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以來,天下四分五裂,武將成為這一時期政治舞臺上絕對的主角。有鑑於此,北宋成立後,趙匡胤力圖扭轉武人飛揚跋扈的局面,建立中央朝廷的絕對權威。他採取了一系列削弱武將勢力的措施,推行崇文抑武政策。雍熙北伐失敗後,宋太宗更加強了對武將的壓制,治國政策由五代時期崇尚武功轉向崇尚文治,社會上瀰漫著一股重視文人、重用文官的風氣。武將逐漸變成了政治舞臺的配角,成為不受重視的一個群體。
然而,在北宋武將中,有一位武將得到了皇帝和文官的賞識,那就是曹彬。在文人士大夫看來,曹彬不僅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更重要的是他身上表現出了謙和儒雅的氣質。這種氣質折服了對武將評價極為苛刻的宋朝讀書人,正是他們將曹彬視作完美武將的典範。
作為一員武將,具有軍事才能無疑是第一位。從史書記載來看,曹彬似乎從小就對軍事感興趣,他出生在一個武將家庭,當他週歲的時候,家人按照某種風俗,在他周圍擺放了許多東西,想透過看他拿什麼東西來判斷孩子的志向和前途。結果,幼年的曹彬左手拿著一把遊戲用的戈,右手拿著祭祀用的俎豆。過了一會兒,又拿了一枚印,其餘的東西連看都沒看。在場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和吃驚,因為從曹彬所拿的干戈和印來看,他將來會成為掌握帥印的武將,而且死後還會受到祭祀,因為他還拿了俎豆。
曹彬的軍事才能在五代時期似乎並沒有完全顯露出來,真正讓他建功立業的還是在北宋。趙匡胤稱帝后,即刻著手發動統一全國的戰爭,制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曹彬先後參與過滅蜀和南唐的戰爭。特別是在降服南唐的戰鬥中,曹彬擔當指揮全軍的統帥。
此後,曹彬還曾參與過收復燕雲地區的雍熙北伐。雍熙三年(986),太宗以曹彬、田重進、潘美為都部署,兵分三路再次試圖攻取燕雲十六州,史稱“雍熙北伐”。太宗吸取了高梁河之戰的教訓,沒有御駕親征,只是坐鎮開封遙控指揮。
這一次,宋軍採用分進合擊戰術,東路以曹彬為主帥,統率十萬軍隊聲言直取幽州,吸引遼軍主力;中路田重進和西路潘美兩路宋軍抓住時機攻佔燕雲十六州其他州郡;最後三路宋軍在幽州城下會合,合力攻取幽州。田重進、潘美兩路攻城掠地,進展十分順利,曹彬一路也很快到達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由於缺糧,只好返回雄州(今河北省雄縣)接濟糧草。曹彬部下士兵看到另外兩路宋軍攻城掠地,也急於立功,就帶著糧食再次進攻涿州。遼將耶律休哥採用且戰且退戰術,延緩曹彬軍隊前進速度。當宋軍再次到達涿州時,已經是人困馬乏,再加上天氣炎熱,戰鬥力大大降低。遼軍集中優勢兵力發動進攻,曹彬一路宋軍在岐溝關(今河北省涿州市西南)被殺得大敗。
曹彬一路是此次北伐的主力部隊,現在主力受到重創,其餘兩路宋軍不得不撤退。潘美一路在撤退時,受命掩護雲、應、寰、朔四州百姓遷徙。宋將楊業受命迎敵,退至陳家谷口(今山西省朔州市西南)時,發現負責接應的潘美已經指揮軍隊提前撤退。楊業率領殘部奮勇殺敵,結果寡不敵眾,被俘三日後絕食而死,上演了這次北伐最悲壯的一幕。戰後,曹彬因指揮失誤而受到處罰。
縱觀曹彬一生,他沒有中國古代名將所具備的卓越的軍事才能,除了消滅南唐,他真正立下的戰功似乎並不是很多,岐溝關之敗與他指揮不當有直接關係。從各方面看,曹彬都不屬於一流的軍事家,應該說,他只能算是一箇中規中矩的將領。令人驚奇的是,在北宋文人心目中,曹彬簡直成了他們理想中完美武將的化身。我們仔細分析當時的記載,就會發現皇帝和士大夫真正看重的,是曹彬軍事才能之外的東西。
曹彬為人行事低調,謹慎小心。後周太祖郭威的張貴妃是曹彬的從母,因而他是皇親國戚,但卻從來不以皇親自居。在後周時,趙匡胤掌管著禁軍。作為同僚,曹彬對趙匡胤表現得不冷不熱,除了公事,從不到趙匡胤家裡去。平時同僚一起聚會,本來是拉關係的好機會,曹彬也極少參加。周世宗時,曹彬掌管禁中茶酒,趙匡胤為了和曹彬交往,就故意向他討要御酒。曹彬既不想做違法的事情,又不願得罪趙匡胤。他一面以御酒是官酒,不敢隨便給人為由,拒絕了趙匡胤的請求,一面自己出錢買酒給趙匡胤喝。這種謹慎和明哲保身的行為引起了趙匡胤的注意。趙匡胤稱帝后,曾經問曹彬:“我當年常有心親近你,你卻為什麼故意疏遠我?”曹彬回答說:“我是後周皇室的近親,又擔任著重要職務,小心謹慎做官,尚有受到朝廷責罰的憂慮,又怎敢有超乎尋常關係的交往?”顯而易見,曹彬的特殊身份使他變得非常世故,更何況當時局勢尚不明朗,趙匡胤能否奪得大位亦是未知數,圓滑的曹彬對他自然是敬而遠之。趙匡胤聽了曹彬的一番肺腑之言,覺得他很忠厚,就提升他為客省使,專門負責接待皇帝要見的客人。五代由於戰亂頻仍,朝廷不斷變換,當時人的忠節觀念都比較淡漠,往往誰有實力,就會成為眾人效忠的物件。作為武將,曹彬能夠潔身自好,不結黨營私,顯得尤為可貴。
入宋以後,曹彬失去了後周皇室的庇護,因而其行事低調的性格表現得更為突出。在北宋統一戰爭中,南唐是當時實力比較強大的政權。趙匡胤特意派遣曹彬擔任主帥,負責攻取南唐。曹彬在消滅南唐回朝覆命時,沒有大肆張揚,只是輕描淡寫地稱,奉皇帝聖旨,從江南辦事回來了,絲毫不提自己的功勞。曹彬的這一做法被宋代士大夫津津樂道,都稱讚他不居功自傲。
除了謹慎,曹彬身上還流露出當時武將少有的一些品質。他不貪財,不嗜殺。太祖乾德二年(964),北宋發動了消滅後蜀的戰爭,曹彬以都監的身份參與了這場戰鬥。佔領蜀地後,許多宋朝將領,包括王全斌、崔彥進等人都趁機大肆掠奪金銀財物,而曹彬除了圖書和幾件衣服皆不取。回朝後,掠奪財物的將領都受到了太祖趙匡胤的處罰,就連宋軍統帥王仁瞻等也承認,這次出征只有曹彬沒有擄掠財物。趙匡胤對曹彬的清廉頗為滿意,授予他宣徽南院使、義成軍節度使。
這一時期,很多武將兇殘暴戾,嗜殺成性。北宋勇將王彥升,對待俘虜十分殘暴,他將俘虜的耳朵撕扯下來佐酒,竟然面不改色,俘虜往往鮮血淋漓地跪在地上,嚇得不敢叫一聲。曹彬在這一點上與眾不同,每逢作戰,他都竭力不濫殺百姓,史書上沒有他虐待戰俘的記錄。曹彬自己宣稱:“自從我成為武將,殺的人夠多了,但從來沒有因為個人喜怒哀樂隨便殺一個人。”太祖命王全斌率軍平蜀,曹彬為都監,諸將都打算屠城發洩其憤怒,只有曹彬約束部下不得濫殺無辜。在進攻南唐時,曹彬有意多次暫緩攻城,勸說李煜投降。他知道南唐十分富庶,而抵抗的時間又比較長,擔心手下將領、士兵在城破後出於洩憤而大肆燒殺搶掠,就在城池將要攻破的時候,曹彬忽然稱病不能出門辦公,其手下將領急忙前去探望病情,問他得了什麼病,曹彬回答說:“我的病不是用藥物可以治好的,只需要你們誠心發誓,在攻破城池後不濫殺一人,我的病就會痊癒了。”面對主將的請求,諸將都表示同意,一同焚香發誓。第二天,曹彬的病自然就好了。因為曹彬的事先安排,南唐投降後才沒有遭受殘酷的屠殺。曹彬這項功勞被人大加稱讚,成為後人學習 的典範。數百年後,元朝的伯顏丞相統兵南下滅南宋,就宣稱要以曹彬攻取南唐為榜樣,不濫殺一人。
正因為曹彬深諳內斂之道,他越來越受到皇帝的器重,官位越做越高,一直做到主管軍事的最高長官樞密使。史書上記載,曹彬在樞密院從來沒有違背過皇帝的意願,也不背後議論他人長短。儘管已經位極人臣,曹彬卻從來不擺出盛氣凌人的樣子,仍然能保持平和的態度,從來不對手下人發脾氣,不稱呼低階官吏的名字。一次手下吏人犯了罪,需要執行杖刑,曹彬一年後才杖責這個吏人,當時沒有人知道曹彬延期行刑的原因。後來,曹彬才做了這樣的解釋:“我聽說這個人剛娶了媳婦,如果對他實行杖刑,那麼這個媳婦的公公婆婆一定會以為是兒媳婦給兒子帶來了黴運,就會整天對兒媳婦進行斥責。這樣的話,她在婆家就沒有辦法生活下去,因此我將處罰延期執行,這並沒有違背法令的規定。”
對文臣士大夫,曹彬更是恭恭敬敬。平時他著裝很正規,從不穿便裝會見客人。如果有事出門,曹彬總是囑咐手下人不得大張旗鼓,儘量做到悄無聲息。在路上遇到士大夫,不論官職大小,曹彬總是先讓路。雍熙北伐失敗後,文臣趙昌言上書太宗,要求對敗將執行軍法,曹彬作為岐溝關失利的主要負責人,自然難逃罪責。後來,趙昌言由於受到別人的彈劾,得不到覲見的機會,曹彬當時在樞密院,他不計前嫌,向皇帝替趙昌言求情,皇帝這才允許趙昌言覲見。曹彬這種刻意低調的行為得到了文人士大夫極高的評價。在他們看來,只有像曹彬這種雖然職位很高但懂得收斂的武將才是真正品格高尚的。而在皇帝眼中,曹彬有一定的軍事才能,為人又忠心耿耿,更是難得。平定後蜀還朝時,趙匡胤問曹彬宋軍官吏的情況,曹彬很謹慎地說:“除了戰場上的事情,其餘的不是我該知道的。”趙匡胤一再追問,曹彬不得已才說:“只有隨軍轉運使沈義倫為人清廉,可以擔當重任。”此後,沈義倫頗受重用,做到了宰相的職位。
事實上,曹彬性格中的謹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善於揣摩皇帝的內心世界。北宋建立後,對武將的猜忌和壓制越來越明顯。正是因為了解皇帝的想法,所以曹彬做事力求周全,儘量不觸動皇帝敏感的神經,以免引禍上身。
一次,曹彬和潘美奉命攻打北漢,眼看就要取得勝利,曹彬卻下令部隊後撤,潘美極力主張進兵,曹彬始終不答應。戰後,潘美問曹彬為什麼退兵,曹彬回答說:“當今皇帝曾經御駕親征都沒能攻下北漢,我們兩個如果攻下北漢,那不是想快點死嗎?”顯然,曹彬擔心自己功高蓋主而招來殺身之禍。到面見皇帝的時候,太祖趙匡胤質問他們為什麼沒能攻下太原,曹彬巧妙而得體地回答說:“陛下神武聖智,尚且不能取得勝利,做臣子的怎麼能夠成功?”趙匡胤聽了點點頭,沒有再責備他們。正因為深知皇帝猜忌武將,尤其是有才能的將領,為了明哲保身,曹彬才不惜以犧牲戰場上的勝利來換取皇帝的信任;也正因為他對皇帝心理瞭如指掌,才能做到不喜不慍。
南唐是南方割據政權中實力比較強大的政權,趙匡胤對出征南唐十分重視,在曹彬統兵出發前,當面向他許諾:“等平定了江南,就讓你做使相。”副統帥潘美提前向曹彬祝賀,曹彬卻說:“不是這樣的。此次征討,靠的是皇帝的神威,遵循的是皇帝的神機妙算,才能馬到成功,我有什麼功勞?更何況使相是官職中的極品,我是不會得到如此高的職位的。”潘美問他為什麼如此肯定,曹彬說:“太原還沒有平定。”平定南唐得勝還朝後,太祖要進行封賞,趙匡胤說:“我本來打算授你使相的官銜,但考慮到盤踞太原的劉繼元還沒有歸順,所以你就先等一等。”聽到趙匡胤說這樣的話,潘美就偷偷看著曹彬微笑。趙匡胤發覺了,問是怎麼回事,潘美不敢隱瞞,如實稟報。趙匡胤聽完以後也笑起來,當即賜給曹彬二十萬錢,算作獎賞。曹彬退朝後說:“人生何必做使相,做大官的目的也不過是為了多得錢財罷了。”
曹彬的這個故事被很多筆記小說所記錄,被宋人作為太祖有宏圖遠志和曹彬不貪功的證明,但是這個故事的結尾曹彬所說的話卻頗有些令人費解。曹彬將當官的目的歸於得錢,這句話本身並不符合曹彬的性格。事實上,史書上看不到曹彬愛錢的記載,反而說他不貪財。比如曹彬做官得到的俸祿都賙濟了宗族,自己沒有多餘的錢。後周時,曹彬奉命出使吳越,別人送給他的禮物,一概拒絕,完成使命後即刻回國。吳越人駕著輕舟追上曹彬,執意贈送禮物,曹彬推辭了好幾次,最後看到對方確實是真心實意,就說:“我如果再堅持不收,就是想要賺取清廉的名聲。”於是就接受了吳越人饋贈的禮物。但曹彬並沒有將禮物佔為己有,而是封好後帶回來,統統上繳給朝廷。周世宗知道後讓曹彬將禮物帶回家,曹彬謝恩後,將禮物全部分給了親戚和舊相識,自己不留分毫。歐陽修也說過曹彬住的房子很破,卻並不肯修繕。從以上記載來看,曹彬絕不是那種見錢眼開、嗜財如命之人,因此曹彬說做大官是為了多撈錢,其用意大概是為了裝出一副政治上毫無野心、做官只為了發財的形象,藉以打消太祖的疑慮。
曹彬雖然有晚年帶兵雍熙北伐失利的恥辱,但皇帝對他並無怠慢的意思。真宗繼位後,任命曹彬為樞密使。鹹平二年(999),曹彬病重,真宗親自到曹彬家中探望,併為他調藥,當場賞賜白銀萬兩。當年六月,曹彬病逝,真宗再一次到曹彬家中弔唁,哭得特別傷心。以後對宰輔大臣談到曹彬,真宗都忍不住流淚。同樣是武將,曾經力助寇準促成真宗前往澶淵的高瓊就沒能享受到如此的待遇,當時高瓊病重,真宗也曾打算前往探視,但遭到宰相的阻攔而未果。
曹彬死後被追贈中書令,追封濟陽郡王,諡武惠。曹彬妻子高氏被追贈南韓夫人。曹彬的親族、門客、親校十餘人都得到了官職。八月,真宗下詔曹彬與趙普配饗太祖廟庭。曹彬能夠享受配饗的榮耀實在有些出人意料。從配饗的人來看,很明顯是一文一武。趙普是太祖早年的親信,又參與陳橋兵變,可以說是北宋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雖然他和太宗有一些矛盾,但享受 配饗也算實至名歸。與趙普相比,曹彬在各方面似乎都沒有突出之處。由於曹彬的姨母是後周太祖的貴妃,他是後周的皇親,在後周時,曹彬與趙匡胤的關係也不是特別親密。與石守信等人比較起來,他本人並不是陳橋兵變的參與者,因此,在北宋建立之初的相當長的時間裡,曹彬並沒有受到重用,後來他一貫謹慎的作風讓他開始被太祖、太宗重視。曹彬享受到配饗的榮耀,與北宋朝廷確立的武將標準有一定關係。曹彬謹慎的性格、低調的作風符合皇帝和文人士大夫對武將的口味。曹彬儒將的形象讓他更容易被接受,所以才能獲得這個機會。
曹彬是個聰明人,他早早覺察到北宋崇文抑武的政策,並適時順應了時代要求。為求明哲保身,在讓皇帝對自己充分信任的前提下,曹彬小心翼翼地施展自己的軍事才能。作為一員武將,曹彬無疑是不幸的,但與北宋大多數武將相比,曹彬又是幸運的,他不僅長時間得到皇帝的寵信,做到樞密使的高官,死後還得到配饗這樣至高無上的榮譽,而大多數北宋武將,則更多的是沉淪下去,或者在皇帝和文臣的猜忌中痛苦地度過餘生。
《追宋:細說古典中國的黃金時代》
天地出版社2021年4月
五代以來,天下四分五裂,武將成為這一時期政治舞臺上絕對的主角。有鑑於此,北宋成立後,趙匡胤力圖扭轉武人飛揚跋扈的局面,建立中央朝廷的絕對權威。他採取了一系列削弱武將勢力的措施,推行崇文抑武政策。雍熙北伐失敗後,宋太宗更加強了對武將的壓制,治國政策由五代時期崇尚武功轉向崇尚文治,社會上瀰漫著一股重視文人、重用文官的風氣。武將逐漸變成了政治舞臺的配角,成為不受重視的一個群體。
然而,在北宋武將中,有一位武將得到了皇帝和文官的賞識,那就是曹彬。在文人士大夫看來,曹彬不僅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更重要的是他身上表現出了謙和儒雅的氣質。這種氣質折服了對武將評價極為苛刻的宋朝讀書人,正是他們將曹彬視作完美武將的典範。
作為一員武將,具有軍事才能無疑是第一位。從史書記載來看,曹彬似乎從小就對軍事感興趣,他出生在一個武將家庭,當他週歲的時候,家人按照某種風俗,在他周圍擺放了許多東西,想透過看他拿什麼東西來判斷孩子的志向和前途。結果,幼年的曹彬左手拿著一把遊戲用的戈,右手拿著祭祀用的俎豆。過了一會兒,又拿了一枚印,其餘的東西連看都沒看。在場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和吃驚,因為從曹彬所拿的干戈和印來看,他將來會成為掌握帥印的武將,而且死後還會受到祭祀,因為他還拿了俎豆。
曹彬的軍事才能在五代時期似乎並沒有完全顯露出來,真正讓他建功立業的還是在北宋。趙匡胤稱帝后,即刻著手發動統一全國的戰爭,制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曹彬先後參與過滅蜀和南唐的戰爭。特別是在降服南唐的戰鬥中,曹彬擔當指揮全軍的統帥。
此後,曹彬還曾參與過收復燕雲地區的雍熙北伐。雍熙三年(986),太宗以曹彬、田重進、潘美為都部署,兵分三路再次試圖攻取燕雲十六州,史稱“雍熙北伐”。太宗吸取了高梁河之戰的教訓,沒有御駕親征,只是坐鎮開封遙控指揮。
這一次,宋軍採用分進合擊戰術,東路以曹彬為主帥,統率十萬軍隊聲言直取幽州,吸引遼軍主力;中路田重進和西路潘美兩路宋軍抓住時機攻佔燕雲十六州其他州郡;最後三路宋軍在幽州城下會合,合力攻取幽州。田重進、潘美兩路攻城掠地,進展十分順利,曹彬一路也很快到達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由於缺糧,只好返回雄州(今河北省雄縣)接濟糧草。曹彬部下士兵看到另外兩路宋軍攻城掠地,也急於立功,就帶著糧食再次進攻涿州。遼將耶律休哥採用且戰且退戰術,延緩曹彬軍隊前進速度。當宋軍再次到達涿州時,已經是人困馬乏,再加上天氣炎熱,戰鬥力大大降低。遼軍集中優勢兵力發動進攻,曹彬一路宋軍在岐溝關(今河北省涿州市西南)被殺得大敗。
曹彬一路是此次北伐的主力部隊,現在主力受到重創,其餘兩路宋軍不得不撤退。潘美一路在撤退時,受命掩護雲、應、寰、朔四州百姓遷徙。宋將楊業受命迎敵,退至陳家谷口(今山西省朔州市西南)時,發現負責接應的潘美已經指揮軍隊提前撤退。楊業率領殘部奮勇殺敵,結果寡不敵眾,被俘三日後絕食而死,上演了這次北伐最悲壯的一幕。戰後,曹彬因指揮失誤而受到處罰。
縱觀曹彬一生,他沒有中國古代名將所具備的卓越的軍事才能,除了消滅南唐,他真正立下的戰功似乎並不是很多,岐溝關之敗與他指揮不當有直接關係。從各方面看,曹彬都不屬於一流的軍事家,應該說,他只能算是一箇中規中矩的將領。令人驚奇的是,在北宋文人心目中,曹彬簡直成了他們理想中完美武將的化身。我們仔細分析當時的記載,就會發現皇帝和士大夫真正看重的,是曹彬軍事才能之外的東西。
曹彬為人行事低調,謹慎小心。後周太祖郭威的張貴妃是曹彬的從母,因而他是皇親國戚,但卻從來不以皇親自居。在後周時,趙匡胤掌管著禁軍。作為同僚,曹彬對趙匡胤表現得不冷不熱,除了公事,從不到趙匡胤家裡去。平時同僚一起聚會,本來是拉關係的好機會,曹彬也極少參加。周世宗時,曹彬掌管禁中茶酒,趙匡胤為了和曹彬交往,就故意向他討要御酒。曹彬既不想做違法的事情,又不願得罪趙匡胤。他一面以御酒是官酒,不敢隨便給人為由,拒絕了趙匡胤的請求,一面自己出錢買酒給趙匡胤喝。這種謹慎和明哲保身的行為引起了趙匡胤的注意。趙匡胤稱帝后,曾經問曹彬:“我當年常有心親近你,你卻為什麼故意疏遠我?”曹彬回答說:“我是後周皇室的近親,又擔任著重要職務,小心謹慎做官,尚有受到朝廷責罰的憂慮,又怎敢有超乎尋常關係的交往?”顯而易見,曹彬的特殊身份使他變得非常世故,更何況當時局勢尚不明朗,趙匡胤能否奪得大位亦是未知數,圓滑的曹彬對他自然是敬而遠之。趙匡胤聽了曹彬的一番肺腑之言,覺得他很忠厚,就提升他為客省使,專門負責接待皇帝要見的客人。五代由於戰亂頻仍,朝廷不斷變換,當時人的忠節觀念都比較淡漠,往往誰有實力,就會成為眾人效忠的物件。作為武將,曹彬能夠潔身自好,不結黨營私,顯得尤為可貴。
入宋以後,曹彬失去了後周皇室的庇護,因而其行事低調的性格表現得更為突出。在北宋統一戰爭中,南唐是當時實力比較強大的政權。趙匡胤特意派遣曹彬擔任主帥,負責攻取南唐。曹彬在消滅南唐回朝覆命時,沒有大肆張揚,只是輕描淡寫地稱,奉皇帝聖旨,從江南辦事回來了,絲毫不提自己的功勞。曹彬的這一做法被宋代士大夫津津樂道,都稱讚他不居功自傲。
除了謹慎,曹彬身上還流露出當時武將少有的一些品質。他不貪財,不嗜殺。太祖乾德二年(964),北宋發動了消滅後蜀的戰爭,曹彬以都監的身份參與了這場戰鬥。佔領蜀地後,許多宋朝將領,包括王全斌、崔彥進等人都趁機大肆掠奪金銀財物,而曹彬除了圖書和幾件衣服皆不取。回朝後,掠奪財物的將領都受到了太祖趙匡胤的處罰,就連宋軍統帥王仁瞻等也承認,這次出征只有曹彬沒有擄掠財物。趙匡胤對曹彬的清廉頗為滿意,授予他宣徽南院使、義成軍節度使。
這一時期,很多武將兇殘暴戾,嗜殺成性。北宋勇將王彥升,對待俘虜十分殘暴,他將俘虜的耳朵撕扯下來佐酒,竟然面不改色,俘虜往往鮮血淋漓地跪在地上,嚇得不敢叫一聲。曹彬在這一點上與眾不同,每逢作戰,他都竭力不濫殺百姓,史書上沒有他虐待戰俘的記錄。曹彬自己宣稱:“自從我成為武將,殺的人夠多了,但從來沒有因為個人喜怒哀樂隨便殺一個人。”太祖命王全斌率軍平蜀,曹彬為都監,諸將都打算屠城發洩其憤怒,只有曹彬約束部下不得濫殺無辜。在進攻南唐時,曹彬有意多次暫緩攻城,勸說李煜投降。他知道南唐十分富庶,而抵抗的時間又比較長,擔心手下將領、士兵在城破後出於洩憤而大肆燒殺搶掠,就在城池將要攻破的時候,曹彬忽然稱病不能出門辦公,其手下將領急忙前去探望病情,問他得了什麼病,曹彬回答說:“我的病不是用藥物可以治好的,只需要你們誠心發誓,在攻破城池後不濫殺一人,我的病就會痊癒了。”面對主將的請求,諸將都表示同意,一同焚香發誓。第二天,曹彬的病自然就好了。因為曹彬的事先安排,南唐投降後才沒有遭受殘酷的屠殺。曹彬這項功勞被人大加稱讚,成為後人學習 的典範。數百年後,元朝的伯顏丞相統兵南下滅南宋,就宣稱要以曹彬攻取南唐為榜樣,不濫殺一人。
正因為曹彬深諳內斂之道,他越來越受到皇帝的器重,官位越做越高,一直做到主管軍事的最高長官樞密使。史書上記載,曹彬在樞密院從來沒有違背過皇帝的意願,也不背後議論他人長短。儘管已經位極人臣,曹彬卻從來不擺出盛氣凌人的樣子,仍然能保持平和的態度,從來不對手下人發脾氣,不稱呼低階官吏的名字。一次手下吏人犯了罪,需要執行杖刑,曹彬一年後才杖責這個吏人,當時沒有人知道曹彬延期行刑的原因。後來,曹彬才做了這樣的解釋:“我聽說這個人剛娶了媳婦,如果對他實行杖刑,那麼這個媳婦的公公婆婆一定會以為是兒媳婦給兒子帶來了黴運,就會整天對兒媳婦進行斥責。這樣的話,她在婆家就沒有辦法生活下去,因此我將處罰延期執行,這並沒有違背法令的規定。”
對文臣士大夫,曹彬更是恭恭敬敬。平時他著裝很正規,從不穿便裝會見客人。如果有事出門,曹彬總是囑咐手下人不得大張旗鼓,儘量做到悄無聲息。在路上遇到士大夫,不論官職大小,曹彬總是先讓路。雍熙北伐失敗後,文臣趙昌言上書太宗,要求對敗將執行軍法,曹彬作為岐溝關失利的主要負責人,自然難逃罪責。後來,趙昌言由於受到別人的彈劾,得不到覲見的機會,曹彬當時在樞密院,他不計前嫌,向皇帝替趙昌言求情,皇帝這才允許趙昌言覲見。曹彬這種刻意低調的行為得到了文人士大夫極高的評價。在他們看來,只有像曹彬這種雖然職位很高但懂得收斂的武將才是真正品格高尚的。而在皇帝眼中,曹彬有一定的軍事才能,為人又忠心耿耿,更是難得。平定後蜀還朝時,趙匡胤問曹彬宋軍官吏的情況,曹彬很謹慎地說:“除了戰場上的事情,其餘的不是我該知道的。”趙匡胤一再追問,曹彬不得已才說:“只有隨軍轉運使沈義倫為人清廉,可以擔當重任。”此後,沈義倫頗受重用,做到了宰相的職位。
事實上,曹彬性格中的謹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善於揣摩皇帝的內心世界。北宋建立後,對武將的猜忌和壓制越來越明顯。正是因為了解皇帝的想法,所以曹彬做事力求周全,儘量不觸動皇帝敏感的神經,以免引禍上身。
一次,曹彬和潘美奉命攻打北漢,眼看就要取得勝利,曹彬卻下令部隊後撤,潘美極力主張進兵,曹彬始終不答應。戰後,潘美問曹彬為什麼退兵,曹彬回答說:“當今皇帝曾經御駕親征都沒能攻下北漢,我們兩個如果攻下北漢,那不是想快點死嗎?”顯然,曹彬擔心自己功高蓋主而招來殺身之禍。到面見皇帝的時候,太祖趙匡胤質問他們為什麼沒能攻下太原,曹彬巧妙而得體地回答說:“陛下神武聖智,尚且不能取得勝利,做臣子的怎麼能夠成功?”趙匡胤聽了點點頭,沒有再責備他們。正因為深知皇帝猜忌武將,尤其是有才能的將領,為了明哲保身,曹彬才不惜以犧牲戰場上的勝利來換取皇帝的信任;也正因為他對皇帝心理瞭如指掌,才能做到不喜不慍。
南唐是南方割據政權中實力比較強大的政權,趙匡胤對出征南唐十分重視,在曹彬統兵出發前,當面向他許諾:“等平定了江南,就讓你做使相。”副統帥潘美提前向曹彬祝賀,曹彬卻說:“不是這樣的。此次征討,靠的是皇帝的神威,遵循的是皇帝的神機妙算,才能馬到成功,我有什麼功勞?更何況使相是官職中的極品,我是不會得到如此高的職位的。”潘美問他為什麼如此肯定,曹彬說:“太原還沒有平定。”平定南唐得勝還朝後,太祖要進行封賞,趙匡胤說:“我本來打算授你使相的官銜,但考慮到盤踞太原的劉繼元還沒有歸順,所以你就先等一等。”聽到趙匡胤說這樣的話,潘美就偷偷看著曹彬微笑。趙匡胤發覺了,問是怎麼回事,潘美不敢隱瞞,如實稟報。趙匡胤聽完以後也笑起來,當即賜給曹彬二十萬錢,算作獎賞。曹彬退朝後說:“人生何必做使相,做大官的目的也不過是為了多得錢財罷了。”
曹彬的這個故事被很多筆記小說所記錄,被宋人作為太祖有宏圖遠志和曹彬不貪功的證明,但是這個故事的結尾曹彬所說的話卻頗有些令人費解。曹彬將當官的目的歸於得錢,這句話本身並不符合曹彬的性格。事實上,史書上看不到曹彬愛錢的記載,反而說他不貪財。比如曹彬做官得到的俸祿都賙濟了宗族,自己沒有多餘的錢。後周時,曹彬奉命出使吳越,別人送給他的禮物,一概拒絕,完成使命後即刻回國。吳越人駕著輕舟追上曹彬,執意贈送禮物,曹彬推辭了好幾次,最後看到對方確實是真心實意,就說:“我如果再堅持不收,就是想要賺取清廉的名聲。”於是就接受了吳越人饋贈的禮物。但曹彬並沒有將禮物佔為己有,而是封好後帶回來,統統上繳給朝廷。周世宗知道後讓曹彬將禮物帶回家,曹彬謝恩後,將禮物全部分給了親戚和舊相識,自己不留分毫。歐陽修也說過曹彬住的房子很破,卻並不肯修繕。從以上記載來看,曹彬絕不是那種見錢眼開、嗜財如命之人,因此曹彬說做大官是為了多撈錢,其用意大概是為了裝出一副政治上毫無野心、做官只為了發財的形象,藉以打消太祖的疑慮。
曹彬雖然有晚年帶兵雍熙北伐失利的恥辱,但皇帝對他並無怠慢的意思。真宗繼位後,任命曹彬為樞密使。鹹平二年(999),曹彬病重,真宗親自到曹彬家中探望,併為他調藥,當場賞賜白銀萬兩。當年六月,曹彬病逝,真宗再一次到曹彬家中弔唁,哭得特別傷心。以後對宰輔大臣談到曹彬,真宗都忍不住流淚。同樣是武將,曾經力助寇準促成真宗前往澶淵的高瓊就沒能享受到如此的待遇,當時高瓊病重,真宗也曾打算前往探視,但遭到宰相的阻攔而未果。
曹彬死後被追贈中書令,追封濟陽郡王,諡武惠。曹彬妻子高氏被追贈南韓夫人。曹彬的親族、門客、親校十餘人都得到了官職。八月,真宗下詔曹彬與趙普配饗太祖廟庭。曹彬能夠享受配饗的榮耀實在有些出人意料。從配饗的人來看,很明顯是一文一武。趙普是太祖早年的親信,又參與陳橋兵變,可以說是北宋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雖然他和太宗有一些矛盾,但享受 配饗也算實至名歸。與趙普相比,曹彬在各方面似乎都沒有突出之處。由於曹彬的姨母是後周太祖的貴妃,他是後周的皇親,在後周時,曹彬與趙匡胤的關係也不是特別親密。與石守信等人比較起來,他本人並不是陳橋兵變的參與者,因此,在北宋建立之初的相當長的時間裡,曹彬並沒有受到重用,後來他一貫謹慎的作風讓他開始被太祖、太宗重視。曹彬享受到配饗的榮耀,與北宋朝廷確立的武將標準有一定關係。曹彬謹慎的性格、低調的作風符合皇帝和文人士大夫對武將的口味。曹彬儒將的形象讓他更容易被接受,所以才能獲得這個機會。
曹彬是個聰明人,他早早覺察到北宋崇文抑武的政策,並適時順應了時代要求。為求明哲保身,在讓皇帝對自己充分信任的前提下,曹彬小心翼翼地施展自己的軍事才能。作為一員武將,曹彬無疑是不幸的,但與北宋大多數武將相比,曹彬又是幸運的,他不僅長時間得到皇帝的寵信,做到樞密使的高官,死後還得到配饗這樣至高無上的榮譽,而大多數北宋武將,則更多的是沉淪下去,或者在皇帝和文臣的猜忌中痛苦地度過餘生。
《追宋:細說古典中國的黃金時代》
天地出版社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