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如果說蘇德戰場上蘇聯一方最出名的戰將是誰,那一定是朱可夫,他像“救火隊員”一樣奔波於各個城市,解除危機、化險為夷;如果說德國一方有誰也能堪當大任的,一定是莫德爾,尤其是戰爭後期,他幾乎可以稱之為“東線司令官”了。

    1943年7月,庫爾斯克會戰失敗後,莫德爾帶領部隊後撤200公里,儘管給蘇軍造成47萬人的損失,但第9集團軍也損失了10萬人。此時面對蘇軍的凌厲攻勢,德軍的防線千瘡百孔,莫德爾只得違令一退再退。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一紙命令,他被解職了。

    反觀這段歷史,莫德爾儘管一路撤退,但基本保證了防線平移後撤,沒有給蘇軍穿插、圍殲的機會,從戰術角度講,是合理、完美的。然而,德軍最高統帥部卻不這麼看,他們認為撤退是輕率的,甚至是違抗命令,自行其是,於是解他的職務,轉入預備役。

    11月5日,莫德爾回到了德累斯頓的家,終於可以放鬆一下緊張的神經,和家人享受天倫之樂了。但他一直耿耿於懷的是,“預備役指揮官”在德軍傳統裡,意味著“已經退休了”,對於好戰的莫德爾,不能不說是一種折磨,整天度日如年。

    3個月的“假期”,讓賦閒在家的莫德爾極不適應,關注著東線戰局成為他每天的“必修課”,他渴望戰爭。機會來了,蘇軍發動瞭解除列寧格勒圍困的戰役,北方集團軍群承受巨大壓力,部隊要求撤退,遭到德軍統帥部的拒絕,並由莫德爾接替指揮。

    趕赴前線的莫德爾,依然是罵罵咧咧、粗話連篇,他命令禁止撤退,堅守防線。對於“新來乍到”的指揮官,北方集團軍群的將領們既不服氣,又在感情上不願接受他,但莫德爾似乎不在意這些,不斷地在各部隊奔走,並組織反衝鋒。

    在他的嚴令下,德軍的戰鬥素養被激發了出來,發瘋似地進行抵抗,將蘇軍的攻勢阻滯下來,形成僵持。但莫德爾十分清楚,現在這一切都是暫時的,蘇軍更犀利的攻勢還在後面,如果提出撤退,他可能會被再次解除職務,該怎麼辦?

    “狡猾的”莫德爾想到了“誘敵深入”的戰術。他解釋到,部隊後撤,與蘇軍脫離接觸,然後集中兵力突然反擊,不但可以恢復戰線,還能殲滅對手有生力量。這個想法得到最高統帥部的同意,並且很欣賞這種“進攻性的策略”。

    其實,這是莫德爾為撤退找的“託辭”。他的真正目的還是將“破損的”德軍帶到相對安全的地方,儲存僅有的力量。於是,20萬人的部隊開始後撤,為體現進攻,他多次命令主動出擊,儘管損失1萬人,但拯救了整個北方集團軍群。

    莫德爾得到官兵們認可,晉升為陸軍元帥。

    1944年3月,北方集團軍群從極端不利的戰局中擺脫出來,莫德爾功不可沒,他成為德軍中最年輕的陸軍元帥,達到了其軍事生涯的最高峰。從上校到元帥,莫德爾用了6年,儘管晉升時間不是最快的,但獲取元帥銜是順理成章的。

    北方剛剛“消停下來”,南方又出現了大的危機。蘇軍4個方面軍200多萬人的部隊,突破了烏克蘭的南方集團軍群和A集團軍群的防線,2個集團軍群中66個師被擊潰,10個師被圍殲,被完全驅逐出蘇聯領土,德軍在東線面臨著全線崩潰。

    德軍統帥部將失敗的責任歸咎於曼施坦因等人,變相解除了他的職務,並將兩個集團軍群分別改為南、北烏克蘭集團軍群,莫德爾接任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這樣的任命,預示著德國國防軍“容克軍團”徹底失寵。

    莫德爾到任後,立刻著手解救被蘇軍圍困的第1裝甲集團軍,經過14天的努力,20萬德軍衝出包圍圈,並與接應部隊相互配合,經過260公里的長途行軍,脫離了危險。這件事成為朱可夫日後遭到批判的內容之一。

    1944年6月,隨著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成功,解放歐洲的戰役打響。在東線的蘇軍也在積蓄力量後,開始向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發起了反攻。此時的德軍可謂是江河日下,中央集團軍群只有不到60萬人,卻要防守著長達1000多公里的戰線。

    蘇軍24000門大炮進行了2小時的炮火準備,166個師分三路突擊,將7萬德軍圍了起來,原定8天完成的任務,提前了4天。德軍最高統帥部又指示莫德爾接替中央集團軍群指揮,一個人指揮兩個集團軍群,這在德軍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然而,莫德爾的防禦戰術,在朱可夫面前不靈了。

    作為一個實用主義者,莫德爾深知中央集團軍群很難大有作為,他要做的就是撤退,儲存實力,直至到達蘇軍補給的極限位置,並在撤退中,以“攻對攻”的戰術,遲緩蘇軍的追擊。當他曾經的老部隊第9集團軍被圍困時,莫德爾竭盡所能地派兵支援。

    但在蘇軍全方位的打擊下,增援部隊只解救出1萬多官兵,也就是說第9集團軍已經不復存在了。面對蘇軍的進攻,莫德爾依然採取“彈性防禦”戰術,一旦有蘇軍突入,就會以攻對攻的反衝鋒,打亂對手追擊節奏,從而加強戰線防禦。

    可是,經過多次交鋒,朱可夫已經吸取了經驗教訓,他不再進行戰術偵察,直接發起全面進攻,“彈性防禦”失去了“彈性”,並且對其身後的道路或者退路進行破壞性轟炸,遲滯德軍撤退的速度,從而完成包圍、殲滅的任務。

    現在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機動性比蘇軍差了很遠。莫德爾不得不面對一次次包圍、突圍、再包圍的局面,短短35天撤退700公里,28個師被擊潰,傷亡54萬人。德軍最高統帥部命令進攻,莫德爾也不予理會,指揮部隊逐次撤退,縮短防線。

    事後看,莫德爾的做法是正確的。中央集團軍群撤出蘇聯國土,在波蘭華沙附近建立了新防線。當然,蘇軍也到達了他們發起戰役的極限,急需後勤的補充。於是,雙方的搏殺暫時告一段落,都在為下一次進攻或防守而準備。

    8月17日,莫德爾被緊急調往法國擔任西線德軍總司令。原來自“7.20事件”後,一批參與謀反的德軍將領被解決,其中就包括原西線總司令。他雖然對這項任命毫無準備,但卻反映了德國高層對他信任。這讓莫德爾很受用,並且躍躍欲試。

    從蘇德戰爭後期來看,莫德爾總是出現在德軍最危急的時刻,他就像朱可夫一樣,成為“救火隊員”。儘管他粗話連篇、粗魯的毛病飽受德軍官兵們的爭議,但有他在,混亂的局面能得到控制,活下去的希望更大,是人們不爭的事實。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的救火隊員》

  • 2 # 二辻四畫生

    莫德爾相比於其他德軍將領,他的聲名與軍事成就極不相稱,以致於很多人會認為莫德爾是浪得虛名,完全依賴希特勒的信任才成為德軍最年輕的陸軍元帥,才在1941年10月中旬到1942年2月中旬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從一名師長連續兩次越級提拔,擢升為指揮實施萬人的兵團司令。

    莫德爾在德軍中一開始就是個另類,德軍將校大多出自普魯士容克貴族,而莫德爾卻和隆美爾、凱塞林一樣出身中產階級的小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親是當地一所女子學校校長,祖上也沒出過職業軍人,他的身材矮小,體質羸弱,看不出會成為職業軍人的可能。

    可偏偏莫德爾就上了軍校,並參加了一戰,由於作戰勇猛,他在二戰前晉升少將,並在二戰開始不久就晉升中將,被調任到第3裝甲師擔任師長。這個師是德軍最早組建的三個裝甲師之一。現任師長斯騰普夫和第5裝甲旅旅長布萊特是初創元老,並且都有卓越的表現,因此莫德爾當上裝甲師的師長,已經讓人意想不到。還是因為德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對這位昔日的下屬照顧有加,莫德爾才當上了第3裝甲師師長。

    1941年6月,莫德爾的第3裝甲師編入中央集團軍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叢集,並擔任古德里安的突擊箭頭,入侵蘇聯。德軍在這片土地上鎩羽而歸,但莫德爾卻在這裡兩次越級提拔。

    莫德爾第一次被提拔,應該是與他的基輔之戰有關。古德里安奉命率裝甲叢集南下,迂迴到基輔背後,配合南方集團軍圍殲基輔附近的蘇軍西南方面均。莫爾德再次擔任突擊箭頭,率領著只有41輛坦克能夠作戰的第3裝甲師單刀直入,渡過三條河流,深入蘇軍防線275公里,期間沒有其他部隊提供側翼掩護,後勤補給也只能依靠空投。

    莫德爾花費了兩週的時間,從蘇軍第13、21集團軍中間穿插而過,抵達基輔東面180公里的羅姆尼。但此時德軍的第24裝甲軍在烏克蘭的泥濘土路上掙扎前進,隊伍拉長到了230公里,途中不斷遭到蘇軍炮火甚至轟炸機的攻擊。第24裝甲軍軍長強烈要求古德里安轉攻為守,花幾天時間聚攏部隊。

    古德里安有些猶豫,他決定視察莫德爾的第3裝甲師後再做打算。可是當他到達第3裝甲師師部時,早就沒有了莫德爾的影子。因為莫德爾早已帶著僅有的10輛坦克和一個連的裝甲擲彈兵發起最後的衝刺,在9月14日的下午,與北上的第16裝甲師勝利會師,這標誌著基輔包圍圈的合攏。

    基輔戰役是德軍開戰一來最大的一次圍殲戰,被圍蘇軍包括西南方面軍司令部及第5、21、26、37四個集團軍共70餘萬人。雖然斯大林在9月17日勉強允許突圍,但已為時已晚。經過一星期的激戰,只有1萬5千人成功突圍。

    這次激戰莫德爾由於部隊打垮了,所以負責掩護側翼。但在戰役結束的第二天,莫德爾就榮升裝甲兵上將,並調任第41裝甲軍軍長。

    只是時間來到12月時,氣溫驟降到零下40攝氏度,德軍的進攻陷入癱瘓。第6裝甲師師長勞斯在回憶錄寫道:

    “酷寒天氣下,德軍士兵凍得渾身僵硬,無法端起步槍瞄準射擊。步槍槍栓卡主,撞針一擊即碎,機槍結了一層冰殼,潤滑油凍在槍膛裡,彈藥供給中斷,迫擊炮鑽進深深的雪窩裡發出一聲空洞無害的爆炸聲,地雷完全失效。”

    可是死腦筋希特勒不允許德軍撤退,必須堅守陣地。事實上德軍早就確立了“彈性防守”的戰術原則,並不死守固定防線,而是逐步後退,依靠縱深部署的防禦陣地集中火力消滅敵人。希特勒的命令自然遭到了大批高階將領的反對,但希特勒不僅不聽,還相繼撤換了包括總司令布勞希奇和古德里安在內的30多位高階將領。

    莫德爾率領著第41裝甲軍且戰且退,在拉瑪河一線用炸藥開掘出防禦工事,打退了蘇軍多次進攻,堅守了十天陣地。最終在1942年1月初因為西面防線被蘇軍突破,不得已後撤到安全地帶。不久後,莫德爾就在滿腹牢騷時收到了第9集團軍軍司令的委任狀。

    因為在中央集團軍群中有15位將軍的資歷高過他,所以這是一次破格提拔,特別是在莫德爾剛升任軍長不久。但這並不代表著完全得益於希特勒的青睞。在當時的情況下,莫德爾是少數幾個可以立刻上任的高階將領,其他人都在率領各自部隊苦戰,無法脫身。而且莫德爾擔任過集團軍參謀長,並且表現不俗,這都是破格提拔他的原因。

    但是莫德爾接手的第9集團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爛攤子。26萬兵力只剩下不足6萬,戰鬥序列裡的165輛裝甲戰車,只剩下4輛突擊炮和1輛坦克。此時一股蘇軍也已經打到距離集團軍司令部幾公里的地方。所以,莫德爾雖然被破格提拔,但並不輕鬆。

    事實證明,這次任命是非常正確的。莫德爾打出了三次經典防禦戰,使得蘇軍圍殲德軍的戰役目標完全落空,並且損失慘重。

  • 3 # 冰哥聊史論古今

    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可是一讓人感覺到非常震驚的一個團體。在整個二戰期間,德軍湧現了許多天才的將領,由於他們的戰術,最終把對手打得落花流水。最有名的莫過於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和隆美爾這三傑。

    事實上在這三個人之外,德軍裡面還有很多其他優秀的將領,莫德爾就是其中非常耀眼的一個。莫德爾在開始的時候,就不是德國傳統的軍官團容克貴族出身。他本身出身於一箇中產階級的小知識分子家庭,身體比較差,也比較矮小,一眼看去實在不是當兵的料。不過當時德國是軍國主義教育,所以莫德爾比較湊巧進了軍校,並且也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並且在二戰之前已經是少將。

    在二戰開戰不久,他就因功晉升中將,並且成了德國最早的三個裝甲師之一的第三裝甲師的師長。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後,他率領第三裝甲師建立了巨大的功勳,在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合圍,基輔大合圍中,莫德爾率軍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幾乎是截斷了當時蘇軍的後路,讓蘇軍百萬大軍陷入合圍之中。

    因為這次大功,莫德爾被升為上將,在莫斯科會戰中,德軍雖然戰敗損失慘重,但是莫代爾的表現可謂是可圈可點,所以戰後又被升為第9集團軍司令。後來在德軍節節敗退之後,曼施坦因被解除了集團軍群司令的職務,由莫德爾接任,莫德爾在1944年時候晉升陸軍元帥,是德國曆史上最年輕的人選。但是後期莫德爾接手的德軍是一個破爛攤子,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他依然有條不紊地做好了各項防禦,大大延緩了德國的敗亡時間。

  • 4 # 勇戰王聊歷史

    因為,莫德爾跟希特勒一樣,都是嗜殺成性的劊子手!希特勒希望扶持這樣的人來幫他挽救敗局。

    莫德爾雖然在中國不怎麼出名,但是,他在二戰德軍中的排名不低。在德國三大名將(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里安)之後,就能論上莫德爾了。但是,他這個人嗜殺成性,在戰敗撤退時,經常搞焦土政策。可能,正是因為他手段殘忍,才會在二戰末期受到希特勒的重用。

    就算是劊子手,也要儘量將自己打扮成紳士。而且,希特勒確實很注重軍人的形象,連德軍軍裝的設計都要他親自把關。因此,在德軍瘋狂擴張的時候,最受希特勒重用的是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這樣重視自己名譽的、“潔身自好”的將領。這些人睿智剛毅,又風度翩翩(一臉正氣),能夠代表德軍的“正面”形象。

    可是,等到德軍不斷潰敗之際,希特勒開始使用莫德爾這樣不擇手段,殺戮成性的將領。莫德爾這樣的,不僅對自己手下計程車兵也是冷酷無情,對佔領區的老百姓更是下死手。希特勒想用這種“屠城”防禦,來威脅被佔領國百姓,挽救自己的敗局。

    例如:在波蘭華沙,他遵照希特勒“將華沙夷為平地”的命令,對華沙進行無差別炮擊和轟炸。最終,有25萬人被莫德爾殺死。跟南京大屠殺中的日軍劊子手柳川平助、谷壽夫,都是一丘之貉!

    莫德爾能夠升任元帥,也在暗示,敗退中的希特勒變得更加嗜血了。

  • 5 # 島主說事

    二戰蘇德戰爭中,被解除職務的莫德爾,為什麼僅用4個月就晉升為元帥?回答這個問題要與東線戰場形勢結合起來,還要與莫德爾能夠審時度勢及時與德軍統帥部保持高度一致聯絡起來分析。

    首先,莫德爾並非進攻型將領,儲存實力和彈性防禦是他的長項。

    縱觀德軍在二戰中打得出色的幾個高階將領,有人客觀地形容東線作戰為:古德里安是快速進攻,曼施坦因是有限進攻,而莫德爾卻是彈性防禦下的進攻。雖然這個形容不一定恰當,卻從另一面反映出德軍在蘇德戰爭中的真實寫照。

    就德軍在東線作戰的成果來講,莫德爾的排名並不靠前,除了指揮第3裝甲師參與基輔包圍戰贏得戰機之外,在勒熱夫戰役中還贏得了“防禦大師”的美名。在德軍進攻作戰中,他的戰果並不出彩。但他的打法與他人有別,除了儲存實力尋求戰機外,強調彈性防禦一直是他的看家本領。

    在莫德爾的指揮生涯裡,東線作戰中的勒熱夫之戰是他的成名之戰,除了贏得“防禦大師”稱號外,在1943年的庫爾斯克戰役中,他指揮的北線作戰集團僅僅打了一週,只前進12公里就被叫停。但這些因素並不影響他在後期的快速晉升,不僅擔任過北方集團軍群的指揮官,還同時擔任過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的指揮官,在整個德軍將領裡,他是唯一同時指揮兩個集團軍群的總司令。

    從這個層面講,莫德爾大器晚成,在德軍進攻作戰打得順利時,有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高階將領在前面開路,在德軍撤退作戰時,莫德爾的防禦才能才有施展餘地。所以,坊間對莫德爾的評價褒貶不一,說他打一仗輸一仗,卻沒影響他越級提升,在德軍中也是少見的。

    其次,兩次越級晉升,莫德爾都趕上了德軍用人的節骨眼。

    從二戰歷史得知,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爾等人,先後都被解除過職務賦閒了一段時間,莫德爾也一樣,1943年10月底,他因庫爾斯克戰役的失利影響,失去兵權一段時間,但隨後又因戰事需要,接替了北方集團軍群的指揮權。

    可以說,在莫德爾的軍事生涯裡,他總能遇到貴人或者趕上了德軍用人的節骨眼。蘇德戰爭打響時,擔任德國陸軍總司令的布勞希契提拔他為第3裝甲師師長,在當時,第3裝甲師是德軍最先成立的三支裝甲部隊之一,莫德爾也是三個裝甲師長中最年輕的一個。

    蘇德戰爭打響後,第3裝甲師歸古德里安指揮下的第2裝甲叢集指揮,莫德爾一直充當前鋒,但在莫斯科戰役時,布勞希契、博克、古德里安等30多位高階將領因指揮失利被解職,莫德爾卻異軍突起,4個月兩次晉升,到1942年2月時,他成了第9集團軍的總司令,在勒熱夫瑟喬夫卡地區與蘇軍展開拉鋸戰。

    1943年曼施坦因準備對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軍發動進攻,剛被重新啟用裝甲兵總監的古德里安,和從勒熱夫秘密南下到奧廖爾的莫德爾,都極力反對堡壘計劃。堡壘行動失利以後,莫德爾短暫休息了幾個月,在他心灰意冷的關鍵時刻,他卻被重新啟用擔任北線總指揮,接著又接替曼施坦因指揮南線作戰,可以說,短短几個月,他就晉升為元帥,這是戰場形勢所趨,也是德軍用人之際,莫德爾正好趕上了。

    從這個層面講,莫德爾兩次越級晉升都是趕上德軍用人之際,一些有指揮經驗的優秀軍事人才被解除職務,才給了莫德爾脫穎而出的機會。而就莫德爾的防禦才能來說,總是在德軍最需要的時候能給出驚喜,他在東線的勒熱夫之戰,在西線的突出部之戰都成為二戰的經典戰例,不得不說把防禦作戰能打得這麼好,除了莫德爾再無他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曹丕稱帝的選擇是否不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