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仔小楊

    現在看來這個片其實很多漏洞沒必要過高要求,因為拍的就不是那個主題。

    這個片其實按劇情應該叫《永遠的SBD》good ending版本。有人說應該叫《男人們的企業號》,其實仔細看的話視角要比企業號更低。主角組基本都是SBD飛行員,他也不會知道整個企業號發生的全部事情。

    包括我一直在調侃或者說黑喪事喜辦什麼的,但是實際上,作為SBD機組的一員,自己航母的SBD機組又沒怎麼造反(內訌的是大黃蜂的飛行隊),那他不知道魚雷機和戰鬥機中隊發生了什麼非常正常,也和當年經歷者的敘述相符。確實沒必要拍這一段黑歷史。(當年VS6某親歷者敘述:自己有個哥們在魚雷機中隊VT6,此人參與打掉對面3航母的第一次出擊後回來,還到處找這個人,那當然是已經陣亡了。側面也看出他並不熟悉其他中隊過於具體的情況,包括他有沒有去找VF6理論什麼,那當然也沒有)

    基於同樣的理由你把弗萊徹刪了,看著有點蛋疼,但刪了很正常………視角這麼低,己方航母上的副指揮斯普魯恩斯出場3分鐘都很正常,弗萊徹直接消失更正常。普通一兵沒必要關心指揮官才是戰場的日常,而且斯普魯恩斯這人痛恨拋頭露面,所以非要說的話哈爾西出場更多甚至都可以理解。

    另外技術細節,既然拍的是永遠的SBD,那這方面的細節歪曲也就認了。雖然實際上這片是削弱了百思特技術,實際上他正常高度投彈依舊幹掉了赤城(那一發說實話太詭異了,太邪了),沒必要壓低高度。編劇可能看過一些口述回憶,歷史上sbd-2這個機型(不是midway時主力的sbd-3)有一些有儀表問題,示數偏高,也就是顯示2000米其實已經只有1000米了,快要拉不起來了,因為這個問題摔死過人。編劇把這些細節隨便揉在一起就寫成了這樣。

    在這個前提下,主要漏洞可以概括為:導演不瞭解舊日本海軍,也不想好好拍舊日本海軍。

    1軍服不對

    2大和ctrlc+v

    這2條其實真的無所謂,一般觀眾可以無視。

    3日軍或者說全世界的軍隊都沒有片中那個防空神炮,防空要靠戰鬥機………

    這個我看電影時旁邊的路人大哥大姐(明顯是逛街順便來看)都看出來了,說“為啥就日本鬼子有戰鬥機”(不要把觀眾當弱智,大哥大姐知道主角開的是“轟炸機”)。

    4即使這是拍電影,南雲忠一的設定也過於弱智。

    首先要說,這個不是苛求要還原歷史上的南雲,通俗作品沒有科普一定正確的歷史的義務,不是反話。但是就假設這個電影拍了個架空世界,這個世界的美國,日本都是架空國家,打了一場中途島,敵方有個叫南雲忠一的虛構人物作為反派,那這個虛構人物也被編的太弱智了,讓人疑惑他是如何當上指揮官的。

    你起碼虛構出一個形象可信的“反派南雲忠一”吧。

    5山口多聞形象過於奇葩,美化得奇葩了,具體論述同4。你可以虛構一個“冷靜英勇的山口多聞”作為片中的角色,但這個軍銜不夠的角色在戰前推演上直接和領導山本五十六談笑風生,你這個“虛構的軍隊”上下級關係就崩潰了。

    6所有日軍二線角色演技不行,這個可能是真的錢沒給夠………

    我能想到的演技最爛的2個人:南雲的參謀之一(源田?)和山口的副官,這2個真的是在和笑場鬥爭,前者還被南雲嚇得瑟瑟發抖。要說和歷史有啥衝突,就是演技垃圾導致他們都無法還原歷史上人物性格,一個都不行。

    基本就這些。

    此處不得不再次推薦一下1976老版中途島,各大影片網站都高畫質正版引進了。這個片有自己的缺點,但在營造“戰爭感”方面沒啥問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1976冷戰中的人們還沒忘記戰爭不僅是打雞血的,更是沒勁無聊,要死人的。

    隨便截了一段影片,老版中途島的結局,羅切福特和尼米茲在港口迎接企業號回港:

    羅切福特:我有點好奇如果馬特(片中虛構主角,約克城號上的高階飛官,約克城棄艦後迫降企業號,參與了對飛龍的攻擊,返航迫降時迫降失敗陣亡,算是眾多飛行員事蹟的融合)知道我們打贏了這場仗會怎麼想。

    尼米茲:不知道,不過我知道他會說什麼,他會說“將軍,這不對勁啊”,我們到底是比日本人更厲害還是更幸運呢?

    此時靠港的企業號上,斯普魯恩斯和參謀長布朗寧上校無精打采地走上艦橋露天部分,尼米茲看到後向二人敬了個禮,斯普魯恩斯無精打采x2地回了個禮。旁邊的布朗寧沒有敬禮,還白了領導斯普魯恩斯一眼。

    全片在美式軍樂進行曲中就此結束。什麼都不用多說了。

  • 2 # 視覺影音先鋒

    《決戰中途島》把虛構人物和劇情壓縮到最低限度,甚至完全可以當作紀錄片來看,風格類似於中國著名的《大決戰》系列。

    電影詳細描寫了企業號航母上的飛行員、美軍情報人員、美方指揮人員、日方指揮人員,生動表現了各方決戰前的博弈,充滿著豐富的歷史細節。對於軍事迷和歷史迷來說,這是非常好的影片,因為《決戰中途島》把日軍偷襲珍珠港到中途島之戰之間的所有事情都交待清楚了。連杜立特帶隊空襲東京後在中國降落、美軍突擊馬紹爾群島,日軍戰前推演年輕參謀得出日本將失敗、山口多聞與艦同沉這些都給了足夠的鏡頭。而且包含了這麼多情節的電影敘事結構絲毫不亂,娓娓道來。就像一位退伍老兵給你講故事。對於一般觀眾來說,由於本片相當還原歷史,缺乏一般商業電影的懸念性和曲折性。加上導演為了追求歷史的厚重感,連好萊塢常用的幽默和搞笑段子也沒有穿插,有些人可能覺得本片過於平鋪直敘。但是看片前一直擔心特效問題(畢竟本片投資比好萊塢一般A級片低),但觀看起來感覺還是非常好。細節確實有些顯得比較假,像遊戲特效。但第一是導演美學品味不錯(畢竟執導過獨立日、哥斯拉、後天、2012等一系列科幻大片),本片給航母、飛機編隊、行進中的艦隊的宏觀鏡頭非常壯美,讓人心潮澎湃。第二是戰爭場面量大管飽,海戰空戰場面激烈時長也足夠,是一部陽剛味十足的電影。

    說《決戰中途島》是一部有些生不逢時的電影,是因為這部影片非常政治不正確,全片沒有黑人和同性戀,女性也只表現她們賢妻良母的一面,而且愛情戲也被壓縮到極短。估計在美國白左們不會喜歡。中國則因為貿易戰,對這種典型的美國主旋律大片不會太感冒,雖然本片特意描寫了中國軍民掩護杜立特航空隊飛行員。

    對於軍事迷和歷史迷來說,這是一部值得打9分的豐盛大餐。

  • 3 # 眾說影壇

    決戰中途島(以下簡稱中途島)上映已超過一週,收穫了很多好評,但同時也有很多質疑的聲音。 在此,筆者主要從敘事手法(情節)和人物入手,談談自己的觀點。

    首先必須說明筆者對這部電影的態度。作為一名軍事和歷史愛好者,筆者認為中途島基本還原了其所包含的所有歷史事件及人物。僅憑這一點,筆者可以給這部電影打9分。有一部分觀眾詬病本片的特效,對此筆者認為,在3D建模上不應過分苛求,更何況本片成本僅為1億美元左右,能達到這個水平已經很不錯了。另外也有觀眾詬病本片故事情節過於冗長的,筆者會在後文中給出自己的看法。

    敘事

    從敘事手法上來看,中途島是典型的按時間順序多線敘事。我們先來看看劇情在時間上的展開。電影開篇講述的是戰爭前夕山本五十六和埃德溫•萊頓的談話,這也交代了戰爭的起因。隨後就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珍珠港事件,有些觀眾拿這個片段和爆炸貝的《珍珠港》做對比,認為這個片段不如《珍珠港》。誠然,此處的特效相比於珍珠港的確有不足,但珍珠港事件只是這部電影敘事的一部分,並不需要過多的著墨,因此比不過也無可厚非。珍珠港事件之後是馬紹爾群島之戰,這也是這部電影的新奇之處。以往的類似電影都鮮有提及馬上馬紹爾群島之戰,此戰也的確沒有太多的亮點。但本片藉此傳達出兩個資訊,一是美軍的魚雷難以堪當大任,二則渲染了本片主人公迪克•貝斯特的勇氣和精湛的飛行技術。這也為其後人物的刻畫做了鋪墊。馬紹爾群島之戰後,畫風一轉,轉到了著名的杜立特空襲,接下來是珊瑚海海戰,以及電影最後的高潮,中途島之戰。有些觀眾詬病這部電影篇幅過長,鏡頭剪輯混亂,給人以流水賬的感覺。但筆者認為這恰恰是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其將諸多的事件串聯在一起,將之前發生的事件作為鋪墊,以此來凸顯最終之戰前所做的準備,美國海軍、陸航和華人民做出的犧牲,以及勝利的來之不易。這和最終彙總的多條故事線一起,突出了這部電影的中心,中途島之戰。能將如此多的歷史事件串聯在一起,並條理清晰的呈現給觀眾,足以體現導演的敘事水平。而認為鏡頭剪輯混亂,可能是不習慣多線敘事所致。

    我們再來分析這部電影的多條故事線。筆者認為,本片主要有4條故事線:其一是以主人公為代表的美國海航飛行員故事線;其二是以萊頓少校為代表的美軍情報小組故事線;其三是美國海軍指揮層故事線;其四是日本聯合艦隊故事線。4條故事線相互交匯在一起,更加全面的將這場戰役呈現在觀眾眼前。這其中既有“小人物”,也有大人物;既有小格局,也有大格局,這場戰爭中的每一個人都躍然紙上,從美日雙方多個不同的視角,生動形象立體的展現了這一場至關重要的戰役,同時也讓觀眾們能對所有這些歷史人物有一個更加客觀的評價。

    人物

    貝斯特

    在人物的切入點上,這部電影同樣也別出心裁。本片選擇將迪克•貝思特作為主角,這同樣也獨具匠心。從這部電影所要展現的內容上來看,必然要選擇海航的飛行員來作為主角,因為他們是這場戰役的直接參與者。而在這其中貝斯特是唯一一名在一天之內擊沉兩艘航空母艦的飛行員,同時他的性格以及戰鬥精神都是所有參戰飛行員的代表,是影片所要突出的。因此選擇迪克•貝思特作為主角,實在是再合適不過。影片一開始,貝斯特人為製造了一起“機械故障”踉踉蹌蹌的降落在甲板上,引來了戰友們的陣陣驚呼。這既將他敢於冒險的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為後面他升任中隊長後的矛盾心理做了鋪墊。而影片的結尾,貝斯特的飛機出現多處故障,與影片開始時他人為製造的故障情況相同,最終他平安的降落在甲板上。看似不必要的情節最終形成了完美的呼應。

    萊頓

    埃德•溫萊頓是時任美國海軍的情報官員。從我們後世來看,珍珠港事件他本人並無太多責任。但影片跳出了這一定勢思維,復原了當時他真正的心情——內疚。同時也正是他獨到的見解和出色的業務能力,最終幫助美軍艦隊贏得了戰爭的勝利。而這在之前早有鋪墊。同時也正是因為他見解獨特,不拘一格任用的羅徹斯特最終在情報的破譯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尼米茲

    尼米茲毫無疑問是片中的大人物了。而這部電影也很好的還原了尼米茲的性格——溫和謙遜,小心謹慎,知人善任。

    在接任太平洋艦隊司令時,尼米茲無疑是面臨著巨大壓力的。而正是他的小心謹慎,又突出了他所面臨的壓力之大、責任之重。之後在大戰前夕確定聯合艦隊行動路線時,他也向萊頓追問每一個細節。在貝斯特直呼其名並問道“什麼時候帶我們去打日本人”時,他也沒有追究貝斯特的責任,而是為基層官兵仍有鬥志而感到欣慰。這又與他溫和謙遜的性格、令人振奮的幽默感相印證。而他任用萊頓、信任不修邊幅的羅徹斯特,都體現了他知人善任、不拘一格的性格。正是這樣的指揮官帶領著美軍贏得了太平洋戰爭的勝利。

    哈爾西

    哈爾西中將(後為四星上將)無疑也是劇中的一位大人物。雖然片中他的鏡頭不多,但“蠻牛”的人物個性也表現得非常鮮明。他性格驍勇,時刻想著與日軍作戰;但同時他對待下屬又很隨和,親自接見了擊落日機的布魯諾。同時他還提拔了麥克拉斯基和貝斯特,這與他的性格也不無聯絡。

    劇中的女性們

    劇中的女性們同樣也可圈可點。一方面他們擔心自己的丈夫在戰場上犧牲,另一方面為了國家她們也願意捨棄小家。例如,戰爭爆發後,貝斯特的妻子不希望他上天,但得知丈夫執意要與日軍作戰並希望她和家人撤到紐澤西時,她又選擇了留在夏威夷;萊頓的妻子因為丈夫不知疲倦的工作而擔心他的身體並阻止他繼續工作,但當萊頓提到他是為了身後千千萬萬的美華人在工作的時候,她又選擇支援自己的丈夫...影片中一反常態的沒有一個激情鏡頭,然而演員們用自己的動作、神態、表情、聲音體現了她們對丈夫的愛。而事實上這些偉大的女性們也的確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她們對丈夫的愛。

    情節

    “小人物”與大格局

    “在這個時代,任何人都不是小人物。”相比於那些叱吒風雲的將軍,這些一線的飛行員們的確是小人物。但正是一個又一個這樣的小人物進行著一場又一場的戰鬥,最終決定了整個世界大格局的走向。貝斯特在戰前也不知道自己能在一天之內擊沉兩艘航母,他只是想著去勇敢的戰鬥。但最終他成為了那個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之人。而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犧牲,換來了整場戰爭的勝利。每一個家庭都是一個小格局,可千千萬萬個家庭加在一起,推動的是戰爭全域性的發展。這也是這部影片的背後感人至深的地方。

    小矛盾與大情節

    林賽中校與貝斯特上尉是有過節的,在戰前的一次訓練中林賽中校意外受傷,但他沒有因此逃避戰鬥,而是選擇帶領魚雷機中隊作為先鋒參戰。大戰之前,貝斯特試圖勸說林賽中校不要參加戰鬥,但林賽中校拒絕了,兩人盡釋前嫌。在國家和民族矛盾面前,個人恩怨不值一提,傾刻間煙消雲散。在戰場上,戰友之間沒有個人恩怨,只有兄弟情。

    總結

    中途島可圈可點的地方還有很多,然而篇幅有限,筆者就不一一贅述了。雖然是一部美國主旋律影片,但筆者作為一個華人看到一些情節依然熱淚盈眶。那些冒著密集炮火衝向日艦的勇敢的美軍飛行員都是英雄,他們中留下名字的固然值得尊敬,但沒有留下名字的同樣也值得尊敬。對於英雄的尊敬,不分國籍。

  • 4 # Jo123巖

    1 日本軍服嚴重不符

    2 量產大和級戰列艦嚴重不符

    3 約克城這小可憐實際上被飛龍騎臉兩次,電影表現得被騎了一次就垮,太給日本海軍面子

    4 要求美國航母必須在攻擊後才從珍珠港出發的日本軍官不是山本五十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灌籃高手單挑誰最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