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一哥於一

    一哥“俗人讀史記”之——

    鄭莊公“很厲害”

    平王東遷,春秋開端,以禮樂、宗族、分封制度為主體的周天下亂局始然,井田制漸受衝擊,新的利益集團不斷產生,各國家各階層利益訴求用強力、軍事行動來實現,各諸侯你方唱罷我登場,而鄭莊公真是有點另類,小國強勢稱霸,是有點手腕的,連毛主席老人家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曾說:“春秋時候有個鄭莊公,此人很厲害。”歷史上名號響噹噹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也不過被毛澤東用“略輸文采、稍遜風騷”一筆帶過,而名號一般的鄭莊公,卻能出人意料的成為毛澤東眼裡的“厲害”人物,並冠之以“很”,讓人匪夷所思。用毛澤東自己的話來說,這是因為鄭莊公當年“在國內鬥爭和國際鬥爭中都很懂得策略”。

    是啊,這個鄭莊公是個敢於跟領導搞“逗你玩兒”遊戲的,《史記-鄭世家》載鄭莊公“二十四年,宋繆公卒,公子馮奔鄭。鄭侵周地,取禾”。有點意思吧,竟然到周老大的地界去偷莊稼了。鄭莊公“二十七年,始朝周桓王。桓王怒其取禾,弗禮也”。這個鄭莊公本來是周王朝的卿士,是要在中央辦公的,可幹二十七年了才來報到,人家老大說你偷俺的莊稼了,認為不夠意思,指責了一番了事。鄭莊公“二十九年,莊公怒周弗禮,與魯易祊、許田”。這個事其實是對上件事的反擊,你不是說俺弗禮嗎?看看哥跟魯國換了田地,可是祭祀周公的啊,俺最講禮了。這些恐怕都是表象,到了“三十七年,莊公不朝周,周桓王率陳、蔡、虢、衛伐鄭。莊公與祭仲、高渠彌發兵自救,王師大敗。祝聸射中王臂。祝聸請從之,鄭伯止之,曰:“犯長且難之,況敢陵天子乎?”乃止。夜令祭仲問王疾”。周老大忍無可忍,發來“聯合國”部隊,人家鄭莊公敢於應戰,還射傷了老大,然後假惺惺地派個臣子去慰問一番,看來兩面人做得不錯啊。

    其實,鄭莊公是在玩“佔了兩個茅坑拉屎”的遊戲,一是作為周朝卿士的角色。二是作為鄭國國君的角色,他把自己事業的立足點放在對本國的經營上,要兼併、擴張,要破壞周朝既定的實力劃分,甚而要憑實力號召列國,那必然和周室發生不可調和的矛盾。他對周天子在總體上採取的是又打又親的手段。當王室要限制他的發展和自由時,就打擊王室;當這種打擊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自己的需要時就親近王室,打擊王室是為了抵制王室對自己的限制,是為了向列國示威;親近王室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卿士身份,或保持自己對若干國家的號召力。他為了防止國內反叛而久不入周供職,但當聞知周平王欲分政於虢公時即日駕車入周。他經營鄭國,同時又不願放棄左右周政的權力。於是他和周平王互相交換人質。這樣做既可以施恩於太子,以作為親近王室的手段,也可以控制周太子,以作為打擊王室的手段。

    當然,鄭莊公的手段沒有白費,他迎來了鄭國的發展“假命(挾天子以令諸侯)”,鄭處於四戰之地,南有蠻楚、北有強晉、西有東周,鄭國無法與之爭鋒,只能向東發展,而東鄰衛、曹、魯、宋、陳、蔡諸國中,宋國國大爵尊,在東方小國中又有號召力,是鄭國發展的嚴重障礙。鑑於這種情況,鄭莊公把向外用武的目標定於宋國。為了實現對於宋國的軍事勝利,鄭莊公假借王命伐宋,號召列國。鄭莊公以周朝卿士的特殊身份,宣稱宋公久缺朝貢,自己以卿士的身份,承王命率兵討伐。鄭國透過這種方式糾合了更多的國家,又形成了對宋國的輿論壓力,事後還對不追隨出兵的許、鄖(今山東寧陽東北)小國以“抗命”的罪名予以教訓,幾乎滅掉許國。

    看來鄭莊公之所以敢和老大掐架,一是王室衰弱,二是武力保障,三是手段高明啊。

  • 2 # 東郭講古

    鄭莊公是春秋時期的曹操,很厲害的。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套就他發明的,曹操算他徒弟了。

    左氏春秋裡面鄭伯克段於鄢就是說他,那手段一套一套的,連對付親媽都有一整套辦法,即能達到目的,還能照顧到社會影響!

    連毛主席都說鄭莊公很厲害!

    他有雄心,有手段,有策略,有章法,做事一步一步先給你算準準的再行動 。

    對付周天子自然遊刃有餘

  • 3 # 尋根拜祖

    題幹有個常識性的錯誤,鄭莊公時期是春秋初期,不是戰國。《東周列國志》以鄭莊公的事蹟為開篇,這麼安排是有特定意義的。被孔子斥為“禮敗樂崩”的春秋時代,其標誌性的事件,就是鄭莊公與周平王互換太子為質,讓周王室自降檔次。

    不光如此,鄭莊公還挑釁周桓王,引起了周鄭之間繻葛之戰,周桓王不但戰敗,還被射傷肩膀。從此王周室威信掃地,鄭國一躍成為當時最強盛的諸侯國,鄭莊公還被成為春秋小霸。

    鄭莊公的所作所為,不是無事生非,其實他也知道挑戰周王室,面臨很大的政治風險,實在是鄭國“先天營養不良”,它處於四戰之地,必須圖霸擴張,才能擺脫地緣劣勢。要圖霸擴張,首先就面臨著“道義”缺失,他只能跟周王室“借”,這就是鄭莊公屢屢冒犯周天子的原因。

    鄭國的“先天營養不良”與鄭莊公的戰略

    鄭國建國比較晚,它的第一任國君鄭桓公,是周厲王的兒子,地理位置在今天河南省北部,處於中原心臟地帶。

    鄭國的南面是強大的楚國,北面是晉國,西面是周王室大本營,東面是宋國,以及衛、曹、陳、蔡四個與鄭國規模相當的小國,還有許、鄖等諸多“微國”。國土狹小,又處於大國包圍之中,註定鄭國未來的生存前景不妙。事實上,戰國時期,鄭國經常被晉楚兩國輪番蹂躪,就是這個原因。

    鄭莊公不愧為偉大的政治家,他一眼看出了本國的先天不足,要想讓鄭國在未來的發展中,不受制於地緣條件的劣勢,鄭國必須發展。

    鄭莊公的謀劃是,先兼併周邊的許、鄖等弱小城邦國家,再向東發展,從宋國嘴裡奪食。南面楚國和北面的晉國太強大,鄭國不敢碰,西面是王室,碰不得,只能向東欺負稍微弱小一點的宋國。

    打狼就得借虎威,老虎不願意

    春秋不像戰國,戰國要想打誰,不需要理由,誰胳膊粗直接挽袖子就上,春秋講“義”,想打誰你得找個理由。鄭國想征服宋國,也不能不講理,鄭莊公就想跟周王室“借”。

    鄭莊公自祖父起,就有雙重身份,既是周王室的卿,又是諸侯國的君。鄭莊公因為這個身份,幹起狐假虎威的事得心應手,他要想征伐誰,就向天下發出“通告”,奉天子之命,征討不敬之臣。有周天子這隻虎,“義”很足,鄭莊公隨心所欲。

    問題是周天子願意嗎?當然不願意。不過不願意又能怎樣?天下早已經沒人把周天子當回事,他除了一塊唬人的招牌,什麼都沒有了,有一個願意侍奉你的鄭國,你還想咋的?借你招牌用用又如何?

    鄭莊公扮起了武松,狠狠地捶了老虎一頓

    這就是鄭莊公跟周王室的矛盾源頭,權威這東西哪能借,老虎被借了威,還叫虎嗎?鄭莊公利用王室卿士身份,經營自己一畝三分地,周平王很生氣,就想以虢公代替鄭莊公,鄭莊公立刻驅車入朝,逼得周平王發誓不背叛他,還跟他互換太子為人質。

    本來周天子是天下之主,鄭莊公是臣,君向臣寫保證書,還把太子送給對方作人質,這個天子還叫天子嗎?

    虎威被“借”了,地位也跟鄭莊公拉平了,周王室的不滿可想而知。周平王死後,在鄭國做人質的周桓王登基,他終於憋不住怒火,宣佈免除鄭莊公的卿士之職。

    鄭莊公一看,行,跟我玩,操傢伙,跟我上。鄭莊公帶著人馬衝進周王室地盤,把王室地裡的麥子割得光光!

    周桓王氣傻了,張口就想吃了鄭莊公,他號令陳、蔡、虢、衛四國(其他國家也不聽他的),一起兵發鄭國,繻葛之戰爆發了。

    五國聯軍看著聲勢浩大,鄭莊公用血的教訓告訴周桓王,想當老虎,除了會吼,還得有硬實力。五國聯軍被鄭國殺得一敗塗地,周桓王肩膀中了一箭,若非鄭莊公有意放他一馬,早成了鄭華人的俘虜。

    從此,周王室徹底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己這頭虎除了一身皮,其他都是假的。以後,虎威誰願意借就借去吧!

    春秋“禮敗樂崩”始於鄭莊公

    鄭莊公不斷催辱周王室,讓周天子顏面掃盡,客觀上並不是他跟周天子有仇,各諸侯國,就算鄭國跟周天子血緣關係最近了。實在是到春秋時期,周王朝歷經二百年,各諸侯國血緣關係日益淡薄,兼併成了主題,鄭莊公必須為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負責,他需要借王室的威,行自己的利。

    由此導致的周鄭不可調和的矛盾,讓周王室一次又一次受到侮辱,讓整個天下陷入“禮壞樂崩”的境地,其實非鄭莊公有心為之,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 4 # 我來讀歷史

    鄭莊公率先挑戰周天子,王室權威一去不返,此戰發生標誌禮樂崩塌

    春秋中原戰亂,最早的挑頭人是鄭莊公。自從周平王東遷洛陽後,東周王室名義上仍然維持著“天下共主”的地位,實際上已被諸侯列強架空。中國古代諸侯之多,不可勝數。周武王盟津觀兵時不期而會的就有“八百諸侯”。西周立國之初,分封的諸侯多達一千二百多個。東周初期,史籍中有記載的諸侯還有一百六十多個。經過紛爭兼併,逐步形成一些“寡頭”,春秋有五霸,戰國有七雄。接下來,小編就帶領大家去回顧一下那一段時期的歷史。

    東周天子經常被諸侯列強呼來喝去,成了傀儡。“政由五伯,諸侯恣行”,“興師不請天子,然挾王室之義,以討伐為會盟主”(《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某個實力強大的諸侯在爭霸戰爭中佔了上風,他就會“挾天子以令天下”,召集其他諸侯前來會盟,以承認它的盟主地位。下一次,另一個諸侯強國佔了上風,也會照此辦理。不過,諸侯們至少還承認周天子這塊牌子。

    但鄭莊公卻開了一個先例,他連周天子這塊牌子也不認了。鄭國雖然到西周末期才被封為諸侯,但與周王室的關係很深,鄭國的第一代君主鄭桓公,是周宣王的同父異母弟弟。此後,鄭國曆代君主都在東周王室擔任卿士,握有重要權力。在犬戎攻滅周幽王的戰爭中,鄭桓公效忠王室,在驪山下為周幽王戰死。鄭桓公的兒子鄭武公繼位後,和晉文侯一起護送周平王東遷,周之東遷,晉鄭焉依”(《左傳隱公六年》),周平王對晉、鄭兩國一向很倚重。

    但到了鄭莊公這一代,卻與東周王室的關係驟然緊張起來。鄭莊公很霸道,對東周王室事務干預過甚,周平王當然不高興。後來,周平王想出一個辦法,準備任命虢公林父與鄭莊公同為卿士,以分散一部分鄭莊公的權力。

    但議事不密,被鄭莊公知道。鄭莊公嚴詞責問周平王,這是怎麼回事?周平王嚇得竭力否認:“沒有此事,沒有此事。”為了平息事態,雙方達成“交質協議”:周平王派太子狐到鄭國去當人質,鄭莊公也派公子忽到京都來當人質。

    周平王太軟弱了!鄭莊公再怎麼蠻橫,他畢竟是諸侯,你畢竟是天子。周平王同意派太子狐到鄭國去當人質,等於自己把自己搞得與鄭莊公“平起平坐”了。就這樣,鄭莊公開了蔑視周天子權威的先例。雙方都不像話,一個太軟,一個太霸,君不君,臣不臣。

    太子狐在鄭國當人質期間病死,周平王去世後只能由孫子林繼位,是為周桓王。從輩分上講,鄭莊公是周桓王的叔祖父。鄭莊公倚老賣老,更不把周桓王放在眼裡。周桓王覺得鄭莊公欺人太甚,不僅欺負祖父周平王,困死父親太子狐,現在又不把我放在眼裡,三代之仇,非報不可。周桓王一怒之下,剝奪了鄭莊公的卿士職位,還逼他交出了鄭國的幾座城邑。

    鄭莊公從此再不去朝拜周天子,也不向王室進貢,還搶割王室土地上的莊稼。周桓王大怒,仗著年輕氣盛,親率陳、蔡、虢、衛聯軍討伐鄭莊公,這一仗史稱繻葛之戰。繻葛是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長葛縣東北。周桓王率領的陳、蔡、虢、衛聯軍也很不爭氣,被鄭莊公打得落花流水,周桓王肩上還中了一箭。

    繻葛之戰是春秋之際“禮崩樂壞”的重要標誌,它在春秋戰爭史上留下的影響不可小看。

    鄭莊公打敗了周桓王,諸侯們不僅沒有對他群起而攻之反而對他刮目相看。從此以後,周天子遭到諸侯攻擊的事件不斷髮生。周惠王時,衛國發生內亂,周惠王容留衛國避難者,衛惠公聯合燕侯攻打周惠王,“惠王出奔溫”,後來又寄居在鄭國櫟邑(今河南禹縣),久久不能回到京都洛陽。周襄王時,他的的弟弟太叔帶(又稱王子帶)勾結北方的狄人部落前來攻打京都洛陽,爭奪王位,“襄王奔鄭”。鄭國將周襄王安置在汜(今河南襄城縣南),太叔帶自立為王。後來晉文公率兵勤王,才將太叔帶擊敗,將周襄王迎回洛陽,總而言之,天下開始亂套了。

  • 5 # 獅子貓

    首先糾正一下,鄭莊公是春秋初期的人物,不是戰國。

    鄭莊公挑戰周天子權威,源於此時周朝天下已經是“禮崩樂壞”,由“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淪為“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局面。不過,周王室的衰微不能說是自周平王時代。在西周厲王執政時期,周王室的衰微就已經顯現出來。厲王曾試圖透過改革重振王室權威,觸動了當時貴族的利益,而且改革手法的運用也太笨拙,結果是自己遭到放逐並死在他鄉。

    周平王東遷以後,周王室聲望一落千丈,周平王為了獲得諸侯國的認同和支援,不得不依靠大片土地的封賞,使天子的封地越來越小,這就使自身進一步削弱,也就無法節制和平衡諸侯。所以也就發生了後來的“周鄭交質”。

    而在鄭國,鄭莊公的母親武姜極力想讓莊公的弟弟共叔段繼承鄭國君位,最後不惜動用武力,這本身就是對西周禮法中嫡長子繼承製的一種挑戰。“禮崩樂壞”的現象在鄭國國內也在上演,禮法的崩潰是全方面的。鄭莊公“克段於鄢”以後,國內沒有了障礙,自然要把眼光放在國外。

    當時的鄭國處在中原腹地,在和平年代是一處好地方,但在春秋亂世,也自然會被人垂涎。鄭莊公所處的時代,雖說“禮崩樂壞”,但周王室的地位還不至於糟糕得一發不可收拾。鄭國國君在王室擔任上卿,莊公繼承了這一職位,這就為他以後的作為提供了不少便利。

    周平王死後,周襄王欲重振王室權威。此時鄭國經過一番打拼,已經在諸侯之中嶄露頭角,當然也就成為了周天子想要打擊和立威的物件。而這個時候,鄭國的外交、軍事都已有了比較不錯的發展。齊、魯兩個比較有分量的東方大國總體上偏向於鄭國,而響應周襄王的幾個小國,也基本上是兩頭都不想得罪,一心兩用。周王室的最後的努力以失敗告終也就在所難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做過哪些提升生活幸福感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