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智力小測堂
-
2 # 雯子的天空世界
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我認為其實就是教孩子如何做一個自律的人。做一個自律的人,要說難,也難;要說不難,也不難,關鍵在於你的決心是否足夠大。
一提到自律,有的人會不自覺地聯想起“頭懸樑、錐刺股”的苦逼樣子,總覺得自律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如果我告訴你,自律的人,比起不自律的人,會更自信、更快樂、更健康,培養自律的習慣,也不是那麼痛苦不堪,你會相信嗎?
曾在一片文章中看到這樣一句話,自律是你同你自己之間的一種合同。在任何情況下,你都必須遵守這個合同。我的理解是,自律是你設定某個目標後,作為目標執行者的自己與目標制定者的自己之間的一種承諾和約定。簡單地說,自律就是想到就做,說到做到。幸好,自律,不僅是少數人的一種天賦,更是大多數人可以後天獲得的習慣。不論你在任何年齡,你都可以透過鍛鍊,增強自己的自律能力。
那麼,如何培養自律的習慣呢?以下幾個辦法,你不妨一試。 1.設定一個你最迫切想達到的目標,越具體越好 。大家都知道,當我們確切地知道需要去做什麼的時候,我們會做得更加成功。 目標驅動可以是外在的,比如要參加考試、競崗、晉升等;也可以是內生的,比如你的超我突然覺醒,想要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一般來說,外在的驅動力會給人較強的約束力,但內生的驅動力會更持久。2.制定明確的計劃,嚴格按計劃和目標去工作和學習。大家都知道,任何工作和學習,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沒有什麼捷徑可走,想要完成目標,相應的計劃必不可少。計劃制定後,就不能已任何理由改變計劃和不執行計劃,除非你有更好的計劃,可實際上,再好的計劃你不去自律執行,也只是停留在紙上,只是計劃而已,不會有任何成果的。做學生更是如此。
總之,自律最高的境界就是,當你做出一個決定時,你就會一定朝著目標前進。
-
3 # 墨痕未染淚痕一紙箋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明白什麼是自控能力。自控能力是指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一般而言孩子的自控能力是比較弱的,但是由於個體差異自控能力也有強弱之分。
那麼對於自控能力弱的孩子該怎麼培養呢?
1、對於自控能力弱的孩子,家長不應消極的去等待,需要從小培養,父母要使孩子感到家庭中是有約束力的,而不是可以為所欲為的,父母對孩子不能有求必應,這樣勢必會養成孩子任性的習慣。每次房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決不能遷就,要讓孩子慢慢懂得,不合理的要求就算是大哭大鬧也沒用,以此來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2、放孩子遇事情緒不佳,把什麼都憋到心裡時,父母要鼓勵引導孩子把不好的情緒宣洩出來,當孩子講出原因進行情感宣洩時,父母可以及時的進行安慰,幫孩子分析,從而使孩子的情緒得到控制,從而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
3、父母要營造一個有愛而溫馨的家庭,家庭環境對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尤為重要,尤其是父母,要為孩子樹立好榜樣,教會孩子分享快樂和喜悅,正確的教會孩子怎麼為人處世。4、正確引導孩子的目標,從小目標開始,以小帶大,不合理的目標會讓孩子迷茫,因此父母要在相對的階段內完成相應的目標,只有這樣才會提高孩子的辦事效率和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4、教會孩子學會認錯,自控能力包括認錯和改正錯誤的能力,孩子不怕犯錯就怕知道錯誤不悔改,因此教會孩子學會認錯也是培養自控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
4 # 絲雨悠心
自我控制是個體對自身的心裡與行為的主動掌控,是個體自覺地選擇目標,在沒有外部限制的情況下,克服困難,排斥干擾,採取某種方式控制自己以保證目標實現的行為。自我控制力是兒童意志發展的基礎,堅強的意志是人才的必備條件,自我控制力差的孩子過於任性、衝動會影響人際關係和智慧發展。
自我控制能力並不是生來就有,它是孩子在後天的環境中,隨著認知的發展和教育的影響而不斷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主要有一下幾點: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自我控制力的培養,最初可以從生活習慣方面做起,如要求孩子準時起床,準時睡覺,飲食上不偏食,挑食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對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培養著重於社會道德規範和責任心等方面。父母如果能堅持原則,不妥協、不遷就,孩子就會逐步學會控制,約束自己。
二、幫助孩子逐步學會評價自己的行為。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時,父母要從認知上糾正孩子表現不良行為的想法,讓孩子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父母堅持不遷就孩子,又不放棄給孩子講道理,久而久之會使孩子漸漸學會評價和判別自己行為的適宜度,增強自我控制能力。
三、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父母可以充分利用文學藝術作品中的形象去影響孩子,引導他學習別人嚴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難的良好行為。另外,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且具有很高權威的榜樣,父母如果可以為孩子做出有意控制慾望的典範,孩子會更尊重父母對其提出的要求。
四、及時給予表揚在孩子表現出自我控制能力的時候,要及時給予表揚,這樣有利於孩子強化自我控制的意識,使孩子逐步養成自我控制的習慣。
-
5 # 桃子栗子
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的確非常重要,家長要讓孩子從小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可以進行有意識到培養。
有這樣一個實驗,家長可以一試,幼兒園老師給每個孩子發了一塊糖,告訴孩子們如果你現在吃了,明天就沒有糖了;如果不吃,並儲存到了下午放學,老師就再給你兩塊糖;如果儲存到明天,老師會給5塊糖。
據說參加實驗的孩子有八個人,只有一個孩子把糖儲存到了第二天,後來這個孩子成了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
但是孩子小時候的行為和情緒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都是很弱的,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
一,面對孩子的哭鬧要有底線和原則三歲以前的孩子哭鬧就是表達感知,比如吃喝拉撒睡。三歲以後就是表達訴求了。但是並不是孩子的每一個訴求都合情合理,這是身為家長一定要有原則和底線,關鍵時刻不能心疼。
比如,孩子跟著媽媽和奶奶去超市,哭著非得要一個家裡已經有的玩具。媽媽說家裡有倆這樣的玩具了,咱回家玩好不好。孩子不幹,就哭,一哭奶奶就心疼,要去給孩子買。這時候媽媽一定要有原則,要以非常平靜和堅持的語氣對孩子說:“咱家裡已經有了,一會兒回家玩兒!”
二,讓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物品三歲以後的孩子必須適當培養物品歸置能力,比如玩具放哪裡。在適當的時間,中午或晚上,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收拾散落一地的玩具,告訴孩子玩完了要收起來,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收拾。
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對孩子做得好的行為給予正式的鼓勵評價。
三,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我們知道,行為是受情緒支配才有的。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我情緒管理能力非常重要。
但是情緒可以控制和轉移,不會消失。告訴孩子理智控制一些情緒的重要性和轉移負面情緒的正確方法。比如訴說、唱歌、體育鍛煉等。
希望這些可以幫到需要的你。
我是桃子,中學英語老師,致力於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英語教學研究。 -
6 # 蜜桃姐姐
從12個月到18個月,隨著孩子們開始更加獨立,自我控制能力的出現,他們能意識到父母的期望,並能自願服從簡單的要求——至少有時是這樣。但是更多的時候,一歲的孩子更喜歡維護自己的獨立性,他們也可能違抗家長的意願。不要對小孩子期望過高,可能孩子會更容易配合。當孩子符合家長的要求時,要表現出自己的快樂,但當孩子不能接受時,要準備好讓他遠離誘惑。
從18個月到24個月,孩子的自控能力增強了。研究表明,抵抗誘惑的能力——例如,等待成年人吃完飯後再下桌——在這段時間內顯著提高。家長可以開始期待孩子等著或遵照自己的指示不要觸控違禁物品。然而,請記住,孩子的自控能力仍需要提高。等待做一些愉快的事情比停止做愉快的活動更容易。舉例來說,在離開操場前給孩子一個警告常常是有益的。家長仍然需要準備好採取行動去讓孩子遵守禁令——例如,把違禁物品放在不可觸及的地方——但是家長應該會發現在這個年齡段,口頭提醒比以前對孩子更有效。
從24個月到36個月,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顯著提高,從而有助於更好地自我控制。有了語言,孩子們就可以使他們的慾望得到了解,並在不影響他們的情況下維護他們的願望。他們也可以用語言來指導自己的行為。當家長爬樓梯時,可能會聽到自己兩歲的孩子說“小心”。(我家的小蜜桃就會這樣,感覺好貼心啊~)在認知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在形成對未來和能力的預測。這意味著,孩子更能理解等待或分享玩具,因為他能意識到在未來會發生什麼。比如等待之後能得到家長的獎勵,分享之後會得到另一個玩具或小夥伴等。
在這個年齡段,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的這種自我控制能力。鼓勵他做一些能做的事,比如讓他把自己所有的玩具都自己整理起來。同時,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幫助”大人,做很多事來展現自己的成長。有時候可能會磨著家長讓他坐一些大人做的事情,那為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可以透過給他一份工作來讓他精力充沛。舉個例子,如果孩子想要像媽媽一樣在廚房燒飯(而他不行),可以讓他在桌上每個人的位置上擺放餐具,告訴他這也是一項廚房任務。
-
7 # 思普瑞特成長中心
6歲之前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就是剋制力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給大家分享一個寶寶的故事:
我叫樂樂,今年4歲,我愛吃蛋糕,最喜歡爸爸和我一起堆雪人。
今天媽媽帶我去買蛋糕,一進蛋糕房,濃濃的蛋糕香味,哇,每一個都想吃,可是媽媽說今天不買那些蛋糕,媽媽讓做蛋糕的叔叔給我做一個特別的小房子蛋糕,我在玻璃房外面,看著糕點叔叔一點一點的完成我的小房子,看著麵包房裡其他的蛋糕不能吃好難過,但是我的小房子蛋糕看起來更大更好,等了好久,媽媽說有半個小時,我的小房子蛋糕終於做好了,好開心啊,媽媽說“你看,如果我們今天不等的話,只能買一個平常的蛋糕、等了一小會,就有一個小房子了,多好啊。”可是我好想馬上吃到蛋糕啊,但是隻要我稍微忍耐一下,就會擁有更好吃的蛋糕了。嗯,那我要等一等,我想要更好吃的蛋糕。
這也 類似於20世紀6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設計了一個著名的關於“延遲滿足”的實驗,這個實驗是在斯坦福大學校園裡的一間幼兒園開始的。
延遲滿足,就是孩子能夠等待,推遲自己的慾望得到滿足的時間。比如,孩子選擇把糖留到明天吃。別小看這樣的選擇,即便你告訴他今天少吃一塊糖,明天可以吃兩塊,孩子也需要一番思想鬥爭才能下決心放棄立刻可以得到的滿足。
孩子明白了延遲滿足的好處後,就容易說服自己剋制衝動。對於年幼的孩子或特別任性的孩子,講道理的方式可能行不通,家長需要耐心地反覆地給孩子強化“等一等更好”的概念。讓孩子發現等待會有驚喜。
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這是一項艱鉅的精神考驗,是衝動與剋制、放縱慾望與自我控制之間的衝突的縮影。曾有研究表明,那些四五歲時能接受延遲滿足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在情感表達、社交技能、人格特徵上與那些無法抵禦即時滿足的孩子的差異明顯。前者往往自信、頭腦清晰、善於把握大局、能較好地應付生活中的挫折、有較強的社會競爭力。
不同時期怎麼培養孩子的“控制力”?1
幼兒期
學習分辨孩子基本的“需要”與額外的“想要”,不因為孩子哭鬧就馬上滿足他,可以運用轉移注意力或者暫時隔離(暫時停止活動,並將孩子帶離現場)的方法,幫助孩子建立剋制衝動習慣基礎。
2
學前期
隨著年齡漸增,以肯定與鼓勵來強化孩子剋制衝動的行為,逐漸取代暫時隔離法。尤其在團體活動中,更要堅持遵守規範、養成輪流與分享的習慣。
學齡前期:持續肯定鼓勵孩子剋制衝動的行為,特別留意孩子在學習上是否能夠從剋制衝動、延緩滿足得到更大的成就與快樂。堅定的執行規範,以引導孩子瞭解行為與後果的連結。陪伴孩子討論他有興趣的課題,藉此建立良性互動的基礎。
學齡後期:針對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更多的對談,協助孩子建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習慣,讓孩子在合理範圍內從嘗試錯誤的經驗中,體認剋制衝動與延緩滿足的重要。
3
青春期
陪伴孩子進行自我探索與生涯規劃,引導孩子思考長遠的後果,支援孩子為所設定的目標努力。當孩子面對挫敗,更需要陪伴與傾聽,鼓勵他們克服困難,體驗等待與忍耐所帶來的甜美果實。
進入青春期之後,由於認知能力的發展,孩子逐漸能思考更長遠的後果,剋制衝動的機制也愈發成熟,可以為了自己設定的目標延緩當下的滿足。然而,除了隨著年齡長大而增加之外,剋制衝動、延緩滿足的能力也需要不斷的學習和鍛練,才能逐漸造就面對挫敗、克服困難、接受挑戰,乃至堅持目標的態度。
小喵老師說
心理學家發現,有意義的快樂才能持久,也才能帶來深層的滿足,剋制衝動、延緩滿足正是獲得有意義的快樂不可或缺的基礎。
回覆列表
謝邀,個人認為要想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首先作為家長得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平時對孩子要有好的指導,從小就告訴他做事情要有始有終,切不可三心二意。對於沉迷類的事物,要時刻管控他們的程度,教育他們這種事物得有度,切不可隨性孩子。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還是得看父母的教育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