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佳話童心

    情緒是非常正常非常自然的人類體驗和感受,無論什麼情緒,都有其存在的正面意義,不恰當的處理方式,就會造成傷害。特別是孩子的情緒,更應該得到很好的疏導,不能硬生生地控制或壓抑他們的情緒,一味地壓抑和控制就有可能憋成心理問題,或者積累太久之後出現無法控制的大爆發。

    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家長務必慎重對待。

    首先要教給孩子正確認識情緒。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主動表達自己的情緒,並在合適的場合幫助孩子理解和認識他的情緒。

    其次,教給孩子學會接納情緒。

    接納情緒,並不代表認可情緒附帶的行為。接納情緒,我們才能承認自己對外界情境的反應是正常的。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去進一步幫助孩子處理情緒,以及行為。

    最後要教給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只有能夠正確表達出自己的情緒,才能可控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既不會讓情緒積累,也不會讓情緒肆意地爆發。

    以上是關於管理情緒的幾點建議,但是題主所說孩子總感覺自己受了委屈,這是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需要家長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理解他遇到的問題,先是要共情孩子的感受,然後要進行合理的心理和行為方面的疏導。

    另外,在對孩子愛的表達上家長一定要注意愛是無條件的,不要總是說這樣的話:你考試得了100分,我就送你最喜歡的禮物。試問你愛的是100分,還是孩子?

    孩子總感覺委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足夠的安全感。建議父母對待孩子,一定要讓他感受到你的愛和支援永遠都是無條件的。有了這樣的心理支援,孩子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委屈,都不會出現太多難以控制的心理狀況。

  • 2 # 知足的毛頭

    父母除了給孩子愛和自由,還要學會給孩子樹立規則和界限,跟孩子說不。

    父母拒絕孩子從來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拒絕孩子的時候是否羞辱了孩子。

    譬如,孩子吃飯吧唧嘴的時候,父母通常有兩類反應。

    一類父母會直接告訴孩子說,吃飯時不可以發出聲音哦,後面不會有什麼事。

    另一類父母在糾正孩子的這些小毛病時,是帶著厭惡情緒的,會說,你吃飯時能不能不要像豬一樣,吧唧吧唧的!

    後一類父母會帶給孩子內疚感和屈辱感。當然,從心理學的角度,是這類父母潛意識裡的內疚和屈辱感投射性地攻擊自己,其實父母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宣洩往往他們自己並沒有意識到,給孩子的心理傷害是不知不覺中造成的。

    所以,養育孩子的時候,有問題的本身不是拒絕孩子,而是做父母的,在拒絕裡面加了很多私貨給孩子。比如:期待、壓制、恐懼、焦慮……有的是源於對孩子的敵意,有的是源於對我們內在的、或者童年經歷的敵意。所以科胡特說:不帶敵意的堅決,不含誘惑地深情。

    這句話很短,但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用心踐行的路很長。

  • 3 # 夢之覺

    家長平時多觀察孩子,什麼事情容易引發孩子的情緒,形成習慣了嗎?為什麼會有情緒?孩子有什麼需求?家長必須先讓自己冷靜下來,進行理智的分析,如果說 孩子的問題是家長的問題,那麼做為家長,我們有責任和義務進行反思!

    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氣

    孩子遇到困難讓他們自己解決,如果受了委屈,或者需要家長幫助,可以多與孩子交流,讓孩子習慣於傾訴,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但是不能發脾氣!

    多鼓勵孩子,從小讓孩子養成一種Sunny的心態,獨立的個性

    從小我們習慣於滿足孩子的要求,一旦不能滿足時,孩子就會委屈了!想想我們是否可以多拒絕孩子一樣些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制定幾條規則,讓孩子有一些正確的認識!鼓勵孩子多想想為什麼!培養孩子開朗樂觀的性格!

    互相幫助,樂於助人

    引導孩子學會尊敬和關心父母長輩,當孩子懂得幫助別人是多麼快樂時,孩子就不會隨意發脾氣!當孩子建立起自己的個性時,也就學會了控制自己不良的情緒了!做為家長,我們更應該做好孩子的模範工作,給孩子一個幸福溫暖的家庭,給孩子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 4 # 京西玉人

    我曾經是一名專業的幼師,孩子總感覺委屈,小孩子是真的受委屈了嗎?

    我們班曾經有個小孩,就是情緒總是失控,全班的小孩他每天打一遍,打完了別人自己還委屈,和家長溝通,家長就說“我們家小孩,脾氣特別不好,你別招他就行了”和家長無法溝通。

    我就問他為什麼打小朋友,他說我委屈,我就想打人,在家我爸我媽,我爺爺奶奶,我全打。為什麼你總覺得自己委屈呢?小孩無語了。其實不是小孩有多委屈,才導致的情緒失控,而是做家長的沒有抓住孩子的心裡,有情緒失控時就是一味的寵著,慣著。可能有些家長會以為我的話不好聽,真的,小孩的情緒失控和家長有直接的關係。發現孩子委屈了,問明委屈的原因,正確的誘導,而不是聽之任之。別以為你說什麼小孩子聽不懂,耐心去疏導,必有成效。

    若小孩子的確沒有安全感,怕些什麼,而有委屈的感覺,要細心的找出委屈的原因,慢慢的的開解。來緩解孩子的情緒。

  • 5 # 源小米

    我不知道你說的這種情況是發生在學校還是在家裡,你的孩子有多大了,上了幾年級,你都沒有交待清楚,我只能猜測著回答,不到之處還原諒。

    孩子總感覺受了委屈,那是因為孩子過於脆弱,也就是家長把孩子保護的太好了,所以很難接受挫折,一點不滿意就會有委屈感,然後爆發出來無法控制。

    我的建議是你要學會冷處理。就是當你發現你的孩子很委屈時,你明明勸過還是不起作用時,你就假裝看不見,你去做別的事情,忽略他,哪怕他哭喊也不用理會,你只要告訴他,哭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自己以後不會縱容他這樣下去的。

    等孩子哭夠了,你再給他講道理,讓他說一說他的委屈,他希望怎麼解決,哪些是自己可以滿足他的,哪些是他的無理請求,表明自己的立場,等事情解決後再告訴他,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但發脾氣,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是最愚蠢的一種。

    我見過許多小孩子亂髮脾氣的,總是認為都是別人的錯,都是別人的不好,與父母撒潑的,背後原因都是小時父母過分寵溺的結果,有些家長總說自己的孩子小,他還是一個孩子這一類的話,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熊孩子出現。

    教育孩子,必須從娃娃抓起,規矩,早一點教會孩子,對孩子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當孩子犯錯誤時,不要總給他找藉口開脫,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是一個懂事明禮的人了。

    以上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6 # 夢迴江南star

    孩子總感覺受了委屈,情緒無法控制。做為家長該如何面對這種情況?首先要反思一下,在孩子的問題上自己哪裡做得不好。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出現問題,父母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過份溺愛孩子:現在的家庭孩子少,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家長不忍心看到孩子受一丁點的委屈,要什麼給什麼,即便是不合理的要求也儘量去滿足。這樣容易養成孩子任性自我的性格,稍有不滿意就會鬧情緒。父母要注意有選擇性地滿足孩子的要求,並且注意不要孩子一有什麼要求就馬上滿足他,有意地延遲滿足他的時間,這樣既能讓他體驗到,得到想要的東西時的快樂心情,也能培養孩子的耐心。

    有意幫孩子推卸責任:比如孩子打碎了花瓶,不是幫孩子找找原因,而是為了安撫孩子的情緒,直接把責任推到花瓶的身上。孩子在和別的小朋友起了矛盾和爭執時,家長不是仔細幫孩子分析一下誰對誰錯,而是指責別人的孩子不好。這樣的孩子,受到一點點挫折和委屈。就有可能情緒失控。平時家長要引導和鼓勵孩遇事敢於承擔責任,有責任心的孩子也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父母包辦孩子的一切事情:一兩歲的孩子就會有自己動手的慾望,比如自己搶著穿衣服鞋襪,自己動手吃飯,做父母的要鼓勵孩子去做,不能怕麻煩,就去剝奪孩子的動手機會。孩子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會培養他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減少情緒低落的可能性。

    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榜樣,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也不可忽視。父母要遇事沉著冷,不能亂髮脾氣。平時參加活動或比賽時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不去太在意輸贏,只開心享受活動的過程。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對孩子的性格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好父母不是能留給孩子萬貫家財,而是能做到:幫助孩子在你離開後能獨立生存;幫助孩子和其他人融洽地溝通;幫助孩子學會跌倒後自己爬起來;幫助孩子欣賞自己和他人;幫助孩子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任何事情;幫助孩子學會珍惜幸福,懂得感恩;幫助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幫助孩子養成Sunny、積極、樂觀的性格。

  • 7 # 素秋慈

    孩子就是孩子,細心耐心加疼惜,就會好的

    家長說孩子總感覺受了委屈,也許是孩子表現出易激動、愛哭、愛鬧,或者胡攪蠻纏的情況,而且家長的安慰和指令都起不到效果,為此,家長感到無可奈何。

    情緒是什麼呢?

    情緒是情感的變化,如果情緒無法控制,說明情感需求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

    雖然孩子表現的情緒都類似,但事實上,孩子的情感需求和變化卻有很多不同。

    當孩子的慾望沒被滿足,他表現出來的情緒,只是為了達到目的;

    當孩子被人欺負時,沒有得到及時的幫助或者安撫,他表現的情緒是因為不安全感;

    當孩子感到委屈挫折時,沒能得到支援或者鼓勵,他表現的情緒,是失望和無助;

    當孩子身體有恙,感到不舒服的時候,他表現的情緒,便是渴求溫暖和愛撫;

    孩子可以有無數的憤怒、愛鬧和過激的反應,但並非所有的都因為委屈,家長不應該等孩子爆發情緒了才察覺,而應該適時預判到孩子的情緒。

    有了情緒,要去了解情緒從何而來

    家長如果能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不舒服,就要試著耐心鼓勵孩子說出情緒,然後能夠根據情況進行處理。

    如果孩子只顧發洩情緒,而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那家長可以嘗試引導孩子說出情緒,或者替孩子說出他的情緒。

    同時,家長應該告訴孩子,有了情緒的正確表達方式,在下次有了情緒的時候,懂得和家長進行合理的溝通,慢慢地,孩子學會溝通和表達,應該壞情緒出現的次數就會變少。

    總之,不管有多少教育的理論,都不離一點:找到問題的起源,然後針對性地解決。對於孩子,如果只是哄他,或者寵他,除了讓他的個性變得更加乖張,對他的性格成長沒有任何的幫助。

    教育孩子是系統工程,嬉笑怒罵都是不同的教育方法,而且,教育這件事是不可能急於一時的,就像煨湯一樣,需要放小火,慢慢烹哦~

  • 8 #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孩子總感覺受了委屈,情緒無法控制,作為家長該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呢?

    這位家長是比較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值得讚賞。他能夠覺察孩子的情緒,希望尋找有效的辦法,更好地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有一位家長遇到過類似情況, 他描述孩子在學校遇到的情況:午餐排隊領飯菜時,有同學插隊,孩子直接勸告無效,就走到前面去插入,因此引發了前後推搡引發混亂。老師看見後,讓他們兩個人都離開隊伍,站在一旁接受處罰。孩子因此十分惱火,覺得老師處理不當,心生怨氣。當家長的不知道該如何疏導孩子的情緒。其實,當這位家長不知所措時,是非常心疼孩子,也是十分理解孩子的感受,但是怕自己一味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的話,自己的話語會影響到孩子與老師之間的關係。作為家長十分注重維護良好的師生關係,這是十分可貴的。當自己還沒有想好怎麼說的時候,先學會傾聽,學會等待,學會請教,盡力探究有效的辦法。我覺得家長首先應該是孩子真誠的陪伴者,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讀懂他的情緒來源:孩子,你出於公正的角度,想盡力維護公共秩序,對於插隊的現象十分反感,所以有勇氣出來阻止插隊。然而,老師沒有弄明白事情的起因,只看到你們兩個人在隊伍中爭吵,簡單地做出處理,讓你感到十分委屈是嗎?當孩子被父母理解時,他的情緒自然消失了。但是真正引導他正確地看待問題,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應該引導他去思考:今天你採用的是先口頭勸告,然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用插隊的形式來告訴他插隊是對的。導致的後果是,被老師看到後一起受罰。你一定不想接受這個結果,那麼我們一起來想想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最好的辦法是,可以讓插隊的人停止不良行為,自己也避免受到處罰。在父母的引導下,孩子可能會冷靜地思考,想出更多的辦法。也可以預測一下,各種辦法會帶來怎麼樣的結局?這時讓孩子學習選擇最佳處理辦法。整個過程中,孩子得到了父母的共情,維持正義的勇氣得到了保護,思維得到了訓練,學會了選擇,學會了預測事態的發展方向。最後才告訴他,遇到事情可以多想一些辦法,然後從中選擇最快捷,最簡便,最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處理事情的能力不斷提升。如果有了合適的對策,就不會引起別人的誤會,自己的情緒也不會因此而衝動。
  • 9 # 成雲社初心

    受委屈這種感受對小孩來說很正常。

    媽媽沒有隨叫隨到啦,玩具不聽話啦,世界沒有圍著自己轉了……

    可以說非常平常,重點是孩子感覺自己受了委屈,如何平復自己的情緒。

    受委屈,有情緒,是正常的。

    孩子就是這樣修正自己的世界觀。

    題主問題的關鍵是,孩子總覺得委屈,這說明孩子以前受委屈時候沒有被很好的“呵護”。

    這種委屈感蔓延了。

    本來可以很快就“過去”的委屈情緒,在其它事情上反覆被激發出來。

    想破除這種情況,需要父母悉心呵護。

    比如“媽媽沒有隨叫隨到”,就抱一會兒孩子,說:媽媽愛你,只是媽媽剛才有點事情沒有來,請你諒解媽媽。

    抱著孩子,直到孩子情緒平復。

    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愛,漸漸這種情況就少了。

    最忌諱跟孩子講道理“你沒看到媽媽在忙嗎?晚一會兒來又能怎麼樣?!”

    孩子如果聽到這樣的話和語氣,就會有“缺愛”感。

    缺愛會加重委屈,因委屈而來的情緒就會遷延不斷。

    心靈扶助者〔成雲社〕~初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腰5骶1椎間盤突出,該怎麼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