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揮弓探賾

    東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班固認為,《史記》對劉邦的讚譽,都有事實的依據,雖然推崇了劉邦的事功,也不因此而對其存在的缺點予以迴避隱瞞。

    司馬遷為什麼也來黑劉邦?這源於他為了完成《史記》的創作,忍辱偷生地活了下來,他實在沒有辦法,就去找漢武帝劉徹討個公道,結果被動用了腐刑。

    司馬遷遭受腐刑的原因,不是因為詆譭劉徹的寵臣李廣利,也不是因為極力為李稜的失敗投降辯解,其實就是因為司馬遷用手中的筆來做起了武器。

    肯定秦王朝的歷史功績,同情在漢王朝殘暴統治下爆發的農民起義,不為漢朝統治者歌功頌德,敢於揭露當時君主將相的種種隱私,把你劉徹的祖宗寫成小流氓、痞子。於是乎,在司馬遷的筆下,項羽神威凜凜,力拔山兮氣蓋世,劉邦則出身卑寒,屢屢被英雄項羽追著打,逃竄時狼狽。而班固自己也曾因為創作《漢書》,被捕入獄過。

    幸得其弟班超的及時說明,修書是頌揚漢德,並無毀謗朝廷之意。其實像劉邦這樣一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穩定王朝的統治者,是很難評價他的個人品質的。

    “漢人承秦苛法,約法三章。反其忠政,使民不倦,得天統矣。故太史公引禮文為此贊者,美高祖能變易秦敝,使百姓安寧。”

    後人往往忽略了司馬遷的不虛實,而特別看中了司馬遷的不隱惡。今天我們也只能站在司馬遷所站的角度,得出劉邦人品高下的真實結論而為證據。如今看來似乎陳舊過時,但作為一個嚴肅的歷史學家,司馬遷透過對歷史內在規律認識的深刻性,根據對百姓的貢獻,針對周王朝東遷後動盪了數百年的社會生活復歸於正常,以及在前人總結的基礎上而得出的。

    “高祖起微細,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 劉邦駕崩後,群臣皆曰。近代奇人李宗吾認為,太史公只說劉邦隆準龍顏,項羽是重瞳子,獨於兩人的面皮厚薄、心之黑白,沒有一字提及,未免有愧良史稱號。

    劉邦的面、劉邦的心,比較別人特別不同,可稱天縱之聖。劉邦能夠蕩平群雄,漢室經過了四百多年,他那厚黑的餘氣方才消滅。古之為英雄豪傑者,不過面厚心黑而已。

  • 2 # 老叟講史

    司馬遷黑劉邦確實是有的,其實像這種所謂的小事是根本沒必要寫出來的。畢竟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我整理幾件,你不妨看看。

    劉邦癖性十足,流氓本色青出於藍,這是司馬遷寫給劉邦的。具體的表現就是劉邦作為一個大齡未婚年,總愛到寡婦門前去搞破鞋。他的大兒子劉肥就是劉邦和別人搞外遇生出來的,其實這種緋聞的事情,寫在一代開國帝王的身上確實有點不佳。司馬遷是漢武帝時期的人,劉邦那時候的事情,距離司馬遷寫出來的時候將近百年的歷史了,這種事情要說早就該忘記了才對。

    司馬遷寫劉邦的糗事最經典的莫過於他在滎陽大戰失敗後,逃跑的時候,為了保自己的命,他是三番五次的往地上扔他的女兒。

    當時他們是在一輛車上,後面有項羽的追兵。劉邦就是怕被項羽的人追上,所以為了減輕重量,才扔掉自己的兒子和女兒的。要知道虎毒尚不食子,劉邦做了這種事情,確實有點大逆不道。

    還有有悖人倫的地方,就是劉邦在稱帝之後,為了顯示自己地位的尊貴,劉邦竟然接受自己老父親太公的跪拜禮。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自古至今,那有作為父親的給兒子下跪的。小心生兒子沒有屁眼。可是,我們這位劉邦大人臉不紅,心不跳的就接受了。

    你看看這種事,拿出來哪一件不夠劉邦出醜的。

    在看劉邦寫項羽的時候,寫李廣的時候,寫司馬相如的時候。明明是他們不好的事情,不對的事情,司馬遷因為對他們的偏愛,也是死命的把他們寫好,至少結局寫的很好。

    舉一個例子說李廣,李廣帶著一萬人去打匈奴,一萬多人,全軍覆沒了。這應該不是什麼光榮的事情吧。可是司馬遷不給我們談死人的事情,他給我們談,李廣是如何英勇,如何了得,如何逃跑的。你看李廣一個人在幾萬匈奴人中逃跑了,這是多麼牛的事情呀,擱在你身上,你能行嗎?

    史學家的筆,真的很神奇。只要他想寫什麼,濃墨重彩的一筆,就能把你是好是壞給勾勒出來。

  • 3 # 冷清先生

    【司馬遷史家之敗類、《史記》史學之謗書】

    司馬遷者,字子長,生於前145年,陝西韓城人。其父司馬淡,漢之太史令。其祖父司馬喜,以四千石粟米購得九等五大夫爵位者也。其父司馬淡死後,司馬遷以世家子弟入仕,初為幕府郎中(營級參謀),隨軍入巴蜀。前108年,司馬遷為太史令,年俸600石。斯年,司馬遷以皇家資料寫《太史公書》。

    公元前99年,李陵出居延擊匈奴,被匈奴主力圍困,突圍時韓延年戰死,李陵投降匈奴,漢軍突圍而回來者四百多人。漢武帝出兩路漢軍擊匈奴欲搶回李陵,公孫傲回來報告說:“李陵率匈奴擊漢軍”,漢武帝遂廷議李陵之罪。滿朝皆曰李陵可殺,惟司馬遷為李陵脫罪,暗示李廣利於漢武帝的裙帶關係,漢武帝以司馬遷“誣妄”下獄。

    司馬遷之罪非死罪,可以用50萬錢(摺合銀600兩)贖罪。司馬遷兩個兒子及親族,皆跑回韓城,並且改姓為同(仝)馮兩姓,因此無人出錢替司馬遷贖罪。當司馬遷被執行腐刑後,讓司馬遷的心靈發生了重大變化司馬遷心理變態了。司馬遷要復仇,用他手中刻字寫字的刀筆復仇,從此司馬遷背棄了史學家的職業操守。

    司馬遷在後半部《史記》中,除了歷史結局不能改變外,歪曲歷史顛倒黑白,把英雄抹黑為流氓無賴,把獨夫民賊吹捧為英雄。司馬遷在後半部《史記》中,他的良心徹底泯滅,他的職業操守徹底喪失,以個人好惡胡編亂造歷史,司馬遷是史家中最大的敗類。

    【一】司馬遷銷燬漢高祖劉邦32歲前的歷史資料,抹黑劉邦是流氓無賴,《漢高祖本紀》和其他傳記不能對照,嚴重不符合歷史事實。

    比如,在《公子無忌傳》《張耳傳》《盧綰傳》裡的劉邦,從小就是品學兼優的好孩子,32歲以前的劉邦志向遠大,崇尚信陵君,是一個遊俠劍客。

    《史記、魏公子傳》:“高祖始微少時,數聞公子賢。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從擊黥布還,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 ”

    這段話表明信陵君,是高祖劉邦的精神教父,劉邦從小到大到當皇帝,都把信陵君作為自己的榜樣,劉邦臨去世一年前,路過大梁(開封)都不忘給信陵君掃墓,並且安排五戶人家給信陵君世代守墓。

    《史記、盧綰傳》:“盧綰者,豐人也,與高祖同裡。盧綰親與高祖太上皇相愛,及生男,高祖、盧綰同日生,裡中持羊酒賀兩家。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裡中嘉兩家親相愛,生子同日,壯又相愛,復賀兩家羊酒。”

    這段話說明劉邦和盧綰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兩個人一起上學,團結同學“仁而愛人”,劉邦和盧綰被縣裡評選為“三好學生”,鄉親們拿著酒拿著羊,到老劉家和老盧家,恭賀兩個孩子受到縣裡的嘉獎。

    《史記、張耳》“秦之滅大梁也,張耳家外黃。高祖為布衣時,嘗數從張耳遊,客數月。秦滅魏數歲,已聞此兩人魏之名士也,購求有得張耳千金,陳餘五百金。張耳、陳餘乃變名姓,俱之陳,為裡監門以自食。”

    這句話表明,劉邦崇尚信陵君,是有理想有抱負的熱血青年。劉邦18歲起,徒步到大梁,追隨信陵君,好多次在張耳處做“遊俠劍客”,成為一名反秦鬥士。劉邦經常跟隨張耳雲遊四方,每次出去都好幾個月。

    【二】司馬遷在《項羽本紀》和《夏侯嬰傳》中抹黑劉邦彭城之敗時,三次把自己的兒女“魯元公主”和“孝惠”推下馬車。但是,在《高祖本紀》中,劉邦彭城之敗後,派人接自己的家室,家屬們都被楚軍抓走了。彭城之敗以後,劉邦只找到“孝惠帝”一個人,那麼劉邦是如何把“魯元”和“孝惠”,同時推下馬車的。難道魯元有分身術嗎?

    《史記項羽本紀》“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曰:“雖急不可以驅,奈何棄之?”

    《史記夏侯嬰傳》:“至彭城,項羽大破漢軍,漢王敗,不利,馳去。見孝惠、魯元,載之。漢王急,馬緩,虜在後,常厥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漢王怒,行欲斬嬰者十餘,卒得脫,而致孝惠、魯元於豐。 ”

    《史記;高祖本紀》:“乃取漢王父母妻子於沛,置之軍中以為質。

    漢王之敗彭城而西,行使人求家室,家室亦亡,不相得。敗後乃獨得孝惠,六月,立為太子,大赦罪人。”

    【三】司馬遷對劉邦打的勝仗,要麼一筆帶過,要麼閉口不提;而把劉邦打的敗仗,添油加醋大肆渲染,故意把劉邦描述為常敗將軍!其實,劉邦打的勝仗非常多,只打過三次敗仗,剛起兵的時候,雍齒反叛劉邦,敗過一次,劉邦敗給項羽兩次:第一彭城之戰和第一滎陽會戰。劉邦勝過項羽四次,第二次滎陽會戰,第二次彭城之戰,成皋戰役,垓下會戰。

    項羽是如何被劉邦擊敗而丟失滎陽的?項羽是如何被劉邦擊敗而丟失彭城的?司馬遷一概不予記載,成皋戰役,劉邦命令劉賈和盧綰攻取十七城,項羽逃出成皋,司馬遷故意寫成了,項羽放棄成皋去攻打彭越。

    劉邦的政治才能可以甩項羽十條街,劉邦的人品和個人魅力可以甩項羽八條街,劉邦的用人戰略可以甩項羽五條街,劉邦的軍事帶兵能力可以甩項羽三條街;劉邦唯一不如項羽的單兵作戰能力,鴻溝對峙,項羽要和劉邦“單挑”,劉邦說:“吾寧鬥智不鬥力也。”

    垓下一戰,全殲項羽十萬楚軍,項羽在東城被灌嬰手下五名將校殺死。《灌嬰傳》:“項籍敗垓下去,嬰以御史大夫受詔將車騎追項籍,至東城破之,嬰所將卒五人共殺項籍,皆封列侯”。

    班固在《典引》中漢明帝說:“司馬遷著書,成一家之言,揚名後世。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刺激,貶損當世,非誼士也!”

    《後漢書、蔡邕傳》:王允說:“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做謗書,流於後世。”

    司馬遷是史家中的敗類,《史記》是一部野史,《史記》是一部誹謗之書,司馬遷首開史家偽篡歷史之先河。

  • 4 # 遙望燕園

    在網上看劉粉和項粉爭吵不休,也是蠻有意思的。

    在項粉的眼中,項羽是無所不能的霸王,心胸寬廣,心下光明,若不是著了劉邦小人的道,天下不可能姓劉。即便是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項羽死也是死得那麼有尊嚴,而不是像劉邦在彭城兵敗那樣,夾著尾巴逃竄,為了活命,不惜把一雙兒女踹下馬車。

    但在劉粉的眼中,所謂劉邦踹孩子的事,根本就不存在,是司馬遷虛構出來的,是專門用來黑劉邦的。

    然後,兩派爭來吵去,無休無止。看他們爭吵,覺得蠻有意思的,他們拿同一本書作為參考材料,竟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然後爭得面紅耳赤,你說是不很有意思?

    司馬遷真的黑劉邦捧項羽了嗎?

    彭城兵敗後,劉邦把一雙年幼的兒女踹下馬車的事,真是是司馬遷虛構的嗎?真是司馬遷往劉邦身上潑的髒水嗎?

    作為一個非項羽粉,我認為,司馬遷並沒有黑劉邦,劉邦應當是把一雙兒女踹下馬車了。

    同時,因為這事有些影響劉邦偉光正的形象,司馬遷還特意在《史記·高祖本紀》中為劉邦遮掩了,沒提他踹孩子的事,而是直接寫他接到劉盈,回關中後,把劉盈封為太子了。

    但在一些劉粉的眼中,因為司馬遷沒在《史記·高祖本紀》中寫劉邦在彭城兵敗後接到魯元公主,因而認為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和《史記·樊酈滕灌列傳》中記載的劉邦踹孩子與《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的相矛盾,所以司馬遷是在編排劉邦。

    還有人認為,劉邦幾次三番地把孩子踹下馬車,但孩子竟然毫髮無損,也是不合常理的,因而認定劉邦踹孩子是虛構的。

    可實際上,劉盈和魯元被劉邦從馬車上踹下來,真的毫髮無損嗎?恐怕未必啊。

    劉盈和魯元,在劉邦去世後的七八年裡,相繼去世,令劉邦的妻子呂雉白髮人送黑髮人,難道不能多少說明些問題嗎?在項羽的軍營中當了兩年多人質的呂雉至少比魯元公主多活了二十多年,甚至三十年,而劉邦應當也比魯元多活了二三十年,劉邦的父親,也吃過項羽的牢飯,至少比魯元多活了三十年,怎麼到魯元這,就如此短壽呢?會不會是從馬車跌下時受了什麼創傷呢?

    再者,《史記·高祖本紀》中沒有記載劉邦在彭城兵敗後找到魯元公主,不是很正常嗎?因為這一段主要要表現的是劉邦立太子,而非立公主啊,讀書讀到如此死嚼字眼,或許是不會讀書,或許是故意的。

    為什麼我認為劉邦把一雙兒女踹下馬車的事應當是真的?

    首先,此事記載於《史記·項羽本紀》和《史記·樊酈滕灌列傳》,兩處的文字雖不完全一致,但細節一致,是明顯的互見法。

    其次,劉邦早些年曾遭受家裡人的羞辱,彭城兵敗那一刻,或許是記憶中的屈辱感再次湧上心頭,對親人實施了不理智的報復。

    劉邦的父親看不起劉邦,總是教育劉邦要多置產業,似乎在劉太公的眼裡,劉邦是最不成器的兒子,劉太公在這個兒子身上所有的投資都失敗了:供劉邦上學學《尚書》,小時候的劉邦也曾品學兼優,但長大後竟然只混了一個亭長,還整日遊手好閒的。

    劉邦的嫂嫂更是看不上劉邦,劉邦帶著一幫兄弟回家吃飯,嫂嫂在那假裝刷鍋,讓劉邦和兄弟們誤以為沒有飯食了,兄弟們走了之後,劉邦發現鍋裡還有很多粥,劉邦當時很鬱悶,認為嫂嫂沒有當大的樣,但當時的劉邦,在嫂嫂眼裡,只是一個遊手好閒的無賴,劉邦自知人微言輕,能怒卻不能言。

    最讓劉邦感到難受的是,劉邦起事後,整個家裡,只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支援自己的革命工作,跟自己上了前線,其他家人都不願跟著劉邦。這算什麼事啊?別人都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但在劉邦這,竟然不存在,真正靠得住的,還是那些跟著自己交好的外人!

    這樣的人生經歷,難免讓劉邦覺得,家裡人也是靠不住的,是累贅,因此,在最危急的關頭,劉邦選擇把腳伸向家裡人,對家裡人實施了不理智的報復。

    參考資料《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項羽本紀》、《史記·楚元王世家》、《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快船逆轉爵士,縮小和湖人的勝率差距,11月內有可能反超湖人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