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感知行記

    當然是鼓勵教育好!

    一、家長的言行必然潛移默化影響到孩子。棍棒教育屬於暴力行為,會在他心理上留下陰影,孩子以後也會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你想想這個後果吧!

    二、有人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找到孩子身上的優點,多表揚鼓勵,孩子犯錯時,適當懲戒也是必要的,但是之前一定要給他講明道理,道理給他講明瞭,然後再選擇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懲戒,具體用什麼方法,得看當時的情況,靈活掌握。例如:讓他道歉認錯、自己把撕碎的書本粘起來等。在懲戒的過程中,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就是任何時候自己造成的後果都要自己承擔,不逃避責任,主動認錯也是一種勇敢,是值得提倡的行為。

  • 2 # 平衡教育
    小孩的教育不管是棍棒教育還是鼓勵教育,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當鼓勵教育不起作用的時候,棍棒也得提起來!

    我家孩子我一直用的都是鼓勵欣賞的教育方式,但是關係到違反原則性的問題必須上大棍!

    在孩子上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給她洗衣服從口袋裡掏出了語文答案紙,當我問她答案紙是怎麼回事的時候,她告訴我那答案紙是上年的,我就納悶了,上年的答案紙現在還放在口袋裡,這孩子是不腦子不好使啊?等我將她現在的《伴你學》與答案一對照,發現就是今年的!這孩子眼睜睜的犯了兩個錯誤:

    第一、做練習的時候不想動腦子,抄襲答案

    能把答案從書上撕下來就不是單純的參照了,肯定是為了抄襲方便!這個錯誤我是可以理解的,教育好孩子以後不要照答案抄就好了,因為照抄答案不利於學習,抄完了答案,知識也不是自己的!

    第二、在第一個錯誤的基礎上又說謊!

    孩子說謊是一個不可逾越的底線,是絕不允許的,說謊一旦控制不了了,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們就不知道孩子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失去了對孩子的信任,教育將無所適從!

    為了讓孩子意識到她說謊的嚴重性,那天我用自來水管子把孩子狠狠的打了一頓,這是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捱過的最嚴重的一頓打,也是目前為止的最後一頓打,說實話,那天我一邊打著她,我自己也一邊哭,真是不捨得打啊,但是為了讓孩子明白她所犯的不可饒恕的錯誤,是非採取這樣的手段不可了!當時我就想著一定要讓她記住了,再不能說謊!

    打完以後我告訴孩子,媽媽打你不是因為你抄答案,而是因為你說謊,說謊是人品問題,是信用度問題!允許你犯錯,知錯要改,但是有些錯誤是不允許犯的,比如說說謊,媽媽絕不允許!不管什麼原因,媽媽要知道真相,而不是掩蓋真相的說謊!你自己想想,假如你以後告訴媽媽什麼事情,媽媽再也不相信你了,你自己能接受嗎?

    自打捱打的那一次以後,孩子有什麼事都會告訴我實際情況,即便是在學校裡犯了錯誤,回家也會原本原樣的告訴我,不需要編一個理由,因為她知道媽媽允許她犯錯,但是要改正錯誤!這樣我才能判斷事情的真實情況,不致於兩眼一摸黑,是非不辨!

    寫在最後:每個家庭中,家長都是傾全力想把孩子教育好,走上社會後成為一位對社會有用的人,而在教育孩子成長過程中,品德尤為重要,所以我教育孩子的時候,涉及到品德問題時,對孩子的要求就非常嚴格,我想我的孩子可以在學習上不優秀,但是在做人上絕不能打折扣,這是我的底線!

  • 3 # 芳華老師

    一、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棍棒教育?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實施棍棒教育

    單從“棍棒”這個字眼兒上來看,讓人感覺凶神惡煞且有暴力傾向!其實,所謂的棍棒教育並不是孩子一有錯就不分青紅皂白的去進行體罰!而是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我認為在這幾種情況下可以動用一下“棍棒”:當孩子犯錯後說服教育無效的情況下;當孩子明知故犯的情況下;當孩子目無尊長我行我素的情況下;當孩子在學習上自暴自棄的情況下等等;但要記住,教訓一定要有度,我們是為了給孩子長記性改毛病,不是與孩子“結仇”。所以,教訓之後有必再要給孩子個“甜棗”吃吃,達到“不打不相識,不打不成交”效果,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總之,“棍棒”教育見效快,但要謹慎使用一旦使用不當會適得其反!

    二、其次,我們要弄明白什麼是鼓勵教育?在什麼情況下可以進行鼓勵教育

    鼓勵教育有多種多樣,既可精神鼓勵也可物質鼓勵,而且應用範圍比較廣泛,老少皆宜!鼓勵教育比較讓人容易接受,會給孩子留足面子,不讓孩子尷尬,它具有隨和性,不需要備課,不需要三思而後行!其實,孩子犯的錯誤基本上都是學習方面的,行為習慣方面,或因調皮搗蛋與同學鬧矛盾等等,這個時候,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要有耐心,對孩子循循善誘,指出孩子的不足,不給予孩子太嚴厲的批評,讓孩子自己主動認識錯誤,激發孩子改正錯誤的信心,而不是激怒孩子加速逆反的速度,讓“不”和“好”說的同樣好聽!不是非不得已儘量多使用鼓勵性教育!因為喜歡聽好話的大有人在!

    “棍棒教育”和“鼓勵教育”是互補的,缺了哪個也不行!雖然現在三令五申的不許教師體罰學生,可沒有規定不讓家長體罰!教師想體罰可是不敢體罰,家長不體罰那是不捨得體罰!孩子是我們自己的,不是老師的。所以說,孩子長了壞毛病光靠鼓勵教育是不行的,必要時還要加點調料才行!

  • 4 # 陪讀的瑋媽

    小孩的教育,真的是千人千面,各有各的看法!那到底是鼓勵教育好還是棍棒教育好,我認為各有利弊,不管是打還是鼓勵,我認為根據具體情況來定。

    說起棍棒教育,我不反對,但是也不支援。但是現在也很少有人會往死裡揍孩子,但是打失手的案例,比比皆是。輔導孩子學習,從來就是一件辛苦活,成績好的孩子不用父母操心,可以獨立自覺完成學校的作業。讓人頭疼的就是成績中等或者偏差的孩子,學習起來非常費勁,很多時候不是孩子腦子笨,而是學習習慣不好,小孩上課不認真聽,寫作業不仔細看,粗心大意錯一堆,導致孩子成績提不高。更可恨的是,你輔導他學習,他還嫌煩,不會也不願意學,一遍兩遍不聽還出錯,我覺得可以適當的懲罰孩子,打打也行,但是要有度,讓他害怕,感覺到疼就行了。我們的目的不是打他,而是要讓他長記好好學習!

    鼓勵教育已經提倡很多年了,但是僅僅鼓勵不懲罰,對自制力差的孩子來說,沒有多大作用。第一次可能還能有點用,第二次第三次就不好說了,因為犯錯了不用懲罰,相反都是鼓勵。所以我認為,孩子的教育,該打的時候還得打,該鼓勵的時候也要多給他一些鼓勵。

    我相信嚴師出高徒,不管是棍棒教育還是鼓勵教育,我認為都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但是要適度。

  • 5 # 夢語連篇

    其實,這是家長版本的懲戒權的問題。孩子的教育是大事,但是往往我們總是習慣用最隨意的方式去說。

    剛剛還在接一個家長的求助,說孩子十三歲,女孩,不聽話。父親沒空管,母親怎麼辦?我說十三歲的孩子在叛逆期,不聽話是正常的,聽話是不正常的,關鍵是父母應該怎麼應對變化。我建議能見到孩子再說孩子的問題。母親說,她不聽我的。我叫不動她。我說那你能不能先學習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的相處方法?母親說您能電話裡教我幾句口訣嗎?

    我想看到這裡有很多人都笑了。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是這麼用無知應對自己的孩子成長。孩子成長中的知識,是電話裡幾句口訣,就解決的嗎?

    孩子成長問題,我一直強調因材施教,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問題,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去解決,我們更不能簡單地認為哪個方式好,哪個方式壞,方法問題只有適合不適合問題,不能用好壞來界定,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 6 # 我是杜佩玉

    昨天晚上在和家人一起聽,500年來王陽明。音訊的時候,突然在反思一個問題。

    在中國古代,是不是沒有青春期逆反了,中國古代是不是都是棍棒教育的?

    考慮這個問題之後,簡單的,從自己的知識裡面尋找一些簡單的判斷。

    比如說,根據王陽明的生平,我們可以得知,王陽明是比較聰明的和他同樣聰明的唐寅,也是同時代的人,他們都是比較聰明,但是由於沒有講到唐寅這個人的具體情形,只瞭解到王陽明先生的一些情況。

    王陽明先生在青少年時期,基本上也是屬於問題少年,只不過他的問題少年只是在反駁一些傳統知識,挑戰一些家長權威而已,並不是做出一些過格的行為。

    比如說,在青少年時期,王陽明先生曾經離家出走,然後出關旅遊的,和當地人交朋友考察地理情況,在回家之後,很慎重地寫出了一個考察記錄,甚至想透過自己的父親,把自己所寫的內容上交到國家上面。

    在經過父親批評之後,他慎重地又重新寫了一遍,深刻的思考了一次,雖然這段事情最終沒有成行,但其實也可以看出來,無論是中國古代還是現代,青少年都是有著一個叛逆期的這個叛逆期,不僅僅是和父母頂嘴,更多的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那是不是王陽明先生在家庭教育中收到的就是棍棒教育呢?在整個王陽明生平的所有內容中,從來沒有發現這相關的內容,也就是說,在中國古代的教育範疇之內,大多數家庭並不是推崇的棍棒教育,仍然是那種和諧相處的親情教育,以及家庭氣氛的影響。

    華人比較內斂,向來不喜歡錶揚和奉承,所以說在我們的中國古代的教育體系中,幾乎見不到那種刻意的表揚,因為太不符合華人的特點了。

    在回到我們現在的教育中,我們在放大了中國古代私塾教育中的棍棒教育,同時卻沒有反思,我們優秀的一些教育理念。這就造成了,我們現在一方面利用學生不聽話為自己開脫,另一方面,去了想著使用棍棒教育來完善自己的教育體系,這裡從頭到尾都是錯誤的。

    在另一方面來講,我們放大了鼓勵教育,我們的課堂已經變了性質,一些飄渺的表揚,時刻飄蕩在課堂中,讓孩子感受不到真實的體驗,很多孩子對於表揚已經麻木。

    家長或許也是這樣,面對快樂教育和鼓勵教育。多重思想的影響下,對於孩子已經失去了客觀的評價。

    所以說,在我們的現代教育體系中,棍棒教育是不可以的,但是根據規則作出適當的懲罰,是允許的,另外,我們的鼓勵教育,表揚教育已經變了性質。最起碼目前為止在全國所有的小學學校裡面基本上都可以斷定。我們的表揚,已經失去價值。已經不能夠調動孩子的正確客觀認知。

  • 7 # 陽光語言矯正師

    二選一的話,很難區分好壞,畢竟兩者都是教育孩子不可或缺的手段,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家庭也都有不同的背景和氛圍,父母的文化背景和素質也有差異,所以不同的人執行起來很容易有失誤或偏差,個人覺得棍棒教育和鼓勵教育都不好。其實教育孩子沒有說明書,只能說適合這個孩子的就是好的教育。

    如果說非要給孩子的教育一個好的建議的話,那麼我覺得共情教育和同理心培養是非常不錯的。做好這兩點,或許就不會因為如何選擇“棍棒教育”和“鼓勵教育”而煩惱。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宜早不宜晚,越早越好,有同理心的孩子並不代表成熟早,智商高,只是這些孩子非常容易溝通,對父母的勸誡能夠從心底接受,遇到批評也會從容接受,加以改正。有時候想想,我們遇到哪些頭疼的“熊孩子”,打罵,體罰可能已經無法解決問題了,正是從小父母忽略了共情教育和同理心培養造成的,

    我的一個朋友說,她每次打孩子都會自己偷偷哭,感覺後悔,但是孩子犯錯不聽話,她又忍不住動手,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可以說這位媽媽飽受煎熬和掙扎,始終不得其法。

    可以說孩子是從小打到大的,她以為從小管的嚴一點,長大了就懂事了,可恰恰相反,孩子不但叛逆,還撒謊,像牛皮糖一樣,屢教不改。

    作為成年人,特別是已經為人父母的人,你仔細觀察,當你忍不住打孩子,孩子一定會豎起耳朵,全神貫注聽你在吼什麼,罵什麼,孩子可能連課文都背不下來,但你對孩子說的這些話,他們能記一輩子, 很多人成年後,都感慨自己小時候對父母的打罵記得特別清晰,為什麼?

    有位兒童心理學家說:因為這種負面的、刺激性的資訊,在記憶神經中留下了太深的烙印,孩子在受到危險,或被打壓時,對於刺激效能量資訊非常敏感。 有的孩子被父母劈頭蓋臉的批評,頭腦裡一團漿糊,身體僵硬,眼神卻卻忠誠的反抗著。

    這個時候,父母一邊打罵孩子,一邊說“為你好”,其實在向孩子傳遞一種假性資訊傳遞,一個正常人,在受到傷害時需要做出保護和反抗的正常反映,但被這個假性資訊完全歪曲了。很多孩子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委屈、壓抑、無處發洩,性格走向偏差。

    有個網友評論的非常好,雖然有些話糙理不糙,他說:“教育孩子的道路千萬條,可是偏偏選最愚蠢的那一條,這是很多父母常犯的錯誤,有的父母脾氣上來了,誰都控制不住,不但在家裡體罰孩子,還當著外人面打孩子,更狠的是把孩子交給外人打,比如那個“豫章書院”,很多時候,孩子也要面子,誰願意把自己的傷疤揭開給旁觀者看?為啥課後班一對一最貴?不是沒有道理,關起門來,一對一批評孩子,才算是最低安全線吧。

    孩子之所以稱為孩子,是因為,他們都是感受大於思考,而且感受不分對錯,透過暴力給孩子製造壓力,讓孩子分清對錯,本質上是一種訓教行為,不符合孩子的成長需求。

    任何過分的體罰結果:

    一、孩子身體上接受了事實,思維上同時被禁錮,變得乖巧聽話,但從此以後也會變得膽小怕事,不敢抗爭。

    二、你打你的,我做我的,不斷的捱打,逐漸增加了抗打擊能力,隨著身體的發育,體格的健壯,關在心裡的老虎逐漸被釋放出來,這樣的孩子脾氣暴躁,叛逆心理、報復心理很強,能動手絕不吵吵的解決問題,是他們習慣的表達方式。

    三、有一類孩子,會猜測父母的心態,會察言觀色,為了避免捱打,學會離家逃跑,更學會討巧,陰奉陽違,學會了保護自己的一些手段,這些孩子其實很難走入他們的內心,而且隨著心智的成熟,他們變得虛偽,愛撒謊,缺乏信任感。

    其實這三種孩子都不是父母想要的,也完全偏離了家庭教育的本心。很多從事早教的人,經常會提到一個比較流行的詞,即“同理心”,簡單說就是換位思考,但是我發現,如果孩子心智成熟後,到了14歲青春期,這個同理心貌似不管用了,有些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條紋闊腿長褲搭配什麼上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