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理念的自我反思新課程標準理念要求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親歷、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們必須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下,更新教育觀念,真正做到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能並重。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表述,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正確認識自我,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而奮鬥。 二、在教學實踐中自我反思 教師在每一堂課結束後,要進行認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問題讓你措手不及,哪些環節的掌握有待今後改進等等。同時,抓住時機,認真進行反思記載。 (一)教學過程反思的時機:包括課前溫課中的反思、課中反思、課後反思。 1、課前溫課中的反思 課前溫課中的反思主要是:(1)對新的課程改革,如何突破習以為常的教育教學方法,應以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為指導,改進教法,最佳化教法。(2)教學情境設計是否符合實際(學生的實際、教材的實際、生活生產的實際等),是否有利於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解決問題。(3)對所選材料要“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取其長處,去其糟粕,避免差錯。2、課中反思課中反思是一種難度較高的瞬間反思,它是在教學過程中及時、主動地調整教學方案、教學策略,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高效和高質。具體要反思:教學行為是否明確;教學活動是否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能否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地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能否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課堂出現的問題,並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和教學行為等。 3、課後反思 教後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一節課留下些許遺憾在所難免。課後可在新知導語、課堂氛圍、學生思維、板書設計,課件應用等方面做出反思。課後反思可作為以後教學的借鑑和參考。 (二)教學實踐中反思的內容: 1、記成功之舉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和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作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下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記“敗筆”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3、記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4、記學生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5、記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了一新的境界和高度。總之,寫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穫 6、記教學方式、方法長期以來,教學內容的安排多以知識的邏輯為主線,忽視了教育的邏輯和接受的邏輯,即教材中的章節理所當然地成為教學的單元,教材內容先後順序無一變動地成為教學內容的安排順序。授課方式基本上是“滿堂灌”,灌知識,灌方法,鮮有師生互動,更談不上啟用體悟、啟迪智慧、開拓潛能。我們不能不反思,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否符合現代教育思想?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成為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靈活多樣,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透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要關注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三、在相互借鑑中自我反思教師之間,多開展相互聽課、觀摩活動,不但可以避免閉目塞聽、孤芳自賞而成為“井底之蛙”,而且能夠使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遠矚。只要有可能,不要放過聽課的機會,不要放過一些細節。除了要多爭取觀摩別人的課堂教學,還要研究特級教師、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從課堂結構、教學方法、語言表達、板書設計、學生情況、教學效果等各方面,客觀、公正評價其得失。教師對所聽和觀摩的每一堂課都要研究、思考、探討,並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學,進行揚棄、集優、儲存,從而走向創新。總之,數學教學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斷總結,我們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才能與時俱進。願我們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緊跟時代的步伐。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學反思被認為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許多學校均倡導甚至要求教師必須寫教學反思,在教學常規工作檢查中列入考核,作為履職晉級的一個得分點,但一些教師寫的教學反思就好像流水帳,只是對自己日常教學過程作一些簡單的描述,或者為了完成應付教學常規而無病呻吟,根據考核標準,胡亂塗鴉幾句,再加上一些泛泛而談的教學評論,就湊成了所謂的教學反思,敷衍了事,缺乏對教學現象和教學本質的深度思考,甚至諱疾忌醫、粉飾太平、這樣的反思,一般是對教學沒有什麼幫助的,即使用之於教學,要麼只重表面,不能深入實質,收效甚微,要麼指導錯誤,使教學越來越更加糟糕,換句話說這種反思也只能作為一種供檢查時應付差事的擺設,難登大雅之堂。那麼,教學反思的反思點應該在哪兒呢?教學中的哪些內容應該反思,哪些內容可以或者說不需要進行反思呢?教學反思的深度有多深,應該如何體現?應該如何尋找教學中的反思點,進行行之有效的反思呢?下面我將結合自己在物理教學中一些切身體會,以及與同伴之間的教流合作,來談談我的教學反思觀。一、反思自己教學知識儲備,不打無準備之戰不論是新課程還是舊課程,學生的學習是在老師的引導下掌握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能,新課程的實施中必須改變過去那種一本教科書、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群學生和一間教室的“五個一”模式,要求老師改變傳統的那種單調,枯燥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運用各種新技術裝置,針對不同基礎,不同經歷的學生群體,採用不同的授課模式,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去對新知識進行主動探索、主動思考、親自體驗出來,而且在新教材中也適當安排有一些非本科目的東西,這就要求我們除了吃透教材中相關知識點外,還必須掌握有一定的其它科目的知識和一些方法,在教學中能夠天衣無縫的信手拈來,既體現出自己的知識儲備的豐富性,又能夠促進自己的教學,例如多媒體的使用,對於初中物理來說,它不是教材的主要內容,但是我們的一些實驗或知識點就要應用到,而且必須應用到,譬如雙耳效應和色光的合成,單獨的說教是無法準確的描述的,而採用多媒體就能夠讓學生置身其中去親自體會,從而增加對知識的理解,並增強了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北大附中的紀連海老師說得好,“全國有多少箇中學歷史老師,但在中央電視臺做講座的只有一個紀連海,而且是所有講座中收視率最高的,只因為在這之前我曾經做了近十年的冷板凳”,這其實說的就是一個知識和技能的儲備問題,我們的身份不變,而環境、學生的經歷和教材是隨時改變的,如果還用舊知識、舊方式去為傳授知識而傳授知識,教出來的學生除了是一群跟不上時代的書呆子之外,我們也將越來越糟,教學效果直線下降,只有隨時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識,隨時儲備自己新的方法和技能,才能以變應變。二、反思教學準備過程,以便教學中游刃有餘擁有豐富的知識和技能只是一個前提,還不能搞好教學。新的教學課程改革對傳統的授課模式已經有了較大的改變,我們再也不能像過去一樣的讓學生只是聽老師的講授,記老師的講授,而主張學生的親自參與和切身體驗,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老師只是一個撐舵的同伴,而不同的學生由於其生活環境和自身的經歷以及基礎知識不一樣,在教學中表現也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儲備階段對學生的現狀瞭如指掌,根據不同群體和不同知識,對教學過程作好充分的設計,並備有預備方案,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群體的不同表現,採用不同方案,有的放矢,遊刃有餘地進行教學。一旦情況有變,立即啟動預備方案,很輕鬆地把教學進行下去而不顯尷尬。三、反思教學活動過程,揚長避短教學反思的另外一個關鍵環節就在教學過程,不論你有多豐富的知識儲備,教學設計再完美,最終的決定環節是教學過程的實施,要上好一堂課,知識儲備和教學設計必不可少,但教學過程實施環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作為引導者的教師,必須能夠根據不同章節的知識和課堂上學生的具體反映,靈活地運用適當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新的課程主張學生的親身參與探究,在教學活動中,不同的學生根據自身的不同情況,可能會對同一個知識點有不同的感受,提出不同疑問,我們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要巧妙靈活地採取不同手段將之處理掉,課後反思還應重新認識這節已授課,從中找出優點或缺點,供以後的教學參考和選用,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工作中不斷的成熟、長大。“沒有不會學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表面看似不合理,但聯想到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因材實教”,這句話就絕對是正確的,一個老教師曾經對我談起過一個故事:我們都熟悉“對牛彈琴”這個故事,其實我們熟知的只是這個故事的上半部分,其下半部分是這個人認為好的音樂應該是與自然相和諧的,須如行雲流水能引起萬物共鳴,而自己的彈湊牛不能夠聽懂,說明自己的技藝不夠精,後來又經過多年的刻苦訓練,牛終於聽懂了他彈湊的曲子。我們的教學又何嘗不是呢?當費盡心血,筋疲力盡授完一節課,學生仍然一片茫然的時候,我們除了報怨一句“真是對牛彈琴”之外 ,是否也想到過去重新設計我們的授課方案呢?當我們滿懷激情地按即定方案授課而學生反應冷淡時,我們是否曾懷疑過我們自己的能力呢?我們是否曾考慮到同樣的一門課,別人的學生用這種方法能很好接受,而我的學生一片茫然,他們的基礎、興趣、經歷一樣嗎?有的問題與生活聯絡非常緊密,我們是否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呢?還是總以一種過來人的成熟去面對學生的幼稚呢?如果人人都能夠象紀連海老師那樣先去坐十年的冷板凳再來教書,我想那教學效果應該是會好的。四、反思教學反饋資訊,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作業和測試是傳統教育教學中檢測教育教學工作好壞的一個重要手段 ,教改並不是要否定過去,否定一切。新課程中,作業和檢測仍然是檢測教學效果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我們應該用好這兩塊陣地,不要敷衍了事,批完就止。要透過作業和檢測中所反應的問題,找出其原因,有針對性地加於彌補,這也是體現教師人格魅力,增強師生凝聚力的一條重要途徑,“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讓學生感到老師對他非常瞭解,對他表現的問題非常關心,樂於幫助他彌補缺陷,他才會有親近感,才會主動走近老師,並把精力全部投入在學習上,搞好學習,成績才可能有所提高。也只有這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教育效果,教師的價值才能夠得以體現。五、反思教學心態,給自己的教學打分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我們不論做什麼事情,良好的開端是取得成功的一半,教育教學工作要想取得一個良好的效果,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環節必不可少——端正自己的教育教學心態。作為一個人民教師,只有隨時隨地清醒地認識自己的社會作用,自己的社會價值,區分清楚事業和職業的真正含義,要弄清楚我們的職業是一個教書匠,而我們所從事的事業是在進行著一項培養人的工作。換言之,從職業的角度來講我們只需要照著教科書把上邊的知識一點不少地按部就班教會學生就行,不論它是什麼知識,學生學後有沒有用。而如果從事業的角度出發,我們在進行的這項工作是改造人的思想和靈魂的工程,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東西將會決定學生的一輩子,學生將來的表現將決定我們今天的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們的功過得失將要等到許多年以後再來由學生的成功與否來判斷。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隨時隨地把自己的生活和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聯絡起來,牢記教書與育人的同時性,認真反思自己教學中的各種表現並相互對照,隨時隨地處處檢點自己的一言一行,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模範教育,而不是立足於照著教學參考書把課本上的知識講完就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工作就是為了拿工資吃飯,把教師工作簡單化。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找到工作的動力,認認真真地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分清主次,有條理地去準備和工作並取得良好的效果,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體現教師的真正人生價值和崇高魅力。對教學的反思是一個複雜的工作,它包含了教學的方方面面,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看法和實施方式,但不管怎樣,作為一個新課程中的實施者和實踐者,必須隨時認真地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重複反思,使自己儘快成為新課程的合格實施者和受益者,使自己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功。
一、教學理念的自我反思新課程標準理念要求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親歷、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們必須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下,更新教育觀念,真正做到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能並重。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表述,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正確認識自我,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而奮鬥。 二、在教學實踐中自我反思 教師在每一堂課結束後,要進行認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問題讓你措手不及,哪些環節的掌握有待今後改進等等。同時,抓住時機,認真進行反思記載。 (一)教學過程反思的時機:包括課前溫課中的反思、課中反思、課後反思。 1、課前溫課中的反思 課前溫課中的反思主要是:(1)對新的課程改革,如何突破習以為常的教育教學方法,應以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為指導,改進教法,最佳化教法。(2)教學情境設計是否符合實際(學生的實際、教材的實際、生活生產的實際等),是否有利於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解決問題。(3)對所選材料要“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取其長處,去其糟粕,避免差錯。2、課中反思課中反思是一種難度較高的瞬間反思,它是在教學過程中及時、主動地調整教學方案、教學策略,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高效和高質。具體要反思:教學行為是否明確;教學活動是否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能否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地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能否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課堂出現的問題,並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和教學行為等。 3、課後反思 教後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一節課留下些許遺憾在所難免。課後可在新知導語、課堂氛圍、學生思維、板書設計,課件應用等方面做出反思。課後反思可作為以後教學的借鑑和參考。 (二)教學實踐中反思的內容: 1、記成功之舉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和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作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下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記“敗筆”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3、記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4、記學生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5、記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了一新的境界和高度。總之,寫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穫 6、記教學方式、方法長期以來,教學內容的安排多以知識的邏輯為主線,忽視了教育的邏輯和接受的邏輯,即教材中的章節理所當然地成為教學的單元,教材內容先後順序無一變動地成為教學內容的安排順序。授課方式基本上是“滿堂灌”,灌知識,灌方法,鮮有師生互動,更談不上啟用體悟、啟迪智慧、開拓潛能。我們不能不反思,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否符合現代教育思想?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成為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靈活多樣,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透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要關注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三、在相互借鑑中自我反思教師之間,多開展相互聽課、觀摩活動,不但可以避免閉目塞聽、孤芳自賞而成為“井底之蛙”,而且能夠使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遠矚。只要有可能,不要放過聽課的機會,不要放過一些細節。除了要多爭取觀摩別人的課堂教學,還要研究特級教師、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從課堂結構、教學方法、語言表達、板書設計、學生情況、教學效果等各方面,客觀、公正評價其得失。教師對所聽和觀摩的每一堂課都要研究、思考、探討,並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學,進行揚棄、集優、儲存,從而走向創新。總之,數學教學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斷總結,我們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才能與時俱進。願我們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緊跟時代的步伐。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學反思被認為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許多學校均倡導甚至要求教師必須寫教學反思,在教學常規工作檢查中列入考核,作為履職晉級的一個得分點,但一些教師寫的教學反思就好像流水帳,只是對自己日常教學過程作一些簡單的描述,或者為了完成應付教學常規而無病呻吟,根據考核標準,胡亂塗鴉幾句,再加上一些泛泛而談的教學評論,就湊成了所謂的教學反思,敷衍了事,缺乏對教學現象和教學本質的深度思考,甚至諱疾忌醫、粉飾太平、這樣的反思,一般是對教學沒有什麼幫助的,即使用之於教學,要麼只重表面,不能深入實質,收效甚微,要麼指導錯誤,使教學越來越更加糟糕,換句話說這種反思也只能作為一種供檢查時應付差事的擺設,難登大雅之堂。那麼,教學反思的反思點應該在哪兒呢?教學中的哪些內容應該反思,哪些內容可以或者說不需要進行反思呢?教學反思的深度有多深,應該如何體現?應該如何尋找教學中的反思點,進行行之有效的反思呢?下面我將結合自己在物理教學中一些切身體會,以及與同伴之間的教流合作,來談談我的教學反思觀。一、反思自己教學知識儲備,不打無準備之戰不論是新課程還是舊課程,學生的學習是在老師的引導下掌握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能,新課程的實施中必須改變過去那種一本教科書、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群學生和一間教室的“五個一”模式,要求老師改變傳統的那種單調,枯燥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運用各種新技術裝置,針對不同基礎,不同經歷的學生群體,採用不同的授課模式,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去對新知識進行主動探索、主動思考、親自體驗出來,而且在新教材中也適當安排有一些非本科目的東西,這就要求我們除了吃透教材中相關知識點外,還必須掌握有一定的其它科目的知識和一些方法,在教學中能夠天衣無縫的信手拈來,既體現出自己的知識儲備的豐富性,又能夠促進自己的教學,例如多媒體的使用,對於初中物理來說,它不是教材的主要內容,但是我們的一些實驗或知識點就要應用到,而且必須應用到,譬如雙耳效應和色光的合成,單獨的說教是無法準確的描述的,而採用多媒體就能夠讓學生置身其中去親自體會,從而增加對知識的理解,並增強了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北大附中的紀連海老師說得好,“全國有多少箇中學歷史老師,但在中央電視臺做講座的只有一個紀連海,而且是所有講座中收視率最高的,只因為在這之前我曾經做了近十年的冷板凳”,這其實說的就是一個知識和技能的儲備問題,我們的身份不變,而環境、學生的經歷和教材是隨時改變的,如果還用舊知識、舊方式去為傳授知識而傳授知識,教出來的學生除了是一群跟不上時代的書呆子之外,我們也將越來越糟,教學效果直線下降,只有隨時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識,隨時儲備自己新的方法和技能,才能以變應變。二、反思教學準備過程,以便教學中游刃有餘擁有豐富的知識和技能只是一個前提,還不能搞好教學。新的教學課程改革對傳統的授課模式已經有了較大的改變,我們再也不能像過去一樣的讓學生只是聽老師的講授,記老師的講授,而主張學生的親自參與和切身體驗,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老師只是一個撐舵的同伴,而不同的學生由於其生活環境和自身的經歷以及基礎知識不一樣,在教學中表現也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儲備階段對學生的現狀瞭如指掌,根據不同群體和不同知識,對教學過程作好充分的設計,並備有預備方案,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群體的不同表現,採用不同方案,有的放矢,遊刃有餘地進行教學。一旦情況有變,立即啟動預備方案,很輕鬆地把教學進行下去而不顯尷尬。三、反思教學活動過程,揚長避短教學反思的另外一個關鍵環節就在教學過程,不論你有多豐富的知識儲備,教學設計再完美,最終的決定環節是教學過程的實施,要上好一堂課,知識儲備和教學設計必不可少,但教學過程實施環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作為引導者的教師,必須能夠根據不同章節的知識和課堂上學生的具體反映,靈活地運用適當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新的課程主張學生的親身參與探究,在教學活動中,不同的學生根據自身的不同情況,可能會對同一個知識點有不同的感受,提出不同疑問,我們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要巧妙靈活地採取不同手段將之處理掉,課後反思還應重新認識這節已授課,從中找出優點或缺點,供以後的教學參考和選用,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工作中不斷的成熟、長大。“沒有不會學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表面看似不合理,但聯想到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因材實教”,這句話就絕對是正確的,一個老教師曾經對我談起過一個故事:我們都熟悉“對牛彈琴”這個故事,其實我們熟知的只是這個故事的上半部分,其下半部分是這個人認為好的音樂應該是與自然相和諧的,須如行雲流水能引起萬物共鳴,而自己的彈湊牛不能夠聽懂,說明自己的技藝不夠精,後來又經過多年的刻苦訓練,牛終於聽懂了他彈湊的曲子。我們的教學又何嘗不是呢?當費盡心血,筋疲力盡授完一節課,學生仍然一片茫然的時候,我們除了報怨一句“真是對牛彈琴”之外 ,是否也想到過去重新設計我們的授課方案呢?當我們滿懷激情地按即定方案授課而學生反應冷淡時,我們是否曾懷疑過我們自己的能力呢?我們是否曾考慮到同樣的一門課,別人的學生用這種方法能很好接受,而我的學生一片茫然,他們的基礎、興趣、經歷一樣嗎?有的問題與生活聯絡非常緊密,我們是否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呢?還是總以一種過來人的成熟去面對學生的幼稚呢?如果人人都能夠象紀連海老師那樣先去坐十年的冷板凳再來教書,我想那教學效果應該是會好的。四、反思教學反饋資訊,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作業和測試是傳統教育教學中檢測教育教學工作好壞的一個重要手段 ,教改並不是要否定過去,否定一切。新課程中,作業和檢測仍然是檢測教學效果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我們應該用好這兩塊陣地,不要敷衍了事,批完就止。要透過作業和檢測中所反應的問題,找出其原因,有針對性地加於彌補,這也是體現教師人格魅力,增強師生凝聚力的一條重要途徑,“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讓學生感到老師對他非常瞭解,對他表現的問題非常關心,樂於幫助他彌補缺陷,他才會有親近感,才會主動走近老師,並把精力全部投入在學習上,搞好學習,成績才可能有所提高。也只有這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教育效果,教師的價值才能夠得以體現。五、反思教學心態,給自己的教學打分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我們不論做什麼事情,良好的開端是取得成功的一半,教育教學工作要想取得一個良好的效果,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環節必不可少——端正自己的教育教學心態。作為一個人民教師,只有隨時隨地清醒地認識自己的社會作用,自己的社會價值,區分清楚事業和職業的真正含義,要弄清楚我們的職業是一個教書匠,而我們所從事的事業是在進行著一項培養人的工作。換言之,從職業的角度來講我們只需要照著教科書把上邊的知識一點不少地按部就班教會學生就行,不論它是什麼知識,學生學後有沒有用。而如果從事業的角度出發,我們在進行的這項工作是改造人的思想和靈魂的工程,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東西將會決定學生的一輩子,學生將來的表現將決定我們今天的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們的功過得失將要等到許多年以後再來由學生的成功與否來判斷。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隨時隨地把自己的生活和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聯絡起來,牢記教書與育人的同時性,認真反思自己教學中的各種表現並相互對照,隨時隨地處處檢點自己的一言一行,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模範教育,而不是立足於照著教學參考書把課本上的知識講完就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工作就是為了拿工資吃飯,把教師工作簡單化。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找到工作的動力,認認真真地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分清主次,有條理地去準備和工作並取得良好的效果,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體現教師的真正人生價值和崇高魅力。對教學的反思是一個複雜的工作,它包含了教學的方方面面,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看法和實施方式,但不管怎樣,作為一個新課程中的實施者和實踐者,必須隨時認真地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重複反思,使自己儘快成為新課程的合格實施者和受益者,使自己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