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景行皓

    大家都知道垃圾分類對減少垃圾處置量,降低處置成本,減少處置過程中的各項汙染因素,提高資源化利用率以及保護環境都有積極意義 ,所以任何政府都倡導垃圾進行分類。但我個人覺得垃圾分類不僅僅是個體行為,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公民個體環保意識的加強和自覺,也包括政府配套設施的完善,同樣也需要相關廢物處置企業和回收利用企業的無縫對接,這三者缺一不可,只要做好這三方面的工作才算真正意義上做好垃圾分類的工作。

    試想想一下,如果我們個體沒有環保意識,不懂得垃圾分類的好處,也就不會將垃圾分類,如果我們市民將垃圾分類好了,但外面就只有一個垃圾桶,叫我們把分類的垃圾怎麼丟啊,再者所有的垃圾都分類好了,但當地沒有相應的回收利用或處置企業也是白搭。所以,就目前中國的國情來說,真正做好垃圾分類的工作還很漫長的一段路要走。

    在中國垃圾分類從大的方面來分,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就和我們息息相關的垃圾主要是生活垃圾,對大家來說要做好的就這方面的分類工作。生活垃圾是指在我們公民日常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沒有使用價值或者丟棄的廢物。我們可以從他的組成上來進行分類,主要可以分為這幾大類:

    1.廢塑膠:主要是大家丟棄的塑膠製品,如塑膠袋,薄膜等等。

    2.廢紙:主要是大家丟棄的包裝紙盒,紙箱,書本等等。

    3.廢金屬:主要是大家丟棄的金屬製品,如電池,電子產品,電氣,金屬產品等等。

    4.餐廚:主要是居民廢棄的食品,原材料,加工後的剩餘物,剩菜飯等。

    5.庭院垃圾:主要是清掃庭院後的枯枝落葉等。

    6.雜類:如打掃垃圾,泥土,陶瓷,竹木類等等。

    在這其中廢塑膠,廢紙,廢金屬都可以交給資源化利用企業再迴圈利用,餐廚和庭院垃圾可以進行高質量的堆肥處理,生產出優質的農用複合肥,其它如陶瓷和竹木類也是可以再迴圈利用的,真正上沒有使用價值的垃圾是極少的。從上面的分類可以看出,實際上我們所指的垃圾大部分是可以再利用的,還可以創造出大量的價值,不僅節約資源,還保護了環境。

    一個沒有分類的垃圾不僅無法再迴圈利用,還增加了處置成本,通常只能做無害化處理,浪費了資源,還汙染了環境,這也是我們要大量提倡進行垃圾分類的目的。

  • 2 # 誰讓我追影

    近日在家大清理,很多沒用的東西就被清理出來,廢品該賣的賣,該扔的扔,但是到了處理某一種垃圾,我遲疑了——舊內衣。

         對於廢舊的內衣,尤其女士內衣,不知道別人是怎麼處理的,問我最好的朋友,她說就這樣扔了。可是我覺得這屬於個人隱私,隨便一扔好像不太妥當。我們樓下的垃圾桶,是沒有分類設定的。每天都有拾破爛的人來翻找的,垃圾桶又是沒有底的,來翻的人為了方便,索性把桶拿起來挪到旁邊,他好盡情地仔細地把每個垃圾袋捅破,找出他需要的東西就走了,當然是不記得把垃圾桶放回去的。剩下的就一片狼藉地堆在地上,蒼蠅密密麻麻,看著讓人毛骨悚然。而附近狗特別多,有些非寵物類狗狗就去接著刨垃圾堆,我一想到自己的內衣要是被狗狗翻出來暴露在青天白日,嘸……好恐怖啊!

         猶豫啊,不丟吧,家裡也沒地方放,丟吧,也沒人專門回收衣服。思來想去,我把衣服袋子用膠帶緊緊封好,在外面貼上一張字條,醒目地標上“舊衣”。我想,這樣那些翻垃圾的人看到是對自己無用的,就不會去捅破了吧。也就能避免想象中的恐怖景象了。

         深深體會到垃圾分類的重要,當然平日生活中我也算小心的,生活垃圾放一邊,廚房垃圾放一邊,而對於腐爛的水果和蔬菜,我會切得碎碎的倒進廁所下水道,這樣避免了腐敗食品吸引蒼蠅,而大多數人是不會管這些的,他們覺得垃圾桶就是裝垃圾的,有的人買來魚就在垃圾桶邊開膛破肚,弄出來的內臟就丟在路邊,那股腥臭味,讓過路人無不掩鼻。

         地球,這個我們唯一賴以生存的星球,我不好說什麼我要為環保做多大貢獻的高調,我只想說,與人方便,自己方便,我們每個人在處理垃圾的時候細心一點,環衛工人也會輕鬆些,大家都開始對垃圾分類,整個垃圾處理系統才會更高效地為我們服務。那麼身邊的環境自然也就越來越養眼了,大家的心情不是更愉快些嗎?

    當前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在社會化、市場化等方面開始新的嘗試,但是覆蓋面不高,工作推進難度較大。

      研究發現,當前垃圾分類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法治滯後,且缺乏操作性

      當前社會通常把垃圾分類投放視為一種公益行為,以鼓勵為主。對垃圾分類沒有設定基本的底線,法律缺位,缺乏相應的懲罰措施和約束機制。

      (2)居民垃圾分類認知度不高

      多數市民分類意識不強,多數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瞭解不夠全面深入。居民對社群的宣傳設施視而不見,不少人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

      (3)生活垃圾治理成本費用機制缺乏

      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不完善、收費主體不統一、徵收標準過低,收費的強制性和規範性不夠強,未能體現“汙染者付費”原則。

      (4)財政投入未能覆蓋垃圾全生命週期

      城市公共財政對垃圾分類未能給與高度支援,僅停留於“清運”層次,未及真正的無害化處理,遑論分類。

      (5)資源化、產業化水平低下

      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經營能力羸弱,盈利水平低,產業鏈殘缺,市場發育不健全。垃圾分類之後,再生資源缺少出路,透過市場機制帶動回收產業效果不顯著。

      (6)垃圾治理的共識基礎薄弱

      居民和市政環衛部門之間缺乏信任,沒有合作。兩者陷入囚徒困境,互相抱怨。

      垃圾分類的幾個關鍵點

      (一)多方著力,破解居民的“高意願、低行動”難題

      透過多年的宣傳普及,一些城市居民垃圾分類知識有所知曉,但是仍然存在“高意願、低行動”現象。知而不行是大多數居民存在的問題。研究發現,垃圾分類行為的實現取決於三大因素:主觀因素、客觀條件和刺激性措施,即情境因素、行動便利性以及個體的認知和態度。

      宣傳教育固然能夠解決認知層面的問題,但是從認知到行動,需要一系列的轉化環節和外部因素。在個體方面,第一階段需要解決從認知到“說服”的問題,即“我知道”但是“我不聽”;第二階段需要解決從接受到行動的問題,即“我同意”但是“我不做”。

      創新擴散理論提出,創新事物的累積擴散程度總體呈S型曲線形態,即一開始只有少部分的先驅創新者(2.5%)和早期採用者(13.5%)接受,接著早期大眾開始接受(34%),再接著晚期大眾開始接受(34%),最後還有約16%的“遲緩者”較晚甚至永遠難以接受(見下圖)。在創新擴散的前期,迅速累積10~20%的“早期採用者”將可能成為創新擴散的關鍵轉折點。

      把居民的垃圾分類認知變成行動,需要多方著力,著力點可概括為:法治的壓力、市場的拉力、輿論的推力。透過建立健全法制,強制約束垃圾投放行為;透過經濟手段激勵垃圾分類,包括對高標準分類的獎勵和垃圾收費;透過營造健康文明的社群環境、傳遞正能量、樹立正確榮辱觀等方式,形成良好輿論氛圍。

    當前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在社會化、市場化等方面開始新的嘗試,但是覆蓋面不高,工作推進難度較大。

      研究發現,當前垃圾分類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法治滯後,且缺乏操作性

      當前社會通常把垃圾分類投放視為一種公益行為,以鼓勵為主。對垃圾分類沒有設定基本的底線,法律缺位,缺乏相應的懲罰措施和約束機制。

      (2)居民垃圾分類認知度不高

      多數市民分類意識不強,多數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瞭解不夠全面深入。居民對社群的宣傳設施視而不見,不少人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

      (3)生活垃圾治理成本費用機制缺乏

      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不完善、收費主體不統一、徵收標準過低,收費的強制性和規範性不夠強,未能體現“汙染者付費”原則。

      (4)財政投入未能覆蓋垃圾全生命週期

      城市公共財政對垃圾分類未能給與高度支援,僅停留於“清運”層次,未及真正的無害化處理,遑論分類。

      (5)資源化、產業化水平低下

      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經營能力羸弱,盈利水平低,產業鏈殘缺,市場發育不健全。垃圾分類之後,再生資源缺少出路,透過市場機制帶動回收產業效果不顯著。

      (6)垃圾治理的共識基礎薄弱

      居民和市政環衛部門之間缺乏信任,沒有合作。兩者陷入囚徒困境,互相抱怨。

      垃圾分類的幾個關鍵點

      (一)多方著力,破解居民的“高意願、低行動”難題

      透過多年的宣傳普及,一些城市居民垃圾分類知識有所知曉,但是仍然存在“高意願、低行動”現象。知而不行是大多數居民存在的問題。研究發現,垃圾分類行為的實現取決於三大因素:主觀因素、客觀條件和刺激性措施,即情境因素、行動便利性以及個體的認知和態度。

      宣傳教育固然能夠解決認知層面的問題,但是從認知到行動,需要一系列的轉化環節和外部因素。在個體方面,第一階段需要解決從認知到“說服”的問題,即“我知道”但是“我不聽”;第二階段需要解決從接受到行動的問題,即“我同意”但是“我不做”。

      創新擴散理論提出,創新事物的累積擴散程度總體呈S型曲線形態,即一開始只有少部分的先驅創新者(2.5%)和早期採用者(13.5%)接受,接著早期大眾開始接受(34%),再接著晚期大眾開始接受(34%),最後還有約16%的“遲緩者”較晚甚至永遠難以接受(見下圖)。在創新擴散的前期,迅速累積10~20%的“早期採用者”將可能成為創新擴散的關鍵轉折點。

      把居民的垃圾分類認知變成行動,需要多方著力,著力點可概括為:法治的壓力、市場的拉力、輿論的推力。透過建立健全法制,強制約束垃圾投放行為;透過經濟手段激勵垃圾分類,包括對高標準分類的獎勵和垃圾收費;透過營造健康文明的社群環境、傳遞正能量、樹立正確榮辱觀等方式,形成良好輿論氛圍。(二)準確把握垃圾全生命週期的難點

      垃圾分類貫穿垃圾全生命週期,不僅僅限於源頭,還包括過程和末端,而且每個環節難點都不一樣。基於全生命週期,按照杭州市的垃圾分類經驗,可將分類工作劃分為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置四個環節。

      分類投放的難點是涉及主體複雜多樣、點多面廣。相關利益主體既有居民也有機構,既有生活消費產生的,也有經營活動產生的。就居民層面而言,既有城鄉分佈的空間差異,也有城市社群不同物業管理狀況,這些情況直接影響垃圾分類行為的實施、監督和考核。

      分類收集的難點是收集活動密度低、物流成本高、二次分揀利潤低。由於缺乏集中統一的規格型別,廢棄物組分複雜,分類收集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平均成本高,單靠自生能力不足以覆蓋收整合本。在政府財政支援力度不足的情況下,分類收集難以為繼。

      分類運輸的難點是市政環衛部門缺乏監督考核和激勵機制。由於法律不健全,市政環衛部門在垃圾運輸的過程中缺乏對分類後的垃圾進行分類運輸,沒有按照通行的做法將再生資源和廚餘垃圾分開,由於缺乏對混裝運輸的約束性制度,運輸車輛的配置就很難落實分類要求。再者,分類運輸涉及前一個環節即分類收集和後一個環節分類處置。前後兩個環節如果無法協同,分類運輸也難有作為。

      分類處置的難點在於處置主體目標利益不一致,末端環節治標不治本。在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垃圾焚燒將是垃圾處置的主要方式。垃圾焚燒運營商的利益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提高垃圾的燃值、控制垃圾燃燒的成本、實現發電量的高產出是其高效益運營的要求。再生資源的分類回收意味著可燃垃圾的分類析出,顯然,這與運營商的經濟利益相悖。廚餘垃圾的的析出固然有助於提高垃圾成分的燃值,但是由於末端分類難度大、成本高,運營商分類動機不顯著。廚餘垃圾的水分過大會加大燃燒成本,不利於焚燒設施廢氣達標排放。

      (三)區分垃圾處理、垃圾管理與垃圾治理

      垃圾處理從工程技術層面看待垃圾問題,強調採用填埋、焚燒或綜合處理等工程技術手段解決垃圾問題。垃圾管理從行政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層面看待垃圾問題,強調採用政策性調控手段解決垃圾問題;垃圾治理從社會和社會技術層面看待垃圾問題,主張吸納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行為科學等學科和吸收垃圾處理、垃圾管理管理的研究成果,推動政府和社會良性互動,透過動力創新、技術創新和體系創新,實現垃圾全程、多元、綜合和依法治理。

      垃圾處理、管理和治理研究垃圾問題的正規化分別是工程技術、行政管理和互動共治。解決垃圾問題不僅需要工程技術和行政管理,更要政府與社會互動共治,更好地發揮工程技術和行政管理的作用,解決垃圾問題的途徑必須從垃圾處理、管理轉變為垃圾治理。這種轉變意味著觀察和理解垃圾問題的正規化的轉變,即要從工程技術、行政管理正規化轉變成一個社會治理的互動共治正規化,不僅要看到垃圾的物質屬性,更要看到垃圾的社會屬性,更加重視政府和社會的內部及彼此之間的互動和政策、社會和技術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對垃圾產生、處理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影響;相應的,解決垃圾問題的主體便從政府單一主體轉變為政府、社會、企業共治的多元主體。

      垃圾處理、垃圾管理、垃圾治理分別解決的是技術性、系統性和整體性問題。因此,做好垃圾分類,需要推動垃圾處理轉向垃圾治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漫威系列”漫畫裡誰的戰力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