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公園: 世界公園位於中國北京豐臺區。1992年4月動工,1993年 9 月正式開放。總面積46.7公頃。園中有40多個國家100多處景觀的微縮建築,如法國巴黎聖母院、義大利臺地園、印度泰姬陵、埃及金字塔、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中國的萬里長城等。景點的建築材料儘可能仿照原物 ,採用銅雕 、銅鑄、鎏金、鍍金、木雕等,工藝精湛、外觀逼真,保持了原作風貌。公園的水系按照五大洲的版圖、仿照四大洋的形狀而設計、獨具匠心。園中還建有供餐飲、購物的國際街、充滿異國情趣的國際民俗村及童話世界、鐳射噴泉等。 · 中華航天博物館: 中華航天博物館座落在北京中軸線天安門以南十多公里處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內。館內現有展出面積1萬多平方米。 中華航天博物館是展示中國航天科技與成就的專業博物館,是中國航天的對外宣傳與展示視窗,曾先後被命名為“中央國家機關思想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年科普教育基地”、“航天精神教育基地”等,並多次被評為北京市先進科普工作集體。 中華航天博物館共有三層展廳。一層和二層展廳為對外展廳,主要分為運載火箭、載人航天、人造衛星、月球探測、火箭發射演示、航天器、中國航天形象、航天集團綜合簡介、古代航天探測、國際合作與交流、未來航天展望等十多個展示區域。這些展區以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為主線,透過翔實珍貴的歷史資料和豐富的實物與模型,以現代的展示手段生動的展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中華航天博物館為廣大航天愛好者搭建了一個關注航天、瞭解航天、熱愛航天的平臺,從而能夠激發參觀者、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朋友努力學習航天科學知識的熱情和長大立志成才報國的決心。 蓮花池公園: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市區西南部豐臺區灣子蓮花池公園內。古稱西湖、太湖、南河泊。原為燕都薊城西郊的一處湖泊,金代建都於湖東,蓮花池作為城西的湖泊和城市水源,是研究金中都位置的重要實物。現為蓮花池公園內的湖泊,面積20多萬平方米,湖內種植各種蓮花,湖上築長堤,堤上有曲橋、拱橋、涼亭等點綴其間,已成為北京城西南部的一處休閒樂園。 金中都的城址舊建在現在蓮花池以東的地區,城牆東北角已經建到了現在和平門附近。蓮花池當年有泉水,是金中都的水源。完顏亮遷都後,果然在池中栽種了許多蓮花,蓮花池也由此而得名。 · 長辛店“二·七”紀念館: 長辛店“二七”紀念館坐落在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火車站西邊的公園內,距盧溝橋1.5公里,距華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2公里,與北京市中心相距15公里。 該紀念館始建於1983年,歷時4年竣工。佔地面積6600平方米,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1987年2月正式向遊人開放。 紀念館由四個四合院組成,房屋結構為青水磚牆,房簷嵌黃色琉璃瓦。四面各有一中式門樓,整體設計清新別緻,古樸典雅。 紀念館共有8個展室,室內放置的展櫃中,陳列著“二七”革命鬥爭的史料和文物,櫃外陳設著大件文物、油畫和模型等。長辛店二七紀念館收藏和儲存著京漢鐵路工人革命鬥爭的大量實物,既是長辛店“二七”大罷工和工人運動的紀念地,又是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場所。 趙登禹墓 因趙登禹生前說過“軍人抗戰有死無生,盧溝橋就是我們的墳墓”這樣的誓言,1946年7月28日中山公園公祭大會之後,趙 將軍靈柩於次日由龍泉寺起靈,運至盧溝橋以東2公里處的西道口山坡上安葬。 · 豐臺藥王廟 豐臺區藥王廟位於北京市豐臺區花鄉看丹村。此藥王廟為明代建造,於康熙三十三年(1768年)重修。據傳此處為孫思邈尋鉛煉丹所在,故村名看丹村,並修建藥王廟供奉藥王孫思邈及三皇等。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八日藥王誕辰時舉行廟會,四周村民皆來求藥,香火甚盛。2003年被確定為第七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重修了廟宇並恢復廟會。 雷鋒資料展覽館 雷鋒資料展覽館 位於北京市豐臺區東高地南小街路口東60米,建於1977年8月,1982年3月在東營房開放,1993年遷至今址。 從千餘件展品中,可以看到雷鋒從普通一兵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所走過的人身道路.展出內容包括:人類英雄雷鋒、雷鋒講話詩文選、雷鋒的形成、雷鋒精神的內容、雷鋒精神的發展、雷鋒精神的傳人、雷鋒精神的研究、雷鋒精神的呼喚和雷鋒精神的重振等部分。 萬芳亭公園 萬芳亭公園坐落於北京市豐臺區西羅園小區西,南三環路北側,佔地10.6公頃。初為綠地,據考證此處乃原慄院是別墅遺址所在。 一九九0年初豐臺區人民政府決定改建公園,由豐臺區市政園林局精心設計、悉心營造、整地鋪路、種花植樹、共仿古牌樓園門、仿古亭臺屋舍及兒童樂園等,於是年三月動工,七月竣工,十月正式對外開放。 · 盧溝橋 盧溝橋位於北京西南二十公里的永定河上,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完成於金明昌三年(1192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曆史。初名為“廣利”橋。據《日下舊聞考》記載:“桑乾下流為盧溝,以其濁故乎渾河,以其黑故乎盧溝”。燕人以黑為盧,此橋因跨盧溝河故名“盧溝橋”。 盧溝橋是華北地區現存最古老最長的一座十一孔聯拱石橋。全長266.5米,寬9.3米。共有橋墩10個,橋孔11個。有雕刻精美的石獅大小共有501個。 橋東西均有漢白玉石碑,東面有清乾隆御筆的“盧溝曉月”碑,“盧溝曉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數百年來一直吸引著中外遊人。西面有康熙視察永定河碑。另一座是乾隆重萁盧溝橋碑,碑下面如龜狀的怪獸相傳是龍生九子之一,名為贔屓(bixi)。 留法勤工儉學舊址 留法勤工儉學舊址位於今長辛店鐵路中學校園內,系一座法式二層小樓,建築面積251平方米,是原京漢鐵路局為火車房總管部長郭長泰建造的住宅。1918年夏建成後,由華法教育會的蔡元培、李石曾出面交涉,改做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的教室。該預備班亦稱高等法文專修館長辛店工業科,分設鑄造、機械、鉗工三個班,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們實行半工半讀,一邊學習法文,一邊學習生產技能。中國著名教育家、留法勤工儉學會主要發起人之一吳玉章,就曾一邊在此學習法文,一邊在原長辛店火車房實習。預備班舉辦期間,時任湖南留法勤工儉學運動負責人的毛澤東曾兩次到此看望湖南籍的學員。 · 七營房 七營房 在南苑機場內。清代曾是駐兵之處。南苑神機營駐地。1922年馮玉祥調北京任陸軍檢閱使時,七營房為陸軍檢閱使署。1924年北京政變驅逐清帝,此處是馮玉祥司令部。七七事變時此處為二十九軍軍部。七營房現存總建築面積3912平方米,南向,大門上懸"陸軍檢閱使署"匾,門兩側各一座門衛用房,迎門為第一排營房,都為中西結合的哥特式建築。第二、三、四、五排,修復為清代園林式建築,蘇式彩繪。為豐臺區重點保護文物. ·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 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位於北京城南約15公里的豐臺區花鄉郭公莊南,是一座建立在漢代王陵遺址上的博物館,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帝王陵遺址博物館,是在距今2000多年前西漢廣陽傾王劉建(公元前73年-公元前45年)的地下宮殿原址上建立起來的 抗日戰爭紀念館 華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位於豐臺區宛平城城內街,屬社會科學類專題歷史紀念館,為紀念華人民偉大的抗日戰爭而建。於1987年7月6日對外開放。其二期工程也於1997年抗戰60週年前夕建成並開放。紀念館位於宛平城中心,距盧溝橋500米,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築。 · 千手千眼觀音銅造像 豐臺區旅遊景點,千手千眼觀音銅造像 萬佛延壽寺遺址中的明代千手千眼菩薩銅造像是北京現存最大、造型最優美的銅鑄菩薩雕像。萬佛延壽寺遺址位於豐臺區大井村東。據殘存的“寶塔碑記”載,萬佛延壽寺建於明萬曆元年(1572)。萬佛延壽寺寺廟早已塌毀,菩薩像位於寺內後殿大悲閣的廢基上,從蓮座算起高8米,頭飾寶冠,冠下為三張女像臉,臉型圓而稍清瘦,神態端莊含蓄。像身左右原有24隻手,大部殘缺,僅存的4隻手,姿勢各異,顯示手指的細柔靈活。像身著短衣長裙,兩側垂有飄帶,通身飾瓔珞。衣裙上線刻荷花、卷草等紋飾。佛像足踏蓮座,座的正面浮雕二龍騰雲。銅像分三段鑄造,然後雕刻加工而成。 王佐 該遺址於2007年發掘,揭露面積2600平方米,清理了兩漢、隋唐、遼、清等不同時期的墓葬和窯址,出土了陶器、瓷器 · 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 遼金城垣博物館是以距今八百四十餘年前的金中都南城恆水關遺址為基礎興建的,是地下遺址與歷史陳列相結合的專業性考古博物館。它位於北京市豐臺區右安門外玉林小區涼水河以北50米處。1990年在此建住宅樓時發現了金中都南城垣水關遺址。博物館透過介紹春秋戰國的薊城,唐代幽州城,遼南京城,金中都的城垣,城市佈局,宮城及元大都的城市面貌,充分展示了北京這座古老城市的變遷和發展。1995年4月23日對社會開放,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鎮崗塔 鎮崗塔,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西南豐臺區雲崗。金代(12世紀)建造。九級密簷式磚砌實心花塔,通高18米,底周長24米,坐北朝南,底座呈八角形。 · 峰香公壽塔 峰香公壽塔位於豐臺區王佐鄉瓦窯村和慄園村之間。明嘉靖年間建。瓦窯村南慄園村北原有密簷式塔十數座,俗名亂塔寺。在抗日戰爭期間,塔群遭日軍拆毀。今存一座7級磚砌密簷塔,為明代萬壽寺的主持和尚壽塔。塔高約15米,直徑約5米。 金土城遺址 金土城遺址在豐臺區鳳凰嘴村一帶。 金土城最高處約3米,斷斷續續,綿亙約百餘米。金天德三年(1151年)至五年,海陵王完顏亮將舊燕京城的東西南三面城牆向外擴充套件,其東北角在今宣武門內翠花街,西北角在今羊坊店東黃亭子,東南角在永定門車站以南四路通,西南角即今豐臺區鳳凰嘴。天德五年從上京會寧府遷都至此,改名中都。 金中都城設城門13座,北面4門,東西南三面各3門(一說四面各3門共12門入中心部位的宮城,前有廣場、千步廊,兩側為官署,西南為園林寺觀,東北為商業區。城佔地約22平方公里,既繼承唐幽州、遼南京的城市建制,又汲取宋汴梁城的格局,建築豪華結麗。貞枯三年(1215年)被蒙古軍攻入焚燬。現存遺蹟,即中都城西南角向東延伸部分。西城牆則在高樓村有數米遺蹟殘存。土城遺址南面的水渠,應是金代的護城河遺蹟。 · 盧溝橋史料陳列館 位於北京市豐臺區盧溝橋文物保管所。盧溝橋始建於金大定29年(1189年),由於它工程宏偉藝術精湛而文明於世,元代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對此橋進行過描寫,因此在西方被稱作馬可波羅橋。在 此陳列與盧溝橋、宛平城有關的資料和實物。 ·宛平城 宛平城位於北京西南盧溝橋東側,中國華北地區唯一一座儲存完整的兩開門衛城。宛平城始建於公元1638年,竣工於公元1640年,由明代御馬監太監武俊主持修建,原名為“拱北城”, 清代改為“拱極城”。清代以來,宛平城西及永定河兩岸商戶逐漸遷建城內,相繼興建酒肆、茶樓、驛站和祭祀廟宇,打破了單純的軍營格局。1928年12月,宛平縣衙遷入城內,改稱宛平城。城東西長640米,南北寬320米,城池總面積約20.8公頃。1937年7月,日本在盧溝橋、宛平城發動“七·七事變”,宛平城成為的歷史見證,至今城牆上還保留著當年日軍炮擊宛平城的彈痕。建國後,宛平城歷經多次修葺。 2003年起,宛平城內復建了包括宛平縣衙、盧溝驛、興隆寺及拱極營等建築,同時增加了戲樓等景觀。作為老北京民俗文化展示平臺,已復建完工的宛平大街形成一條古色古香的明清文化步行街。現已有包括北京泥人張、老北京胡同張、老北京印象等老字號入住。同時在城內街還坐落著包括王麻子刀剪博物館、萬家燈管、湘人館等多處博物館。 宛平縣署舊址 宛平縣署舊址有兩種說法: 一是舊址位於地安門西大街東官房。明佔領元大都後,於此地區設北平府,附郭兩縣治均設於府城內,宛平縣轄西部地帶,衙署於洪武三年(1370)始建。萬曆十八年(1590)重修。原署南向,有大門、儀門、大堂、二堂、古墨齋等房屋。現已無存,其側之衚衕存官房地名。 二是舊址位於盧溝橋東側宛平城內。民國17年(1928)遷移到盧溝橋拱極城內,自此拱極城即為宛平縣治駐地。七七事變時,宛平縣縣長王冷齋與侵華日軍代表曾在此進行談判。宛平縣署大部分房屋被日軍炸燬,僅存正房3間。... · 燕墩 燕墩又稱“煙墩”,位於崇文區西南部,永定門外鐵路南側,是一座磚臺,其上豎有清乾隆皇帝御製碑一座,是北京著名碑刻之一,。1984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燕墩始建於元代。據文獻記載,元、明兩代北京有五鎮之說,南方之鎮即為燕墩。因南方在“五行”中屬火,故堆烽火臺以應之。燕墩在元代始建時,只是一座土臺,位置在大都麗正門外。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修築外城時,才包砌以磚。 金中都遺址 建於金天德三年(1115年),現豐臺區盧溝橋鄉界內尚存金中都城牆遺址3處:三路居鳳凰嘴村城西南角;萬泉寺村有南牆遺址;東管頭高樓村有西牆一段,均為夯土牆,是北京歷史和城市變遷的重要實物。1984年5月被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8月市文物局投資29萬元進行修繕。 2001年6月市文物局投資30萬元在金中都城遺蹟——三路居鳳凰嘴段東側建碑林(萬泉寺公園內)。 青龍湖 位於北京市豐臺區的西側,佔地1000畝,距市區僅20多公里,公交車917可直達公園,自駕車40分鐘即可到達。公園地處碧波萬頃的青龍湖畔,水域面積6000餘畝,是距京城最近的“一盆清水”。園區山青水秀,林木茂盛,綠草如茵,空氣清新。清晨朝霞映翠,傍晚龍湖夕照,春季來臨常有成群的天鵝、野鴨在湖中嬉戲,生態環境十分優美。2002年被市園林局評定為“北京市一級公園”,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命名為“首都文明旅遊景區”,被市愛衛會評為“衛生先進單位”;2004年被北京市園林局評為“北京市精品公園”。
· 世界公園: 世界公園位於中國北京豐臺區。1992年4月動工,1993年 9 月正式開放。總面積46.7公頃。園中有40多個國家100多處景觀的微縮建築,如法國巴黎聖母院、義大利臺地園、印度泰姬陵、埃及金字塔、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中國的萬里長城等。景點的建築材料儘可能仿照原物 ,採用銅雕 、銅鑄、鎏金、鍍金、木雕等,工藝精湛、外觀逼真,保持了原作風貌。公園的水系按照五大洲的版圖、仿照四大洋的形狀而設計、獨具匠心。園中還建有供餐飲、購物的國際街、充滿異國情趣的國際民俗村及童話世界、鐳射噴泉等。 · 中華航天博物館: 中華航天博物館座落在北京中軸線天安門以南十多公里處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內。館內現有展出面積1萬多平方米。 中華航天博物館是展示中國航天科技與成就的專業博物館,是中國航天的對外宣傳與展示視窗,曾先後被命名為“中央國家機關思想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年科普教育基地”、“航天精神教育基地”等,並多次被評為北京市先進科普工作集體。 中華航天博物館共有三層展廳。一層和二層展廳為對外展廳,主要分為運載火箭、載人航天、人造衛星、月球探測、火箭發射演示、航天器、中國航天形象、航天集團綜合簡介、古代航天探測、國際合作與交流、未來航天展望等十多個展示區域。這些展區以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為主線,透過翔實珍貴的歷史資料和豐富的實物與模型,以現代的展示手段生動的展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中華航天博物館為廣大航天愛好者搭建了一個關注航天、瞭解航天、熱愛航天的平臺,從而能夠激發參觀者、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朋友努力學習航天科學知識的熱情和長大立志成才報國的決心。 蓮花池公園: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市區西南部豐臺區灣子蓮花池公園內。古稱西湖、太湖、南河泊。原為燕都薊城西郊的一處湖泊,金代建都於湖東,蓮花池作為城西的湖泊和城市水源,是研究金中都位置的重要實物。現為蓮花池公園內的湖泊,面積20多萬平方米,湖內種植各種蓮花,湖上築長堤,堤上有曲橋、拱橋、涼亭等點綴其間,已成為北京城西南部的一處休閒樂園。 金中都的城址舊建在現在蓮花池以東的地區,城牆東北角已經建到了現在和平門附近。蓮花池當年有泉水,是金中都的水源。完顏亮遷都後,果然在池中栽種了許多蓮花,蓮花池也由此而得名。 · 長辛店“二·七”紀念館: 長辛店“二七”紀念館坐落在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火車站西邊的公園內,距盧溝橋1.5公里,距華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2公里,與北京市中心相距15公里。 該紀念館始建於1983年,歷時4年竣工。佔地面積6600平方米,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1987年2月正式向遊人開放。 紀念館由四個四合院組成,房屋結構為青水磚牆,房簷嵌黃色琉璃瓦。四面各有一中式門樓,整體設計清新別緻,古樸典雅。 紀念館共有8個展室,室內放置的展櫃中,陳列著“二七”革命鬥爭的史料和文物,櫃外陳設著大件文物、油畫和模型等。長辛店二七紀念館收藏和儲存著京漢鐵路工人革命鬥爭的大量實物,既是長辛店“二七”大罷工和工人運動的紀念地,又是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場所。 趙登禹墓 因趙登禹生前說過“軍人抗戰有死無生,盧溝橋就是我們的墳墓”這樣的誓言,1946年7月28日中山公園公祭大會之後,趙 將軍靈柩於次日由龍泉寺起靈,運至盧溝橋以東2公里處的西道口山坡上安葬。 · 豐臺藥王廟 豐臺區藥王廟位於北京市豐臺區花鄉看丹村。此藥王廟為明代建造,於康熙三十三年(1768年)重修。據傳此處為孫思邈尋鉛煉丹所在,故村名看丹村,並修建藥王廟供奉藥王孫思邈及三皇等。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八日藥王誕辰時舉行廟會,四周村民皆來求藥,香火甚盛。2003年被確定為第七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重修了廟宇並恢復廟會。 雷鋒資料展覽館 雷鋒資料展覽館 位於北京市豐臺區東高地南小街路口東60米,建於1977年8月,1982年3月在東營房開放,1993年遷至今址。 從千餘件展品中,可以看到雷鋒從普通一兵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所走過的人身道路.展出內容包括:人類英雄雷鋒、雷鋒講話詩文選、雷鋒的形成、雷鋒精神的內容、雷鋒精神的發展、雷鋒精神的傳人、雷鋒精神的研究、雷鋒精神的呼喚和雷鋒精神的重振等部分。 萬芳亭公園 萬芳亭公園坐落於北京市豐臺區西羅園小區西,南三環路北側,佔地10.6公頃。初為綠地,據考證此處乃原慄院是別墅遺址所在。 一九九0年初豐臺區人民政府決定改建公園,由豐臺區市政園林局精心設計、悉心營造、整地鋪路、種花植樹、共仿古牌樓園門、仿古亭臺屋舍及兒童樂園等,於是年三月動工,七月竣工,十月正式對外開放。 · 盧溝橋 盧溝橋位於北京西南二十公里的永定河上,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完成於金明昌三年(1192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曆史。初名為“廣利”橋。據《日下舊聞考》記載:“桑乾下流為盧溝,以其濁故乎渾河,以其黑故乎盧溝”。燕人以黑為盧,此橋因跨盧溝河故名“盧溝橋”。 盧溝橋是華北地區現存最古老最長的一座十一孔聯拱石橋。全長266.5米,寬9.3米。共有橋墩10個,橋孔11個。有雕刻精美的石獅大小共有501個。 橋東西均有漢白玉石碑,東面有清乾隆御筆的“盧溝曉月”碑,“盧溝曉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數百年來一直吸引著中外遊人。西面有康熙視察永定河碑。另一座是乾隆重萁盧溝橋碑,碑下面如龜狀的怪獸相傳是龍生九子之一,名為贔屓(bixi)。 留法勤工儉學舊址 留法勤工儉學舊址位於今長辛店鐵路中學校園內,系一座法式二層小樓,建築面積251平方米,是原京漢鐵路局為火車房總管部長郭長泰建造的住宅。1918年夏建成後,由華法教育會的蔡元培、李石曾出面交涉,改做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的教室。該預備班亦稱高等法文專修館長辛店工業科,分設鑄造、機械、鉗工三個班,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們實行半工半讀,一邊學習法文,一邊學習生產技能。中國著名教育家、留法勤工儉學會主要發起人之一吳玉章,就曾一邊在此學習法文,一邊在原長辛店火車房實習。預備班舉辦期間,時任湖南留法勤工儉學運動負責人的毛澤東曾兩次到此看望湖南籍的學員。 · 七營房 七營房 在南苑機場內。清代曾是駐兵之處。南苑神機營駐地。1922年馮玉祥調北京任陸軍檢閱使時,七營房為陸軍檢閱使署。1924年北京政變驅逐清帝,此處是馮玉祥司令部。七七事變時此處為二十九軍軍部。七營房現存總建築面積3912平方米,南向,大門上懸"陸軍檢閱使署"匾,門兩側各一座門衛用房,迎門為第一排營房,都為中西結合的哥特式建築。第二、三、四、五排,修復為清代園林式建築,蘇式彩繪。為豐臺區重點保護文物. ·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 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位於北京城南約15公里的豐臺區花鄉郭公莊南,是一座建立在漢代王陵遺址上的博物館,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帝王陵遺址博物館,是在距今2000多年前西漢廣陽傾王劉建(公元前73年-公元前45年)的地下宮殿原址上建立起來的 抗日戰爭紀念館 華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位於豐臺區宛平城城內街,屬社會科學類專題歷史紀念館,為紀念華人民偉大的抗日戰爭而建。於1987年7月6日對外開放。其二期工程也於1997年抗戰60週年前夕建成並開放。紀念館位於宛平城中心,距盧溝橋500米,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築。 · 千手千眼觀音銅造像 豐臺區旅遊景點,千手千眼觀音銅造像 萬佛延壽寺遺址中的明代千手千眼菩薩銅造像是北京現存最大、造型最優美的銅鑄菩薩雕像。萬佛延壽寺遺址位於豐臺區大井村東。據殘存的“寶塔碑記”載,萬佛延壽寺建於明萬曆元年(1572)。萬佛延壽寺寺廟早已塌毀,菩薩像位於寺內後殿大悲閣的廢基上,從蓮座算起高8米,頭飾寶冠,冠下為三張女像臉,臉型圓而稍清瘦,神態端莊含蓄。像身左右原有24隻手,大部殘缺,僅存的4隻手,姿勢各異,顯示手指的細柔靈活。像身著短衣長裙,兩側垂有飄帶,通身飾瓔珞。衣裙上線刻荷花、卷草等紋飾。佛像足踏蓮座,座的正面浮雕二龍騰雲。銅像分三段鑄造,然後雕刻加工而成。 王佐 該遺址於2007年發掘,揭露面積2600平方米,清理了兩漢、隋唐、遼、清等不同時期的墓葬和窯址,出土了陶器、瓷器 · 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 遼金城垣博物館是以距今八百四十餘年前的金中都南城恆水關遺址為基礎興建的,是地下遺址與歷史陳列相結合的專業性考古博物館。它位於北京市豐臺區右安門外玉林小區涼水河以北50米處。1990年在此建住宅樓時發現了金中都南城垣水關遺址。博物館透過介紹春秋戰國的薊城,唐代幽州城,遼南京城,金中都的城垣,城市佈局,宮城及元大都的城市面貌,充分展示了北京這座古老城市的變遷和發展。1995年4月23日對社會開放,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鎮崗塔 鎮崗塔,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城西南豐臺區雲崗。金代(12世紀)建造。九級密簷式磚砌實心花塔,通高18米,底周長24米,坐北朝南,底座呈八角形。 · 峰香公壽塔 峰香公壽塔位於豐臺區王佐鄉瓦窯村和慄園村之間。明嘉靖年間建。瓦窯村南慄園村北原有密簷式塔十數座,俗名亂塔寺。在抗日戰爭期間,塔群遭日軍拆毀。今存一座7級磚砌密簷塔,為明代萬壽寺的主持和尚壽塔。塔高約15米,直徑約5米。 金土城遺址 金土城遺址在豐臺區鳳凰嘴村一帶。 金土城最高處約3米,斷斷續續,綿亙約百餘米。金天德三年(1151年)至五年,海陵王完顏亮將舊燕京城的東西南三面城牆向外擴充套件,其東北角在今宣武門內翠花街,西北角在今羊坊店東黃亭子,東南角在永定門車站以南四路通,西南角即今豐臺區鳳凰嘴。天德五年從上京會寧府遷都至此,改名中都。 金中都城設城門13座,北面4門,東西南三面各3門(一說四面各3門共12門入中心部位的宮城,前有廣場、千步廊,兩側為官署,西南為園林寺觀,東北為商業區。城佔地約22平方公里,既繼承唐幽州、遼南京的城市建制,又汲取宋汴梁城的格局,建築豪華結麗。貞枯三年(1215年)被蒙古軍攻入焚燬。現存遺蹟,即中都城西南角向東延伸部分。西城牆則在高樓村有數米遺蹟殘存。土城遺址南面的水渠,應是金代的護城河遺蹟。 · 盧溝橋史料陳列館 位於北京市豐臺區盧溝橋文物保管所。盧溝橋始建於金大定29年(1189年),由於它工程宏偉藝術精湛而文明於世,元代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對此橋進行過描寫,因此在西方被稱作馬可波羅橋。在 此陳列與盧溝橋、宛平城有關的資料和實物。 ·宛平城 宛平城位於北京西南盧溝橋東側,中國華北地區唯一一座儲存完整的兩開門衛城。宛平城始建於公元1638年,竣工於公元1640年,由明代御馬監太監武俊主持修建,原名為“拱北城”, 清代改為“拱極城”。清代以來,宛平城西及永定河兩岸商戶逐漸遷建城內,相繼興建酒肆、茶樓、驛站和祭祀廟宇,打破了單純的軍營格局。1928年12月,宛平縣衙遷入城內,改稱宛平城。城東西長640米,南北寬320米,城池總面積約20.8公頃。1937年7月,日本在盧溝橋、宛平城發動“七·七事變”,宛平城成為的歷史見證,至今城牆上還保留著當年日軍炮擊宛平城的彈痕。建國後,宛平城歷經多次修葺。 2003年起,宛平城內復建了包括宛平縣衙、盧溝驛、興隆寺及拱極營等建築,同時增加了戲樓等景觀。作為老北京民俗文化展示平臺,已復建完工的宛平大街形成一條古色古香的明清文化步行街。現已有包括北京泥人張、老北京胡同張、老北京印象等老字號入住。同時在城內街還坐落著包括王麻子刀剪博物館、萬家燈管、湘人館等多處博物館。 宛平縣署舊址 宛平縣署舊址有兩種說法: 一是舊址位於地安門西大街東官房。明佔領元大都後,於此地區設北平府,附郭兩縣治均設於府城內,宛平縣轄西部地帶,衙署於洪武三年(1370)始建。萬曆十八年(1590)重修。原署南向,有大門、儀門、大堂、二堂、古墨齋等房屋。現已無存,其側之衚衕存官房地名。 二是舊址位於盧溝橋東側宛平城內。民國17年(1928)遷移到盧溝橋拱極城內,自此拱極城即為宛平縣治駐地。七七事變時,宛平縣縣長王冷齋與侵華日軍代表曾在此進行談判。宛平縣署大部分房屋被日軍炸燬,僅存正房3間。... · 燕墩 燕墩又稱“煙墩”,位於崇文區西南部,永定門外鐵路南側,是一座磚臺,其上豎有清乾隆皇帝御製碑一座,是北京著名碑刻之一,。1984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燕墩始建於元代。據文獻記載,元、明兩代北京有五鎮之說,南方之鎮即為燕墩。因南方在“五行”中屬火,故堆烽火臺以應之。燕墩在元代始建時,只是一座土臺,位置在大都麗正門外。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修築外城時,才包砌以磚。 金中都遺址 建於金天德三年(1115年),現豐臺區盧溝橋鄉界內尚存金中都城牆遺址3處:三路居鳳凰嘴村城西南角;萬泉寺村有南牆遺址;東管頭高樓村有西牆一段,均為夯土牆,是北京歷史和城市變遷的重要實物。1984年5月被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8月市文物局投資29萬元進行修繕。 2001年6月市文物局投資30萬元在金中都城遺蹟——三路居鳳凰嘴段東側建碑林(萬泉寺公園內)。 青龍湖 位於北京市豐臺區的西側,佔地1000畝,距市區僅20多公里,公交車917可直達公園,自駕車40分鐘即可到達。公園地處碧波萬頃的青龍湖畔,水域面積6000餘畝,是距京城最近的“一盆清水”。園區山青水秀,林木茂盛,綠草如茵,空氣清新。清晨朝霞映翠,傍晚龍湖夕照,春季來臨常有成群的天鵝、野鴨在湖中嬉戲,生態環境十分優美。2002年被市園林局評定為“北京市一級公園”,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命名為“首都文明旅遊景區”,被市愛衛會評為“衛生先進單位”;2004年被北京市園林局評為“北京市精品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