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博物苑
-
2 # 阿濤哥74531249
努爾哈赤屬於酋長,高階強盜集團首領。皇太極在努爾哈赤的基礎上,有了政治,軍事目的。多爾袞屬於完成皇太極遺志的人
-
3 # 閒聊紫水晶
首先,這父子三人是開創清朝兩百多年基業,做出貢獻最大的。
先說努爾哈赤,本是遼東名將李成梁的家奴,後來拿著十三副盔甲打拼,很快便統一建州女真而後染指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1616年,努爾哈亦在赫圖阿拉宣佈建國,國號金,並以“七大恨”為由起兵反明。一路攻城略地,兵抵山海關。1626年春,13萬大軍開往寧遠,修書給守將袁崇煥,勸其降被拒開戰,確被僅有一萬兵力的袁崇煥擊敗,後抑鬱而終。
皇太極,努爾哈赤第八子,早年隨父東征西討,立不赫赫戰功,1626年皇太極順利即成大位,1642年重病纏身之際,親率主力增援錦州,取得松錦之戰的勝利。
多爾袞,身體贏弱,在努爾哈赤時代上陣立功的機會都沒有,政治地位低,皇太極繼位後出於抗衡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三大貝勒才扶持他,給他殺敵立功的機會。
父子三人中努爾哈赤勇猛善戰,有大將之風,治國上一般。
皇太極有勇有謀,縱觀清朝近三百的歷史,是唯一的雄才大略的君王。
多爾袞征戰遠不及父兄,無主見,且住性,治國方略上多是繼承了皇太極的路線,沒有可圈可點的過人強項。
-
4 # 國史春秋
努爾哈赤是皇太極和多爾袞父親,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多爾袞是第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努爾哈赤廟號清太祖,皇太極廟號清太宗,死後多爾袞追封清成宗,兩個月後被順治廢除封號,乾隆皇帝恢復“睿親王”封號。(努爾哈赤)
三個人都是明末清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等部建立後金政權,是大清國的奠基者。皇太極征服北韓和蒙古,瓦解關寧錦防線,招降洪承疇,計除袁崇煥,建立滿州國。多爾袞跟隨皇太極征戰東西,建功立業,策反吳三桂,進入山海關,打敗李自成,入主中原。
三個人在清朝的崛起及建立過程中缺一不可。努爾哈赤二十五歲起兵,戎馬一生四十二年,馳騁疆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最終被進士出生的明將袁崇煥斬落馬下,折戟沉沙。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力排眾議,撥雲見日登上汗位,苦心經營遼十六年,奠定入主中原的基礎。(皇太極)
多爾袞關鍵時刻,識大意知大體,為避免因爭奪皇位而導致滿清內部分裂,主動作出讓步。進入北京後,多爾袞積極保護明朝文物、典籍、建築等,下令明朝舊臣官復其職,民復其業。速迅將國家政權推入執行正軌。但隨後多爾袞一系列強硬粗暴的民政策,大大加深了同各民之間的矛盾,並影響了整個清朝近三百年的歷史。
總結:客觀上講,三位是滿清的靈魂人物,也是滿清的英雄,也是一個時代風雲人物傑出的代表。(多爾袞)
-
5 # 讀史元宵月
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和清成宗(睿親王)多爾袞,這三位歷史人物是大清朝開國君王。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子(其母是小孟古,葉赫那拉部格格,替姐姐東哥偷樑換柱,嫁給努爾哈赤的。見《太祖秘史》);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其母是海西部烏拉貝勒獻給努爾哈赤的未婚妾阿巴亥)。多爾袞在大小三十多個兄弟當中,最受努爾哈赤寵愛。
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都是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努爾哈赤主要是武力征服,創八旗,立後金;皇太極是胸有大志腹有良謀,滿漢合一,建立大清。其雄才大略,深謀遠慮,治國理政,知民心順民意的政治才能,為其父兄所不及。是清朝皇帝最傑出的代表。多爾袞文武兼備,戰功卓著,而他對國家的貢獻,離不開一位歷經三朝,極其美麗極其聰慧的女人——孝莊文皇后的支援和管控。他是一位顧及父兄,識大體顧大局的攝政王。為大清入主關內,入主中原,統一全國創下絕世之功。
努爾哈赤(1559.2.21——1626.9.30),1583年在明朝遼東總兵擔任總兵李成梁的侍衛長,因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建州都督)和其祖父覺昌安被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和圖倫(撫順縣蒼石村北)城主尼堪外蘭合謀陷害(有說是其父被明軍誤殺,諉過於尼堪外蘭),為報殺父之仇遂決定起兵,兼併各部,統一女真,再劍指大明。
看似報父仇,實則是明軍掠奪,壓迫女真所致。如果只是為了報殺父之仇,那殺了尼堪外蘭,不就停了。他要報女真之仇,他要打天下。他的身上充斥著狼性。誰能想到,一起刑事案件,競引發了改朝換代的歷史大劇。他拉起了隊伍,築城池,設大臣,定法律,理訴訟,建立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金戈鐵馬征戰42年,於公元1616年在赫圖阿拉(遼寧新賓)建立了後金政權,國號金,年號建元天命。1618年,以‘’七大恨‘’為政治宣言打出反明旗號。到1619年薩爾滸大戰後,明軍大敗,明朝關外70餘座城市丟失殆盡,(薩爾滸,撫順東大夥房水庫附近)。1621年建都遼陽。1625年遷都瀋陽。1626年進攻寧遠(興城),由於輕敵,面對明軍袁崇煥城上80多門紅衣大炮,沒有采取新的有效攻城戰術,還以為鐵騎到處所向披靡。沒想到,十幾萬大軍競沒有攻下僅一萬兵的寧遠城,努爾哈赤卻在攻城戰役中,被炮彈重傷,不久身亡。自此16年,不短的時間,八旗大軍沒有再攻山海關。如果此次戰勝,歷史可能會改寫。
努爾哈赤的一生是英勇拼殺,以少勝多,開疆拓土,建國奠基的一生。他是中國歷史中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也許沒有他,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就沒有大清國。
努爾哈赤曾立弟弟舒爾哈齊為儲,被殺之後又立大兒子褚英為儲。這兩個傢伙都是胸無大志,心地狹窄,急於登位被廢。努爾哈赤直到臨終也沒確定接班人,儘管皇太極極盡能事。從而促成了一種推舉制的接班程式,延續了幾代皇權交替。這種制度符合優勝劣汰的森林法則,也屬實留下了不知多少刀光劍影。
皇太極,(1592.11.28——1643.9.21)自幼隨父征戰,騎射嫻熟。1616年努爾哈赤任命的四大貝勒之一,這年他24歲。1618年隨父攻取撫順、開原、鐵嶺,攻葉赫部。1619年薩爾滸大戰,與諸貝勒帥兵大破明軍。1626年8月,努爾哈赤去世,由於皇太極自幼深藏心機,熟悉謀略,在諸兄弟貝勒中最受推崇,被代善(是努爾哈赤大妃青雅所生的二兒子,與皇太極不是同母所生)及其兒子貝勒嶽託、三子貝勒薩哈廉擁立‘汗位’。次年改元天聰。
繼位後實行餘地歸公,分發農戶,不立田莊,發展農業。建立漢人八旗,重視漢人文化教育。廢除多貝勒共理朝政為他一人獨攬。
確立入主中原,推翻明朝的政治綱領。邊談邊打,瓦解關寧防線。
扶持喇嘛教,實施滿蒙漢多民族合一政策,為蒙古和西藏永久列入中國版圖做出了決定性貢獻。
兩次出兵北韓,統一了蒙古、新疆、黑龍江流域。為國土鞏固和擴疆,立下了千秋功業。也為他入主中原,解除了後顧之憂。
1636年5月,(天聰十年)稱帝,改國號‘’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為滿洲。所謂滿洲國。
1640年7月,謀定松錦大戰,重創明軍,降伏松山、錦州。生擒明軍統帥洪承疇。清軍佔領了除寧遠城之外的關外諸城。1642年(崇德七年)遣軍入關收山東等地八十餘城。
1643年(崇德八年)八月,猝死於盛京(瀋陽),年52歲。
皇太極在位17年,功勳卓著。頒佈《離主條令》,解放勞動力。餘田歸公,發展農業生產;建立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內三院(國史、秘書、弘文)。加強集權。四面結盟,統一漠南。
史官評價皇太極,仁慈寬惠,廓然大度,允文允武,內修政事,外勤討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高瞻遠矚,明斷果決。
多爾袞(1612.11.17——1650.12.31),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病逝,生母阿巴亥被逼殉葬。他才15歲。
1628年,(天聰二年,)隨皇太極進軍蒙古察哈爾,初建戰功,皇太極賜給他‘’摩爾根代青‘’美好號。之後又大破明軍。
1631年(天聰五年),多爾袞20歲,皇太極初設六部,多爾袞掌吏部。吏部為六部之首,多爾袞的治國理政能力從此得到鍛鍊提高,為他後來受封攝政王打下了基礎。在北韓,察哈爾,明軍三方面用兵選擇時,他力主攻明為先,並多次帥兵繞道蒙古,越過長城,打擊明朝。以動搖明朝統治。遂滅蒙古察哈爾部。
1635年(天聰九年),帥軍轉戰河套地區,招降林丹汗,得元朝傳國玉璽,獻呈皇太極。
1636年(崇德元年)皇太極稱帝,多爾袞被封為和碩睿親王。年僅24歲。位列六王之第三位。
1638年(崇德三年)八月,多爾袞奉命南征明朝,到1639年三月回到遼東,經董家口入關,掠山西,破濟南,回掠天津,出青山關,掃蕩數千裡,破城42座,俘敵人畜26萬。
1641——1642年,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是舒爾哈齊第六子)帥軍指揮松錦大戰,明清雙方各投入十幾萬人,從清軍圍困錦州始到松山城被清軍攻陷,洪承疇被俘,歷經兩年,明軍關外精銳損傷殆盡,僅剩三萬殘兵隨吳三桂退守寧遠。自此,明軍再無能力對清軍組織有效反擊。
看來,關外錦州重鎮,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往往此地發生的戰役,都決定著一個新舊朝代的更替。
1643年,皇太極猝死,誰來接班 ?皇太極的兒子豪格,也是戰功累累,還有八旗中的兩黃兩紅兩藍六旗支援,很有資格和勢力接班。可是多爾袞本身的軍事政治資本和管理國家、統帥軍隊的才能,要比豪格高許多,自己還掌握著兩白旗,雙方僵持不下。在漢臣範浩正和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大玉兒)建議下,多爾袞不得已議定由皇太極的第九子,也是孝莊文皇后的兒子,年僅六歲的福臨即位(改元順治)。得到了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的支援,同時,議定鄭親王和睿親王為輔政大臣。一場政治危機暫時平息。
1644年,順治元年,多爾袞作為大將軍,奉命統軍掃蕩李自成,南征南明王朝,當年五月清軍進京,六月遷都北京。順治二年二月,平定中原,佔領南京,俘獲南明皇帝朱由崧。六月正式向全國發布剃頭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激起了全華人民的強烈反對。
1650年(順治七年)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行獵中逐鹿奔馬,因速度太快,衝進深溝,墜落跌傷,十二月,薨於古北口外喇嘛城。年39歲。
多爾袞從17歲戰察哈爾到大清奪取全國政權的二十二年裡,始終是皇太極路線的有力執行者。軍功卓著自不必說,在政績上,堅持定都北京,起到了有利於統治中原的政治效果;政治體制上是採取明清結合,重用漢人,以漢制漢,有所創新。對於穩固剛剛建立百廢待興的清王朝做出了貢獻。
但他有六大弊政:‘’剃髮、易服、圈地、占房、投充(搶掠漢人為奴隸)、捕逃。他強行在全國執行,激起廣大人民的強烈反抗。違背了皇太極滿漢合一的政治路線和民族政策。他的倒行逆施,在他死後成了強大政敵對他徹底否定,毀墓掘屍的社會因素。他傲視皇權,幾近取而代之的強權施政過程,必然為他死後被否掘屍埋下了仇恨。死後不久被朝廷以謀逆罪奪回一切封典,毀墓掘屍,他的勢力遭到株連。直到乾隆皇帝才給他恢復名義。
皇權爭奪歷來都有,無可厚非。在接小皇帝福臨進京登殿的時候,多爾袞已經大權在握,取而代之輕而易舉。比在皇太極去世時,他要接班容易的多。他為什麼沒有那麼做?
以後再說。
-
6 # 有得觀史
努爾哈赤、皇太極和多爾袞是父子,這父子三人都夠厲害,努爾哈赤是後金汗王,皇太極是大清皇帝、多爾袞是大清攝政王。
從官位大小看,皇太極最大,努爾哈赤次之,多爾袞最小。
從輩分看,努爾哈赤是爹,皇太極和多爾袞是兒子。
從掌握權力看,三個人都差不多,都擁有實際上的一把手權力。
從能力上看,三個人都很強,都不是一般戰士。
從功績上看,多爾袞問鼎中原成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王朝,似乎更大;努爾哈赤開啟了愛新覺羅的基業,統一了後金各部,為大清朝建立奠定了了基礎,僅次於多爾袞;皇太極建立了大清,征服了北韓,為問鼎中原解決了後顧之憂。
不過豫有得認為,功勞最大的是努爾哈赤,他的功勞不在於攻城略地,而在於他能生孩子。他一生征戰沒影響生育,共生了二十二個孩子,其中十六個兒子,八個女兒。這些兒子中皇太極和多爾袞最出彩,其他如褚英、代善、阿濟格、多鐸帶兵打仗也都很了不起。
皇太極生育能力也不錯,共生了二十五個孩子,其中十一個兒子,十四個女兒。不過他的兒子和努爾哈赤比就差很多,除了豪格帶兵打仗還行,其他都不值一提,福臨當了皇帝也沒多大建樹。
多爾袞生育能力最差,一輩子只生了一個女孩。後宮佳麗一堆,就生一個,也夠悲催的。
在家天下的封建社會,你能生孩子,能生厲害的有作為的孩子,這些孩子能夠把你未竟的事業發揚光大,這才是最大的貢獻。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
7 # 老貓說劇
首先對於努爾哈赤來說,最大的成就就是有了皇太極和多爾袞這兩個兒子,努爾哈赤當時的權利和職位來說,遠遠不及兩位兒子,但是這恰恰也是努爾哈赤最大的功勞;
對於皇太極來說,如果不死,後面的成就肯定是很大的,但是對於皇太極的成就僅僅只有清朝入關前的 對於民政和軍事上的成就,這些成就在於多爾袞來說又有點不值一提;
而多爾袞這人我還是比較認可的,因為滿清入關後,多爾袞在清朝的統治以及清朝一些對外處理事務來看,能力遠遠在於父兄之上,但是唯一遺憾的就是沒有登上皇位。
回覆列表
簡單的說:努爾哈赤把建州女真從鬆散的部落變成了統一的部落聯合體,並以此為基礎吞併其他女真部族,最終建立起後金。
皇太極是在其父的基礎上完善後金政權,萌生了入主中原,與明朝分庭抗禮的信念,併為之奮鬥,屢次率軍入關,一度兵圍京師。
多爾袞則抓住了時機,接受吳三桂的“投誠”,率領清軍入關,遷都北京。在英親王阿濟格等人提出劫掠北京,返回瀋陽的短視之時,堅決予以駁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