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小陳有感

    魏其侯竇嬰者,孝文後從兄子也。父世觀津人。喜賓客。孝文時,嬰為吳相,病免。孝景初即位,為詹事。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竇太后愛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飲。是時,上未立太子。酒酣,從容言曰:“千秋之後傳梁王。”太后歡。竇嬰引卮酒敬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傳,此漢之約也。上何以得善傳梁王?”太后由此憎竇嬰。竇嬰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竇嬰門籍,不得入朝請。

  • 2 # 路遙lgy

    竇嬰不是駙馬。他是漢文帝的皇后竇漪房的侄兒。

    怎麼評價?政治家,軍事家。

    漢景帝時,竇嬰只是詹事。竇皇后喜歡小兒子梁王劉武,漢景帝一次醉酒說將來把皇位傳給弟弟劉武,竇皇后同意。竇嬰說,漢朝至成立都是父傳子為宗法,哪有兄傳位於弟的。竇皇后生氣,從家譜裡將竇嬰剔除了。

    漢景帝時,發生了七國之亂,竇嬰被任命為大將軍,帶軍駐守滎陽,震懾趙國與齊國。平亂之後被封魏其侯,任宰相。

    漢武帝時,王娡上位稱太后,他的弟弟田蚡得勢,竇嬰因好友灌夫得罪田蚡被入獄,極力營救,漢武帝讓他與田蚡當場辯論,本來支援竇嬰的人,迫於田蚡的勢力,都不敢說話。漢武帝大怒,說你們這些虛偽的人平時說著說那,現在都不好說了,乾脆都殺了!

    漢武帝的方法其實還是不錯的,對錯讓大家評判,互相辯論。可是,回去後他的母親太后王娡不同意了,說她好不容易熬出來當上太后,你現在要殺我弟弟,除非我死了。漢武帝說,都是皇家的親戚,才讓他們辯論,要不然只需要一個獄吏就解決了。

    結果,在查出期間,發現竇嬰關於灌夫的事,說的不分不真實,竇嬰被下獄。為了營救灌夫,竇嬰說有漢景帝遺詔,結果,遺詔被尚書省確認是假的,因為沒有備案。後來,灌夫一家被殺,竇嬰中風有病,有人認為漢武帝不會殺竇嬰了,竇嬰就配合醫生治療。可是,又有人制造流言蜚語,被漢武帝知道了,結果竇嬰還是被殺了。

    漢景帝劉啟評價竇嬰“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難以為相,持重”。很顯然,漢景帝十分了解竇嬰,如果他不想讓竇嬰死,他不會不懂得那個遺詔是需要在尚書省備案的。

    漢景帝在兒子漢武帝繼位前,就處理了周亞夫那樣的老臣,竇嬰當時是因為竇皇后還活著,沒有被殺。漢武帝時,竇皇后去世,竇嬰作為前朝老臣,當然是新的外戚勢力打擊的物件了。所以竇嬰有沒有遺昭都得死,何況遺昭或許正是漢景帝給布的局呢?

    一朝皇帝一朝臣,竇嬰之死是外戚政治鬥爭的結果。不過,與他相鬥的丞相田蚡也因得了病突然死去,有說是抑鬱症自殺了!真是兩敗俱傷。

  • 3 # 仁者厚德載物

    竇嬰不是駙馬,是西漢外戚,竇嬰是漢武帝祖母竇太后的侄子。七國之亂時,竇嬰擔任大將軍鎮守滎陽,為平定七國之亂立下汗馬功勞。漢武帝繼位後,竇嬰曾經擔任丞相。

    竇嬰性格高傲而且剛正不阿嫉惡如仇,曾經因為反對漢景帝把皇位傳給同母弟弟劉武,而得罪了姑母竇太后。

    竇嬰又因為反對漢景帝廢掉皇太子劉榮改立劉徹而得罪了漢武帝劉徹及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

    竇嬰在姑母竇太后去世以後被漢武帝冷落,而漢武帝母親王太后的同母弟弟丞相田蚡炙手可熱,竇嬰與好友灌夫都因為得罪田蚡而先後被漢武帝下令斬首示眾。

    竇嬰的悲劇在於一個人即使背景再好,能力再強,如果不通人情世故而得罪權貴也很難有好的結局。

    當然竇嬰的姑母竇太后如果不死,竇嬰也不會被殺,但竇太后一死,竇嬰失去了靠山,此時再與皇帝的舅舅皇太后的弟弟較勁,無疑是以卵擊石自尋死路。

  • 4 # 筱原123

    史記中記載:魏其侯竇嬰者,孝文後從兄子也。父世觀津人,竇嬰是漢文帝竇皇后堂兄的兒子。他的夫人來歷 史書上沒有記載。

    竇嬰,外戚出身,歷經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宦海沉浮,起起落落,曾經權傾朝野,最終滿門抄斬,淒涼下場。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竇嬰是個說話耿直,有時候不分場合,沒有什心機的人,因而往往得罪許多權貴,其中就包括竇太后和王太后。

    當時景帝在竇太后壽宴上喝醉了,隨口說要將皇位傳給梁王,太后很是高興。而竇嬰卻出來慷慨陳詞,堅決不同意, 竇太后因此憎恨竇嬰。竇嬰也嫌詹事的官職太小,就藉口生病辭職。竇太后於是開除了竇嬰進出宮門的名籍,每逢節日也不准許他進宮朝賀。

    後來景帝想要廢太子劉榮,立劉徹為太子。竇嬰作為太子太傅力挺太子,向景帝進諫,勸他不要廢除太子,這樣又得罪了劉徹之母王太后。

    竇太后去世,竇家沒落,王氏家族上位,竇嬰沒了依靠,再加上王太后的打壓,竇嬰就更不得重用,終日賦閒在家,才與灌夫結交為友。後來竇嬰為了所謂的"義",不顧夫人的勸告,執意要搭救灌夫。在搭救灌夫的過程中,與田蚡互相詆譭。後又為灌夫辯解替他說了很多好話,犯了欺君之罪

    竇嬰的問題在於過於耿直不知變通,不明白形勢在不斷變化,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最後又冒犯武帝,落得個滅族的悽慘下場。

  • 5 # 鄉野老甲

    竇嬰 西漢三朝名臣,竇太后是他的堂姑,竇嬰也是竇氏外戚中最著名的一位。漢文帝時,竇嬰任吳國國相。漢景帝時,拜為大將軍,與周亞夫一同平定七國之亂,七國破後,因功封魏其侯,也是當時唯一與條侯周亞夫、平起平坐的人物。漢武帝繼位後的第二任丞相。

    竇嬰這人性格高傲,自戀,辦事死板,但是不貪財,為人坦蕩,性情耿直,敢講真話,為朋友也是兩肋插刀的人物。

    竇嬰的至交灌夫,因在田蚡婚宴席上看不慣田蚡平時獨斷專橫的行為,趁酒勁破口大罵。後被田蚡以罪逮捕判處死刑。竇嬰傾盡全力搭救,但由於迫於王太后的壓力。便拿出了漢景帝給予他的遺詔,以此向漢武帝請求放了灌夫。然而這遺詔在尚書宮中查詢並無副本,田蚡想除掉竇嬰,於是以“偽造詔書罪”彈劾他,後來竇嬰以“欺君之罪”被斬首。

    一代將軍竇嬰不但朋友沒救成,反而還把自己的命搭進去,後世認為耿直的竇嬰是不可能偽造詔書的,因為這件事也成了漢朝第一懸案。

    至於,竇嬰是否駙馬的身份呢?竇嬰的夫人是何人?由於封建社會,史書上沒有記載其夫人名字。

    不過“駙馬”當時倒是有這個官職,最初漢武帝時期始置駙馬都尉,駙,即副。掌副車之馬。就是皇帝出行時乘坐的坐駕為正車,而其他隨行的馬車均為副車。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三國以後帝王的女婿才開始稱之為駙馬……

    綜合以上史料,可以確定竇嬰不是駙馬爺。

  • 6 # 山頂的太陽

    竇嬰非駙馬,乃竇皇后堂侄,因平叛有功封魏其王,性格剛直,武帝初任丞相,尊儒術,不懂變通,人緣不好,樹敵甚多,終被殺。

  • 7 # 燕山史話

    1、竇嬰不是駙馬。根據《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所描述,”魏其侯竇嬰者,孝文後從兄子也“中可以看出是漢文帝竇皇后堂兄的兒子,經過查詢《史記》和《漢書》這樣權威級別的史書,均沒有提到他是駙馬的事情,說明他大機率不是駙馬。

    2、在《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中,漢景帝對竇嬰的評價是“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難以為相,持重。”司馬遷認為“魏其誠不知時變”。但筆者讀過《史記》和《漢書》關於竇嬰傳之後,認為竇嬰具有高風亮節、不隨波逐流的品質而且具有一定的軍事才能,只是不懂得當時封建官場的厚黑學罷了。具體分析如下:

    一是敢於說話,不阿諛奉承,也不隨波逐流,愛憎分明。從漢景帝想立梁王立太子事件中,竇嬰持反對意見上看,竇太后喜歡梁王,竇嬰不可能不知道,竇嬰被朝廷重視很大程度上是源於他與竇太后之間的關係。然而,他卻敢於堅持自己原則,向景帝闡明自己觀點實屬難得。

    二是具有一定軍事才能,還能知人善任。竇嬰被啟用不僅僅因為作為皇親國戚,還在於他曾經平定過七國之亂,立有戰功,能夠與周亞夫平起平坐更是證明了他的才能。他推薦的袁盎、欒布諸名將賢士對國家均有貢獻,這是一種無私的為國家利益著想的精神。

    三是不懂封建官場厚黑學,不懂“變通”。先是當他成為丞相時,籍福向他道賀,勸諫他要容的下壞人,然而他卻不聽,不懂得水質察則無魚的道理。等在當時自己失勢,田蚡得勢的情況下,對於那些“牆頭草”的官僚,竇嬰是持鄙夷態度的,他怨恨的不是自己不受重視,怨恨的是那些平日裡對他客氣,潦倒時對他不尊重之人。封建官場裡的厚黑學就是誰對自己有利就去接近誰,就順著向上爬。而這一點是他痛恨的,因此他更欣賞灌夫,甚至因此丟了性命。

    綜上所述,竇嬰事蹟的記錄於《史記》、《漢書》之中,經過查閱,並沒有發現漢景帝對竇嬰評價的由來,懷疑那時竇嬰正當青年之時,年輕時取得成績誰又何嘗不自喜呢?而司馬遷的觀點說竇嬰不夠“變通”,最終身死的結果也是咎由自取。但在筆者看來,這個所謂的不懂“變通”,正是值得我們後人思考、學習的地方,不做“牆頭草”和“兩面人”,不隨波逐流,做到愛憎分明,應該是今天所缺失和倡導的。

  • 8 # 農民工歪說古今

    竇嬰以駙馬身份出現是在電視劇《大漢天子》裡,劇中的竇嬰是個十足的反派人物,仗著姑姑竇太后的權勢胡作非為、與漢武帝為敵……可真實歷史上的竇嬰卻是另外一回事兒。我們不能被那些掛著歷史劇羊頭、賣著偶像劇狗肉的所謂“歷史劇”所欺騙!

    真實歷史上的竇夫人到底是不是公主,我們無從考證。中國古代的史家對女子向來是惜墨如金,漢家的公主、尤其是庶出的公主在史籍之中大多都語焉不詳,甚至沒有任何記載!沒有捲入重大歷史事件的公主能在史籍中留下一個名字或封號就已經非常不易了,更不要說是嫁給誰了……竇嬰的夫人在《史記·魏其武安列傳》中只順帶被提及了一下,但沒有交代任何前世今生。從太史公的習慣來看,如果竇夫人是公主,應該會以封號或公主稱之,不會只說是夫人。可見,竇嬰的夫人是漢家公主的可能性並不太大。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竇嬰畢竟是竇太后的堂侄,娶公主或者諸侯王的女兒為妻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竇嬰這個人雖然是外戚,卻並不完全是靠裙帶關係上位的,這裡面或許有竇太后的關係,但竇嬰的能力應該還是不錯的。史籍記載,竇嬰曾經因為觸怒竇太后被除去了門籍。這裡的所謂門籍並不是指族籍或宗籍,而是進出宮門的憑證。換言之,竇嬰並沒有被竇太后逐出家門,僅僅是收回了進出宮門的憑證而已。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竇太后對這個堂侄並不是很喜歡。因此,竇嬰儀仗竇太后的權勢根本無從說起……充其量就是竇這個姓氏為他提供了進入權力圈子的入場券而已。同時,從竇嬰觸怒竇太后我們也能看出,竇嬰的性格頗為耿直,不太懂得變通、妥協。竇太后是整個竇氏家族顯貴的根本所在,竇嬰卻硬生生惹怒了自己這位堂姑姑!可見一斑。

    雖然竇嬰和竇太后這位姑姑不太對付,但是和漢景帝這位表兄弟的關係卻還是比較和諧的。吳楚七國之亂爆發時,竇嬰堅定地站在了漢景帝一邊,鞍前馬後、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叛亂被平定之後,竇嬰因軍功受封魏其侯。後來,竇嬰還曾經出任太子劉榮的太子太傅。雖然劉榮因為其母慄氏不賢被廢,卻沒有對竇嬰造成太大影響。

    漢景帝去世後,漢武帝即位,竇嬰出任丞相一職。在竇太后去世之後,竇氏家族樹倒猢猻散,漢武帝母家外戚王、田家族迅速崛起。這個時候,竇嬰卻得罪了一個最不該得罪的人——漢武帝的親孃舅田蚡!早在竇嬰擔任大將軍時,田蚡還只是一個郎官,在竇嬰面前點頭哈腰,像個“龜孫子”!到頭來,田蚡居然靠著同母異父的姐姐王太后成為了太尉,與竇嬰平起平坐,竇嬰心中對田蚡是一萬個看不上眼。與此同時,田蚡為了爭權、立威,也把矛頭指向了竇嬰,竇田之間的矛盾一觸即發。不久以後,灌夫事件發生,竇嬰和田蚡公暗中較量變成了公開對抗。為了能夠在與田蚡的對抗中佔據上風,竇嬰居然搬出了所謂漢景帝遺詔,說漢景帝曾經給自己詔命,如果遇到什麼特別事件,可以便宜行事。這無疑是一柄置田蚡於死地的尚方寶劍,甚至可以藉以掣肘皇權!但是,結局卻出人意料,竇嬰口中的這份遺詔在皇家檔案中居然沒有找到存根!不久之後,竇嬰因為偽造詔書被斬首示眾!

    關於這份詔書的真偽,歷史上一直存在爭議。個人認為應該是真實存在的,竇嬰為了保命偽造一份詔書的可能性並不大。漢朝的詔書都是一式兩份或一式多份,皇家檔案會有存檔,偽造詔書沒有意義,結果非但無法保命,死得更快!竇嬰不正是因為這樣才死的嗎?那麼,到底是誰拿掉了檔案中的存根呢?

    表面看最大的可能性是王太后和田蚡,因為他們得利最大。但是,不要忘了,彼時的漢武帝雖然皇權受到掣肘,卻不是傀儡!銷燬詔書存檔,無論如何也是不太可能跨過漢武帝的。即便跨過了漢武帝,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密,不是嗎?還有一種可能性,這本就是漢景帝給竇嬰設的一個局,他既想用竇嬰給兒子保駕護航,又擔心竇嬰做大。於是設了這個了局,一旦竇嬰想要做大,利用這份遺詔排除異己甚至威脅皇權,這份沒有存根的詔書正好成了漢武帝除掉竇嬰的利器!但是,這樣做的不確定因素太多,風險也太大,漢景帝完全沒有必要如此。

    個人倒是認為,最大的可能性是漢武帝刻意為之。為的就是藉助這件事拿下竇嬰,徹底搞垮竇氏家族。在竇氏家族徹底完蛋之後,只剩王、田家族一家便容易對付得多了。在竇嬰被殺之後不久,田蚡也因病暴斃了。前後僅一年左右時間,一年之前田蚡還在處心積慮搞掉竇嬰,僅僅一年便病故了,這也太巧合了!本人從不相信巧合,所以說,竇嬰之死很可能就是漢武帝刻意為之,是漢武帝銷燬了那份詔書存根或者默許王太后和田蚡銷燬了那份詔書存根。一箭雙鵰,先拿下竇嬰,再搞掉田蚡,最終逼退王太后、完全掌握實權!更何況,竇嬰手裡的這份便宜行事的詔書殺傷力太大,它已經嚴重危及到皇權了。即便沒有王、田家族,恐怕漢武帝也容不下竇嬰。說白了,竇嬰不過就是漢武帝對付外戚集團的犧牲品而已,又或者他本身就是漢武帝要對付的外戚集團成員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瑞士小眾品牌手錶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