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他該如何操作才能鬥過皇太后和丞相併保住自己的性命?
2
回覆列表
  • 1 # 史學達人

    竇嬰是因為要救灌夫而被捲入到牢獄之中去的,其實當時的漢武帝是不想殺竇嬰的。

    可是,來自漢武帝母親王太后那裡的壓力太大了。他不得不把竇嬰抓了起來,定了死罪。

    這時候的竇嬰為了活命,他說他手裡有一塊免死金牌。是漢武帝的父親漢景帝賜給竇嬰的。

    漢武帝聽說後,很興奮。他沒想到竇嬰還有這玩意。經過審查這個免死金牌竇嬰家確實是有,但是,竇嬰拿的只是副本。

    也就是說皇宮裡還留存有一份正本才對,一正一副只要對起來,那就說明這件事是真的,沒有造假。

    可惜的是,意外出現了。

    在宮裡無論如何找,都找不到那份正本的。

    這該怎麼辦?

    竇嬰不可能提前自己製造一個免死金牌,要知道擅自做這玩意被查明後,就是死罪一條會被滅族的。竇嬰犯不著說這個謊。

    既然竇嬰手裡的是真貨,那宮裡的那個免死金牌去哪裡了。

    兩種可能,因為要置竇嬰與死地的是漢武帝的舅舅田蚡和母親王太后。

    要麼是王太后和田蚡搞鬼把免死金牌藏了起來,當然這種可能性小一些,畢竟他們想得到這種東西還是很難的。

    那麼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掌管免死金牌的太監,迫於王太后和田蚡的壓力,說了謊話,明明是有這個金牌的。但是,為了保住榮華富貴和性名,他只好說謊話了。

    最終,竇嬰被殺了頭。

  • 2 # 傳奇歷史觀

    竇嬰如果懂得保命可能就不會到要拿出密詔的地步了,當初漢景帝臨死是不是真的給了竇嬰一份密詔呢?這就不得而知了,估計是有的,不然性命攸關竇嬰不可能亂說。漢景帝為何要給竇嬰一份密詔?這份密詔寫明如果發生什麼不便的事情,准許竇嬰可以“論上”。漢景帝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制約王太后以及她的家族,也就包括田蚡。但是竇太皇太后死了之後,竇嬰基本上就賦閒家中了,並沒有什麼實權,這樣一個沒有權利的人就算有先皇的密詔又能怎麼樣?

    這個時候其實不拿出來比拿出來好,不拿出密詔竇嬰只是下獄,估計還得放了。竇嬰原本只是一個對任何人沒有威脅的人,已經失勢的大臣。這個時候他卻搬出一份密詔,證明自己還有權利,而且這權利是先皇給的很大的權利。王太后能容忍這種事情發生嗎?王太后肯定要想: “原來景帝死的時候還留了一手,留這一手是為了對付誰?不就是對付我嗎?”這時候竇嬰也就變成了一個威脅,一個不死都不行的人,他的密詔就算是真的也得變成假的。王太后肯定是不能容他,漢武帝可以容他嗎?

    答案是明顯的,漢武帝是個成年人,又不是小孩子,怎麼可能允許有人有這樣干涉自己皇權的權利?竇嬰不明智在這個時候拿個所謂“便宜論上”的密詔出來,如果竇太皇太后還活著,或許為了制約王家的勢力可以說上話,但是這個時候王太后羽翼豐滿,而你竇嬰只是一個沒有靠山沒有幫手的孤家寡人。竇嬰為人清高,自視過高,所以不願意妥協讓步,被打入大牢還要拿出個密詔來證明自己是有身份的人,結果被定個“偽造詔書”的罪,身首異處。所以說竇嬰如果懂得保命就不該拿出密詔。

  • 3 # 白玉京策劃

    從景帝給竇嬰“密詔”,可以知道竇嬰是深得漢景帝信任的,有人認為這是要他做周勃,保護漢武帝安全繼位。因此,一旦漢武帝安全繼位後,這份“密詔”就成為了一柄雙刃劍,弄不好反噬自己。

    與眾不同的竇氏子弟

    鑑於呂氏的教訓不遠,歷代皇帝即位都擔心老媽作怪。文帝死後竇太后專政、景帝死後王太后再專政,縱觀漢朝,重用外戚是一大特色。

    竇嬰雖然是竇太后的侄兒,但卻和其他竇姓子弟不一樣。通俗一點說:這人認死理,不吃他姑姑竇太后那一套。漢景帝估摸著也是瞧準這一點,要賜他密詔,保全自己的兒子漢武帝安全著陸。

    這樣雖讓竇嬰手握重權,但也讓他遠離了竇氏子弟,遠離了家族盟友,為後面身處囹圄而毫無辦法提供了伏筆。

    對田蚡這種人看法太膚淺

    田蚡這類人,基本是人性陰暗面的通病。未發跡之前在竇嬰面前裝孫子,孫子長大後,總覺得比爺爺矮一頭,這爺爺就平白無故成了刺頭了。《漢書》用“驕溢”二字,可見是沒給他什麼好話的。

    但竇嬰乃聰明一世,尤其在竇太后去世後對田蚡應該予以保持警惕,因為這可是皇帝的親舅舅,自己只是皇帝奶奶的侄兒,差距不要太大。

    他怎麼做都保不住命

    身在牢獄的竇嬰若要保命,除了伏法認罪之外,別無他途。漢武帝此人性格最大的特點就是多疑,若竇嬰丟擲密詔,可能危及皇權,這是把漢武帝往王太后的隊伍逼。若主動認罪,奏請給田蚡加官,則效果又不一樣(因為武安侯這個身份不是軍功,漢朝慣例是軍功封侯的)。從漢武帝的角度講,一則念及親情,二則也不願看到王氏外戚泰國跋扈。

    若此時,再有人在王太后耳根旁嚼一兩句:歷朝外戚沒啥好下場,要給外戚留條後路,竇嬰留條性命基本問題不大。

  • 4 # 菜根漫譚

    竇嬰是漢文帝皇后竇氏的侄子。漢景帝時,任大將軍,封魏其侯。漢武帝初,任丞相。 竇嬰的死起因於一件小事,他的朋友灌夫因在酒席中對田蚡出言不遜,被田蚡逮捕下獄,判處死刑。竇嬰傾盡全力搭救灌夫,並在朝會上就此事與田蚡辯論。 田蚡是什麼人哪?他是漢景帝皇后王娡的弟弟,當朝君主漢武帝的舅舅。 辯論會剛結束,王太后聽說漢武帝沒有偏向自己的弟弟,當時就哭鬧起來,說什麼“現在我還活著,別人就敢作踐我的弟弟,假若我死了以後,他們還不會像宰割魚肉那樣宰割了他。再說皇帝怎麼能像石頭人一樣自己不做主張呢?” 迫於王太后的壓力,灌夫仍被判為族誅。 竇嬰這時又以曾受景帝遺詔“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為名,請求武帝再度召見。但尚書核查發現竇嬰所受遺詔在宮中並無副本,於是,武帝以“偽造詔書罪”處死了竇嬰。

    竇嬰的死是必然的,因為他錯估了形勢,高看了自己,天真而幼稚。 竇嬰是竇太后的侄子,漢景帝時是大將軍、魏其候。那時候,竇嬰有職有權,八面威風。田蚡只不過是個小小的中郎將,他像孫子一樣討好竇嬰。可是竇嬰忘了姑姑竇太后已經死了,朝代已經變了,漢武帝掌權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竇嬰已是落勢的老虎,掉毛的鳳凰,沒人給他撐腰壯膽,當保護傘啦。竇嬰的最大失策是拿出什麼景帝的遺詔。不拿還好,拿了死得更快。聽說有遺詔,王太后肯定會氣得咬牙切齒:沒想到老公背後還留了一手,無論如何也要把遺詔說成是胡編亂造。漢武帝心裡更不敞快:現在是我在臺上,我說了算。竇嬰你想拿老爺子壓我,沒門,不給你點厲害瞧瞧,你就不知道誰才是老大。

    竇嬰大禍臨頭,還心存僥倖,自以為喝酒吵架不過是小事一樁。他沒有想到政治鬥爭竟會如此殘酷,他的對手不僅要揍他一頓,而且要手起刀落,一劍封喉,將他置於死地。他更沒有想到,是非對錯都是由當權者說了算的,說你受的遺詔是真的就是真的,說它是假的就是假的。你就是渾身是嘴,又能上到裡訴冤去?

  • 5 # 聊一點點歷史

    《漢武大帝》中的竇嬰在漢景帝臨死時得到了一份密詔,大致的意思是“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見機行事”。在後來竇嬰的門客因與田蚡交惡,被陷害處死,竇嬰要為門人出頭,也與田蚡交惡,後武帝迫於王太后的壓力,將竇嬰下獄。這時竇嬰向武帝提起景帝遺詔,(當時詔書一式兩份一份存檔的)由於宮中存檔丟失,竇嬰則以偽造詔書被斬首。

    竇嬰如何用密詔保命,我想很難保命,在影視劇中,武帝對此的評價是,這份詔書可以行廢立,任何君王都不會容留的。假若他提早將詔書交給武帝,或許能保住命,但是竇嬰到了快被處死時才拿出來,無論如何武帝都不會容留他的。

    自竇太皇太后去世以後,竇家的大靠山不在了,權勢地位一落千丈,已經無法與王太后、田蚡相抗衡了。雖說田蚡得勢,但是並不得武帝的歡心,武帝對外戚、後宮干政是反對的,竇嬰想要鬥得過田蚡王太后,只能藉助武帝的力量,所以說,他應該把遺詔交給武帝,並且不應該單獨行動,遇事先徵詢武帝的意見,或許他的結局會不一樣。

  • 6 # 納特帕格

    表明觀點:竇嬰之死,密詔只是最後一根稻草。到了這個地步,誰都救不了他了。

    我們來看看竇嬰是怎麼一步步把自己逼上絕路的:

    結交灌夫

    竇嬰的悲劇結局,他最好的朋友灌夫至少有7成責任,我們下面來列舉下灌夫坑了竇嬰的那些事。

    攀附田蚡

    竇太后去世之後,竇嬰失寵,王太后的哥哥田蚡得勢。

    有一日,田蚡隨口對灌夫說,我想抽空去看望一下竇嬰,田蚡的本意是知道灌夫與竇嬰關係密切,以此寒暄一番。而灌夫卻不顧自己喪服在身,就約田蚡去竇嬰家裡喝酒。田蚡被搞得很無奈。

    到了約定之日,竇嬰事先準備好一切,等待田蚡到來,結果田蚡誤期不到,灌夫臉上掛不住,就親自去找田蚡了,發現田蚡根本沒有來的意思,心中已然不爽,再到路上田蚡慢慢悠悠,灌夫心裡更加不滿,等到了宴席上,對田蚡冷言熱諷,儘管被竇嬰及時阻止,但本來一場結交的宴會,硬是結仇,全賴灌夫。

    口出狂言

    丞相田蚡成親,太王后下了詔令,叫列侯和皇族都去祝賀。

    竇嬰是列侯自然要去,但灌夫本來可以不去的,竇嬰認為灌夫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硬是拉著灌夫一起去。

    結果宴會上,眾人尊田蚡而輕視竇嬰和灌夫,令灌夫很惱火,灌夫敬酒到臨汝侯灌賢時,灌賢正在跟程不識附耳說話,灌夫勃然大怒,罵道,你平時說程不識一文不值,現在長輩給你敬酒,你卻像個女人一樣跟程不識咬耳朵。

    這話也不算太過,但田蚡可不會放過這機會,當下就介面道,程將軍和李將軍都是東西兩官的衛尉,現在當眾侮辱程將軍,把李將軍又置為何地?這裡的李將軍,就是大名鼎鼎的飛將軍李廣。

    而此時灌夫說了一句極為過分的話,“今日斬頭陷胸,何知程、李乎!”,你今日就算殺了我,我也不知道什麼程不識李廣。

    這一次,田蚡趁機發難,將灌夫下了牢獄,而竇嬰妄圖救灌夫,結果把自己搭了進去。

    認識不足

    竇嬰為灌夫所累的原因,主要是認識不足,對事件的嚴重性認識不足,對田蚡的手段認識不足,對王太后和漢武帝的態度認識不足。

    灌夫被捉拿,竇嬰的夫人對他說,灌夫得罪的是太后,我們怎麼救得了,結果竇嬰說,我的侯是我自己立功拿的,然後我自己放棄他,又有什麼問題?所以說,竇嬰認為,這件事翻了天去也就是廢了自己侯爵。而這明顯太過於天真和樂觀了。

    竇嬰強行上書,漢武帝讓東朝廷辯,竇嬰說灌夫之功,田蚡說灌夫要反,竇嬰救人心切,直接攻擊起了田蚡,正式和田蚡撕破臉面,漢武帝問群臣,韓安國老狐狸又推給漢武帝,加上王太后聽說之後,鬧絕食,漢武帝無奈,只能把竇嬰也下獄。所以說,竇嬰對田蚡的手段以及武帝太后的態度認識也不足。詔書之謎

    竇嬰在獄中,準備自救,搬出了漢景帝的詔書,而這份詔書也只是說能讓他直接面見皇帝,漢武帝聽說之後,派人去宮裡查歸檔,結果沒有發現這份詔書的副本,勃然大怒,認為竇嬰欺君之罪,也終於決定殺了竇嬰。

    而竇嬰這份詔書到底是真是假呢?邏輯上講是真的,但為何找不到記錄歸檔,後人認為最大的可能是攝於田蚡的威壓,有人欺瞞了漢武帝。

    結論

    到了密詔之事時,王太后的立場已經十分明確了,此時漢武帝不可能違背王太后的意願,所以竇嬰非死不可了。

    若說竇嬰要如何自救,只能從以下幾個方面:

    遠離灌夫,跟灌夫保持一定距離,灌夫一介莽夫,竇嬰又身份敏感,這二人勾搭到一塊準沒好事。

    不救灌夫,若是竇嬰當時不出面,也就不會跟田蚡立刻撕破臉面,也就不會被王太后逼上絕路。

    真心歸附田蚡,若是竇嬰能放下尊嚴與成見,不惜代價交好田蚡,也不會被害。

  • 7 # 華哥雜談

    既然說的是《漢武大帝》電視劇,就以電視劇來解說。竇嬰想要保命,唯一的辦法是銷燬密詔,主動示好王太后和田蚡,否則難免滅族。

    竇嬰被滅族,表面上是竇家與王太后、田蚡之間的矛盾引起的,置竇嬰死地的是王太后與田蚡等人,實際上是漢武帝決心剷除外戚集團的結果。竇嬰一死,田蚡立即兔死狐悲,感受到了陣陣寒意。

    竇嬰之死從小事引起,竇嬰因儒道之爭,被迫賦閒在家。豪強灌夫與竇嬰交好,看不慣田蚡得勢後作威作福,欺壓竇嬰,因此在一次田蚡舉辦的婚宴上,得罪了田蚡。田蚡決心打擊灌夫,藉此進一步打壓竇嬰。

    但事情發展到這一步,田蚡並沒有能置竇嬰於死地的藉口。此前竇太后雖然已死,但竇家勢力仍然不可小視。可田蚡和竇嬰在漢武帝面前互撕,進一步激化了兩人的矛盾。王太后指定田蚡舉辦婚宴,屬於國家大事,竇嬰被以擾亂國事為名入獄。

    竇嬰入獄讓他亂了陣腳,他決心反擊,最致命的撒手鐧就是題中所講的漢景帝“密詔”。這份密詔說,武帝登基後,王太后如果擅權干政,漢景帝允許竇嬰在必要時侯,可以便宜行事。也就是說,竇嬰可以發動政變。

    這份詔書之前只是傳說,但現在竇嬰讓家人拿出來當擋箭牌,不但沒起作用,反而給了王太后和田蚡有力的把柄。

    漢朝法律規定,皇帝詔書至少一式兩份,無論詔書發往哪裡,另一份必須存檔。現在竇嬰拿出了密詔,王太后就利用權力銷燬了存檔。那麼,竇嬰的這份密詔就成了偽詔,按律要滅族。

    漢武帝對這份詔書和王太后一夥的所作所為心知肚明,他清楚這份詔書是真的,但他還有一層更深的心思,決心借詔書事件徹底打擊竇氏一族,同時敲打王家和田家。

    外戚干政是西漢高祖以來屢禁不絕的難題,漢武帝登基之後,竇太后干預朝政長達6年之久,這對權力慾極強,想有一翻作為的武帝來說,難以接受,所以竇太后死後,武帝就著手開始了打擊外戚的計劃,首當其衝的就是竇家。

    對於竇嬰來講,拿出密詔是他最愚蠢的行為。因為這份密詔給了竇嬰隨時發動政變的授權,如果竇嬰有野心,無論是對王太后,還是漢武帝都是致命的威脅。既然竇嬰拿出了遺詔,他就必死無疑。

    如果竇嬰向王太后和田蚡示弱,徹底退出權力核心,那麼還有可能爭取最好的結果,也就是自己全身而退,家族得以保全。最壞也是個人死罪,家族保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雄聯盟》中除了劍聖、輪子媽、卡莎還有哪些英雄一點控制都不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