給閱卷老師帶來不一樣的情感體驗,你的作文自然就容易獲得高分。
不過,不平凡的事物可遇而不可求,大部分人的生活經歷都非常平凡,很多人都是普普通通的過了一生,但這並不代表說你寫不出好的文章。
作家葉聖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會寫文章的人,從來大概都是能夠從平凡的事物發現新的意味的人。
就比如風花雪月,這幾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物,從古至今被很多文人寫過,但一些文字大師卻能夠寫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意味。
如果你想把身邊的事寫得有意義,最簡單的一個辦法就是新舊結合。在寫作文的過程中,可以用新的知識來寫舊的事物,或者是從舊的事物中得到新的感受,新的教訓等。
比如下面這篇文章:
說到孝敬長輩、感恩父母,大部分學生都會想到給父母洗一次腳,幫父母做了一次家務等。而這篇文章的作者,從新的社會熱點現象——空巢老人為切入點,透過反向的立意,寫張大爺孤苦伶仃的身影,來呼籲大家要關愛老人、孝敬長輩、感恩父母,讓讀者明白真正的孝順,並不是給父母多少錢,讓他們過上好的生活,而是不論再忙都要常回家看看,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當把文章分析完之後,你就發覺這篇作文的事情和素材並不新穎,但是加入了“陪伴是最大的孝順”“空巢老人”,這些新的內容(知識)後,文章頓時就有不一樣的感覺。
有了新感受、新知識、新教訓以後,作文寫的事情就變得有意義了,但是要想讓作文更出彩,還需要結合基本的作文技巧,把這些事件進行重新剪裁、拼裝,讓文章的內容更豐富,立意更深刻。
敘述的技巧也會影響表達的效果。正如上面說的,記敘文是在記述一個事物,或者記述一件事情。
而我們身邊的事物,都處在在特定的時空中,所謂的時空就是空間和時間,因此敘述也要圍繞時間和空間展開。
先來說時間方面。事物的變化和發展,就像流水一樣,時而緩慢,時而湍急。作文的主要載體是文字,在作文的過程中,要想讓某個事件的意義更突出,那就要有意識的調整敘述的節奏。
比如,你要寫一個個人傳記,那麼你應該選擇這個人一生中某幾個重要節點來寫,比如升學、結婚、找工作等這樣重要的時刻,而其餘漫長的幾十年,應該一筆帶過。
再比如,你想寫班上的某個同學樂於助人,那你就應該側重寫,他做了哪些事情,能表現他樂於助人,以及當時其他同學是怎麼做的,而你的同桌又是怎麼做的。你可以寫,班級中某個成績比較好但平時比較“高傲”的同學生病了,其他同學一看他生病了,都幸災樂禍,只有你的同桌,把自己的筆記借給了他,並且耐心的給他講解題目。至於你同桌為什麼要樂於助人,以及他的學習情況等,這些內容就不要浪費太多的筆墨。
為了突出某件事情的重要性,讓某件事情更有意義,還可以調整敘述的順序。
正常情況下,我們都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發展、結果來展開敘述的,但你為突出某件事情,你可以在作文中把你認為主要的情節放到前面。
比如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就是用這種方法來展開敘述的。
影片的開頭先敘述年輕的上尉帶著幾個年輕人在掃墓,然後再敘述這些在墓碑下的人們,年輕時可歌可泣的故事。
把後人的緬懷放在電影的開頭,更能突出這些人犧牲的意義和價值。
除了上面的兩種方法之外,還可以置換時空,把過去的事情用現在的話講出來。
比如《水滸傳》中有這麼一段文字:
武松走了一程,酒方發作,焦熱起來,一隻手提著哨棒,一隻手把胸膛前袒開,踉踉蹌蹌,直奔過亂林來;見一塊光撻撻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邊,放翻身體,卻待要睡;只見發起一陣狂風。那一陣風過了,只聽得亂樹背後撲地一聲響,跳出一隻吊睛白額大蟲來。武松見了,叫聲‘啊呀’,從青石上翻將下來……武松打虎雖然發生在過去,但是作者在描寫這段故事時,並沒有用表示過去時間節點的詞彙。
如果讓大部分人寫,肯定寫會寫“武松已經走了一段路程,現在酒勁有點發作”,而施耐庵有意識地隱去了已經、過去、曾經等這樣的時間性的詞彙,把過去的事情放到現在的時空來描述,這就讓描述的過程更加直觀、可感,這一切好似就發生在你的眼前。
總結一下,要想寫好作文,關鍵是要想清楚寫什麼、怎麼寫。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要想讓自己在寫作文時,有話說,寫出新意,最主要的在日常生活中,要仔細觀察,細心品味,在一些“平凡的事情中加入新的知識、感受、教訓等。
我是“升學與考試”---分享學習方法,關注教育時事,指導升學規劃。期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
5 # 盧十安
一件普通的事情,經過觀察、思考,找到其中的亮點,透過語言藝術加工,情感潤色,把它寫下來,也會變成一件有意義的事。
普通如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吃飯。
吃飯實在生活中太普通的一件事,幾乎是每個人都天都在做的一件事,似乎沒什麼好寫的,要把它寫下來,可能一句話就可以帶過:小花今天回家吃飯。
但加上作者的情感潤色,可以變成一個生動的小故事:忙了一個星期,小花今天終於可以回家吃飯了。
媽媽知道她今天回家,特意做了她最愛吃的東坡肉和媽媽的獨門拿手好菜香辣燒骨,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四五個菜。
吃飯時,媽媽不斷往她碗里加菜,還不忘交待她:”把菜吃完,你看,加了一個星期班,人都瘦了。“
”媽,我在減肥。您看我的手臂都粗了,穿裙子不好看。”小花邊向媽媽撒嬌邊放下筷子,示意自己吃飽了。
看到女兒把筷子放下,旁邊的爸爸面帶慍色,說:“把筷子拿起來,把菜都吃完。聽到你要回來,你媽都忙活一整天了。你就吃這麼幾口就說飽了。你對得起你媽嗎?”
小花連忙抓起筷子,夾起菜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吃飯可以是一件普通平常的事,也可以經過潤色變成一個溫馨的家庭小故事。
所以身邊的事並非沒有意義,而是需要一顆善於發現的心。
回覆列表
身邊的事兒都能寫到作文裡去,作文要寫有意義的事情,這兩句話不矛盾。
寫身邊的事可以快速幫助孩子找到寫作的感覺作文是思維訓練的工具和方法,是一種抽象的分析思維訓練,對剛剛接觸寫作的孩子們來說是有很大的困難的。孩子們從學習寫作文經歷了一、二年級的寫詞、造句、寫話的過程訓練,到了三、四年級才正式開始寫作文的訓練。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作文訓練。
低年級的孩子形象思維強,抽象思維弱,要讓孩子寫出作文來,需要從身邊的事去引導孩子。因為身邊的事都是孩子經歷過的,寫作文寫自己會比較容易,圍繞自己身邊看到、聽到、想到的內容來寫就不那麼困難了。
寫身邊的事可以幫助孩子突破對寫作的恐懼我們任何一個人到新的環境,都會因為陌生而束手束腳,寫作文也一樣的。低年級的孩子因為對寫作文是非常陌生的,再加上平常難得寫一次作文,而且寫得時候有字數的要求,所以很多孩子寫上一兩次內容後,就對作文產生了恐懼感,害怕寫作文。
要想突破對作文的恐懼和害怕,就要從身邊經歷過的事去寫,這樣幫助孩子去除陌生感,讓孩子感受到作文原來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孩子就會喜歡上寫作文。
作文要寫有意義的事情是對孩子批判性思維的訓練作文要寫有意義的事情,這實際上已經把對孩子分析思維能力訓練提升到批判性思維訓練的高度上來了,是對孩子寫作能力的進一步要求。批判性思維的訓練是有社會價值觀為指導的,而且是積極向上的、正面健康的價值觀。
這時候要求寫作文就不是簡單的寫身邊的事了,而是要對身邊的事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和判斷,甚至有許多事情要帶上正面積極的價值觀念來審判身邊的事。從身邊的事情中發現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
所以,我們看見寫有意義的事情與寫身邊的事是不矛盾的,而且還必須建立在寫身邊的事的基礎上來訓練孩子的寫作文的能力的。
結束語透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寫身邊的事就是給孩子們寫作文的階梯,有這個階梯孩子們能更容易把作文寫出來,是訓練孩子初級寫作必須要做的,是作文訓練中的基本功訓練。寫有意義的事是對孩子思維能力的拔高,是對孩子進行批判性思維的訓練的。
認清楚寫身邊的事與寫有意義的事的性質和關係後,我們引導孩子寫作文就要有目的、有方向地進行,不要在寫作文上面拔苗助長,那隻會讓孩子分不清楚如何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