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觀象齋主人
-
2 # 踏遍青山RWL
說到《周易》的卦序演繹的排列原理,首先要說明關於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據說也不是一人一次完成的,而是經過長時間的調整和多人來完成的。
按《周易》中六十四卦的排列,是起於“乾坤”,“終於未濟”。起於“乾坤”兩卦,是因為乾為天,坤為地,有天地後才能有萬物。這也是起於乾坤二卦的指導思想。
至於其它各卦的卦序排列,基本按照事物由小到大,由大到小,並且按照自然發展規律進行排列的。這在〈序卦〉當中有此詳細論述。如“乾坤”兩卦為天地,有了天地後才有萬物。“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物之始生也”。由此可見〈屯〉卦是萬物開始生長的最初時期,而後先必有〈蒙〉萌芽的階段,所以〈屯〉卦之後即生〈蒙〉卦……
其中八卦中各宮的變法,也都有一個共同規律,即首卦中有陽爻,就變為陰爻,有陰爻,就變為陽爻,每變一個爻,就會變出一個新的卦象。每宮變成第五爻為止,第六爻是不變的。
以上就是關於《周易》中的卦序演繹排列原理的粗略解釋。
-
3 # 子夏故壇
對於《周易》64卦排序原理,孔子在《易傳》中專門有一篇《序卦傳》作專門論述。筆者在研讀《周易》的過程中,也發現了64卦的一些排列規律,借這個題目奉獻給大家,供大家參考。
一,為什麼64卦排序以乾坤兩卦為首而以既濟、未濟兩卦為尾?這個課題涉及到互動卦的問題。每個卦都有自己的互動卦,互動卦反映本卦的本質與內涵。每個卦都有互動卦,互動時,捨棄本卦的初爻與上爻,而取其中爻,以其上下互卦組成新卦即為互動卦。《繫辭傳》雲:“《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辯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互動卦取本卦之中爻,故可辯其是與非,知其存亡吉凶之道,所以互動卦能反映本卦的本質與內涵。
每個卦都有互動卦,互動卦還會有互動卦,但是互動卦的互動卦最終就會歸結為4個卦,這4個卦就是《乾》、《坤》、《既濟》、《未濟》。也就是說《周易》64卦,或其互動卦直接就是這4個卦,或其互動卦的互動卦就是這4個卦(具體互動卦規律見附表),這4個卦就是所有卦的互動卦的最終結果。《乾卦》的互動卦還是《乾坤》、《坤卦》的互動卦還是《坤卦》。《乾》、《坤》兩卦的互動卦都是其自身,已經不再發生變化。《既濟卦》的互動卦是《未濟卦》,《未濟卦》的互動卦為《既濟卦》,兩卦互為互動卦,所以也不再有別的變化。“既濟”、“未濟”表示事物所處的兩種狀態,但《既濟卦》的互動卦是《未濟卦》,《未濟卦》的互動卦是《既濟卦》,說明這兩種狀態是相互轉換的,也就是說,事物永遠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始而有終,終而又始。《周易》64卦推演了天地萬物之間的一切道理和規律,而這些道理和規律的內涵和實質歸根到底就是一個道理和規律,這就是萬物生於天地父母,永遠處於始而有終,終則又始的運動變化之中。這是宇宙間最基本的道理和規律。《乾》、《坤》兩卦代表天地父母,是萬物的本源,故《周易》以《乾》、《坤》兩卦為開頭;《既濟》、《未濟》兩卦代表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揭示事物不斷運動變化的規律,故《周易》以《既濟》、《未濟》兩卦為結束。卦雖結束了,但宇宙間事物的生長、變化卻永遠不會結束,所謂“生生之謂易”。
宇宙就是時空,而時空是無限的,無限的時空就是太極。天地萬物都是太極的產物。《乾》、《坤》雖然是64卦的開頭,卻不是宇宙的開頭;《既濟》、《未濟》雖然是64卦的結束,卻不是宇宙的結束。所以《周易》永遠在宇宙的中心,《易經》就是研究宇宙中道的哲學。《周易》64卦都是關於宇宙(包括自然、人類社會)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二,為什麼《周易》上經30卦,而下經34卦?這個課題涉及到綜卦的問題,綜卦就是本卦卦形旋轉180°而形成的新卦。互綜的兩卦各自所闡述的道理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是一分為二的關係,只有把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合二為一,才能說明一個完整的道理。所以《周易》就以互綜的兩卦為一對,以對為單位來排卦。下面是一張64卦的排列表:
64卦以這種格式排列,有以下特點:
(以AB為軸線,凡以軸對稱分佈的兩卦都是互綜卦。
(AB軸線上的8個卦,他們的綜卦是其自身。
這樣,以互綜的兩卦為一對,共可組成36對,其中有8對為單身。《周易》上經、下經各為18對,只不過上經18對中,有6對是單身;而下經18對中,有2對是單身。這樣就形成上經30卦,下經34卦的格局。
如果按絕對數量來看,上經30卦,下經34卦,上經比下經少了四個卦,看起來並不平衡,但若以互綜為對,以對來看,則上經18對,下經18對就很平衡。實際上,《周易》是要揭示36個道理,開啟宇宙間36個奧秘的 據說中國古代的“三十六計”就是依據這三十六對卦推演出來的。如三十六計之第三計“借刀殺人”,其《原典》曰“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三十六對就是虛虛實實七十二個,《西遊記》中說孫悟空有七十二般變化,蓋源於此。因為孫悟空還有分身術,還會變自身或其它兩個完全相同的東西,比如真假豬八戒、真假沙和尚等。既然是要開啟宇宙間36個奧秘,揭示36個道理,那麼,卦就應該以互綜的兩卦結成對,以對為單位,這樣《周易》上經有18對(其中6對的綜卦與本卦相同),下經有18對(其中2對的綜卦與本卦相同),上經、下經均為18對卦,所以上、下經中卦的對數是平衡的。上經18對卦為36個卦,除去6個相同卦,故上經共有30卦;下經18對卦為36個卦,除去2個相同卦,故下經共有34卦。所謂三十六計七十二變化,其中有8種變化是變成了自身,雖變而其形不變。
-
4 # 湯天德
題主出題很高明,很多人答題都看成”六十四卦序的排序演譯的排列原理”,題主出題其實是要大家探討”為何玄空風水學中只用六十卦,而不用六十四卦的原理?”,高人!
邵雍在《皇極經世書》觀物外篇解讀之二十六:”卦有六十四,而用止於六十者何也?六十卦者,三百六十爻也。故甲子止於六十也,六甲而天道窮矣。是以策數應之。”邵雍其意是源用先天伏羲六十四卦方位,以乾, 坤, 坎, 離做為立極之用, 並且配合十天干及十二地支組成六十甲子, 以六十甲子納六十卦, 這樣時間的推算就能準確無誤. 它的演繹排列原理如下:
首先,要先了解繫辭第一章,這是瞭解易經最重要的一章:” 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執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這句話就是道序(道運作的原理):陰陽同時存在;八卦在陰陽變化中演化;萬物有坤地才能成物,然而生命現象從驚天一雷開始,故名:帝出乎震!
所以震就是坤卦初爻變陽,有了震卦之後就是離卦(因為它們同屬少陰所衍),有少陰就有太陽,太陽裡第一個卦就是兌卦(離和兌就是”日月執行”),兌卦後就是全陽的乾卦; 極陽後要開始陰起,所以乾卦初爻變陰就是巽卦,有了巽卦就是坎卦(因為它們同屬少陽所衍,並且巽和坎就是”潤之以風雨”);有少陽就有太陰,所以太陰裡的第一個卦就是艮卦,艮卦後就是全陰的坤卦,也就是說繫辭這段話將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淋漓盡致地做了詮釋.
而這也是六十甲子配六十四卦的內卦順序,從子左邊起: 第一組八個干支的內卦都是震卦,第二組八個干支的內卦是離卦, 第三組八個干支的內卦是兌卦 , 第四組八個干支的內卦是乾卦, 第五組八個干支的內卦是巽卦, 第六組八個干支的內卦是坎卦, 第七組八個干支的內卦是艮卦, 第八組八個干支的內卦是坤卦.
接下來就是外卦的順序,從午左邊起的順序就是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到子止;從子右邊起的順序是坤,艮.坎.巽.震.離.兌.乾,到午止.這就是”青囊序"所說的”龍分兩片陰陽取"之意.也是系辭“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的體現。
六十甲子的順序是:子在北,在下,午在南,在上,它的順序從子的左邊開始是: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乙丑,丁丑,己丑,辛丑,癸丑,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庚寅,壬寅,乙卯,丁卯,己卯,辛卯,癸卯, 甲辰,丙辰,戊辰,庚辰,壬辰,乙巳,丁巳,己巳,辛巳,癸巳, 甲午,甲午,丙午,戊午,庚午, 壬午,乙未,丁未,己未,辛未,癸未, 甲申,丙申,戊申,庚申,庚申,壬申,乙酉,丁酉,己酉,辛酉,癸酉, 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 甲子
然後內外卦配合六十甲子一個對應一個就可以了!其中甲子納坤卦和復卦;庚辰納離和革卦;庚申納坎和蒙卦;甲午納乾和姤卦,所以就把六十甲子與六十四卦配合上了.
玄空風水學最重視時間和空間的配合,因此六十甲子配六十四卦用於龍山水向及擇日的應用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回覆列表
首先,題主可能是少打了一個字,周易是六十四卦。至於卦序排列,並不是只有一種,有通行本的已序卦傳的順序排列的,有按京房八宮順序排列的,有按出土的帛書上的順序排列的,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套不同的理論。我姑且以最常見的序卦轉排列順序來回答一下。
在序卦傳中,六十四卦時按照自然和人事的一般規律呈現出的不同階段用六十四卦代表的,所謂六十四卦的排列原理,詳讀序卦自然就明白了。唐代大儒孔穎達指出:從相鄰的兩卦卦畫來看六十四卦有個重要的規律就是是兩兩相偶,非覆即變。“覆”就是一個重卦的六個爻倒轉過來,即上爻變初爻,五爻變二爻,依次變化,而成為另一個重卦。比如風天小畜卦和天澤履卦就是相覆地關係。“變”就是一個重卦的六個爻全部變成相對的爻,即陰爻變成陽爻、職爻變成陰爻,而成為另一個重卦。比如乾為天卦和坤為地卦就是變的關係。
孔子對六十四卦排列的順序進行解釋,這是前無古人的具有開創性的工作。從中可以最充分體現孔子的辯證法思想。這一點非常重要,是我們研究孔子哲學思想的重要文獻資料。我們先看看孔子在《序卦傳》開頭對前十三卦排序的解說: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
我們先把大意翻譯出來再進行分析闡釋。先有象徵天的乾卦和象徵地的坤卦,有了天地之後,萬物才能產生生長。充滿天地之間的都是萬物開始產生的氣息,因此接著就是“屯”卦。屯是陰陽交匯,萬物剛剛產生時的狀態。萬物始生,必然幼稚矇昧,因此接著便是象徵幼稚矇昧的“蒙”卦。既然幼稚就需要營養哺育,接著便是“需”卦。需要營養哺育的東西和生命很多,勢必產生爭奪,爭奪便一定有訴訟,因此下一卦便是“訟”。爭訟需要有支持者,需要眾人的力量,接著便是象徵兵眾和軍隊的“師”卦。凡是集體就需要相互比附,緊密團結,因此下一卦便是“比”卦。既然相互比附聚集在一起,就需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於是下一卦便是“小畜”。有了一定的物質積蓄和一定數量人口的集體,就需要一定的規則,人們便都要遵守這些規則,如同小心走路一樣遵守規則,履行義務,於是便有“履”卦。人們都能夠遵守規則履行義務則通向太平通泰,於是便是象徵太平的“泰”卦。但事物不能總是太平通暢,一定會出現矛盾和挫折,於是便有象徵閉塞的“否”卦。但事物不可能總是閉塞,一定要尋找出路,一定要尋找同志來突破閉塞的局面,於是便出現象徵“同和於人”的“同人”卦。
《序卦傳》中體現的辯證發展思想
我們把上面翻譯出的大意再簡化一下:天地開闢以來,才能產生萬物。萬物初生時很艱難很幼稚,於是需營養滋補,在爭奪滋補物質資源時便發生訴訟,訴訟則需要集體的力量,於是部落和軍隊出現。部落和軍隊則需要團結精神。有一定人口的部落則必須有物質,有物質共同享用則需要規則,需要禮樂制度。如果能夠遵守規則則萬事通泰,部落就會太平。但不可能總太平而必出現困局,出現困局則需要尋找新同夥。
其實,這是從天地開闢到人類出現,人類逐漸繁衍後出現部落。部落發展中又不斷出現摩擦而不斷滾動發展的情況,線索和脈絡是很明顯的。利用八卦的象徵符號將每一卦六爻的組合排列想象為一種自然情景或社會生活情景,再將前後卦進行邏輯的聯絡,真是非常精彩的思維。
《易經》上經三十卦是用乾坤,即天地開頭,因為天地是整個宇宙和一切事物的原始和開端。而下經三十四卦則用“鹹”、“恆”兩卦開頭,同樣大有深意。下經開頭說:“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將夫婦關係放置開端,說明下經主要是對於人倫關係的解釋與預測。“鹹”卦卦形是上兌下艮,兌象徵少女,艮象徵少男,女上男下,寓意少男主動向少女求婚,故女尊男卑。是男女自然心動相戀,鹹原意便是感動的意思,是無意識的自然感發,而不必用心就有感情之衝動。“恆”卦卦形則與“鹹”卦相反。是上震下巽,震象徵長男,巽象徵長女,是少女向少男求婚成功結婚後的卦象。婚後,男上女下,男尊女卑,而這種關係要恆定長久。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這是多麼清晰的表述,孔子對於夫妻關係非常重視,因為夫妻關係是社會其他倫理關係的起點和基礎。夫妻關係的穩定恆久是社會關係穩定的基礎。
《序卦傳》上經從天地開始,下經從夫妻開始,可以看出孔子從自然轉向人倫的思維,對於《序卦傳》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是理解孔子哲學思想的一種途徑,可以寫作一本厚厚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