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儘管《水滸傳》裡面大部分的情節都是虛構,至於什麼平遼更是徹頭徹尾的想象,但單純就宋江起義本身而言,卻並不是杜撰。

    有關宋江起義,一般認為是宣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119年爆發。這一事件的直接導火索,是北宋朝廷宣佈把梁山泊收歸國有,在這裡打魚的漁民們都必須向朝廷上交重稅。這對於已經活不下去的當地百姓無疑是最後一根稻草,起義由此爆發。

    和小說裡面不同的是,宋江並沒有向朝廷投降,反倒是極其能打,兩年的時間裡面在山東、河南、河北境內橫衝直撞,無人可當。而且陸戰打的不過癮,還要打海戰,居然乘船從海陸打到了海州。

    只是在海州,他們碰到了那個小說裡面的恩公、事實上的閻羅——張叔夜。這位張大人幹掉了這支政府軍兩年都無可奈何的起義軍,損失慘重的宋江等人兵敗被俘。

    至於宋江等人最後的結局,不得而知。因為對於民變極多的宋朝來說,宋江起義實在是不值得一提。如果不是《水滸傳》,這場起義可能根本就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 2 # 峻馬白說

    試答一下。

    說起對宋江的認識,還是在我十幾歲時的那場“評水滸,批宋江”運動(1975年8月—1976年4月)中普及的。毛主席指出:“一部水滸說的很分明,因為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天行道去打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宋江同高俅的鬥爭,是地主階級內部這一派反對那一派的鬥爭。”

    那個年代,為搞清宋江其人其事,中學老師給講了,宋江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在宋人編撰的《大宋宣和遺事》中,記載了在山東有宋江36人起事之事,記載其實很是簡單,只說是被告張叔夜打敗。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沒有歷史上的陳勝吳廣起義、黃巾起義、黃巢起義、朱元璋起義、太平天國起義那麼大,那麼波瀾壯闊,連同時期的方臘起義也不如。

    如今網際網路時代,查有關資料非常方便了,我也就不再搬運有關資料了。需要明確的是,《大宋宣和遺事》是一部講史話本,為南宋一無名氏所撰,元朝時又有所增改。全書所反映的時代從宋徽宋的宣和元年寫起,至宋高宗趙構在臨安(今杭州)建立南宋止,記載了北宋末年如何政局廢馳、貪官腐敗、民不聊生、苛捐雜稅、官逼民反、靖康之恥、趙構南宋建都等等,全書約6萬餘字,其中宋江起義部分約3000多字,起義地原在山東梁山泊一帶,後成流寇狀態,佔距過10餘郡,劫富濟貧,足跡約在河北大名府、山東青州、益州、江蘇連雲港一帶。《宣和遺事》中宋江36人,綽號姓名皆有。後來在元代經過歷代文人增刪修篡,人物形象故事漸漸清晰,經元末明初羅貫中、施耐庵師徒反覆修改,加之作者有參加元末明初紅巾軍、張士誠、朱元璋起義實踐,使小說《水滸傳》成型,人物豐滿,整個篇幅字數達到85萬字的輝煌鉅著。

    由上可知,宋江歷史上確有其人,宋江起義也確有其事。起義規模不大,持續了僅3個年頭,宋徽宗曾派人招安,未得宋江的允諾,後被山東的一個叫張叔夜率領的官兵設伏打敗,宋江投降。是否他的起義殘部加入官兵,去打方臘起義了,有不少史學家認為,可能性很大。應該強調的是,《宣和遺事》也是部講史話本,與真實歷史必有出入,我們只要知道《水滸傳》來源於真實,但遠高於真實就可以了。

  • 3 # 五味社

    中國歷史上確有宋江起義,亦是《水滸傳》原型,但和《水滸傳》相比相差甚遠。

    一、宋江起義為36人,其人物在《水滸傳》中有跡可循,比如軍師吳用。

    二、宋江起義是朝廷將水泊梁山收為“國有”,並施以重稅,結果激起民變。

    三、起義後,宋江便離開梁山泊,轉戰山東、河北、河南等地,歷時三年。朝廷招安未果,宋江被俘,起義失敗。

    四、宋江起義失敗後,接受朝廷招安,但對於他們是否南下征討方臘,則存在不同的說法。

  • 4 # 與書居

    關於“宋江造反”的故事,經由《水滸傳》的演繹及各類影視作品的渲染,大家都耳熟能詳。不過歷史上的宋江與文學作品中的宋江還是存有不同,歷史上的“宋江造反”究竟是怎樣的呢?我們只能透過史料勾稽,以此管窺歷史上的“宋江造反”。

    宋江的出身、籍貫,史冊上沒有記載,無從查考。宋江起義發生在何時?各種史籍也都沒有明文記載。歷來研究這一問題的人,大都引用南宋李值《十朝綱要》卷十八所載:“宣和元年十二月,詔招撫山東盜宋江。”

    根據這條記載,有人推測說,宋江的起義至晚也當在宣和元年(1119年)的冬季以前。但實際上,宋江的起義,還應向前推移八九年。因為,南宋張守的《毗陵集》卷十三《左中奉大夫充秘閣修撰蔣公〔圓〕墓誌銘》中中有涉及此事的一段文字說:

    “公諱圓,字粹仲。……中元祐六年進士第。……徙知沂州。宋江嘯聚亡命,鏢掠山東一路,州縣大震,吏多避匿。公獨修戰守之備,以兵扼其衝,賊不得逞,祈哀假道。……實建炎四年七月十七日,享年八十有八。”

    蔣圓死在建炎四年(ll30年),年八十八,則當他七十歲和宋徽宗談宋江事時,應在政和二年(1112年)。而宋江的開始造反,至少還應在此以前一兩年。亦即應在政和元年或大觀四年(1110年)。

    另外,歷史上宋江起義的根據地也不在梁山水泊。從北宋到南宋的所有歷史記載當中,不論其為官修史書或系私人著作,凡談到宋江這支起義軍的,都是說他們橫行於“淮甸”、“京東”以至河北等地區,從無一種記載明確說過這支起義軍是歇梁也泊作為根據地的。甚至也沒有一種記載說這支起義軍與梁山泊曾發生過任何關係的。

    可知,歷史上的宋江造反與文學作品中的宋江造反相差甚大。不僅時間,起義人數不符,連根據地都嚴重不一致。作為文學作品,水滸好漢的造反精神激動了無數讀者的心,但歷史上的宋江造反恐怕更多的是與暴力、血腥、恐懼相伴。

  • 5 # 林屋公子

    《水滸傳》中的宋江從起義到招安徵方臘的故事,前身來自《大宋宣和遺事》,而不見於元代戲曲資料。《大宋宣和遺事》的宋江,應該是融合了當時兩個宋江的史料而成。這兩個宋江,一個是盜寇宋江,一個是將軍宋江。餘嘉錫先生在《宋江三十六人考實》以此為一人,而胡適、張政烺、宮崎市定等皆以為是兩人。

    首先,梁山泊一百零八將好漢裡,可以確定真實存在的人物,可能就只有宋江一個了。其他個別好漢儘管在同時代有同名或近名人物,但事蹟並不能對應上。這就好比南宋初年真的有個郭靖,但你不能說就是《射鵰》郭靖的原型吧;但是王重陽有歷史人物王喆,說原型就沒問題了。

    然後,《宋史》的《徽宗本紀》《侯蒙傳》《張叔夜傳》等都記載宋江被擒之事,而《宋史》資料很大程度來自《東都事略》。大致說的是宋江等三十六個頭目橫行在山東河北一帶,宣和三年四月,朝廷平定方臘之亂;次月,海州知州張叔夜平定宋江之亂。1939年出土了北宋末年的《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折公墓誌銘》,將軍折可存參加了這兩次戰役,可以證實《東都事略》的記載。

    那麼,宋江參加討伐方臘又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在《三朝北盟會編》引《中興姓氏奸邪錄》、《林泉野記》及《續資治通鑑長編紀事本末》等著作中,均提到將軍宋江參與討伐方臘。這個宋江生平不詳,但要說其在平定方臘之亂後一個月馬上又叛亂,這種推測實在難以接受。小說雖然把二者等同起來,但也接受不了宋江降而復叛的情況,所以虛構被毒死的情節。所以,個人意見盜寇宋江和將軍宋江並非一人。

    感謝閱讀!

  • 6 # 博書

    提到宋江,大家本能的反應就會想到《水滸傳》中108位梁山好漢的頭領。宋江,字公明,生平愛結交江湖好漢,仗義疏財,扶危濟困,忠孝節義,人稱山東及時雨,孝義黑三郎。原本只是山東鄆城縣的一個小吏,生辰綱事發私放晁蓋等人,被情人閻婆惜拿住通賊的把柄,於是宋江怒殺閻婆惜,輾轉上梁山。晁蓋死後,宋江繼任成為梁山水泊的第三代寨主,位列三十六員天罡之首,穩坐梁山泊頭把交椅,是梁山義軍名副其實的核心領袖。

    宋江在《水滸傳》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物,梁山108將個個性格鮮明,只有宋江你永遠看不透。宋江主張並接受朝廷的招安,帶領梁山弟兄先後出征遼國、田虎、王慶等,戰功顯赫,但是梁山好漢幾乎在征討方臘一役中損失殆盡,剩下來的人,包括宋江和盧俊義都被被高俅、童貫等奸臣設計用毒酒害死。

    《水滸傳》主要是根據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宋江這個人並不是施耐庵虛構的,歷史上確有其人。

    《宋史·徽宗紀》記載,山東安徽一帶,宋江聚集草寇流民多次攻打州縣,朝廷派兵征討,多次失敗。宋江等人又進犯河北、河南一帶,長驅直入浙江、蘇州,朝廷於是派州長張叔夜領兵征討。

    宋江為什麼要造反呢?元代陳泰在《所安遺集·江南曲序》中說“宋之為人,勇悍狂俠”,他結交了不少江湖好漢,在當地百姓中頗有威望。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趙宋王朝強制將梁山泊收歸國有,梁山泊附近打漁為生的百姓必須按人頭繳納沉重的賦稅。被逼走投無路的人們在宋江的帶領下揭竿而起,將反抗趙宋王朝的大旗插上了梁山。攻打州縣,開倉放糧,救濟窮人,臨近州縣的農民也紛紛上山響應,力量很快發展壯大。

    宋江等人輾轉攻打各處州縣,官軍多次圍剿,因為缺乏戰鬥力,鎩羽而歸。很快,宋江就遇到了他最大的對手張叔夜,並被其打敗。

    《宋史·張叔夜傳》有詳細記載,宋江等人在河北山東一帶聚盜蜂起,輾轉攻打鄰近州縣幾十個,當地官軍缺乏戰鬥力,打不過他們。一時之間宋江等人聲名遠播,地方官張叔夜受了朝廷使命派兵征討,命令探子前往刺探軍情,得知宋江等賊寇跑到了海邊,也就是現在的連雲港一帶,搶劫了十多艘大船準備從海上攻打州郡。於是張叔夜招募敢死隊數千人,在城邊設下伏兵,讓敢死隊跑到海邊誘敵深入。宋江等人中計,被海邊的敢死隊燒了戰船,截斷退路。眾人聽說後,很快失去了鬥志,張叔夜伏兵盡出,抓住了宋江的副將,於是宋江率眾投降。

    真實的歷史是不是比虛構的小說要出人意料?歷史總是很殘酷,宋江雖然發動了農民起義,做了義軍領袖,但是很快就被被張叔夜的幾千人圍困,情非得已的情況下,為了儲存實力宋江選擇了投降。

    和《水滸傳》一樣,朝廷也並非真心要招安宋江等人。不久宋江再次反叛,但是勢單力薄,轉瞬就被撲滅。史書記載,俘獲草寇宋江,即行斬首。宣和四年,宋江被大將折可存鎮壓,慘遭殺害。歷史上真實的宋江,不是《水滸傳》中那個一心要做忠臣孝子,不惜摧眉折腰的宋江,而是一個能屈能伸,敢作敢當的英雄好漢子。

    宋朝末年,當地百姓感念宋江恩義,於是將宋江和他手下36員猛將反抗朝廷,揭竿而起的故事編成了評書,宋江等人的故事漸漸家喻戶曉。到了元末明初,元朝後期的統治更加腐敗,滋生了底層民眾的反抗精神,於是宋江等人的英雄行徑更是廣為傳唱,愈發在民間深入人心。

    宋江手下,其實並沒有一百單八將那麼多英雄好漢,而是隻有三十多個能打能拼的人,林沖、楊志、呼延灼等人,都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改編。

    明初文人施耐庵和他的學生羅貫中整理各種民間傳說,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彙編和補充完善,於是就有了我們今天讀到的《水滸傳》。

    史書記載,宋江等人投降後可能參與過一些小規模的朝廷官軍征討農民起義軍的軍事行動,但是歷史上宋江並沒有參與征討方臘的戰爭,更沒有打敗過遼國大將。至於打田虎、敗王慶等,都是施耐庵在《水滸傳》中虛構的情節,為了表現宋江等人對趙宋王朝的一味愚忠。實際上宋江起義的規模非常小,遠不能和歷史上有名的黃巢起義、方臘起義、張士誠起義、義和團起義等相比。宋江等人並沒有形成一個具有明確政治機構的團體,只能算是嘯聚山林的草寇流民。

    但是和《水滸傳》中“只反貪官不反皇帝”一心等待招安的宋江比起來,歷史上的宋江更加令人敬佩,結局也更為悲慘。大家覺得呢,你更喜歡歷史上那個敢愛敢恨,揭竿而起的宋江,還是《水滸傳》中那個忠孝仁義,委曲求全的宋江呢?

    END.

  • 7 # WarOH協虎

    人們對宋朝歷史的認識,還要感謝施耐庵。在他的筆下,我們看到了一個腐敗的王朝,和一群“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好漢,他們個個身懷絕技,又充滿著正氣,打抱不平,又忠君的行動讓人既感動又覺得可恨又可惜。

    小說中描寫梁山泊原來是個很小的地方,人數也並不多,後來在宋江的帶領下,人數逐漸增加,以他為首聚集了108人。這些人在官逼民反的情況下走上了與政府對著幹的道路。朝廷派出了軍隊前去剿滅他們。宋江領導部屬擊敗過童貫、高俅,一次次取得了勝利,就在鼎盛時期,忠君思想開始萌動,朝廷最後招安他們,宋江義無反顧帶領弟兄們走了招安的路,梁山兄弟自此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宋江最後也被賜毒酒而死。

    這是小說的寫法。真實的歷史上,確實存在過宋江這個人,也確實領導過起義,但其規模和影響力絕對沒有小說寫得那樣誇張。

    史書中關於宋江的記載只有寥寥的文字,少得可憐,從這些資訊中我們可以得知他是民變的首領,而且他沒有梁山泊那樣的根據地,只是一幫流寇而已。但在百姓的眼中他確是彪悍的人物,喜歡打抱不平。

    宋江起義的原因無非就是生存不下去了。北宋朝廷規定將梁山泊收歸國有,附近的村民要想利用裡面的資源就必須繳納稅收,這引起了百姓們的不滿,於是他們想反抗,結果在宋江的帶領下就舉事了。

    與小說描寫的108人不同,以宋江為首的這幫人只有36人,而且他們的活動區域並不是在梁山泊一帶,而是到處流竄。他們的戰鬥力也不小:“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

    強中自有強中手,這一批農民軍最後還是遇到了對手。這位對手的名字叫張叔夜。在他的指揮之下,這批農民軍很快就撐不住了,1121年,他們就中了埋伏,此時距離起事僅僅過了兩年,而張叔夜剿滅他們也不過用了幾個月的時間。與小說不同,宋江等人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舉起了白旗,準備投降。他的這一請求得到了答應。

    招降之後的宋江成了朝廷軍隊的一員,據傳他還參與過平叛方臘的鬥爭,結果死在了途中。還有一些說法是說他被折可存殺害,史界對此並無定論。他的結局如何,只能成為一個歷史謎團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過投檔線但學校沒有錄滿,我可以被這個學校錄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