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舀

    二戰中,德國利用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和經濟貿易協定為幌子,於1941年6月22日星期天何蘇聯發動突然襲擊,同年12月7日,日本利用外交談判麻痺美方,突襲珍珠港,也是星期天,所以要洞察世界風雲,節日不忘戰備。

  • 2 # alejandro-bian

    鄭和七下西洋沒有任何收益。

    葡萄牙,西班牙入侵南美迅速發家致富,英國劫掠西班牙成為世界霸主。 所以歷史的角度看必須要狠一點,做對自己民族有利的事,等木已成舟再考慮洗白,千萬不要裝逼裝正義,以德服人純粹放屁。

  • 3 # 黎塞留的野望

    故事背景

    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第二任國王查理一世自登基以來就有一個海權夢。為此他在全國範圍內徵收賦稅以強化他的海軍。1635年查理一世認為王國必須擁有一艘比以往更為巨大豪華的艦隻,因此他令菲尼亞斯·佩特和他的兒子負責打造一艘豪華的鉅艦。二人不負所托在1637年建造出了風帆時代最驚豔的艦船之一——“海上主權號”。從這艘艦船的名字來看,查理一世已經開始考慮爭奪海上霸主的威名了。這艘船的雕琢、漆繪、描金等各種裝飾使之前的英國海軍最大的“皇家太子號”的獅頭設計位置減色。儘管礙於財力問題,英國海軍發展起色不大,但查理一世對海權夢的憧憬仍不失樂觀心態。

    然而1639年的一件事卻打破了查理一世的夢,甚至連自家的主權也無法有效保護......

    荷、西在英國領海的衝突與英國的無奈

    1639年9月一支龐大的西班牙艦隊護送2.4萬人員增援弗蘭德斯,西班牙期望能夠挽回尼德蘭的戰局的不利。但在中途遭遇了特羅普指揮的荷蘭艦隊攔截。雖然西班牙艦隊賬面資料比荷蘭艦隊有優勢,但荷蘭方面憑藉特羅普的良好指揮西班牙艦隊只能在戰鬥中且戰且退,所幸荷蘭人彈藥耗盡需要回國補充,西班牙艦隊趁機駛入英國管轄範圍內的唐斯錨地進行喘息修整。

    查理一世聞訊立即派遣海軍上將彭寧頓指揮10艘艦船前往唐斯錨地維護英華人的領海主權。期間,彭寧頓要求西班牙艦隊指揮官奧昆多降下旗幟以示敬意,但傲慢的西班牙人斷然拒絕。雙方爭吵不休。不久東南海面上出現了一隊荷蘭艦船。西班牙望見桅杆上高掛的紅白藍三色旗,頓時驚慌失措。紛紛砍斷Range Rover向西北逃竄,躲到了英國艦隊的背後。而英國方面彭寧頓令麾下戰艦一字排開,擋在西班牙和荷蘭兩隻艦隊的中間。隨後,彭寧頓派遣一名軍官登上特羅普的旗艦宣示主權,警告任何一方率先開火,都將遭到英國艦隊的攻擊。而特羅普對英華人儘量以禮相待,但對於英華人的警告卻不予理睬,只是一笑置之。

    就這樣三方僵持了數日,唐斯海域成為了附近民眾們的焦點。肯特郡的民眾成群結隊湧到海邊欣賞上百艘戰艦雲集唐斯的盛景。而三方艦隊司令的的旗艦上也有絡繹不絕的英國政要光臨慰問。此時所有人都在揣測,特羅普是否敢於冒犯英國主權進攻西班牙艦隊?這個揣測到了1639年9月21日已經明瞭化。當時荷蘭國會密令特羅普伺機殲滅西班牙艦隊,不用顧及英華人的感受。

    不過特羅普並未迅速翻臉,他還是留了點面子給英華人,此後幾周,特羅普一直派人試圖說服西班牙人出海決戰,甚至還質問西班牙艦隊指揮官奧昆多為何避戰。奧昆多則以西班牙艦隊戰損嚴重需要各種維護修理為名不予出戰。然而更有趣的事情出現了。特羅普派人前往多佛港提貨給西班牙人送上各種艦船維修所需的工具。然而,奧昆多卻又抱怨英國商人賣給他們的火藥質量低劣,不堪使用,然後特羅普又將自己艦隊的火藥儲備的一半給了奧昆多,還分文不取。奧昆多則以西班牙產出的葡萄酒相贈以表感謝,但無論如何還是不肯出海作戰。

    而英國方面自查理一世解散國會後,財力就在吃緊,於是就想利用這個機會招財進寶,他一邊向西班牙人索要保護費以換取西班牙人在唐斯海域內的安全,一面又向法國索要酬金以換取不干涉荷蘭人艦隊的承諾。

    尊嚴的蹂躪

    而就在三方對峙期間,英華人的艦隊增加到了24艘,而荷蘭艦隊則達到了95艘,還不包括12艘火船。10月初,等急眼的荷蘭人無故炮擊了路過此海域的英國貨船,這讓彭寧頓萬分尷尬,雖然,特羅普派人前來道歉,但彭寧頓卻心知肚明,憑自己手上的兵力想要維護英國領海主權,完全是一句空話,現在他要考慮的是如何給自己找臺階下,好全身而退。而荷蘭方面實在等不了的特羅普於1639年10月18日便下令艦隊做好總攻準備。駐荷蘭艦隊上的英國聯絡官急忙報信,彭寧頓隨即又派人星夜趕往倫敦,查理一世則只能無奈的要求彭寧頓必須竭盡所能的體面撤退。

    10月21日早晨,特羅普下令對西班牙人發起全面進攻,荷蘭艦隊迅速衝向龜縮一隅的西班牙艦隊,期間彭寧頓只是令艦隊象徵性的發炮截擊。然後只能無奈的看著。

    經過一天的激戰,困在唐斯海域的西班牙艦隊大部分已被殲滅,奧昆多隻能率殘部遁入敦刻爾克港。次日,彭寧頓親自質問荷蘭人為何要如此羞辱英華人的尊嚴。特羅普只是禮貌的回答,特也是奉命行事。隨後荷蘭人打掃戰場期間,特羅普全然不顧英華人的感受,滿意的巡視唐斯海域,看到海灘上擱淺的許多西班牙艦隻已經燒成殘骸後這才揚長而去。

    1639年唐斯海戰標誌著荷蘭正式成為世界第一海上強國,西班牙海權的瓦解。而此時依舊沉浸在往日榮光裡的英華人這才尷尬的發現,英國的領海主權不過是皇帝的新裝而已。

    在此我要說上一句,尊嚴是用實力換取的,國家如此,人亦是如此。

    再奉上1639年荷蘭艦隊指揮官特羅普給同英華人的一句忠告

    “沒有人能夠對其艦炮射程以外的海洋發號施令”

  • 4 # 熙鑰公子

    以史為鑑,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我想不僅是對我,對於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印象最為深刻、最有警醒作用,也最為刻骨仇恨的那段歷史,就是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

    日本的侵華行為,可以追溯到十四至十六世紀,日本海盜騷擾、掠奪中國的沿海地區,進行走私貿易,我們稱之為倭寇。日本經過明治維新,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對外進行積極地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日本侵略者蓄謀已久,大清王朝倉皇迎戰。1895年,以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戰敗而告終。清政府迫於日本的軍事壓力,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清政府割地、賠款、增加通商口岸,日本從中國掠奪大量的文物、財富等,作為戰略資源,不僅增強了日本的國力,還為進一步發動侵華戰爭做了鋪墊。

    1931年,日軍發動了“九•一八”事件,佔領了中國東三省,開始了侵華戰爭。1937年,發動了七七事變(即盧溝橋事變),拉開全面侵華的序幕。

    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策略上實施“以華治華”,扶植滿洲傀儡政權,瘋狂掠奪中國的財富、嚴重破壞中國的主權;在佔領區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不僅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平頂山慘案、潘家峪慘案、重慶空襲等慘案,還對華人進行活體細菌試驗,種種暴行令人髮指。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日本侵華戰爭才宣告結束,前後共計十四年。

    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侵佔我中華930餘座城市,讓4200萬難民無家可歸,中國軍民傷亡3587.9萬餘人。日本違反國際法,對中國軍民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發動2000多次細菌戰,波及18個省,傷人數以萬計。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掠走鋼鐵3350萬噸、煤炭5.86億噸,木材1億立方米。掠奪中國大量文物:如書籍字畫等藝術品共3607074件,另1870箱,古蹟被劫741處。

    以史為鑑,警醒後人,“落後就要捱打”、“弱國無外交”,這是歷史鐵律。日本侵華戰爭,不僅是我們屈辱的回憶,也是民族的傷疤,我們每一代人都要銘記在心。“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這是我小時候受到的愛國主義教育,我現在也傳承給我的孩子。現在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我們應該感恩,因為有了祖國母親的庇佑,才有我們現在繁榮穩定的生活。

  • 5 # 朕驚歷史

    我們都知道自1840年到1949年一百多年來是中國一段不可忘記的屈辱的歷史,這一百多來中國國家尊嚴受盡踐踏,百姓受盡磨難,而國家和人民卻只能在列強的絕對優勢下默默忍受,艱難生存。

    一百多年來中國同列強發生過大大小小無數次戰爭,就連跟中國幾乎同時學習西方技術的鄰居日本也將中國當時政府大清號稱亞洲第一水軍的北洋水師打的一敗塗地。

    戰爭失敗了,不只是軍事力量被削弱,戰爭過後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更讓國家尊嚴受盡侮辱。割地、賠款,開口岸、設租借,外華人可以在內地肆意妄為,華人被視為奴隸,國外各種辱華的"作品"也到處宣傳,給許多外華人植入華人卑賤的思想,很多影響流傳至今。

    "落後就要捱打",在列強的炮火洗禮下,華人算是有點認識了,發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搞洋務運動,不過很快隨著甲午戰爭的戰敗而宣告破產。

    為什麼軍事力量強大的海軍被小國日本給打敗了?華人很快意識到是政治、制度的落後。於是華人就想要搞改革,改革派分為兩撥,一撥比較溫和,就是不改變國號搞改革,一撥比較極端,認為大清以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就想推翻大清另起爐灶。前一撥失敗了,"戊戌六君子"千古垂名了;後一撥還好,成功了一大半,大清算是亡了,學習人家資本主義的路很是曲折,不過最後也沒救了。

    政治制度學不好,軍事、工業又不能讓人家折服,那就透過外交改變一下在人家心目中的影響吧。不過,俗話說"弱國無外交",這條路走的也很艱難。本想著參加一戰後能得到參加國際大會時取消一些列強在華的不平等權利,參戰後威望升了,但在巴黎和會的積極努力換來的卻是"二十一條"和山東由德國交給日本管。不過這喚醒了又一批新青年,於是,"五四運動"爆發了,新民主主義開始了,中共成立,一大群有志之士加入愛國為國的鬥爭中,這之後團結全民族抗日,推倒獨裁統治使人民站起來。

    這段歷史不只是讓我們知道國家不應該閉關鎖國,夜郎自大,不積極學習先進技術和制度。我們更應該知道,在社會變化如此之快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積極學習新的知識,而不只是消極的玩樂。在時代變化如此之快的今天,我們要努力趕上時代的步伐,落後必然會被淘汰。積極學習新知識,努力做一個適應時代的新青年!

  • 6 # 平凡往事的回憶

    日本的侵華戰爭吧,告訴世人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同時讓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勝利果實來之不易,對先人的感恩不能忘記,正是有了前赴後繼,才有了今天的幸福

  • 7 # 所有承諾永恆的像星星

    我是覺得太平天國那段歷史對我有很大的警示,太平天國的失敗是基於沒有人民群眾的思想指導,也有著內部自相殘殺的分裂主義,領袖滿足於現實,驕傲夜郎自大是最大我失敗原因。

  • 8 # 歷史的拐點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看到這個題目不知道為什麼我心裡面就想到了吳王夫差。

    春秋末期,吳國作為一支重要的政治軍事力量登上華夏曆史的大舞臺。

    吳國鼎盛時滅亡淮夷、徐夷、州來、巢、鍾離、鍾吾、邗等一眾東夷之國和楚國屬國而疆域大為擴張,成為東南霸主。吳國還曾擊敗郯、胡、沈、陳、許、蔡、頓、魯,柏舉之戰攻入楚都迫使楚國遷都,夫椒之戰南服越,艾陵之戰北敗齊,黃池之會會盟晉。吳鉤是冷兵器裡的典範,充滿傳奇色彩。

    我今天想說的就是吳國的傳奇。

    吳國的傳奇要從吳王闔閭說起。闔閭時期的吳國便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闔閭憑藉著孫武與伍子胥這樣的名將能臣。經過一段時間的勵精圖治,吳國直接在柏舉之戰中以精兵三萬大敗不可一世的楚國二十萬大軍,繼而佔領了楚都。甚至發生了伍子胥挖掘楚平王之墓,鞭屍三日的荒唐鬧劇。這時候的吳國國際聲望達到了一個高峰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英主”卻敗給了南方落後的越國。這一戰闔閭不但喪失了擊敗楚國的銳氣,同時也丟掉了自己的性命。福禍相依,對於吳國來講這究竟是一件好事呢?還是壞事?闔閭的兒子夫差便在這樣的情況下稱王。夫差便是我們今天的主角

    夫差稱王后,一心為父王報仇。枕戈待旦,終於在夫椒之戰打敗越國。將越王勾踐包圍在會稽山上。夫差不聽伍子胥的建議,未吞併越國,而是擄掠越王勾踐將越國變為了附庸。這是他第一次沒有預見到越國對於吳國是“臥榻之畔豈容他人酣睡”,也為之後的吳國的滅亡埋下了隱患。

    來到吳都後,勾踐做著奴隸一般的工作。歷史書中有記載,勾踐為了博取夫差的信任,甚至做出替夫差嘗排洩物,以便確認病情病因。此事令夫差感動至極,也成為勾踐能夠歸國最直接的原因。可是他沒有想到:人追求不過兩種東西,要麼是自己的尊嚴,要麼是心中的理想。勾踐不要尊嚴低三下四,臥薪嚐膽。正是因為在他還有必須做的事情,甚至超越了自己尊嚴。對自己狠的人,才是最可怕的。可惜夫差第二次沒有預見到。

    吳國在夫差手中迅Sagitar飛,尤其是政治地位方面。夫差北上敗齊,會盟於中原(史稱黃池會盟),成為春秋一霸。雄心壯志的夫差卻是個“燈下黑”,每每北上傾巢而出,完全不管不顧位於其南方的越國。他以為越國是兄弟之邦,附庸之國。人家卻把他當做刻骨銘心的敵人。意料之中趁著吳軍主力在中原之時,越國北侵破壞了吳國的經濟基礎,再一戰吞併吳國。只能說夫差很傻很天真,沒有明白什麼叫做“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是他第三次不預。

    夫差的人生可謂輝煌:父仇得報,美人在懷,戰無不勝,稱霸一時。結果便因為不預危機,身死國滅為天下笑。為什麼?三次轉危為安的機會,均一一喪失。為什麼?這便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商會計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