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惜緣小歷史

    大澤鄉的吶喊

    秦二世元年,一支九百餘人的閭左(古時候25家為一閭,貧者住在村頭左邊,故以閭左代指貧窮人家),冒著滂沱大雨往漁陽奔去,目的是戍守邊疆。可事不湊巧的是,大澤鄉的道路泥濘不堪遲滯了前行速度,想要如期到達是不可能了!

    秦律是出了名的嚴厲,延期到達會判死罪。隊伍中的陳勝找吳廣商議:“現如今按期到達是不可能了,不論是逃跑還是反抗均丟命,與其這樣索性就反了!”達成共識後,隊伍就發生了以下幾件怪事:

    有一人在買回來的魚肚子裡面,發現了寫有“陳勝王”的帛書,夜晚營帳周圍有狐狸低吼,隱隱約約能聽到“大楚興,陳勝王”的人聲!吳廣平常善交朋友,所以很受眾人愛戴。有一次故意趁押送的校尉醉酒之際,在隊伍中散步要逃走的訊息。怒不可遏的校尉懲罰眾人,此時吳廣打抱不平,引來一頓鞭子。憤死躲劍殺死了校尉,之後與陳勝協作殺死另一名校尉。由於當時百姓苦秦久矣,所以響應的人群一大片。有了地盤的陳勝自立為王,國號張楚。吳廣在統籌協調下,主力進攻由李斯之子把守的滎陽;武臣、張耳、陳餘討伐原趙國之地;汝陰人鄧宗出兵九江郡。蒯通何其人也?

    蒯通原名蒯徹,因避諱漢武帝才改成現在之名,范陽(今河北徐水北固鎮)人氏。一生傳奇跌宕起伏,曾在劉邦遭受彭城之敗時,勸說韓信三分天下;後又作為反臣通緝,被漢初相國曹參奉為座上賓。

    其後裔子孫有蒯良、蒯越,均為漢末諸候劉表的謀士。其墓在臨淄區皇城鎮五路口村東約500米處,據史書記載,此墓南北32米,東西40米,高9米。並百《雋永》一書流傳後世,下段講述他救家鄉父老的故事。

    三寸不爛之舌

    武臣領任務之後,用300餘人在原趙國之地自立為王,陳餘為大將軍,張耳、邵騷為左、右丞相。當時范陽處於四戰之地,眼看著家鄉父老要受戰火荼毒,於是自告奮勇的找到了范陽的一把手徐公。

    兩人一見面,蒯通就指出了徐公的險境:“您掌管范陽達10餘年,魚肉鄉里與草菅人命不斷,眾人對您是咬牙切齒,之所以您現在安然無恙,是眾人懼怕秦律的嚴厲。但是武臣來了,秦律就成了一紙空文。”一番分析之後,徐公急得是額頭冒出黃豆大的汗珠,口齒不清的詢問怎麼辦?蒯通繼續說道:“如今武臣入主趙地是無法避免的,您只有投降他才能保住榮華富貴!”一聽說不僅能保全身家性命,還能繼續榮華富貴,徐公就感恩戴德的讓蒯通去武臣丘壑了!

    回去以後,單刀直入的問武臣是想滅亡還是想輝煌,武臣大聲呵斥:“你這話什麼意思,咒我身敗名裂不成?”蒯通慢條斯理說:“范陽的徐公,為了保住自己的家當,已做好抗爭到底的準備,如果您想強攻,也許能取得城池,可是自己也會損兵折將。如果您能許諾徐公高官厚祿,一來能兵不血刃佔領范陽,二其它的秦朝官員也會望風而降。”後來事情果然如蒯通所設想的一樣,三十餘城都被武臣囊括其中!

    憑藉自己縝密的思維與如簧的口才,使自己的家鄉免受了兵禍之害,是蒯通初出茅廬的首秀,也足以說明他是個足智多謀的人!

  • 2 # 青山先生

    蒯通

    蒯(kuǎi)通,本名蒯徹(與武帝同名“徹”,《史記》、《漢書》避漢武帝名諱作“通”。師古曰:“本名為徹,其後史家追書為通。”),范陽人,辯才無雙,善為長短說,論戰國之權變,為八十一首。曾為韓信謀士。曾建議韓信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現代學者羅根澤認為蒯通是《戰國策》一書的作者。據傳,東漢末年劉表的謀臣蒯良、蒯越是其後裔。

    不戰而屈人之兵

    蒯通在范陽的時候,那時也是很不得志。山東英雄群起的大軍攻入了縣城,並且捕捉了縣令,由於長期受到秦國法律的壓制,很多人都建議將縣令處死,以快人心。這樣看來,也是情理之中的!可是這時他走了出來,極力反對這樣做,認為這樣做是極其愚蠢的:“縣令之所以那麼做,只是按照秦國的法律辦事,如果沒有照辦的話,他就會受到法律的懲罰。將軍認為自己的軍隊是要聽從統帥的命令,還是各自自作主張。如果將軍認為前者是非常有必要的話,那麼他作為一個秦國的官員是很盡職的。如果將軍執意要處死一個遵從命令計程車兵,能不令人寒心嗎?在殘酷的大秦律法之下,他也是其中的一個受害者......恰恰相反,將軍要厚待縣令,儘管他以前所做的一切近乎殘忍。如果你殺了他的話,秦國其他的縣令聽到了這個訊息他們會怎麼想,他們看不到了希望就只會奮死反抗,那時將軍有把握戰勝他們嗎,秦王專政確實不得民心,可是他強大的軍隊是值得將軍深思的。”將軍遵從了他的意見,沒有殺那個縣令,並且厚待了他,讓他到未攻下的縣城郊外遊玩,以示義軍對過去的錯誤既往不咎。看到這一幕,秦國的縣令紛紛投誠,這就是所謂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啊!

  • 3 # 老衲侃春秋

    由於劉邦出身在農民家庭,自己在成年後,也就混了個亭長的小基層幹部,所以自從他起兵後,不像貴族出身的項羽那樣,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這反倒讓人覺得有親和力。

    由於有親和力,打出的旗號是誅滅暴秦,是師出有名,所以前來投奔的人是絡繹不絕。

    一天,劉邦正坐在床上,有兩個女人在為他洗腳,忽然門衛通報有人求見。

    這是已經黃昏時節,一會就要進入溫柔鄉了,現在誰來打擾?因此有些不快的問道:“是個什麼樣的人?”

    門衛回答:“看他的舉止打扮,像個儒生。”

    漢初流行的是黃老哲學,所以劉邦死看不上那些之乎者也的儒生,曾經有一次拿儒生的帽子當尿盆,來汙辱他們。今天忽聽有儒生求見,眼看要破壞自己的“夢計劃”,盛怒之下,叫門衛出去傳達:“我以天下大事為重,沒有時間接見儒人。”

    在外等候已久的酈食其聽罷,十分生氣,瞪著大眼,手持寶劍,說:“快點!再去告訴沛公一聲,我是高陽酒徒,並不是一個儒生。”

    門衛一聽這話連忙報告。

    劉邦一聽來人自稱高陽酒徒,知道來者不善,慌忙中連腳都來不及擦,傳令立刻請進。

    入內見了劉邦,酈食其只是抱拳作揖,並不跪拜,倨傲的說:“你的志向不是要剷除暴秦嗎,為什麼還這樣傲慢的對待長者?你是想助幫助暴秦來打諸侯呢?還是率領諸侯破秦呢?”

    此時的劉邦已經不知所措,穿衣服站起來,請酈食其上坐,謝罪道:“過去只聽說先生的容貌,今天才一睹風采。”

    緊接著向他問計。

    這位高陽酒徒道:“漢王所帶的這些士兵不過都是些破磚碎瓦,而且還不足萬人,帶這點兵力進攻強秦,那不是要在虎口拔牙嗎?“

    劉邦一聽,這話正說到自己的疼處,此時他的態度顯得無比的恭謙。求教的口氣問道:“那以君之見,應該怎麼辦呢?”

    酈食其受到這種待遇,氣也順了,態度轉為和緩,開始認真分析道:“陳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現在城裡存糧很多,強攻得不償失。我和陳留的縣令很要好,我到他那裡去一趟,勸他投降。若不聽再發兵不遲。到時候我在城內作內應。”

    於是劉邦就派遣酈食其前往,自己帶兵緊隨其後,這樣就順利攻取了陳留,得到大批軍糧。由於此次建立的殊勳,酈食其獲得了廣野君的稱號。

    酈食其得到封號,幹起活來更加的賣力氣,後來勸秦將歸降,不戰而下武關。

    劉邦一看,這個好呀,自己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拿下敵方的城郭,效率有多高呀!

    再後來又要打齊國,酈食其又自告奮勇的當說客去了齊國。來到齊國,馬上就拜見了齊王田廣,對他說:“您知道天下人心的歸向嗎? ”

    田廣回答:“我不知道。 ”

    酈食其說:“若是您知道天下人心的歸向,那麼齊國就可以保全,若是不知道的話,那齊國可就不保了。”

    田廣問道:“天下人心究竟歸向誰呢? ”

    酈食其說:“歸向漢王劉邦。 ”

    田廣又問:“老先生為什麼這樣說呢? ”

    有了這個話做引言,酈食其就甩開腮幫子進行了一番形勢分析,然後又進行了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諫, 齊王果然聽了酈食其的話,撤除了歷下的兵守戰備,天天和酈食其一起縱酒做樂。

    他們就等著,待劉邦的大軍來到,好順利接收了。

    此時的酈食其還不知道,一場突然而至的風暴正在醞釀,不久就把他的美夢打碎,自己還變成了齊王鍋裡的燉肉。

    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此話果然不假。酈食其憑著這三寸不爛之舌屢立戰功,這次又拿下了齊國,這就引起了眾怒來。

    這時候,又有一個謀士出現了,他就是蒯通。那蒯通也是自稱辯才無雙之士。

    蒯通雖然也是靠嘴皮子來謀生的,但他和酈食其可大不一樣。那酈食都是為自己一展抱負才來建功立業的。他的心裡頭除了自己就是大王,誰考慮過老百姓的生死呢?

    但蒯通卻不一樣,他心繫百姓,早年還有過義救百姓的善舉呢。

    公元前209年八月,陳勝吳廣起義,起義軍是一路破竹,席捲著中原大地。當時陳勝命武信君武臣北上掃蕩趙地。

    起義軍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范陽城。兵峰一到,城裡的老百姓必然要遭殃。這時蒯通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於是他自告奮勇的來到縣衙,找到徐縣令,直接說事:“我是范陽的一個平頭百姓,名叫蒯通。我要給老爺說兩件事,一件是對您的死表示哀悼,一件是您因為得到我蒯通能夠免死而祝賀。”

    徐縣令被弄得莫名其妙,一聽此話,就想把這個昏話連連的狂徒一頓棍棒給打出縣衙。剛要吩咐人動手,又一看來者嚴肅認真的樣子,忍了忍,問道:“您為什麼表示哀悼?”

    蒯通說:“您做縣令已十多年了,秦法的苛刻您一定清楚。被您施以酷刑的人太多了。現在武臣攻城,一旦拿下城池,那些受刑的家人豈不報復?到時候你一刀他一刀,不幾下你就會變成肉泥了。能不令人悲哀嗎?”

    徐縣令又問道:“那有先生我就有活路了?”

    蒯通開始敘述剛才他說這話的緣由,並提出自己的全盤計劃。徐縣令一聽,茅塞頓開,暗自慶幸,幸虧剛才沒有發作,否則幾日後自己真的就要身首異處了。

    於是吩咐人準備車馬,送蒯通到武臣那裡去遊說。

    蒯通依計來到武信君的大營。按照原計劃拜訪了他,並且給他分析目前的形勢:“您一定要戰勝敵人然後才取得地盤,我覺得很危險。如果採用我的策略,將不戰而勝,您覺得這樣可以嗎?”

    武臣接到陳勝的命令,正在做著攻取范陽的準備工作,這時有人來獻計,很高心,連忙問道:“你的策略是什麼?”

    蒯通款款而談道:“范陽縣想舉城歸降。但是投降了卻得不到好處,那麼別的縣城就會互相轉告。那麼後面的縣城都會據城堅守,您就難以攻取了。如果您善待了范陽縣令,這個示範帶頭作用一起,一定會競相投降,那您奪去燕趙大地豈不是容易得多,這樣一來,成本低,效率高,何樂而不為呢?”

    武臣聽了蒯通的話,覺得這真是最佳的方式了。於是用一百輛車,二百名騎兵,以侯印迎接徐縣令。

    徐縣令從一個七品的小知縣被封了侯爵。這個示範作用太大了,燕、趙之地聽說此事,有三十多座城投降,情況和蒯通預料的一模一樣。

    蒯通就憑著這三寸不爛之舌,救了全城的百姓。

    這一次,是酈食其和蒯通,兩個都覺得自己辯才天下無雙的人物,要進行一次巔峰對決了!

    公元前203年,韓信攻破燕趙以後,大軍向東開,準備打齊國。

    但軍隊還沒有過平原縣,聽說酈食其已經勸降了齊國,韓信就想停止進軍。

    此時蒯通說話了,他問道:“將軍有漢王的詔書命令您停止進攻嗎?”

    韓信老實回答:“沒有。”

    蒯通又道:“那為什麼不進軍?酈先生只是以一個士人的身份去的齊國,憑著幾句話,就勸降了齊國七十餘城。將軍您率領幾萬兵眾,才攻下趙國五十多座城。當了好幾年將軍,反而不如區區一個儒生的功勞大。”

    韓信一聽,也覺得憋屈,就採納了蒯通的建議,渡過黃河,準備攻齊。

    齊王早已聽從了酈食其的勸說,撤除了對漢的防禦,天天和酈食其一起飲酒作樂呢,因而韓信襲擊歷下的齊軍時,都沒有防備,很快就破城而入。

    那齊王一聽漢軍已經攻破城門,認為酈食其欺騙了自己。酈食其知道此事之後也百口莫辯,這時舌頭也不管用了,最後被齊王用大鍋給煮了。

    韓信就這樣順利的拿下齊國,並自立為齊國的代理國王。

    這時蒯通又來了,他鼓動韓信自立為王,和項羽、劉邦三分天下。韓信猶豫半天,出於報答當年劉邦的知遇之恩,沒有采納。

    大漢朝建立以後,韓信因罪被貶為淮陰侯,又因謀反而被處死,臨死的時候嘆息著說: “我真後悔不聽蒯通的話,以至於死不瞑目”

    劉邦後來聽說此言,下詔把蒯通召來。

    蒯通來到朝廷,劉邦問道: “你為什麼教唆韓信反叛?”

    說完就吩咐手下,要把他像酈食其一樣的給煮了。

    蒯通說:“狗總是忠於主子而狂吠外人。那時候,我的心裡,只有齊王韓信,並不知道有您。況且當時天下紛亂,人們都爭先恐後地要去做您所做的事,只是能力不夠,您能把他們都殺盡嗎?”

    一席話說得劉邦是啞口無言,並且打心眼裡歎服。

    此時的漢朝剛剛建立不久,政權還不太穩定。

    韓信前兩日已經被呂后所殺,別的諸王已成驚弓之鳥,如果把他們都惹毛了,群起而攻之,大漢的江山可就岌岌可危了。

    目前形勢下,還是以穩定人心為當務之急。

    況且,對於忠臣,作君主的都打心眼裡欽佩。當時蒯通獻策都是各為其主,並沒有什麼過錯。想到這裡,下令赦免了蒯通。

    蒯通得到赦免後,成為了相國曹參的賓客,結果是壽終正寢。

    酈食其最後變成了燉肉,蒯通在鍋邊轉了一圈,完好無損的又回來了。

    這兩相一比較,高下立判。

    參考資料:

    《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的電腦不能開機只能Ctrl+Alt+Delete後就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