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尚詩堂

    所謂“古文物”,指的自然是起碼離近現代有三五百年時間的古人使用的生產、生活和文化用品,因為中國是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所以一貫以來比較重視文化的繼承、發揚和收藏,所以一千多年前的字畫書籍保留下來的相對較多,比如最近因為臺灣故宮輕率送到日本展覽的國寶《祭侄文稿》,還有大陸和臺灣各留一半的《富春山居圖》,以及四書五經等為代表的各類古籍等等。而古人的生產和生活用品相對來說,不大重視對其的儲存和收藏,所以其放置往往是隨意和隨機的,一般在古人生活的村鎮遺址的地下相對會較多,還有就是相對富裕人家的陪葬品,而無論古人的村鎮遺址,還是墓穴,經過三五百年以上的時間,往往面目全非,村鎮遺址上可能又復建了一代又一代的村鎮,要麼被破壞了,要麼被新的建築物覆蓋在地底下了,墓穴也是如此,可能現在已經是公園,河道,田園,森林等等,光靠對一些地方誌,或者口頭的傳說,靠肉眼和幾把鐵鎬,要發現古文物的機率自然難度大,機率極低。而隨著近現代科技的發展,各種探測技術,比如超聲,金屬探測儀,磁探測儀等等先進工具的大量使用,自然極大的提高了考古發現的效率和地下的探測深度,再加上現代挖掘機、推土機、手工電動工具等各種輔助挖掘工具的使用,也提高了挖掘和發現文物的效率和可能性。另一方面,隨著現代人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越來越多的意願和時間去欣賞古文物,所以對古文物的文化性欣賞需求也普及到普通人,大大提高了對各類古文物的需求,因此,我認為大量古文物都是在近現代發現的,首先是科學技術進步的原因,其次是全世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水平提高和普及的原因,兩方面結合,大大的推動了近現代對古文物的發現和發掘。個人意見,供大家參考。

  • 2 # 歷史兵說

    考古和盜墓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我們拋掉科學和法律的意義不說,單就挖掘來講:一個是偷偷摸摸地幹;一個是大張旗鼓、熱火朝天地幹!你說,哪一個挖得多?盜墓是考古的鼻祖,盜墓從商朝就很流行,不過畢竟是一種見不得Sunny,且時時都會被歷朝歷代嚴打的高危職業。從歷史來看,盜墓不過是類似於耗子打洞的學科,儘管盜墓者一盜一個準兒,可終究掀不起什麼高潮來。而考古就不同了!雖然它是近代才出現的一種地下挖掘科學;但它的目的不是為了金錢。它是在尋找我們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那些即將失去的記憶。歷史上,古代儘管設立有專門盜墓的機構,但也是不敢光明正大的幹,只能小打小鬧地玩玩而已。可是,如今的考古是透過大規模的全國文物普查,根據地貌形態、地表特徵、文獻資料等進行地面調查,同時採用現代的考古勘探等手段,埋多深!它都能給你挖出來!

  • 3 # 考古軍中馬前卒

    這個問題有意思,遺憾的是居然炸出來了幾條傻傻分不清考古跟盜墓的,只能感慨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率還是遠遠不夠啊。

    言歸正傳,盜墓的起源是很久的,而且在古代一直存在。

    根據文獻記載以及考古發現,在商周時期就存在盜墓,甚至存在墓主人下葬沒多久,墓就被盜了的情況。在這些盜墓活動中,有些是普通百姓為了謀生而不得不採取的行為,在一些地區,大家以盜墓為生。比如司馬遷就在《史記》中記載:

    “中山地薄人眾,猶有沙丘紂淫地餘民,民俗懁急,仰機利而食。丈夫相聚遊戲,悲歌慷慨,起則相隨椎剽,休則掘冢作巧奸冶”。

    在司馬遷的筆下,中山國地區的男人們,除了聚會high歌,就是盜墓、搶劫了。。。

    除此之外,還有些毀墓、盜墓的行為則是為了報復,其中有私仇,也有公憤。比如史書記載,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9年),秦國大將白起在攻克楚都郢都之後,焚燒了楚國先王的陵墓,以此來報復以及威嚇楚華人。

    不過,的確如題主所推測的,古代的盜墓技術是比不上近現代的。大量的古代文物都是在近現代被盜掘出來。為何如此?答主以為有這麼兩個原因:

    第一,技術差距。

    近代盜墓賊發明了一件利器——洛陽鏟。據說此物是清末民初時期洛陽地區的盜墓賊所發明的,因此而得名。

    洛陽鏟的突出之處在於,人們用它往地下鑽探,就可以瞭解地下有沒有墓葬或者遺址,有經驗的人,根據洛陽鏟帶上來的土,直接能夠分辨出墓葬的時代,並且對墓葬形制分析個八九不離十,如此一來,盜墓賊可以有的放矢,直接從墓葬最薄弱的環境入手進行盜掘。另外,有些遺址和墓葬在地表是看不到蛛絲馬跡的,透過洛陽鏟就可以進行準確的判斷。由於洛陽鏟實在是太好用了,所以也被考古人所採用。

    △考古鑽探

    而在古代,沒有洛陽鏟,盜墓賊基本上只能根據地表現象或者一些傳說、記載去尋找下手物件,比起近現代的盜墓賊自然是“事倍功半”了。

    我們還是舉個例子吧。

    答主以前曾經參與整理過一座唐墓的資料,此墓的墓主人等級較高,是李唐宗室成員。墓主人也害怕死後被盜墓,所以他別出心裁,在墓道一側斜向掏挖出一條地道來,這條地道連線的才是真墓室,而原來的墓室只是一個吸引盜墓賊的幌子。

    △該墓出土文物

    他以為這樣的就萬事大吉了。沒錯,這座墓的真墓室在古代一直沒有被盜墓賊發現,不過到了現代仍然難逃一劫,藉助於洛陽鏟,盜墓賊還是找到了真墓室,將其盜掘一空。只在一個耳室裡還殘存了一批陶俑。

    第二,對文物的態度不同。

    古今盜墓賊,在選擇盜掘物件時大有差異。

    比方說,古代的盜墓賊往往優先尋找金銀器以及銅器,因為這些東西拿出去可以熔化,鑄造成別的形狀,便於銷贓,風險較小。而玉器就比較麻煩了,尤其是一些高等級貴族墓葬中所出土的,形制特別,相對難以出手,所以被盜走的可能性要比金銀器小一些。

    所以我們在一些被盜掘過的古代高等級墓葬裡還能看到盜墓賊所棄置不要的玉器,有些金縷玉衣或者銀縷玉衣的玉片都在,只是金銀絲已經被盜墓賊抽走了。

    至於那些陶器啦、漆木器啦、竹簡啦、壁畫啦,古代盜墓賊更是通通不要的,因為不值錢啊,史書記載,西晉的盜墓賊甚至要點燃墓裡的竹簡來照明。

    到了今天,情況已然大不一樣。隨著收藏市場的火熱,凡是跟古代沾邊的東西,似乎都有人願意收藏,根本不會有所顧忌。比如說著名的唐三彩,在民國之前沒有人去收藏吧?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明器,放在家裡不那麼吉利。可是近現代的中外藏家喜歡唐三彩啊,那麼自然而然,唐三彩就大量出土了,還被走私到海外。

    △大英博物館藏唐三彩

    所以別說是金銀器、青銅器了,哪怕是最普通的陶罐,盜墓賊也不會放過。如果遇到了壁畫墓,盜墓賊就更開心了,會專門想辦法把壁畫揭取下來。遇到了竹簡,他們也會通通帶走。

    盜出來這麼多文物,怎麼出手呢?別怕,總會有一些不講究的買家來替他們銷贓的。

    由於有市場需求,而且有技術保證,所以近現代的盜墓賊盜掘出來的文物要比古代的“同行們”更多,盜掘活動更加徹底。答主參加過的墓葬發掘,沒有一座墓是倖免於難的,大多數連地磚都被翹起來了。

    有什麼辦法呢?沒轍。全國的文物行業攏共就這麼點人手,根本保護不過來。要指望群眾麼?當然有不少熱心群眾為了文物保護事業付出了努力,是非常值得讚揚的。可是怎麼總有那麼些個人,覺得考古就是盜墓呢。。。

  • 4 # 隔岸水手

    古代墓葬,多作用於中國一項古老的勘與(風水)學說,如:坐北朝南太師椅、金鉤釣葫蘆、背山含水出人才…根據地形地貌,羅列出一方方風水寶地。

    也由此學說,成了盜墓者的盜挖線索,在古代的墓室防盜水平千差萬別,也逃不過賊人之手,以至出現十墓九空的現實,挖掘之人林林總總,大至集團、軍隊,小至亂世小賊,無不為一夜暴富鋌而走險,幾千年來的盜墓行為,從而積小成多,盜者侮見於世,盜墓技藝傳承又多禁忌,記載少而感覺古代盜墓沒有現代考古發現多而已,在沒有現代大型重工機械裝置的古代,水平可以說相當落後,不乏盜墓者留屍墓中,可見盜挖者甚至是要付出生命代價。

    到了現代社會所發掘的考古發現,在古代沒被盜挖不外乎幾點:一、墓室結構嚴謹,建築結實,如始皇帝嬴政,唐皇李世民、武則天墓。二、狡兔三窟,真假混雜讓賊人無從下手,如曹操墓,成吉思汗墓等。三、地理環境被自然力量把地貌進行了改變,比如洪水浸漫,地震顛覆,讓有著風水知識的挖掘者看走眼。

    現在的大型古墓發現,大多都是盜墓者挖掘過程中被民眾發現告發而由考古隊接手搶救性發掘的,高手還大多在民間,除此之外就是民眾修建,掘土過程中無意發現。

    現代的勘探技術,地下金屬探測裝置,衛星全息地形勘測…為現代考古發掘添上一件件利器。雖然探明的古墓在國家統一統籌規劃有序地進行發掘,但發掘出古墓的重要文物將如何進行保護,這卻是一項擺在科學家面前的重大課題。

    較之而言,現代的發掘技術,文物保護水平應該比古代先進的程度是幾何級的提高。

    社會進步,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從古老的文物中追溯國度,民族文化的根源,向全人類展示、認知祖先在歷史長河中創造的燦爛文化,科技文明,放之全世界都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 5 # 東門子弟

    偷墳掘墓現代可謂第一,以前偷墳掘墓都是砍腦袋,現在是判罰最輕的時代,現在不幹等待何時?有人賣國,就有人賣祖宗。

  • 6 # 放棄的回憶

    其一:古代的盜墓技術比現在的盜墓技術要高很多。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有盜墓現象。不過,在古代,盜墓的話,只有可能遭到守墓者的打擊,沒有哪個古代政權會去專門打擊盜墓者。所以,盜墓者比較猖獗,盜墓技術成為了一項傳家的手藝。

    而現在,盜墓者是受國家法律重點打擊的。現在生活水平進步,盜墓的話危險係數高,盜了以後賣出去也比較難,弄不好就得坐牢。所以,盜墓的人還是比較少的,都願意幹Sunny下工作,除了少數不法之徒,沒有去犯法盜墓。導致很多盜墓世家技術逐步失傳。

    其二:近現代之所以能夠發現大量的古文物,是因為西方世界弄了一門考古學,並傳到我們中國。

    盜墓對於國家來說,那不叫盜墓,那叫考古,光明正大。可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以在太陽底下使用現代的大型器械進行挖掘。由此,古代盜墓者個體戶相比現在大規模的考古活動,所能發掘的古文物,少得不能再少。因為太多了,古代盜墓者也不好拿出來,畢竟是見不得光的東西。

    古代政權,如曹操的摸金校尉,盜墓也得悄悄的,見不得光,畢竟挖人祖墳,在古代中國,祖先崇拜,以孝治天下的觀念來看,盜墓是十分不道德的,被人知道那比殺人還要恐怖。而且古代迷信風水,認為祖墳葬得好,可以庇護後人。而皇室的祖墳更是被認為關係到王朝的氣運。這墓是不可能光明正大地進行發掘。

    所以,近現代發現的古文物肯定比古代多,畢竟古代就算髮現了也不能說出來,說出來那可是要動搖民心的。

  • 7 # 文博怪

    事實上,有許多古文物早在歷史時期便被發現了。

    《漢書·郊祀志》記載漢武帝時發現了一件銅器,許多人都不能識別它。一個叫李少君的人提出此器是“齊桓公十年陳於柏寢”的器物,“己而按其刻,果齊桓公器,一宮盡駭,以為少君神,數百歲人也。”看來當時會鑑別銅器的人,大家都認為是了不起的。甚至被認為是神。漢宣帝時,美陽(今陝西武功縣)曾出土了一件叫尸臣鼎的銅器,一般人都不能釋讀該鼎上的文字。有一個叫張敝的研究古文字的專家對文字進行了解釋,其文即“王命尸臣:官此□邑,賜爾旗駕黼黻碉戈。尸臣拜手稽首曰:敢對揚天子丕顯休命。”

    再如著名的《竹書紀年》就是西晉汲郡人盜掘魏襄王墓所得,當時得到數十車竹簡,大多數遺失,後世學者從大量傳世古籍中摘錄,才重新編錄成《汲冢竹書》。

    宋代金石學家呂大臨更是將中國早期所得古文物編錄成書,即《考古圖》、《考古圖釋文》,《考古圖》傳世共十卷,卷一至卷六為鼎、鬲、簋、爵等商周器,今本(下同)目列二百三十八器,實收一百四十三器(包括數量較多的同銘器)。卷七為鍾、磐等樂器,目列十器,實收十五器。卷八為玉器。

    近現代中國遭遇西方侵略,歐洲人對中國古代的文明遺物早就垂涎已久,在戰火的加持下,越來越多的中國文物流失到國門之外。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國家的進步,歷史文物愈發受到重視,有計劃、目標明確的考古活動和搶救性的發掘活動不斷開展,所有的發掘資料按規定都需公開發表,加之社會公眾的關注,大家自然認為近現代古文物的發現比之前更多。

  • 8 # 流帆

    對於文物這個概念,是進入近代之後才有的,在我們古代根本沒有這個概念,最接近的概念就是金石一詞吧,但是和現在的文物的概念還是相差非常遠。

    並不是古文物都是近現代發現的,只不過近現代離我們比較近,我們都還記憶的比較清晰,特別是清朝末年和整個民國時期,國家動亂,政局不穩,政府根本無暇顧及這些文化遺產,才導致盜墓行為猖獗,不光又私人盜墓,還有軍閥盜墓。正是因為我們近代有了文物這個概念,我們才會重視到這些出土的遺物,例如題中所講到的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

    在古代,特別是在戰亂的年代,例如東漢末年的黃巾軍起義,進入關中後,將漢代帝陵除去霸陵外全部盜掘一空。又如唐末節度使朱溫,同樣將唐代諸陵除去乾陵外一樣,全部盜了一個遍,難道這些帝王陵墓裡的東西不多不重要嗎?不是的,是因為當時根本沒有文物的概念,只是將它們當成了金銀珠寶罷了,根本不會在意這些東西所承載的歷史、文化、科技等資訊。

    當然科技進步是一方面,隨著考古事業的發展,現在的盜墓分子都不再是大字不識的文盲,純靠體力進行盜掘,除去暴力盜掘外,他們一樣研究各朝各代墓葬的形制規律,以求盜洞可以直達墓穴,極大的省去了人力物力,例如海昏侯墓的盜洞,就打在槨室的正中間,對於一般的漢墓來說,棺一般放置於槨室的正中央,但是幸運的是海昏侯墓的館放置於一側,才致使盜墓賊沒有得逞。

    總的來說,還是我們現在的文物保護的意思增強,國家安定,這才能夠是的這些文物安然的留在國內,供我們後人瞻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明朝錦衣衛的陸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