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武劍之緣

    歐洲騎兵沒有用騎射主要是歐洲射箭的方式不同他們都採用地中海式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地中海式射法,其實已經和地中海周邊國家關係不大。在技術要點上,地中海式射法主要來源自在維多利亞時代總結成型的“長弓射法”(維多利亞式長弓,並非中世紀英格蘭長弓)。因為維多利亞時期的大英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勢的國家文明,導致世界上其他國家無不以英式射箭技術和比賽規則為項背。 下圖為左邊為蒙古式撒放右邊為地中海式

    我們在現代射箭運動中常見的那種拉弓方法,是西方常用的,叫做“地中海式射法”。特點是用其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並列勾弦,箭桿在弓的左側(右手拉弦時)。在使用單體弓的西方,這種拉弦方式還可以接受,單體弓比較長,經常一個人那麼高,弓拉滿後,食指處上下形成的角度基本為鈍角。但是在東方,流行使用複合弓,弓體較短,張滿後手指出的弓弦為銳角,上面那種拉弦方法就會擠壓手指。

    地中海式缺點為拉弓速度比較慢,箭支搭在弓的左側,一般射箭箭袋都在身體右側,這需要抽出箭支繞過弓才能進行搭箭撒放。蒙古式則直接省略繞過弓這一步驟直接在右側搭箭。兩者效率都不一樣的。

  • 2 # 50後男人

    答案:Yes!

    造成這情況主有三個原因:一是使用的弓箭不同;二是訓練的方法與要求不同;三是作戰的觀念不同。三個不同的因素,使歐洲騎兵基本是不會在馬上騎射的。

    一、使用的弓箭不同。匈奴人或蒙古人西征歐洲時,使用的弓箭是複合弓,這種弓輕巧、射速快、便於馬上騎射。而當時(特別是蒙古人西征時),歐洲人要麼用弩要麼用英國長弓,尤其是英國長弓,幾乎一統歐洲冷兵器時代的戰場。弩與長弓都是不適合騎射的,像英國長弓,幾乎比人還高,笨重、費力還射速慢。(英國長弓,幾乎與一支長矛沒有什麼區別了)

    (古代蒙古人的射箭的照片是找不到的,找一張離我們現代最近的,一樣善於騎射的清八旗兵射箭的照片就可見,中國的複合弓輕巧多了)

    二、訓練的方法與要求不同。大家知道,中國的蒙古人、匈奴人等北方遊獵民族,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從小就在生長在馬背上,從小就在馬背上練習各種戰鬥技能,騎射是必須掌握的一種戰鬥技能,這關係到他們的生死。而歐洲騎兵是以重灌甲騎兵為主的,基本是由貴族組成的(打造一副騎士重甲可不是一般人的財力可以做到的),他們注重的技能是馬上長槍格鬥。而長弓則是窮人的武器,製作簡單,用一根長長的紫杉木就可做出來了。在“英法百年戰爭”中,英軍的長弓手就基本由平民組成。

    (從小在馬背上打滾的蒙古人)

    (歐洲的馬上長槍比賽)

    三、作戰的觀念不同。古代歐洲迷信重灌甲騎兵的威力(其實今天也是一樣,歐美軍隊作戰講的就是火力優勢),作戰觀念、戰法死板,就想著一次衝鋒就碾壓對手,而蒙古騎兵就靈活多變得多了。蒙古人從不會正面硬碰歐洲重灌甲騎兵,他們會派出善騎射的輕騎兵,反覆掠過歐洲重灌騎兵陣的邊緣,始終與歐洲重騎兵保持一箭之地,不斷放箭射擊歐洲騎兵,一擊而過、若即若離。歐洲重騎兵想追追不上,想退退不走,最後終於陣形崩潰,被蒙古人一舉擊潰。

    (面對邊跑邊射的蒙古騎兵,歐洲人一點辦法也沒有)

  • 3 # 血山飛蟲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極其無知,歐洲的話進行了兵種分工,有專門射箭的兵種,騎士如果進行衝鋒,再進行射箭的效率很低,騎士也會射箭,但是因為他們穿著重甲,射箭不太方便,所以就配備專門的弓箭手和弩兵,弓箭手和弩兵,甚至是專門的僱傭兵。中國古代也是有專門的弓箭手這個兵種的,不過專業化程度沒有歐洲高。歐洲古代重騎兵的衝鋒是非常恐怖的,歐洲中世紀有一個說法,說是一個重騎兵,能夠穿過一道牆,哈哈,歐洲的重騎兵曾經對輕騎兵並取得過一比10的經典戰例,這個實際具有代差性質的,不過重騎兵也有缺陷,不能快速移動,主動進攻的時候,不能很快到達戰場,只能在距離城堡和根據地很近的地方迎敵。這個由歐洲中世紀的戰爭特點決定的,由於歐洲強國林立,誰也吃不了誰,歐洲中世紀的戰爭特點就側重防守,歐洲各國的假想敵就是自己的鄰國,他們的戰略戰術就是對付自己鄰國的,他們的衝突的地域是限定的,他們不會組織大規模輕騎兵部隊的,因為輕騎兵對重騎兵是處於絕對的劣勢。而且歐洲中世紀主要是貴族當兵打仗,貴族命貴,所以也側重於重甲保護。

    古代重騎兵衝鋒非常恐怖,滿族也是依靠重騎兵衝鋒打垮對手的,滿族有披重甲持狼牙棒所謂死士,兩軍對壘以後或者在對方沒有形成比較密集的陣形的時候對對方進行衝擊,對方陣腳大亂以後才使用後續部隊進行打擊,一般沒有經過嚴格訓練和頑強紀律的部隊,很容易一觸即潰,輕步兵很容易被割韭菜一樣被重騎兵橫掃。女真人傳說中的鐵浮屠就應該是披甲的重騎死士,當然不是鏈子連起來的,那是傳說中進行了神話,或者女真人為了渲染恐怖的心理效應進行的故意宣傳!

    騎射的作用實際是有限的,因為一個人不可能帶很多箭,帶30只撐天了,30只箭能夠殺死幾個人,最厲害的射手也只能殺死3個人而已,只能用於騷擾,但是為什麼騎射被吹的這麼高呢?因為騎射的存活率高,騎射的人最後都當了大官,給滿族人衝鋒的死士基本沒有活下來,這些騎射活下來,又繁衍了很多子孫,這些子孫自然吹他們祖宗,哈哈!

    普通弓弩手的最大作用是什麼呢?兩軍對壘押陣腳,評書裡面經常這麼講,弓弩兵快速部署到一定位置,防止敵人衝擊自己的陣形,中國的電影很荒唐,有萬箭齊發往城裡射擊的情況,這個是絕對胡鬧的。當然輕騎兵對普通老百姓殺傷力極大,威懾力極大很容易形成恐怖印象,重騎兵一般不去對付老百姓的,因為殺雞焉用牛刀,也不方便,因為重騎兵主要利用的衝擊力。

  • 4 # 米南德王問道

    只有傻子才會覺得歐洲騎兵只會玩騎槍衝鋒,這種多由影視劇造成的刻板印象,一直在誤導著無數不求甚解的歷史愛好者。然而,歐洲不僅一直有使用弓箭的騎兵部隊,而且幾乎囊獲了歷史上的所有弓騎兵種類。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最初的騎兵就是起源於歐洲東部的烏克蘭大平原。因為人類早期馴化的馬種質量不高,不足以單匹承載一個全副武裝的戰士,執行各種複雜的作戰任務。所以才會有戰車先於騎兵出現的事情發現。

    在公元前8世紀之後,烏克蘭大平原上的斯基泰人就已經馴化出了適合承載騎兵作戰的重型馬匹。其中的優秀者是最早具裝騎兵的坐騎,而普通的中資馬匹也成為了歐洲第一代弓騎兵的座駕。甚至可以說,弓騎兵也是在當地最先孕育出來的。這些斯基泰文化的傳承者,分佈向西進入了匈牙利平原,向東深入到中亞和蒙古高原。完成了騎兵史上的第一次大規模擴散。

    歐洲弓騎兵的第二次大規模井噴,發生在羅馬帝國時期。早先只是斯基泰人和薩馬蒂亞人,透過遷徙抵達了匈牙利地區。他們中的不少人參與過同羅馬軍隊的戰爭,也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加入羅馬陣營,成為輔助騎兵部隊。羅馬軍隊會根據需要,將他們派駐到帝國的不同區域駐防。他們及自己的後裔也就在新的家園落腳,在中歐與東歐兩個地方以外,培植了更多地方的原始弓騎兵。

    至於羅馬本身的騎兵部隊,也在他們的影響和刺激下,採取了類似東方和草原遊牧民族的戰術。用大量的弓騎兵去掩護具裝的重騎兵發起衝鋒。兩者在戰場上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絕非很多人腦子裡刻意豎立的兵種對抗。

    即便是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包括西歐在內的大部分歐洲騎兵部隊裡都有弓騎兵編制。繼續堅持羅馬軍制的拜占庭帝國不說,也不談在中歐先後出現的匈人、阿蘭人、阿瓦爾人和馬扎爾騎兵。就看看當時的法國和英國境內,都有不少羅馬時代留下的軍事移民,繼續在馬上拉弓射箭。他們的對手,包括了匈牙利平原上的遊牧戰士,和南方西班牙山區的穆斯林軍事移民。兩種也都是有裝備弓箭的習慣。

    讓很多人以為歐洲騎兵不玩弓箭的中世紀騎士,到這個時代才剛剛有了一個雛形。8-9世紀的法蘭克帝國,孤立不少原本作為重步兵參戰的武士,為自己配備馬匹。以便提高戰場機動水平,並足以應付日常領地內發生的快速襲擊。這些人便成為了歐洲歷史上的第一代騎士,並因為歐洲的多林地沼澤戰場而顯得效果卓著。

    但騎士從今天的法蘭西擴張到德意志、西班牙和英格蘭等地,花費了幾百年的時間。而更多的歐洲國家和地區,依然保留了大量的弓騎兵部隊。

    兩種騎兵文化的早期融匯處,就是經常成為歐亞遊牧騎兵目標的匈牙利地區。這些人在進入歐洲時,是名為馬扎爾人的烏拉爾部落民。由於被神聖羅馬帝國的早期騎士和步兵擊敗,逐步開始了定居化和西歐化程序。一直到200年後,同拜占庭帝國作戰的匈牙利軍隊,還在擁有騎士的同時,保留了自己的弓騎兵部隊。

    當然,與之對壘的拜占庭帝國騎兵部隊,本身也包括了很多弓騎兵。另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塞爾維亞人。他們在中世紀早期以重步兵和輕騎兵聞名。到了13-14世紀,大力引進法國騎士制度,培養出了巴爾幹半島上最勇猛的重騎兵部隊。

    另一個與塞爾維亞或匈牙利類同的地方,就是東歐大國波蘭-立陶宛。作為一個封建領主的聯邦,國內的騎兵根據不同地方的特色,有著截然不同的裝備和戰術。波蘭大貴族一直學習西歐的戰爭技巧,將自己裝備成出色的騎士隊伍。地方上的很多小領主或立陶宛人,則更偏向使用遊牧式的弓騎兵部隊。

    雙方還經常聯合作戰,發揮各自的效能。既有擊敗東征的條頓騎士團,也有阻擊嘗試西擴莫斯科大公國。甚至到了近代的17世紀,還有波蘭的輕騎兵在使用弓箭作戰。

    至於波蘭以東的俄羅斯人,就更加不可能不使用弓騎兵了。傳統的羅斯文化區域,就包括了誕生最早騎兵的烏克蘭大草原。在羅斯人的城市文化周邊,都是使用弓騎兵的好手。包括西面的波蘭-立陶宛,以及東面的眾多突厥化部落。至於後來西征的蒙古騎兵,更不可能是沒有弓騎兵的。

    所以,以莫斯科大公國為代表的早期俄羅斯騎兵,裡面就包括了大量的弓騎兵。一直到17世紀結束為止,很多地方領主都會在出徵時配備弓箭。至於從烏拉爾山區招募的僱傭兵,則更是以弓騎兵為主。哪怕是在18世紀的俄羅斯帝國軍隊裡,還有使用弓箭的卡爾梅克弓騎兵。只不過在那個燧發槍和火炮滿天飛的時代,這些卡爾梅克騎兵已經沒有多大用處。在19世紀初的拿破崙戰爭結束後,俄羅斯人才正式放棄使用弓騎兵。

    當然,在歐洲的東南部地區,還有取代拜占庭帝國的奧斯曼土耳其人。他們的突厥文化出生,決定了軍隊裡少不了大量的弓騎兵部隊。東歐與巴爾幹本地的騎兵,也多裝備弓箭作戰。不少人在奧斯曼霸權建立過程中,加入了帝國的封建體系。

    △歐洲歷史上出現過弓騎兵文化的地區

    看完這些簡單的陳述,你還會覺得歐洲騎兵不會使用弓箭作戰。可以說歷史上的歐洲騎兵,不僅很多人會使用弓箭作戰,甚至包含了幾乎騎兵發展史上的所有弓騎兵型別。從早期的斯基泰-伊朗式弓騎兵,到中期的突厥化弓騎兵,再到晚期的蒙古式-東歐式弓騎兵,應有盡有。世界上還沒有第二個大陸有過種類如此豐富的弓騎兵歷史。

  • 5 # 火器工坊

    這是錯覺,嚴重的錯覺,在歐洲的歷史上,騎兵的發展和東方的中國一樣,是兼顧到了各種進攻領域。

    在馬鐙和高橋馬鞍還沒有發明的時候,歐洲最為出色的騎兵就是亞歷山大的夥伴騎兵,夥伴騎兵以其高機動、善戰著稱,往往成為馬其頓方陣致勝的關鍵。但是因為沒有馬鐙,夥伴騎兵難以在馬背上作戰,通常都是衝到敵軍旁邊,然後反手握矛刺一波,然後下馬作戰。

    後來羅馬共和國崛起,歐洲作戰主要還是以重步兵為主,騎兵一直是輔兵身份,但是隨著共和國/帝國在東部和帕提亞人交手之後,騎兵的建設被重新提上議程。尤其是帝國發展到後期,兵力分散嚴重,步兵軍團難以救戰局於水火,價效比已經不如騎兵,故而帝國將軍隊的發展重點放到了騎兵上。帝國的騎兵分為輕重騎兵,重騎兵負責衝鋒,輕騎兵負責放風箏,所用的倒不是弓箭,而是短標槍。羅馬人的軍隊改革也影響到了周邊的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因為甲冑不足,早期的日耳曼劫掠騎兵多是扔斧子、扔短矛、射箭的輕騎兵,別說衝陣了,交兵近戰都很困難。

    再後來,西遷的匈人來了,這裡就不探討匈人和匈奴的關係了,即使不是直系,恐怕也是羈彌部落。匈人的到了為歐洲帶來了馬鐙,馬鐙最先被日耳曼人學去,後來透過東西哥特人遷入東西羅馬帝國境內而進入了帝國。馬鐙的出現讓歐洲的騎兵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因為高盧地區平原廣闊,水草豐盛,馬匹強健,故而成為了蠻族和西帝國爭奪的焦點當然,最後的獲勝者是日耳曼人。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西歐世界一片混亂,法蘭克人佔據高盧地區,並組建起了強大的法蘭克騎士,雖然只是中型騎兵,但是足以碾壓其他蠻族,很快,法蘭克人以高盧為中心,向西驅逐了西哥特人,向東驅逐了撒克遜人和盎格魯人。法蘭克的中型騎兵作戰突出個人勇武,騎兵衝鋒呈分散狀,遇到嚴陣以待步兵方陣,都是先遠端砸一波,趁亂進攻。

    與西歐不同,東歐和東南歐則更傾向於輕重騎兵的使用。重騎兵如拜占庭的甲冑騎士,衝鋒時使用類似於近代騎兵進攻的整齊方陣,可以踏平各種步兵方陣。甲冑騎士用超長的騎槍和釘子錘,配有一個小圓盾,有全具裝和半具裝兩種,這個分時代,看帝國的財政問題。輕騎兵是仿照的周邊的遊牧民族和東方帝國,長期跟馬扎爾、阿瓦爾和薩珊波斯的作戰,帝國非常重視弓騎兵的使用,弓騎兵也分輕重,作戰時採用帕提亞戰術。

    進入查理曼紀元之後,封建制度加深,西歐騎兵成了貴族的專屬,騎士為了活命而且消滅更多敵人,特別重視自身的甲冑保護和戰鬥技巧的訓練。十字軍東征期間,西歐的騎兵或者騎士團基本上人手一件鎖子甲,用騎槍、戰錘、騎士劍、鏈枷等武器。作戰時有集體衝鋒或者迂迴包抄等方略。中歐和東歐的騎兵收到東羅馬的影響,雖然也是重視重騎兵的使用,但是沒有放棄騎射這門技術,尤其是羅斯騎兵和波蘭騎兵,弓箭騎射堪稱歐洲一絕。德國還有特別的弩騎兵,打起仗來都不是胡亂衝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到底有多少艘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