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然淺沬非員工

    來自她的內心,來自她的生活感悟。也來自她的遭遇她的苦楚。還有她的命運,她在可憐自己,可憐自己的所愛的愛不得,又不能好好的活著。其實這是個可憐,可愛,浪漫又真性情的女孑,愛她的真,她的孤,她的自戀,還有她所懂的自己。她的思想。不知人們是討厭她的病怏怏,還是不喜歡她的小性孑,但她只是個認真生活的人,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個性。

  • 2 # 阿丹151014015

    在黛玉葬花作《葬花吟》的前一天傍晚,她親眼看著寶釵進了怡紅院的大門。然而等她自己在看了一會兒水禽之後再去怡紅院時,大門緊閉丫頭晴雯假借“寶二爺說了” 的名義不給她開門。黛玉本想與這個晴雯丫頭理論的,但轉念一想,自己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無人為我主張”,於是獨立在怡紅院門口花陰下守望著,眼見寶玉襲人送了寶釵出門,黛玉悄悄在一旁無言淚流,直哭得花鳥黯然。

    第二天農曆四月二十六姐妺們祭花神,黛玉獨自一人去葬花,並作了《葬花吟》。“老司機”賈寶玉帶領純真少女林黛玉“共讀西廂”之後,黛玉再聽到了崑曲《牡丹亭》“遊園驚夢”這樣的“淫詞豔曲”,這是少女林黛玉關於愛情春夢的發端。

    林黛玉的《葬花吟》靈感來自她與寶玉“共讀西廂”之後,聽到崑曲《牡丹亭》“遊園驚夢”一折中“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聯想古人到“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等詞句,才有了後來的《葬花吟》中的“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第二十三回原文:又側耳時,只聽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聽了這兩句,不覺得心動神搖。又聽道“你在幽閨自憐”等句,亦發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塊山子石上,細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個字的滋味。那麼,令林黛玉聽得“不覺心動神搖”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以至於“站立不住”的“你在幽閨自憐”等句,到底是什麼內容呢?

    小生(柳夢梅):小姐,咱愛殺你哩!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閒尋遍,你在幽閨自憐。小姐,和你那答兒講話去。

    小旦(杜麗娘):那邊去?

    小生(柳夢梅):轉過這芍藥欄前,緊靠著湖山石邊。

    小旦(杜麗娘):秀才,去怎的?

    小生(柳夢梅):和你把領釦松、衣頻寬,袖梢兒搵著牙兒苫也,則待你忍耐溫存一響眠。

    小生(柳夢梅)小旦(杜麗娘)合:是那處曾相見,相看儼然。早難道這好處相逢無一言?

    林黛玉聽到的“你在幽閨自憐”等句,當然就是“和你把領釦松、衣頻寬,袖梢兒搵著牙兒苫也,則待你忍耐溫存一響眼。”,黛玉聽到柳夢梅與杜麗娘寬衣解帶、溫柔共眠,於是乎“亦發如痴如醉、站立不住”了。

    如果讀者不瞭解崑曲《牡丹亭》“遊園驚夢”一折把黛玉聽到“亦發痴如醉、站立不住”、“不覺心痛神馳、眼中落淚”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以及“你在幽閨自憐”等句到底是什麼內容,怎麼可能真正瞭解林黛玉受到了怎樣的愛情啟蒙,受到了怎樣的內心震撼以至黛玉會“不覺心動神揺”、“如痴如醉站立不住”呢?

    不瞭解崑曲《牡丹亭》“遊園驚夢”的讀者,就會被某些“專家”們忽悠,人云亦云的跟著某些“專家”認為,寶黛愛情是純粹的在精神上的志同道合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因為黛玉和寶玉一樣從來不說“混帳話”。然而,探花林如海家的大小姐林黛玉,才五、六歲就請先生賈雨村來教書,已經讀完了“四書”了。大黛玉一歲的“混世魔王”寶玉才讀了《詩經》“呦呦鹿鳴”,寶玉與秦鍾到賈府家學裡上學,乾的卻是搞基友爭風吃醋打群架的勾當。直到秦鍾死後一年多,“元妃省親”後寶黛一同搬出賈母的院子,奉元妃旨與眾姐妹一起入住在大觀園中讀書。

    寶黛在大觀園中“共讀西廂”才一個多月,就因為寶玉在家裡“調戲母婢”致使金釧投井,在外面逗引戲子導致忠順王府上門要人,忠順王爺“王的男寵”戲子琪官為他出逃了。賈政老爺暴打了寶玉,黛玉哭腫了眼睛才在四下無人時溜進怡紅院內對寶玉說了一句“你從此都改了罷!”

    黛玉對寶玉的愛戀,不但是如崔鶯鶯杜麗娘一般“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的少女春夢,並且是排他的,對寶玉的沾花惹草撩丫頭、男女通吃逗戲子都是排斥的。並且黛玉為寶玉能好好讀書故意“裝病”停了自己起的“桃花詞社”,為了寶玉能關心俗務建立對大家庭的責任感,乘著寶玉過生日的高興頭提醒他賈府已經“出多入少、恐後手不接”了。

    黛玉愛戀寶玉,與她擔心的寶玉與湘雲會做出什麼不才之事一樣的春情萌動。黛玉愛戀寶玉,與寶釵湘雲一樣的操心寶玉讀書進取、通俗務,只不過黛玉比寶釵湘雲甚至襲人對待寶玉的“教訓”卻還要溫柔婉轉得多呢!

  • 3 # 影視壇譚

    本人覺得林黛玉所作的《葬花吟》靈感來自於唐伯虎的《桃花詩》。

    《紅樓夢》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

    林黛玉頭天晚上去找賈寶玉的時候,由於晴雯厭煩寶釵加上與小丫鬟拌嘴耍小脾氣,沒聽出叫門的聲音是林黛玉,便沒有開門。林黛玉吃了閉門羹,誤以為是賈寶玉的意思,當場便氣得流出眼淚。"顰兒才貌應世稀,獨報幽芳出繡閨;嗚咽一聲猶未了,落花滿地鳥驚飛”。這裡扯一句,林黛玉實在是美得驚天地泣鬼神。

    第二天是芒種節,眾姐妹都忙於祭拜花神,嘻嘻哈哈好不熱鬧。獨有黛玉卻在那裡傷春悲秋,感懷身世。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葬花吟》。

    “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這首詩讚美了林黛玉高潔的氣質和傷感的情懷。

    來看看唐伯虎的《桃花詩》

    桃花塢裡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 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 花開花落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 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 酒盞花枝貧者緣, 別人笑我太瘋癲,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 無花無酒鋤作田。

    唐伯虎的桃花詩也是讚美了作者高潔的氣質,不與世人同流合汙的思想。

    我想曹雪芹在寫《葬花吟》之前肯定是讀過唐伯虎的《桃花詩》的,唐伯虎是明朝人,曹雪芹清朝人。兩首詩的題材相同,都是寫花。而且林黛玉葬的花也是桃花。只不過曹雪芹以林黛玉的口吻來寫,《葬花吟》更長一些,多了些感懷情懷。《桃花詩》更灑脫自在。但兩首詩中心意思相近。那就是不與骯髒的世俗同流合汙。

  • 4 # 於嘻嘻2019

    林黛玉不僅有葬花吟,而且也真的去葬花

    日本文化中也有這種花綻放,短暫而燦爛的生命感悟

    可見對於美好生命的消逝,是人類自古即有的某種感受

    青春期時尤其因為熱愛生命而對此感悟更深

    林黛玉更是在病中,感悟尤其深刻

  • 5 # 悅讀閱篤

    感懷身世,臨景傷情。

    林妹妹出身,家庭,相貌,才華都上上之人,偏偏身弱,用現代醫學看有肺結核,非長壽之命,加上父母都早逝。就像鮮研明媚的芙蓉,花期不長。

    同時花落於地,無人憐惜,眾人踐踏,讓林妹妹聯想自己死後無所寄託無人憑弔。

    所以葬花吟一曲,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 6 # 祁門小謝

    黛玉的靈感來自生活。

    這是詩人作詩的初衷,是因為心中有心事,心中不平靜,有些東西不能直接表達,所以寫詩一抒心中之鬱。

    而黛玉的心中之鬱主要來自以下各方面:

    一、傷春惜春情懷

    這個主題是古往今來詩人無法繞開的,但凡有詩心,有詩人氣質,總忍不住對這個季節有所感慨。

    憂國憂民如杜甫,看見落花也難免吟出“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的惜春之句。

    詩人的情感很細膩,他們對世界更為敏感,所以傷春悲秋幾乎是詩詞的主旋律。

    而黛玉則是大觀園之中,始終堅持詩人氣質的女子。

    在春天她會寫下《葬花吟》、《桃花行》,在秋天她會寫《秋窗風雨夕》,她延續著文人傷春悲秋的傳統,這種文人氣質也使得她格外出塵脫俗,與眾不同。

    大觀園裡另一個有傷春悲秋情懷的人就是寶玉。

    寶玉看到杏花謝了,心中很是難過,又看到有隻雀兒飛來,心中便胡思亂想:

    這雀兒必定是杏花正開時他曾來過,今見無花空有子葉,故也亂啼。···但不知明年再發時,這個雀兒可還記得飛到這裡來與杏花一會了?

    而《葬花吟》之中,黛玉就寫: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這種對自然界興衰現象產生感慨的人,都是很敏感,情緒很豐富的人,而寶黛在這一點是相同的。

    二、對生命的感悟

    這是從傷春惜春情懷上更深一步來的,單獨列出來是因為黛玉是女子,與其他詩人的傷春情緒稍有差別。

    傷春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時光流逝,生出年華不再的感慨。

    而年華不再,繼而就會生出碌碌無為,壯志難酬之感。

    黛玉是女子,自然不會有懷才不遇的抑鬱,她的抑鬱和《牡丹亭》中杜麗娘的抑鬱是一致的。

    那就是皂羅袍中最經典的一句: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壁頹垣。

    春光易過,春紅易謝,所以她的青春是極其短暫的。她看到落花,就聯想到自己,發現自己和落花的命運是趨同的。

    花落便是死亡,這種聯絡使得黛玉直面死亡。林如海和賈敏都是早逝,林家也只剩下黛玉一個,這種對死亡的恐懼是從小伴隨她的。

    遂有: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所以黛玉惜花,其實是在憐惜自己,她對每一朵花都飽含深情,想去珍惜她們,其實內心深處便是希望有人能夠珍惜自己。

    所以她會做錦袋,置花冢,進行葬花。

    但從而引申出來的問題便是:她珍惜花朵,可是有誰珍惜她?她可以葬花,誰又會葬她?

    遂有了: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三、對身世的感傷

    這個主題是貫穿全詩的。可以說自傷身世是這首詩誕生的真正原因。

    父母早逝,這對女孩子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她沒有了任何依靠,只有她自己。她要獨自去面對這個世界。

    所以她說“紅消香斷有誰憐”,沒有人,除了她自己什麼都沒有。

    她寄居在外祖家,情況更微妙,她要面對如此複雜的人際關係,連迎春這個父親尚在的女子,都過得那麼艱難,那麼黛玉呢?

    這件事情一直壓在黛玉心裡,她自始至終只告訴給了寶釵一個人:

    你看這裡這些人,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丫頭兩個,他們尚虎視眈眈,背地裡言三語四的,何況於我?況我又不是他們這裡正經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他們已經多嫌著我了。

    所以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她始終生活在這種境況中,羨慕寶釵要來就來要走就走。但這種話又不能告訴給任何人,寶玉是知道的,所以他對黛玉格外的好,黛玉也只敢給寶釵一個人說。這種日日夜夜的煎熬,從來沒有停止過。

    前一天黛玉晚上到怡紅院找寶玉,晴雯生氣關了門,並賭氣說寶玉不讓開,於是黛玉錯疑在寶玉身上。

    這之中有一個細節,往往被讀者忽略,那就是黛玉本來想高聲質問,卻沒有出聲,才哭著離去了。

    不僅僅是因為寶玉,黛玉的心酸在這裡:

    雖說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樣,到底是客邊。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在他家依棲。如今認真淘氣,也覺沒趣。

    如果這是黛玉自己家,她為什麼要受這種委屈,可這到底不是她的家,她只能默默忍受。像這樣的忍受,還該有多少呢?

    這種寄人籬下的感覺並不好,所以她很痛苦,但又永遠不能說自己痛苦。

    更慘的是,她的歸宿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她很驚恐,很害怕。沒有了父母,誰會為她主張?她的未來在哪裡?是賈母做主,還是舅舅做主,還是舅母做主。這些人只是親人,能夠真的像父母那樣對她好嗎?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這樣的問題未免太沉重了,可她就要自己面對這個問題。

    所以黛玉會逃避: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但這只是幻想,她知道自己無法逃避。

    這種對未來的恐懼迫使她胡思亂想: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掊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是女孩子為自己的困境想到的出路。這其實是一種焦慮,和痛苦抑鬱焦灼在一起,她自己根本想不清楚。

    在惜春傷春情懷和生命感悟之下,她自然而然想到了死亡。

    遂有: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死亡可以終結一切問題。這是一種無奈,不能說,不能問,不能表現。

    對一個花季少女來說,太殘忍,也太殘酷。

    黛玉的《葬花吟》是血淚,滿滿的都是心酸和絕望。

    有人說他愛那句: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但可曾想過,黛玉寫這一句時,獨自一個睡在空曠陌生的屋子裡,身體外每一寸都是陌生而恐懼的。

    世人讀不懂黛玉,詆譭她時,可曾想過她的境遇嗎?

    --------丸--------

  • 7 # 朵朵佬爺

    葬花詞更像是轉戰在外的戰士掩埋同伴時唱的哀歌,所以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這裡的花,喻為國捐軀的戰士的靈魂,所以,又像是一支招魂曲。作者很可能在這個節點,緬懷明末為國捐軀的英烈們。

  • 8 # 手機使用者67348654973

    自悲自嘆!他愛寶玉!無人玉成!賈母也不是促成他的姻緣!感到舉目無親!好似自己就是飄落的花絮!我落花同樣命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關大海和輪船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