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自2006年設立以來,可謂是一波三折,火爆了幾年,接著就被各方冷落。2017年12月出臺了創新層的政策,2018年與港交所簽署了“新三板+H股合作備忘錄”,儘管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隨著科創板的橫空出世,新三板似乎“找不到北”了。
今年以來,科創板無疑是在國內證券市場中最為耀眼,沒想到新三板沒有就此沉淪,10月25日,備受期待的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正式啟動,如今已“滿月”的新三板深改各項工作正在順利進行。11月,證監會和全國股轉公司相繼出臺多項檔案,構成了新三板改革的基本框架。
本次新三板深改的重要舉措無疑就是增設精選層了,由此形成了“精選層-創新層-基礎層”的三層次市場結構。與原有“創新層-基礎層”的兩層市場結構相比,進一步細化了市場結構。除此之外,相比之前的創新層,精選層帶來的各項配套制度有更多亮點,讓優質企業真正看到了希望。
一、市場反應積極
新三板自2015年3月18日推出做市指數基點為1000點,短短20天就達到了歷史高點2673.17點。然而在此後的4年時間裡,新三板做市指數開啟了漫長的下跌之路,一改初期的高歌猛進態勢,自2018年8月開始,大部分時間均位於800點以下。新三板近年來越來越低迷,融資額大幅萎縮,市場流動性低下,優質企業相繼離開。
改革措施宣佈後,新三板做市指數漲幅達5.03%,創下了自2015年以來的最大一次漲幅。股轉公司公佈六項配套細則後,做市指數兩週內漲了上百點,漲幅超10%。隨著政策環境的逐漸明朗,企業和中介機構都在摩拳擦掌,市場期待更加積極,希望精選層的光環和隨之而來的配套機制,能夠使新三板市場恢復自身造血能力並迸發出新的活力,使轉板渠道更加暢通,實現與其他板塊的協同發展。
二、配套機制有五大亮點
精選層的到來,不僅細化了分層結構,更是在配套機制建設方面形成差異化,為接下來接納更多掛牌企業和投資者、活躍市場交易奠定了穩定的基礎。從股轉公司釋出的配套細則來看,精選層在進入和退出機制、交易制度、資訊披露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區別於創新層和基礎層,形成了自身的獨特亮點。
亮點1:認可研發價值
在退出機制方面,精選層公司如觸發降級條件,符合創新層進入條的進入創新層,不符合的則進入基礎層。
精選層重點圍繞財務和市值指標,綜合運用盈利能力、成長性、市場認可度、研發能力等多元化標準,提升對優質企業的覆蓋面。但是,精選層在指標的總體要求上,低於科創板上市條件和創業板公司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精選層設定了四套進入條件,企業符合其中之一即可。四套標準如下:
標準一:“市值+淨利潤+淨資產收益率”,主要遴選盈利能力強的企業。
標準二:“市值+營業收入及其增長率+現金流”,主要遴選高成長性的企業。
標準三:“市值+營業收入+研發強度”,主要遴選具有較高市場認可度的創新企業。
標準四:“市值+研發投入”,主要遴選市場高度認可、創新能力強的企業。
新三板創新層有三套標準,我們不妨比較一下:
標準一:最近兩年的淨利潤均不少於1000萬元(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者為計算依據);最近兩年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於8%(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者為計算依據);股本總額不少於2000萬元。
標準二:最近兩年營業收入連續增長,且年均複合增長率不低於50%;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平均不低於6000萬元;股本總額不少於2000萬元。
標準三:最近有成交的60個做市或者競價轉讓日的平均市值不少於6億元;股本總額不少於5000萬元;採取做市轉讓方式的,做市商家數不少於6家。
可以看到,創新層雖名為“創新”,卻完全忽略了重研發、尚未有規模產出的創新型企業,比如說醫藥、晶片企業。而精選層補上了這一缺憾,並且四套標準都關注市值,這一點和科創板是一致的。
亮點2:嚴格退出機制
在退出機制方面,精選層公司如觸發降級條件,符合創新層進入條件的進入創新層,不符合的則進入基礎層。
針對不同的降級條件,精選層可進行定期退出和即時退出兩種方式。其中,定期退出主要針對財務狀況惡化的公司,包括收入嚴重萎縮且大幅虧損、淨資產為負等情形。即時退出主要針對兩種情形,一是股東人數、股權分散度、公眾股東持股比例等指標不足以支撐股票繼續在精選層交易;二是發生重大違法違規,不符合精選層的規範性要求。
亮點3:連續競價交易
在交易制度方面,精選層股票採取連續競價交易方式,同時為其提供開、收盤的集合競價安排。所謂連續競價,是指對股票買賣申報進行逐筆連續撮合的一種競價方式;集合競價是指對一段時間內接受的股票買賣申報進行一次性集中撮合的競價方式。
而基礎層、創新層股票採取做市交易或集合競價交易方式,所謂做市交易,是指交易雙方透過做市商的買賣雙向報價,為投資者完成交易的一種運作方式。當基礎層、創新層採取集合競價交易方式時,全國股轉系統會根據層級匹配相應的撮合頻次。
A股等證券市場採用的就是連續競價交易方式,可見精選層在引入該交易方式後,會大大有利於中小投資者的參與,將使得股權交易更加活躍,股價也更加透明,因而“小IPO”也終於成為了現實。
亮點4:收緊漲跌限制
既然有了大量中小投資者的參與,一方面要降低合格投資者的門檻,另一方面則需要設定日漲跌幅限制,甚至於即刻停止交易的“熔斷”機制。精選層就收緊了漲跌幅限制,這也與連續競價交易方式更加匹配。
精選層連續競價股票的漲跌幅限制比例為30%,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但為了防範交易首日可能出現的價格異動,連續競價首日實施臨時停牌機制,也就是說,當股票成交價格較開盤價首次上漲或下跌達30%或60%時,實施臨時停牌,每次停牌10分鐘,復牌時對已接受的申報採取集合競價,復牌後繼續當日交易。基礎層、創新層集合競價股票的跌幅限制比例為50%,漲幅限制比例為100%。
亮點5:監管看齊上市
精選層政策還強化了企業向A股轉板的銜接,包括資訊披露、法人治理等方面,雖說監管更加嚴格,但對於以上市為目標的企業來說,這才是最大的吸引所在。
在資訊披露方面,精選層資訊披露要求更為嚴格,需與上市公司趨同,強制披露年報、半年報、季報、業績預告等,披露的內容也最為詳盡。創新層、基礎層只需披露年報和半年報。除此之外,精選層、創新層需要及時披露行業特有的重大事件。在審計要求上,精選層擬實施送股或者以資本公積轉增股本的,所依據的半年報或季報應當經過審計,同時參照證監會相關規定進行會計師輪換,而創新層和基礎層沒有強制要求。
為適應公開發行後精選層較高的公眾化程度和股權分散度,在公司治理方面的監管要求也更為嚴格。精選層掛牌公司強制要求設立2名以上獨立董事,其中1名為會計專業人士,創新層和基礎層則自願設立獨立董事制度。
精選層公司召開股東大會強制要求實行網路投票方式,創新層、基礎層涉及單獨計票事項時,實行網路投票。在利潤分配方面,精選層可在公司章程中明確一定比例的現金分紅相對於股票股利在利潤分配方式中的優先順序。在重大交易方面,精選層掛牌公司購買、出售資產交易,涉及資產總額或者成交金額連續12個月內累計超過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總資產30%的,應提交股東大會審議並及時披露。
三、寫在最後
從精選層及相關政策的出臺,我們看到新三板更加務實,一方面非常照顧研發類的企業,使得這類企業有了獲得更多融資、提高市值的好去處;另一方面為企業做了兩手準備,“小IPO”讓優質的“小而美”企業繼續留在新三板也很好,明確的轉板機制則終於打通了上市新通道,讓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做出規劃穩步前進。
新三板自2006年設立以來,可謂是一波三折,火爆了幾年,接著就被各方冷落。2017年12月出臺了創新層的政策,2018年與港交所簽署了“新三板+H股合作備忘錄”,儘管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隨著科創板的橫空出世,新三板似乎“找不到北”了。
今年以來,科創板無疑是在國內證券市場中最為耀眼,沒想到新三板沒有就此沉淪,10月25日,備受期待的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正式啟動,如今已“滿月”的新三板深改各項工作正在順利進行。11月,證監會和全國股轉公司相繼出臺多項檔案,構成了新三板改革的基本框架。
本次新三板深改的重要舉措無疑就是增設精選層了,由此形成了“精選層-創新層-基礎層”的三層次市場結構。與原有“創新層-基礎層”的兩層市場結構相比,進一步細化了市場結構。除此之外,相比之前的創新層,精選層帶來的各項配套制度有更多亮點,讓優質企業真正看到了希望。
一、市場反應積極
新三板自2015年3月18日推出做市指數基點為1000點,短短20天就達到了歷史高點2673.17點。然而在此後的4年時間裡,新三板做市指數開啟了漫長的下跌之路,一改初期的高歌猛進態勢,自2018年8月開始,大部分時間均位於800點以下。新三板近年來越來越低迷,融資額大幅萎縮,市場流動性低下,優質企業相繼離開。
改革措施宣佈後,新三板做市指數漲幅達5.03%,創下了自2015年以來的最大一次漲幅。股轉公司公佈六項配套細則後,做市指數兩週內漲了上百點,漲幅超10%。隨著政策環境的逐漸明朗,企業和中介機構都在摩拳擦掌,市場期待更加積極,希望精選層的光環和隨之而來的配套機制,能夠使新三板市場恢復自身造血能力並迸發出新的活力,使轉板渠道更加暢通,實現與其他板塊的協同發展。
二、配套機制有五大亮點
精選層的到來,不僅細化了分層結構,更是在配套機制建設方面形成差異化,為接下來接納更多掛牌企業和投資者、活躍市場交易奠定了穩定的基礎。從股轉公司釋出的配套細則來看,精選層在進入和退出機制、交易制度、資訊披露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區別於創新層和基礎層,形成了自身的獨特亮點。
亮點1:認可研發價值
在退出機制方面,精選層公司如觸發降級條件,符合創新層進入條的進入創新層,不符合的則進入基礎層。
精選層重點圍繞財務和市值指標,綜合運用盈利能力、成長性、市場認可度、研發能力等多元化標準,提升對優質企業的覆蓋面。但是,精選層在指標的總體要求上,低於科創板上市條件和創業板公司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精選層設定了四套進入條件,企業符合其中之一即可。四套標準如下:
標準一:“市值+淨利潤+淨資產收益率”,主要遴選盈利能力強的企業。
標準二:“市值+營業收入及其增長率+現金流”,主要遴選高成長性的企業。
標準三:“市值+營業收入+研發強度”,主要遴選具有較高市場認可度的創新企業。
標準四:“市值+研發投入”,主要遴選市場高度認可、創新能力強的企業。
新三板創新層有三套標準,我們不妨比較一下:
標準一:最近兩年的淨利潤均不少於1000萬元(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者為計算依據);最近兩年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於8%(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者為計算依據);股本總額不少於2000萬元。
標準二:最近兩年營業收入連續增長,且年均複合增長率不低於50%;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平均不低於6000萬元;股本總額不少於2000萬元。
標準三:最近有成交的60個做市或者競價轉讓日的平均市值不少於6億元;股本總額不少於5000萬元;採取做市轉讓方式的,做市商家數不少於6家。
可以看到,創新層雖名為“創新”,卻完全忽略了重研發、尚未有規模產出的創新型企業,比如說醫藥、晶片企業。而精選層補上了這一缺憾,並且四套標準都關注市值,這一點和科創板是一致的。
亮點2:嚴格退出機制
在退出機制方面,精選層公司如觸發降級條件,符合創新層進入條件的進入創新層,不符合的則進入基礎層。
針對不同的降級條件,精選層可進行定期退出和即時退出兩種方式。其中,定期退出主要針對財務狀況惡化的公司,包括收入嚴重萎縮且大幅虧損、淨資產為負等情形。即時退出主要針對兩種情形,一是股東人數、股權分散度、公眾股東持股比例等指標不足以支撐股票繼續在精選層交易;二是發生重大違法違規,不符合精選層的規範性要求。
亮點3:連續競價交易
在交易制度方面,精選層股票採取連續競價交易方式,同時為其提供開、收盤的集合競價安排。所謂連續競價,是指對股票買賣申報進行逐筆連續撮合的一種競價方式;集合競價是指對一段時間內接受的股票買賣申報進行一次性集中撮合的競價方式。
而基礎層、創新層股票採取做市交易或集合競價交易方式,所謂做市交易,是指交易雙方透過做市商的買賣雙向報價,為投資者完成交易的一種運作方式。當基礎層、創新層採取集合競價交易方式時,全國股轉系統會根據層級匹配相應的撮合頻次。
A股等證券市場採用的就是連續競價交易方式,可見精選層在引入該交易方式後,會大大有利於中小投資者的參與,將使得股權交易更加活躍,股價也更加透明,因而“小IPO”也終於成為了現實。
亮點4:收緊漲跌限制
既然有了大量中小投資者的參與,一方面要降低合格投資者的門檻,另一方面則需要設定日漲跌幅限制,甚至於即刻停止交易的“熔斷”機制。精選層就收緊了漲跌幅限制,這也與連續競價交易方式更加匹配。
精選層連續競價股票的漲跌幅限制比例為30%,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但為了防範交易首日可能出現的價格異動,連續競價首日實施臨時停牌機制,也就是說,當股票成交價格較開盤價首次上漲或下跌達30%或60%時,實施臨時停牌,每次停牌10分鐘,復牌時對已接受的申報採取集合競價,復牌後繼續當日交易。基礎層、創新層集合競價股票的跌幅限制比例為50%,漲幅限制比例為100%。
亮點5:監管看齊上市
精選層政策還強化了企業向A股轉板的銜接,包括資訊披露、法人治理等方面,雖說監管更加嚴格,但對於以上市為目標的企業來說,這才是最大的吸引所在。
在資訊披露方面,精選層資訊披露要求更為嚴格,需與上市公司趨同,強制披露年報、半年報、季報、業績預告等,披露的內容也最為詳盡。創新層、基礎層只需披露年報和半年報。除此之外,精選層、創新層需要及時披露行業特有的重大事件。在審計要求上,精選層擬實施送股或者以資本公積轉增股本的,所依據的半年報或季報應當經過審計,同時參照證監會相關規定進行會計師輪換,而創新層和基礎層沒有強制要求。
為適應公開發行後精選層較高的公眾化程度和股權分散度,在公司治理方面的監管要求也更為嚴格。精選層掛牌公司強制要求設立2名以上獨立董事,其中1名為會計專業人士,創新層和基礎層則自願設立獨立董事制度。
精選層公司召開股東大會強制要求實行網路投票方式,創新層、基礎層涉及單獨計票事項時,實行網路投票。在利潤分配方面,精選層可在公司章程中明確一定比例的現金分紅相對於股票股利在利潤分配方式中的優先順序。在重大交易方面,精選層掛牌公司購買、出售資產交易,涉及資產總額或者成交金額連續12個月內累計超過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總資產30%的,應提交股東大會審議並及時披露。
三、寫在最後
從精選層及相關政策的出臺,我們看到新三板更加務實,一方面非常照顧研發類的企業,使得這類企業有了獲得更多融資、提高市值的好去處;另一方面為企業做了兩手準備,“小IPO”讓優質的“小而美”企業繼續留在新三板也很好,明確的轉板機制則終於打通了上市新通道,讓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做出規劃穩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