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領域王紅順

    從好課堂悟課堂教學真諦

    一一好課堂的DAN、共識、維度、標準、特徵、結構

    一、好課堂的六條DAN

    DNA1: 好課堂是讓學習真實發生的自主課堂

    自學是學習唯一合法定義;自覺是生命成長最佳方式

    DNA2:好課堂是遵循三個邏輯結構

    學生髮展的邏輯結構;深度學習的邏輯結構;學科內涵的邏輯結構。

    DNA3:好課堂要有高質量的生命狀態

    聽聲音、看姿態、察表情、

    身動、心動、神動。

    DNA4:好課堂要有高規格的課堂素養

    練習規則、養成習慣、涵養品性。

    教師的“霸權”和“遊離”都是一種不負責任。

    DNA5: 好課堂一定是學生不斷改變的課堂

    課堂教學永遠是充滿遺憾的藝術

    “實踐—反思—實踐”是課堂“明師”“名師”成長不二路徑

    DNA6: 好課堂是可以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的地方

    自主學習、合作交往、自由表達、自主發展。

    好課堂出故事、出素養、出精神、出公民。

    二、 核心素養背景下好課的八條共識

    1、有問題、體現原生態的真實課堂。平實、樸實、紮實是其本色;學習真實發生,有學、有習學、習互動是其本真;關注預設更關注生成;有問題、有遺憾、體現原生態方顯其真。

    2、讓深度學習發生的課堂。是對學習力培養的學習,是學習力提升的學習:感知力是入口,思維力是加工,創新力是出口。感知力是學習力前奏,思維力是學習核心,創新力是學習終極結果。是解決問題層次逐級提高學習:培養學習力問題選擇時層次:給問題、給方法、找結論;給問題,悟方法找結論;創設情景,讓學生髮現問題、找方法、尋結論。是從當前同質化整齊劃一的學習向個性化選擇性學習變革的學習。是學習時空、學習方式、學習工具走向多元化的學習。是從僅關注傳承知識到更關注創新知識的學習。是學生僅是課堂學習單純消費者到還是課堂貢獻者學習。

    3、啟迪智慧、改變思維,讓思維生長的課堂。課堂定位從知識、能力立意走向思維、智慧立意,從僅改變思維提升到讓思維生長。尋找思維停靠點、思維激發、思維品質培養、思維多元表徵、思維碰撞等皆為改變思維手段、工具、目的,終極指向應然、實然指向一定是讓思維生長。當然反思、頓悟同樣指向讓思維生長。思維生長表現在思維的深度(長)、廣度(寬)、厚度(高)單向或多向增加。讓思維生長路經:對主幹問題認識,讓學生從點狀碎片化區域性思維到整體系統化思維;從靜態單一思維到動態辯證思維;從結果思維到過程思維;從簡單思維到複雜思維;從借鑑、傳承思維到質疑、批判、創新思維。

    4、構建新型師生、生生關係的課堂。關係是課堂生產力,改變課堂先從改變關係、改變情感開始!關係影響態度、效果。

    5、內化規則、習慣的課堂。內在秩序感形成的過程:是合作、表達、發問、共處、對話等習得的過程,是模擬社會規則向真實社會規則體驗過程。從約束性規則到指導性規則進化過程。

    6、放手、給機會、尊重選擇的自主課堂。從課堂的自學走向真正的自主學習,即學習目標、時間、內容、方法、路徑、順序、方式、方法、工具、結果呈現、考評方式皆有學生自主決定,讓學生藉助思維導圖、高效閱讀、寫作、表達等工貝自學;讓學生藉助學科學習方法,學科思維的方法等高效課堂學習學來自學,讓學生將知識在運用實踐中自學,讓學生藉助資訊工貝如慕課來自學,這就是放大自學。學生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的、有目標的學習,是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明確學習目標和任務、選擇適合自我的學習方法、監控自我的學習過程、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的過程。“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學習評價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學生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從‘想學’到‘學好’,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技能和意志品質。

    7、不斷糾偏的中庸課堂。階段不同側重點不同。從共識到我見(發現不同):關注表達到關注傾聽;從學會說到學會問:從展示到分享:從關注群學到關注獨學;從一刀切單一學習到混合性學習等。

    8、實現核心素養教學轉化落地課堂。讓學生經歷真實的探究、創造、協作與問題解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此過程中,一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均成為學生探究的物件和使用的工具,其目的是產生學生自己的思想和理解。讓師生的個人知識與學科知識的對話互動成為學生核心素養生成過程;將知識創造過程變成教學和學習的過程。在教中學、做中學基礎上踐行發現、探究、解決真實問題的創中學,讓學生人人成為創客,讓課堂成為學習生長的共同體。

    三、 評判一節課的優劣十個維度

    1、從教學的出發點來看:是學科意識,還是課程意識?是教學意識,還是教育意識?是教書意識,還是育人意識?

    2、從課堂的立意來看:是教師教會的課,是學生學會的課,還是學生會學的課?是教師講的生動的課,是師生互動的課,還是學生自發自動的課?換言之,是抱著學生走的課,是扶著學生走的課,還是引著學生自己走的課?是單一傳授知識的課,是培養思維、啟迪智慧的課,還是點化生命的課?

    3、從學習目標的設計來看:是教師或教研組(備課組)研究預設的目標(目標公有制),是師生協商制定的學習目標(目標股份制),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起點、興趣、需求、自我制定的學習目標(目標私有制),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由一定的知識、技能、方法的儲備後,與其他同學一道研究新問題而動態生成的目標(目標資本聯營)?

    4、從探究問題設計的層次看:是教師提問、給方法,讓學生得出結論?是教師給問題,讓學生找方法、得出結論?是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或提出探究的主題,學生提問題、找方法、得出結論?

    5、從課堂流程來看:好課=真正自學+需求合作+有效展示+昇華點撥+對症練習。

    6、從師生在課堂中的作用來看:學生單純是課堂的消費者?學生不僅僅是課堂的消費者,而且是課堂的貢獻者?學生是接受知識,還是發現知識?學生是單純傳承知識,還是兼顧創新知識?教師是課堂的主角、是知識的化身、是傳授、是課堂的控制者、唯一的評判者?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學習的點燃者、困惑的點撥者、生命的點化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喚醒、是示弱?

    7、從課堂你的氛圍來看:課堂是隻有溫度沒有高度?還是隻有高度缺乏溫度?還是既沒有溫度又沒有高度?

    8、從教育資訊科技的使用看:是教學輔助?是與學科整合與融合?是為教服務,還是為學服務?

    9、從課堂教師的教德與學生的學品來看:看課先看德,議課先議品,好課必有好的教德與學品。教德如以生為本、以學為本、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學品如學會傾聽、學會謙讓、請歸位、不打擾別人等等。

    10、從教學的成效看:應追求效率、效果與效益的全面提升,同時還應追求學習力、學習品質與課堂幸福指數的和諧生長。

    四、 優質課堂教學的十項特徵

    德國希爾伯特·邁爾在《怎樣上課才最棒——優質課堂教學的十項特徵》中觀點如下:

    1、清晰的課堂教學結構

    1)過程明瞭,目標明確,內容清晰;

    2)師生角色分配清楚,師生雙方協商好規則、程式及自由空間。

    2、高比例的有效學習時間

    1)時間安排得當,守時;

    2)撥冗去繁,日程安排有節奏。

    3、促進學習的課堂氣氛

    1)互相尊重,互相信任;

    2)遵守規則,承擔責任;

    3)公正,關懷。

    4、清晰明確的教學內容

    1)人任務設定明確易懂;

    2)教學主題的展開合力可靠;

    3)課堂教學成果能得到明確的保障,保障措施具有約束力。

    5、建立意義的師生交流

    2)舉行交流研討會,鼓勵學生寫學習日記,徵集教學反饋意見。

    6、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1)豐富的組織技巧,多樣化的行為模式,

    2)教學流程不拘於一格。均衡使用多種教學方法。

    7、促進個體發展

    1)給與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給與學生時間和耐心;

    2)對學生進行內部的區分和整合;

    3)分析個體學習水平,調整個體促進方案;

    4)對於風險學生群體給予特別的幫助。

    8、“巧妙”地安排練習

    1)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

    2)佈置明確有效的教學任務;

    3)有針對性地提供輔導;

    4)創造有助於學生完成練習任務的框架條件。

    9、對學習成果有明確的期望

    1)學習內容要以極愛預防針或教育標準為導向;

    2)學習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

    3)檢查測試學習情況後及時給予反饋,並給與幫助和促進。

    10、完備的課堂教學環境

    1)教學秩序井然;

    2)教學裝置和教具能正常使用。

    五、臺灣李玉貴好課堂之問

    1、是相互聆聽還是各自發表的課堂?

    2、是對話交流還是回答問題的課堂?

    3、是學生練習與試錯還是快速回答正確答案的課堂?

    4、是互助共學還是孤立競爭的課堂?

    5、是沒有一個人被忽略還是有人不被關注的安心課堂?

    6、是教師具備文化敏感性的課堂嗎?

    7、是學生能彼此迴應而非一直以教師為核心的課堂嗎?

    8、是學生經歷學習歷程的課堂嗎?

    9、是有探索和挑戰的課堂嗎?

    10、是使學生獲得提升的課堂嗎?

    11、是所學對學習者而言有意義關聯的課堂嗎?

    12、是有資源支援理解的課堂嗎?

    六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夏雪梅在《每個小孩都可以成為心智自由的學習者》闡述好課堂三個層級結構

    第一層級:“有安全感的課堂”

    有安全感的課堂是讓教師和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關愛、平等、尊重、包容的課堂,兒童在這樣的課堂上敢於說出自己的不懂、勇於提出關於學習的各種問題,不會擔心因為學習中有 問題或提問的層次比較低而受否定 和嘲笑。有安全感的課堂是每位教師都可以達成的基本課堂變革,也是所有課堂學習活動的基礎。

    第二層級:“橫向聯絡的課堂”

    橫向聯絡的課堂是生生之間能夠有長時段進行深度討論的課堂。教師提出有挑戰性的高認知水平的學習任務,提供學生自主和合作思考的學習工具,形成在兩兩、四人、全班等不同層面的橫向聯絡,學生相互提出問題、相互質疑。對弱勢的學生而言,他有機會兩次、三次地深入理解重要的概念或能力,而對有學習先行優勢的學生來說,需要將自己的思維外顯化並比較不同的思維,這種橫向聯絡增強學生的學會學習的元認知能力。

    第三層級:“合作解決大問題的課堂”

    合作解決大問題的課堂是以統攝性的關鍵概念、大觀念為組織結構,設計具有跨學科性質的大問題,在課程實施上往往需要一週、一個月甚至一個學期的學生合作性的實踐,涉及基礎型、拓展型、探究型三類課程的整合,在合作性的探究問題中產生對關鍵概念或大觀念的深入理解,實現元認知、個性化表達的拓展和實現學習結果的情境遷移。

  • 2 # 職場奶爸成長手冊

    什麼樣的課叫做好的課,就現在的評價標準來說這是很簡單的問題,一堂好課只需要評價學生在這堂課裡面有沒有掌握某個知識點。掌握了就是一堂好課。

    一,以前的課堂講究的是方法論,各種各樣的課堂模式,包括先學後教,包括學案教學,包括活動課等等形式,根本的原則也是為了讓學生能掌握知識點,如果一節課下來,學生雲裡霧裡,不知所云這堂課就是一節失敗的課。就這麼簡單,不管你用什麼形式,不管你用什麼套路,學生有掌握知識點就是一堂好課,學生沒掌握知識點就不是一堂好課。

    有些老師打著創新教學的旗號,甚至刻意求新,刻意改革,這種課堂尤其熱鬧,40分鐘的課堂既有音樂還有視屏、加上幾張圖片、學生分組討論、正方、反方分庭抗衡,唇槍舌戰,學生很開心,課堂很活躍,看上去流暢無比,也許學生最基本的知識概念都沒有掌握。而有些老師相比較於“滿堂彩,滿堂動”的情況相反,有些老師無視教學的基本目標,無視教學的核心價值,無視學生的具體學情,在求新求異上下功夫,為了博取學生的眼球,或是為了展示自己的獨特觀點,把一堂課上成美學課,雞湯課,人生課,刻意的增加課文的深刻和文化內容。把課堂和講臺變成為自己表演的舞臺。

    二,所以一節好課的前提是老師如何選擇知識點,

    譬如一位老師在教授《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時候,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去尋找林沖身上性格的缺點,當然林沖身上是存在缺點,但是這不是主流,不應該成為課堂的主題,但是這個教師卻花了一節課的時間引導學生去尋找林教頭身上的缺點,層層深入,循循善誘。課後的評價中這位特別強調,他對於課堂設計的出發點,就是告訴學生一個不一樣的林教頭,為此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閱讀了眾多名家對於林教頭的評價,準備了一個星期才準備好這節課,他的教學目的就是傳授給學生一個思維,我們要用自己的心去讀書,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自由的去獲取,不要被歷史或是他人的話語矇蔽住我們自主的理解,尤其是作為高二的學生,更應該在文章解讀上凸顯自我的思維模式,希望學生把這種獨立自主的自由思維方式放到作文的寫作當中去。

    先不說一節課能不能就引發學生的自主思維,單就這節課而言已經偏移了教學的方向。

    三,一堂好課在於老師知道自己在上什麼,學生能在這個課堂掌握什麼,這就已經具備了一堂好課的前提條件,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和學生一起在課堂上把任務完成,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某一個知識點,再在課後進行練習鞏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稻直播下種晚了一個月,後期如何管理才能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