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筆不意馳

    坦克三大主要效能,火力、防禦和機動。

    火力,豹2之後,120毫米滑膛炮成為標準配置,美國的M1最開始用的是105毫米線膛炮,到M1A1時,才從西班牙買來的120滑膛炮技術,而西班牙是從德國那裡買的技術。

    防禦,具體的防禦力是保密效能,對各坦克的防禦力都只是外界猜測,沒有統一的評定標準。

  • 2 # 俺是臨沂小夥

    如果把防護等級分為

    “裸奔”“有針對性的取捨”“基本夠用”“嘆息之牆”

    這四個等級的話,A4之前的豹2是在“有針對性的取捨”這一檔,而A5和A6是在“基本夠用”這一檔。

    1,首上首下完全一樣的防護……無論是L2A4還是L2A6,首上首下都有著完全不同的材質、厚度和傾斜角度,結果你這邊寫的等效完全一樣,你TM在逗我?

    2,L2A6的均質裝甲炮塔……根據這個表的資料,L2A6的炮塔在對抗穿甲彈時等效920-940的均質裝甲。而實際上L2A6炮塔正面去掉附加的楔形裝甲之後物理厚度差不多也就九百出頭,但另外一個我們都知道的事實是同樣厚度的複合裝甲在抗破方面比均質裝甲有優勢,但抗穿是不如均質裝甲的(只是比較節省重量)。那麼這表的意思是L2A6的炮塔是均質裝甲,你TM在逗我?

    3,均質裝甲的首上和首下……另外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常識是複合裝甲的抗破一般要遠遠大於抗穿,然而在這個表裡,L2一家的車身抗破僅僅比抗穿多了一百而已。你TM在逗我?

    4,地球人都知道L2A4用的是英華人給的外貿喬巴姆,是個半成品。我們也知道L2A4炮塔左右兩邊的物理厚度分別是660和860。然後你TM告訴我860的外貿喬巴姆等效抗穿能做到690,抗穿折算係數0.8?採用正版喬巴姆+貧鈾加強的M1A1HA捂著自己抗穿只有600的正臉哭暈在廁所。

    “裸奔”系列:M60系列(包括土耳其的大量M60A1/A3,臺灣勇虎),59系列(包括白板59/69/79/59I、59II、59D、59P、巴基斯坦艾扎哈)。這一檔的坦克基本都是二代甚至一代MBT的底子,完全沒有複合裝甲,改良之後依靠外掛ERA或者NERA支撐抗破甲能力防止被RPG7秒殺。防穿能力普遍不超過300,防破能力普遍不超過500,也就是說能被L7等級的APFSDS和RPG29/ HOT/TOW2/短號等級的火箭筒/ATGM輕鬆帶走,只能防禦老式反坦克火炮、小口徑APFSDS和RPG7等級的火箭筒,在現代戰場上與裸奔無異。

    “有針對性的取捨”系列:勒克萊爾、10式、梅卡瓦、豹IIA4及之前版本這一檔的坦克基本都是二線的三代MBT,普遍採用的複合裝甲讓他們的抗破甲能力大幅提升,至少用臉吃一下RPG29和TOW2問題不會太嚴重(梅卡瓦除外),但這一檔的MBT們所採用的裝甲普遍不夠尖端(沒有正版喬巴姆/貧鈾/高階陶瓷全約束裝甲),並且他們中的大多數用於防護的重量並不高(LOS最少的如勒克萊爾甚至在刨除附加模組後只有550的正面LOS,10式的LOS差不多也是這個等級),這讓他們依然缺乏對抗大口徑APFSDS的能力,面對市場上用錢就能夠買到的,穿深450-500RHA /2KM等級的貨色,比如RHA120L44(M256)+DM33/2A46M+BM42/中國125毫米滑膛炮+出口型一期彈之類的組合依然有些乏力。簡而言之,對於設計這些主戰坦克的國家來說,他們的裝甲技術使得他們的MBT能夠名副其實(不害怕輕裝部隊的火力),但在成本/噸位可以接受的情況下依然難以做到對抗一線國家的MBT,所以他們乾脆放棄了繼續堆砌防禦。這也就是所謂“有針對性的取捨”。

    具體來說,在這一檔上,勒克萊爾屬於在特殊的作戰需求下犧牲了防禦性能—法國佬還是能做出基本的氧化鋁陶瓷複合裝甲的,然並卵。勒克萊爾追求的是高機動(繼承了法國佬一向的超頻狂魔傳統,勒克萊爾標稱1500馬力的發動機使用中做到2000馬力問題不大)、高射速(專精自動裝彈機三十年的法國佬在勒克萊爾上使用了高可靠性【意思是不同於90/10這兩個故障率兩位數的掉鏈子貨】的自動裝彈機,射速高達每分鐘14發)、資訊化(外號電腦坦克,炮手一鍵切換彈種你怕不怕!),目的是做新時代的高速坦克殲擊車(地獄貓這一刻靈魂附體),防禦實際上是一項很不重要的指標,所以勒克萊爾的防禦也就止步於防禦L7級別的穿甲彈和一般的ATGM了。

    而10式的思路同樣和勒克萊爾類似,利用尾艙裝彈機的高射速以及液氣懸掛帶來的良好俯仰角,在日本本土的多山地形上當一個“山地狙擊兵”,所以並不追求用正面硬吃對方三代MBT的大口徑APFSDS,而滿足於防禦一般的ATGM和口徑較小的穿甲彈。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目前公開的資訊來看,10式的炮塔正面主裝甲還是有一定厚度的(雖然沒做對抗大口徑APFSDS的試驗),但用四十噸出頭的重量做到這一點代價就是主裝甲的防禦區域非常狹小,其它位置裸奔。

    梅卡瓦的思路與以上兩位不同,而更接近於二戰初期的“步兵坦克”定位。簡單的說,由於實戰中遭遇不到有先進APFSDS的對手,敵人的火力主要以各種HEAT戰鬥部(火箭筒和ATGM)為主,加之以色列本身裝甲技術也不行,所以追求的是全面防禦和保證被擊毀後的人員生存能力。

    豹IIA4及之前的版本在這一檔中是個特例。在它們出現的八十年代,他們的防禦本來是“基本夠用”這一檔的,然而經過近三十年坦克裝甲技術和火力的大發展他們已經越來越像個小脆脆了,但德國把他們賣給二三線國家廢物利用的做法讓本來應該和俄羅斯的老式T-72一起被扔進坦克墳場的他們有了重上戰場的機會。

  • 3 # 紙上的宣仔

    它之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世界第一",其實是因為這款坦克巨大的商業成功:有諸多的歐美髮達國家都成為了豹二的使用者,或者使用了豹二的技術(比如M1A2就用了豹2的L44滑膛炮)。

    豹二(Leopard2)是一個坦克產品族的總稱,它的很多技術都傳承自美德聯合研製的主戰坦克——MBT70/Kpz70。在時間和型號跨度上相當廣,不算實驗型,從1979年至今一共衍生出了豹二基本型,豹二A1——豹二A7這麼多的型號。作為一款三代坦克,其服役年限之久,型號衍生之多,使用者之廣恐怕也只有T-72可比。從這一點來說,豹二這個平臺是非常成功的,證明了在設計上的高可擴充套件性和改進潛力。下面我就坦克三大效能:機動性,火力,防禦力來闡述豹二的效能。

    豹二演進型號

    一流的火控和火力

    豹二採用的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指揮儀式火控系統。雖然配備指揮儀式火控系統的坦克很多,譬如M1,勒克萊爾,挑戰者2也是指揮儀式,但顯然豹二的火控系統最完備,成本也最高。

    豹二的EMES-15火控系統車長瞄準鏡和炮長瞄準鏡均配有獨立的雙穩系統;對比之下伊拉克戰場大發神威的M1車長瞄準鏡甚至沒有穩定系統,只有炮長鏡才配備獨立的穩定系統,還是隻在垂直方向穩定的單穩系統;勒克萊爾還有挑戰者則是隻給車長鏡配備雙穩,炮長鏡則沒有穩定系統。

    豹二配備了Nd:YAG(釹釔鋁石榴石)鐳射測距系統和紅外焦平面熱成像系統。鐳射測距儀作用距離可達9900米,誤差僅10米;紅外焦平面成像系統作用距離2500米(同時代蘇制坦克紅外大燈探測距離僅800米)。需要說明的是這兩樣技術都來自美國,也應用到了M1上。這是美德MBT-70/Kpz70研發計劃留下來的豐厚遺產。

    出眾的火控讓豹二不論車長還是炮長都可以控制火炮進行瞄準,且靜對靜,動對靜射擊精度很高。頂級的火控系統讓豹二從發現目標到擊發僅用6秒,這在80年代屬於最快的。

    豹二的火控工作過程

    豹二的火控系統工作方式一覽

    豹二A5以前,使用的是一門萊茵金屬公司的L44滑膛炮。從A6開始則換裝了55倍徑的L55。L55,L44始終是北約最優秀的火炮,除了德國自己使用,還授權給美國的M1系列,日本,南韓等國使用;

    L44和L55

    豹二的彈藥也可以說僅次於M1A1/A2。德華人心沒美華人那麼大,不敢用貧鈾彈,所以走的是鎢合金穿甲彈輕彈高速路線,在豹二上發展了DM33,DM43,DM53,DM53A1/DM63。

    DM53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我們可以看一下看一下L44/L55發射不同彈藥時的初速和穿深:

    彈種 火炮 膛壓 初速 2000米RHA

    DM33 L44 510mpa 1650m/s 470mm

    DM43 L44 550mpa 1740m/s 560mm

    DM53 L55 1750m/s 660mm

    DM63 L55 1750m/s 未解密

    值得一提的是,DM53首次在鎢合金上實現了和貧鈾彈一樣的絕熱剪下功能(即自銳技術);DM63上首次實現了彈藥效能與溫度無關,可在-46~71°C下使用,而膛壓曲線變化不大;這是個非常了不起的進步。

    這樣的能力,在鎢合金穿甲彈家族裡是頂尖的。後來的南韓,日本,紛紛引入DM53彈藥技術,才使中國產彈藥有了長足的進步。

    頂級的機動性

    豹二配備的是MTU873柴油發動機,輸出馬力1500匹,賦予了豹二 24.2匹/噸的功率重量比;與M1A2持平,大幅領先挑戰者2,僅落後于勒克萊爾26匹/噸。大功率發動機和HSWL 354液力機械自動變速箱讓豹二具有68km/h的最大公路速度。優秀的傳動和懸掛讓豹二行駛十分平穩。豹二的一體式動力包可以在半小時內完成整體吊裝更換。

    儘管後面德國研發出功率密度更大,體積更小的MTU883和歐洲動力包(EuroPower Pack),不過豹二沒有來得及裝,這算是一個遺憾。

    相對平庸的裝甲技術

    儘管物理厚度高的嚇人,但豹二的裝甲技術可以說相對比較平庸了。德國在戰後裝甲領域積累甚少,戰後研發的豹1完全放棄裝甲防護,薄皮大餡被戰雷玩家嘲笑為“爆1”;因此並沒有給豹二帶來什麼裝甲技術的積累;豹二早期的型號使用的是堆砌多層的高硬度鋼裝甲或鈦合金裝甲;這種堆砌鋼裝甲的笨辦法對抗穿是有效的,但是對破甲彈顯得非常低效。相比M1和挑戰者使用的喬巴姆複合裝甲有不小差距,而直到豹二A4才用上了與喬巴姆裝甲類似的複合裝甲,但效能很可能不如。

    圖:M 1和挑戰者2的喬巴姆裝甲結構圖,採用鋼+陶瓷+鋼的複合結構,穿甲體擊中受到多層裝甲的橫向剪下效應,擾亂金屬射流和穿甲體。這樣的設計對穿甲彈和破甲彈均有很好的RHA等效,重量則比純鋼裝甲低得多。

    豹二裝甲物理厚度估算

    豹二炮塔最厚處高達860mm,而安裝了EMES-15觀瞄裝置的右前裝甲也有660mm。這個厚度在整個80年代來看都已經是非常罕見的;因此薄皮大餡這個詞在豹二上確實不適用,不能拿中東戰場的個別戰例來代表豹二的防護力。

    圖:豹二炮盾的裝甲LOS=420mm+240mm+80mm=740mm

    圖:豹二A4炮塔左前裝甲LOS=860mm

    圖:豹二A4炮塔右前裝甲LOS=660mm

    從豹二A5開始德國的裝甲技術逐漸趕上來。炮塔加裝了大傾角的楔形裝甲,這種裝甲看著大的嚇人,實際是空心的,這樣做為了提前誘爆HEAT;不過這薄薄的裝甲分好幾層,配有含能NERA,可以在被擊中瞬間產生橫向的剪下作用,也算是螺螄殼裡做道場了。

    圖:豹二A5的空心楔形裝甲

    總結

    豹二是一款火力,機動性,防護均衡發展的坦克。穩坐世界第一寶座幾十年是誇張的說法,但豹二坦克在多個國家服役,技術出口到美英法日韓等國;其技術特點對中國99式主戰坦克的研發也起到了非常多的啟發;這已經足以說明豹二本身的優秀。

  • 4 # 李三萬的三萬裡

    我認為這個問題不能簡單的說豹2,從79年開始生產的豹2初版(也可以說是A0),一直到世紀初生產出來,德國現役的豹2A6,已經完全不是一種坦克。像網上一直笑話土耳其豹2開到敘利亞,結果被打出個百分之二十戰損,還是被RPG、反坦克地雷、火箭炮、迫擊炮、甚至卡車炸彈各種花樣吊打,這就有點不講理了,土耳其那個確實也是豹2,但是卻是設計防穿深只有五百多到六百的A4型號,然後還是歐洲地區用淘汰了,賣給土耳其的二手貨。

    至於歐洲一線國家為何淘汰A4型號,可以百度RPG7的設計穿深,一款主戰坦克設計防穿,都已經趕不上滿大街單兵反坦克武器的穿深了,不淘汰還幹嗎?實戰當中,加拿大部署到阿富汗打塔利班的豹2A6,就沒有吃RPG被擊毀的,有一輛壓上反坦克地雷,只履帶受損,還有傳言,豹2A6,是唯一已知捱了標槍導彈,沒被擊爆的坦克。豹2跟咱們中國其實挺有緣的,八十年代,差一點就成了咱們用的主戰坦克,當時拿過來給咱們試用的豹2,駕駛體驗對咱們的開慣了59,62的坦克兵來說,是相當震撼的,居然是方向盤駕駛!居然有自動擋!還特麼居然有空調!我記得當時採訪,一夥坦克兵在笑談,有一個說62他只能開四個小時就把需下來,豹2開了四個小時他就不想下來,從駕駛舒適度上說,歐洲老追求的比美國佬都變態。把過由於德國缺鎢礦,用貧鈾彈又屬於政治不正確,A6的攻擊穿深一直上不去,現在據說準備靠口徑來解決問題,打算上155口徑滑膛炮。總之,要我是坦克兵,我選擇開豹2!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知道高氏起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