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行殤流水
-
2 # 隨風2060456
單兵武器,顧名思義就是純單個兵人所使用的武器。
分為熱武器與冷兵器,熱武器一般有槍械,手雷,單兵防空武器等單人便可使用的武器;冷兵器則是弓弩,匕首之類的。而槍械只是其中一種。
題主所說的威力過剩,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
3 # 晨風141056383
現在的槍械威力過剩,開玩笑,那要看在什麼情況,如果你說中國的95用在警察在城鎮抓小偷,或者對付拿刀的,那絕對的過剩,因為突擊步槍近距離射擊很可能造成二次傷害,打穿人體後對後面的人誤傷。如果在阿富汗那種開闊的地方,現役的小口徑步槍威力還是小了,美軍總抱怨射程不夠,很多部隊又用上了當年認為威力過大的7,62毫米步槍。單兵自衛武器主要使用人是裝甲兵和飛行員等缺乏訓練的人使用,但各國對於自衛武器的歸類很模糊,要求結構緊湊,容易操作能打穿防彈衣這條是標準,從1990年提出這個構想,現今公認的只有P90,和MP7A1兩款衝鋒槍。
-
4 # 黑山0老妖
槍械發展到現在,基本上進入一個瓶頸,撲騰不出什麼了。想要遠距離效能,就加大彈頭重量,增加裝藥量,但是後坐力就大了,連發精度下降,槍彈也重,士兵受不鳥,步槍不是AK為代表的推杆式,就是北約M16系列的吹氣式,或者結合二者的特點搞混血,可能很多人都認為北約5.56*45彈威力太小,有人提議6*50彈,可能6毫米槍彈遠距離效能更好,但是美國卻一點都提不起精神,原因很簡單,美軍是機械化部隊,它計程車兵最不希望近距離作戰,遠距離火力他們世界第一,等你靠近,士兵只要保命即可,用不著遠距離效能好的槍彈,況且還有一點,如果全世界回到二戰時候的槍彈威力,動輒7.62*63這樣的硬貨,美軍的傷亡反而要翻幾倍上去,因為沒有防彈衣能防住這種子彈,所以美國為主的北約不可能去提高槍彈威力,俄毛萎了,唯一試圖提高槍彈威力是我們,但是也因為後坐力的問題,最終只弄出來5.8*42,無託加長槍管,配上鋼芯彈在100米距離可以打穿15公斤的防彈衣,基本上也是極限了,再往上沒意義了,精度差。遠距離還是靠車載武器比較現實!
-
5 # 一片雲z
我認為非常有必要,因為單兵武器不僅僅包括槍械。現代的單兵武器系統將以單兵為基本單元,使士兵、武器、裝具間構成有機的整體,從而全面提高單兵的殺傷力、生存力、機動能力、指揮與控制能力以及耐久能力。
-
6 # 戰武奇兵
槍械威力過不過剩可沒有什麼絕對性,雖然本人沒有參加任何戰鬥,但是我相信沒有一個士兵會嫌棄自己的武器射程過遠,威力過大。
這要取決於所處的這場戰鬥是什麼規模什麼環境。單兵武器恨不得比機甲戰士還厲害,這樣最好,可惜達不到,所以會出現戰略步槍,這種武器的出現就是增加單兵火力和戰鬥力為目的。
有時候一場戰鬥所有士兵都恨不得全拿狙擊、機槍、帶榴彈發射器,然而現實當然不可能這樣極端裝備,因為沒有一場戰鬥是這樣的絕對,可能每一分鐘情況都在不停的變化,剛剛你想要狙擊一會可能需要衝鋒,所以平衡發展才合理。
所以單兵武器必須要繼續發展,未來戰爭對單兵作戰能力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戰略步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的榴彈發射器可以在一公里以外的距離對敵目標進行精準的巨大殺傷。
以前看過一本小說,裡面主人公裝配單兵核武,這也未嘗不可。 -
7 # aa袁莉莉
在戰鬥中,並不存在威力過剩這一說法,沒有士兵會因為在接觸作戰時因為自己所用的武器威力過剩而會手下留情,而且威力過剩並沒有明確的界限,就像接觸作戰時,敵方一排步槍,己方用幾發單兵火箭彈進行轟炸,這不算是威力過剩,而是保護己方士兵,而且戰場上計程車兵,誰會嫌棄自己手裡的武器威力大呢。
-
8 # 瘋狗的輕武
二戰時期的槍械威力才過剩,現代槍械的威力只能說是各自幹好各自的活。
且,威力過剩和發展單兵武器這兩不衝突~武器威力再大也得打得中,好操控,便攜行,易保養,高性價
比方二戰之後,還在使用全威力步槍彈的一竿子北約貨,比如FAL,G3,M14全自動射擊都很操蛋。
而實際上,普遍300米之內的步兵交戰距離壓根也不需要能打500米之外的武器。所以這種全威力步槍彈的步槍到現代就淪為穿掩體或者遠距離的火力補充了。
而中間威力步槍彈的後坐力就溫柔多了(相對),300米幹人足夠了。
再到了小口徑,高初速在短距離帶給肉體的殺傷比全威力還優秀,後坐力也更可控
光從作為制式步槍的現代小口徑突擊步槍而言,已經能很好的完成自己300米之內打準,打死人性目標的活了。所以不存在威力過剩的說法,反倒是小口徑突對於掩體後,或者身著插板防彈衣的人員威力不足或者無法穿透。
這個時候還是得上全威力步槍彈或者特質的穿甲彈頭。
總的來說,現代槍械不能說威力過剩,而是綜合考量之後設計出了一票在合適的場景中能發揮最大作用的槍械。當然,也限制於火藥動力輕武器的侷限性,畢竟你要威力大了後坐力也一定大,這是技術瓶頸。
如果有一天,高斯步槍之類利用電磁線圈加速,發射超高速輕彈頭、低後座、大威力新玩意成熟的時候。我想軍隊是不會介意威力過剩的。
-
9 # 王司徒軍武百科
一般所謂的槍械“威力過剩”多指二戰後對之前武器的總結,人們認為之前從一戰塹壕戰陣地戰環境發展而來的武器,不再適應於機動作戰的需求,人們不必再隔著幾百上千米的陣地對射,不必追求彈丸長距離的飛行效能和存速能力,有效戰鬥多發生在200-300米以內甚至更近。基於這種條件,過去那種槍械當然是“威力過剩”的。
所以,“威力過剩”並不是一個強行上套的引數,它並不是指武器真的過於厲害,而是說明武器過於強調某一方面的效能,而忽略了當前戰場的需求。所以從二戰末期開始,槍械開始往火力上面轉移,強調壓制能力而非單一的射擊效能,突擊步槍開始變成新寵,子彈也被縮成中間威力型號。這樣更符合火力制勝原則以及近距離作戰的要求。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二戰後期的輕武器理論也開始漸漸落後,因為無論是“火力制勝”還是“機動作戰”與步兵能效都漸漸脫開了鉤子。當今戰場強調的是機械化資訊化作戰,真正的大型戰場依靠的都是重型火力的轟擊而非輕武器單位的互相射擊。戰場上即便槍聲不絕,但資料顯示輕武器也就配給各種新銳重火力提鞋而已了。
所以戰場上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雙方隔著一條街噼裡啪啦打了十幾萬發子彈,收兵一報數,連傷帶死沒去幾個人。第二天這邊叫了炮兵犁地,那邊派了戰鬥機投彈,啥都沒幹死傷枕籍。
槍械這種東西,除了那些低技術的小國以外,基本上在大國這邊已經算不上主宰戰場的東西了。但既然陣地還需要步兵去清理,去佔領,那麼槍械就還有發展的必要。不光要發展,還需要更進一步提高槍械的效能效率,讓步兵們能更快的解決戰鬥完成任務。所以,威力沒有什麼過剩的,甚至要需要提升威力,現在的小口徑步槍在很多時候就發生過威力不夠的尬事,不得不依靠重機槍等火力進行補充和支援。
單兵武器在當前的科技能力下,走的是一種平衡的道路,既要承擔士兵的火力能力,又要顧及到人員的控制能力和火力的有效性,同時還要擁有更多的彈藥攜行能力,可以說這任何一條都是未來槍械必須攻克與發展的引數。
比如彈藥攜行能力,目前的科技使用的是透過小口徑彈丸來達成目的。但很顯然現在彈藥的尺寸已經卡死在5-6mm的尺寸上了。如何提升彈藥的絕對數目,是採用更高密度的金屬材料?是採取不同架構的子彈結構?還是採取不同於現代模式的新型發射方法?這些都值得人們去鑽研。
再比如槍械的殺傷能效,能在保持彈藥現在尺寸的條件下,讓5.56mm彈藥擁有12.7mm機槍彈甚至榴彈炮的威力嗎?能讓步槍彈輕易擊穿裝甲車的車身嗎?能發射程控爆炸彈丸或智慧追蹤彈丸去打擊牆後的敵人嗎?
只要你敢想,步兵為什麼不能拋棄沉重的槍身,抓一把子彈扔出去就能自動殺敵呢?讓“槍械”的整體概念被徹底顛覆。
科技是無止境的,單兵槍械絕對沒有倒“威力過剩”以至於不發展的地步。沒準再過100年,那些重武器還得從神壇上滾下來,又把戰場讓位給單兵武器。
-
10 # 銳度何老師
槍械威力過剩這是老黃曆了,現在各國軍隊面臨的問題其實是槍械威力不足。
二戰末期,槍械威力過剩的問題開始顯現,德國率先開發了短藥筒的中間型威力彈藥,並在此基礎上研製出STG44突擊步槍。短藥筒就是減少發射藥,這樣步槍彈的射程和威力會大幅度縮減,帶來的好處是後坐力低,可以進行點射、連發射擊,提高火力的密集度。
隨後是蘇聯裝備了中間型威力彈藥的AK47。射程縮短,精度降低,但近戰火力猛。而美軍還沉浸於加蘭德在二戰時期的榮耀,繼續走全裝大威力彈藥的路線,開發出M14步槍。M14單發精度高,射程遠,但由於彈藥巨大的後坐力,導致點射、連發的效果慘不忍睹。在越南吃了虧之後,也開發出小口徑的M16。這次美國終於引領了潮流,未來幾十年裡,全世界的步槍都走上了小口徑的道路。
小口徑步槍主要解決的就是威力過剩問題,隨著飛機、導彈、大炮的發展,不需要步兵在遠距離上跟敵軍作戰,大威力的步槍彈失去了用武之地。
這種思路一直到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都被證明是正確的。但到了阿富汗戰爭的時候,新問題開始出來了:威力不足。
在中東,步兵的作戰大多是以城市為中心展開,巷戰。在這樣的戰場,交戰的距離近,M4、M16之類的小口徑步槍還是比較適合的。但在阿富汗,戰場通常都是在山地、丘陵這些比較開闊的地方,步兵的作戰距離遠大於在城市裡打巷戰,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口徑步槍的威力就成了問題。打的不夠遠,到了一定距離,小口徑步槍的精度急劇下降。搞得美軍不得不又裝備了一些M14。
經過阿富汗戰爭,大家發現小口徑步槍的優勢並不能一概而論,它比較適合叢林和巷戰,但在山地、平原,威力大一些的彈藥更有優勢。
海灣戰爭雖然美軍佔據絕對的高科技優勢,但它依然屬於傳統的作戰模式,幾十萬伊軍在那邊,幾十萬美軍在這邊,然後美軍飛機、導彈、坦克、大炮開轟,步兵跟著推過去。在這樣的模式下,步兵不需要幹太多的活,不用打的太遠,小口徑步槍足夠了。
但在阿富汗,作戰的模式就變了,那裡更接進於特種作戰,敵我雙發犬牙交錯,沒有明確的前方後方,也沒有明確的陣線。這裡一撮美軍,那裡一撮游擊隊,知道啥時候碰一起。這樣美軍就很難像其他地方那樣,發現敵人,做個計劃,然後進行轟炸。兩股部隊是見面就拿步槍互相對射,這就要求步槍儘可能的打遠一些,打的準一點。
伊拉克的作戰模式已經是過去式,未來的作戰一定是阿富汗式的,也就是特種作戰。沒有明確的前方後方,沒有明確的敵我分界線。在這樣的情況下,步兵首先都是特種兵,他的作戰情況會非常複雜。不會像在伊拉克那樣有規律。如果發現的敵人比較遠,而你手裡只有一支M4,那就會有點難受。只能等待支援的炮火。
如果你手裡拿的是11式,就可以用上面20mm口徑的小炮在800米外搞一下。就像總有人喊這款11式不能大規模裝備,只能裝備給少量的特種部隊。這款11式確實是為特種兵設計的,為了方便特種兵面對各種複雜的局面,但你需要明白,未來,每一個步兵都是特種兵。
這個11式就是透過增加爆炸殺傷來解決槍械威力不足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防彈衣的普遍裝備,以及頭盔技術的進步。現在正規步兵的防護力越來越高,這就又為小口徑步槍設定了障礙。
總的來講,未來的步兵面對的戰場局勢會更加複雜,需要近距離交戰,也需要一定的遠距離作戰能力。並且敵方的防護水平在不斷的提高,也需要步兵有威力更大一點的武器。
但是小口徑步槍已經裝備了幾十年,儲存的彈藥是個天文數字,如果立即開發更大口徑的步槍,會造成很大的浪費。於是現在很多國家都開始先在機槍上做文章,把通用機槍的口徑由7.62mm向8.6mm發展,這就是在增加步兵槍械的威力。
在步槍這塊,美華人走的是M27路線,口徑依然選用5.56mm,但這款槍在準上、穩上下功夫,提高精度,也是在變相的提高威力。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一嘴95。當初真的沒必要去追求全世界最短、全世界最輕的虛名。我反倒覺得95有點小了。
95槍管加長几釐米根本就不影響靈活性。
當初如果只開發一款加長加重槍管的95,也就是95班用機槍,帶單發功能。這樣也就不用開發95步槍、95班用機槍和88狙三款槍了。
只開發一款重槍管95,裝30發彈匣,是突擊步槍,用彈鼓加兩腳架就是班用機槍,裝個好瞄準鏡就是精確射手步槍。M27現在走的就是這個路線3槍通吃。
如果戰場是阿富汗,突擊步槍、精確射手步槍和班用機槍全用5.8mm的重彈,威力足夠。如果打巷戰或者是叢林作戰,突擊步槍直接換5.8mm輕彈,精確射手步槍和班用機槍依然用重彈。多麼方便!
結果非得搞出3把槍,還有88式通用機槍,彈藥這塊是輕彈、重彈、通用彈,全亂套了。如果當初把95稍微做大一點,用重槍管,就是1款槍,輕重2種彈,萬能。到現在,發現需要增加威力,直接全用重彈就ok了。需要靈活性的時候,換輕彈。
最後咱們還得再回到未來都是特種兵上面。
未來步兵武器的威力還是小問題,真正重點需要發展的是觀瞄、通訊、資訊裝置。瞄準鏡、各種掛件、終端的意義遠大於武器本身。武器瞄的更準、看的更清、威力更大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資訊的處理能力。每個步兵透過器材觀測到的情景,都會實時的傳輸給隊友和上級。讓每一個士兵都是一個資訊節點。這是單兵武器發展的核心。
總結一下這個問題:現在不但要發展單兵的武器,而且還要更好的發展,往威力更大,功能更全面發展。
回覆列表
沒必要,一旦有了單兵武器這種大殺傷力武器會對很多玩家造成反感的情緒,要是一夥人在車上,一個火箭彈就能全部報銷,有了單兵勢必以後就有坦克和武裝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