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廣義相對論關於引力的解釋,其實引力是大質量物體周圍時空彎曲而引起的現象。比如,地球的質量很大,周圍時空被彎曲了,人造衛星在彎曲的時空中以測地線做慣性運動。那麼,為什麼人造衛星速度增加後,會以新的一條測地線做慣性運動,而不是原來的那條測地線?
4
回覆列表
  • 1 # 全同小芒果

    你想想,在坑裡有個球,沿著坑壁轉,速度剛好不讓他掉進去,然後你把球加速了,他當然會在換個坑壁上換個位置轉了。

  • 2 # 15周光華

    首先想到的就是衛星以地球為中心㫌轉就應用到角速度,線速度,引力的大小,衛星的動力建立高等數學(現代函式計算機理論)

  • 3 # 石鼎文

    與相對論無半點關係,見行星軌道圖,如果沒有典經力學,你根本無法瞭解自然的客觀!典經力學中,行星軌道圖存在進動的橢圓系列曲線,旋轉軌道曲面,同構內紡錐,球體等等。黃色系列為曲面,它們僅a,b引數不同而已,變化無窮,包括電子雲圖與大質天體!它們有一個共同計時曲線為最速線!t正比於2θ-sⅰn2θ,這一系列方程式是不可能用微分方程求解的,只能用引數方程,動力學求解它,它是超越函式,這是為什麼機率論存在的原因,因為人們在不知本質時,只能用模糊數學去研究它。(計時曲線,相當於相對論的四維,它不是一個實在維度,而相對論把它作為一個維,這是非常荒唐的!

  • 4 # 木星小太陽

    在相對論中,物體沿著測地線運動,測地線是運動路徑最短的線。通常我們說地球的測地線,實際上,地球周圍的測地線是地球和運動物體共同決定的。

    質量會引起時空彎曲,在指向質心的方向上,路徑會縮短。所以靜止的物體會垂直於水平面下落。

    根據相對論,在物體運動的方向上,路徑也會縮短,這就是相對論的“尺縮效應”。所以運動的物體,會沿著原來的方向繼續運動。

    在天體周圍的運動物體,會同時受到兩種因素的影響,選擇綜合路徑最短的方向。

  • 5 # 彭曉韜

      首先,本人不主張利用相對論說事,更不主張將相對論作為依據來使用。就本題而言,利用經典物理知識更能準確地表達事情的本質因素;

      其次,我們得全面地瞭解衛星的運動軌跡不僅僅與其運動速度有關,還與其離地面高度以及運動方向有關。一般高度越高,其繞地球運動的切向和徑向速度會越低,反之亦然。這也是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的規律。與廣義相對論沒什麼關係。

      再者,當衛星的運動速度增加時,無論是徑向或切身速度增加,當然會改變其運動軌跡。因為其產生的離心力因速度的增加而改變。而向心力萬有引力仍然與其所處空間位置相關。因此,其必然透過調整與地球的距離來達到使向心力與離心力平衡的狀態。這與廣義相對論就更沒什麼關係了。用空間或時間彎曲間不能直接解釋此一現象的。

     

      

  • 6 # 理性科普者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給出了時空與物質之間的關係,同時,也告訴我們時空與物質之間的運動關係。時空彎曲是其基本思想。通常情況下,很小的引力產生的時空彎曲很小,可以忽略,只有在黑洞、質量很大等強大引力場作用下,才產生較大的彎曲。

    幫助大家理解時空彎曲。假如我們在太空中觀察地球表面的船隻或飛機的運動軌跡,發現它們的軌跡是一條弧線,而不是直線。如果方向不變,最終會回到起點處,形成一個圓周。不論方向如何變,它們的航線總是在球面上。這條船或飛機好像被限制在一個特殊的空間中,而且這個空間是彎曲的, 彎曲成圓形的。正是地球的引力“迫使”它們走出這條彎曲的路線。

    實際上,地球是以橢圓形的軌道繞太陽公轉,也好像是地球在一個看不見的曲面上運動,太陽的引力是這種運動的“罪魁禍首”。這些例子充分說明空間是彎曲的而不是直線的。如果是直線的,物體運動的路線也應該是直線的。

    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轉動,它在任意二點之間的距離都是弧線的,即使是最短的距離(測地線)也是弧線的,這個觀念與數學中“二點間最短距離是直線”相對立。所以說,彎曲的空間是衛星曲線運動的原因。

    質量越大,離質量越近,彎曲空間的曲率就越大,其路徑就會變得越來越彎曲。如果質量一定(慣性一定),離質量較遠,彎曲空間的曲率就會變小,其運動的弧線(測地線)就會變長,用專業術語表達,人造地球衛星就會在遠離地球的另一條測地線上運動。

    萬有引力是時空彎曲的效應。我們可以用這個規律來解釋圓周運動、橢圓周運動、拋物線運動等曲線運動的形式。人造地球衛星就是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沿著時空測地線的自由運動,這種運動我們叫不受力的慣性運動。

  • 7 # 語境思維

    在理論物理學領域,請大家不要過度相信純數學構建的物理學說,就這個語境而言,恐怕是:你若以堅信開始,你必以懷疑告終。

    題主被廣相迷住了:把“實體或天體的切向運動”與“時空或力波的徑向運動”混為一談,原因是沒有吃透最小作用量原理的具體用法。

    關於“切向運動”與“徑向運動”的區別與聯絡,筆者放在本文的後半部詳細解釋。

    先直接回答本題“為什麼衛星離地不同高度依然做測地線迴圈運動”。

    這很簡單,直接用經典的軌道角動量守恆就可解釋清楚,與廣義相對論沒有毛線關係。

    人造衛星(m)離地球(M)很近,例如R=10⁷m,離太陽(M*)的距離很遠(R*=1.5×10¹¹m)。

    太陽對衛星的引力:F*=GM*m/R*²,有:

    F*=Gm×2×10³⁰/(2.25×10²²)=8.9×10⁷Gm

    地球對衛星的引力:F=GMm/R²,有:

    F=Gm×6×10²⁴/10¹⁴=6×10¹⁰Gm,

    F*÷F=0.0015=0.15%,

    太陽對衛星的引力場作用,可以忽略不計。同理,其它恆星如比鄰星與北極星、其他行星如火星與土星對衛星的引力皆可忽略不計。

    因此,人造衛星與地球構成一個封閉體系,其繞地平均軌道角動量矩守恆:

    mv₁R₁=mv₂R₂= constant...(1),

    即其軌道速度v軌道半徑r的乘積是常量。

    而且,地球的引力勢能與衛星的軌道動能是超對稱關係,即:

    ½mv²=GMm/R...(2),

    由(2)式,可計算衛星的平均軌道速度:

    v=√(2GM/R)...(3)。請注意,

    題主所說衛星的測地線迴圈或慣性運動或勻速圓周運動,只是一個大致的說法。

    事實上,衛星以地球質心為準橢圓運動的一個焦點,有從近地點到遠地點的兩個極端速度。

    下面,我們來探討“切向運動”與“徑向運動”,為什麼說,廣相的時空彎曲論有存疑。

    實體切向運動的動力學原理

    封閉體系之實體的基本性質

    1. 有質量的封閉物系,簡稱孤立體或孤體。孤體總在自旋或翻滾,固有勢能:Ep=mc²...(4)

    證明如下:孤體質量≈質子質量的總和。理由是:中子≈質子+電子。電子質量≈0。

    質子與電子以光速自旋。質子的固有質量為m*=938MeV/c²,質子的固有勢能:E*=m*c² =938MeV。質子引力場方程:F*=m*c²/R。

    電子的固有質量為m₀=0.511MeV/c²,固有勢能:E₀=m₀c²=0.511MeV。電子的引力場方程,也叫強力方程:F₀=m₀c²/R。

    孤體所含質子數:n=m/m*,根據標量疊加原理,孤體慣性勢能:Ep=nE*=mc²。

    2. 孤體引力場是向量,不可按質子引力場的代數和進行疊加。孤體內亞原子電荷的組合,存在強烈的同極相斥與異極相吸,簡稱“同斥異吸效應”,急劇弱化了質子引力場。因此,

    孤體引力場因為同斥異吸效應只表現為萬有引力場,記作:F=kmc²/R...(5),

    式中的k,是同斥異吸效應的弱化係數,簡稱弱化係數。

    3. 亞原子孤體以光速自旋,同時做測地線迴圈進動,即勻速圓周運動,遵循角動量守恆。

    自旋與進動互為因果。有自旋就有南北極,從赤道到兩極的轉動慣量極不均衡,因而其自旋軸就會傾斜,軸傾斜是自然進動的根源。

    4. 孤體有獨立的引力場空間,簡稱自空間,由於孤體的慣性離心力與真空場引力的相互制衡,可預設:孤體質量≡自空間質量。

    設自空間或場介質的平均質量密度為ρ,則,自空間質量方程為:m=Vρ=(4π/3)R³ρ...(6)

    自空間的質量密度,就是自空間的場量子密度,根據電子湮滅方程,場量子質量≡電子質量,場量子半徑:r=λ/2π,因此

    自空間密度:ρ=0.75m₀/π(λ/2π)³,簡化處理為:ρ=3m₀π²/32λ³...(7),

    將(7)代入(6):m=⅛m₀π³R³/λ³...(8)

    由(8)解出,孤體的引力場半徑:

    R=2λ/π (m/m₀)^⅓...(9)

    開放體系之實體的基本性質

    事實上,絕對孤體是不存在的。凡受到環境影響或附屬於環境的物系,叫開放體系,簡稱附屬體或附體。該環境叫母系統,簡稱母體。

    太陽系內的地球是太陽母體的附體,地球系內的人造衛星地球母體的附體,原子內的核外電子是原子核母體的附體,中子內的電子是質子母體的附體。

    1. 亞原子附體,例如電子電荷與質子電荷,遵循庫侖定律:F=ke²/R²...(10),

    電荷所受的洛倫茲力或電磁力與電磁場半徑平方成反比,其感生電動勢能:U=ke²/R...(11)

    核外電子軌道動能(Ek=½m₀v²)由電子切割原子核電荷磁力線的感生電動勢提供:U=Ek,即:½m₀v²=ke²/R...(12),R是電子電荷的平均軌道半徑。

    就氫原子而言,電子軌道角動量與質子軌道角動量矩守恆:m₀vR=m*v*R*....(13),

    已知電子基態繞軌速度v=αc=2200km/s,軌道半徑R=5.3pm,可估算質子的進動半徑R*≈1.5fm,進動速度v*≈1.2km/s。

    2. 大質量附體,例如原子、分子、飛機、衛星,遵從萬有引力定律:F=GMm/R²...(14),

    發射衛星的脫離動能(Ek),就是克服地球母體引力勢能(Ep=FR)的脫離火箭時的初速度:故有能量轉換方程:½mv²=GMm/R...(15)。

    3. 附體的運動,不可能是勻速圓周運動或等半徑的測地線迴圈,而是以母體為焦點的準橢圓運動。電子繞核運動與地球繞日運動,都是橢圓運動,付出開普勒三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

    凡是實體,或理想的孤體,或真實都附體,都是沿著切線方向,做光滑的曲線軌道運動。

    實體切向運動的根源,是因為附體自有的引力場與環境母體的引力場,提供了向心力。

    切向運動,是一種瞬時性的直線運動,是慣性力的表現,反映了最小作用量原理。

    時空徑向運動的動力學原理

    其一:為什麼說時空在做徑向運動?

    例1,給氣球充氣,氣球空間會膨脹或收縮。這種空間體積的變化,就是時空運動。

    例2,在地球空間的任何位置,都有地球引力場,引力場方向沿著徑向指向地球質心。

    例3,給液態加壓要破壞內部電子高速運動,電子就會以簡併壓的方式竭力抗拒。簡併壓的方向是從原子質心沿著徑向朝外。

    例4,電燈泡發光,我們覺得光是從光源質心沿著徑向,呈放射線方式對外傳播。

    例5,在池塘中部滴入一滴水,波浪會從中心沿著徑向朝外一圈圈的發散開來。

    其二:為什麼說時空在做旋轉運動?

    筆者的時空旋轉是實體自空間的旋轉,不是愛氏相對論的純幾何時空彎曲。

    例6,原子在空中運動,其內空間是隨原子一同運動,但原子核的引力場還是徑向朝內的。

    例7,地球繞太陽旋轉,地球引力場隨地球一同繞日運動。地球引力場仍沿著徑向朝著地心。

    例8,飛機在高速飛行,飛機艙室空間隨飛機一同運動,艙室內的照明燈光仍走直線波動。

    其三:為什麼說時空是疊加運動的?

    根據萬有引力定律,不同的實體,包括孤體、附體、母體,各自都有引力場與自空間。這些自空間,既是獨立存在的,又是相互疊加的。

    例9,地球、土星、火星、太陽各有引力場或自空間。在同步衛星離地3.2萬千米軌道處的區域性空間,同時存在土星火星太陽的引力場與自空間。不過地球引力場處於主控地位,其它皆可忽略不計。

    因此,雖然時空服從疊加原理而變得複雜的,但也服從奧卡姆剃刀原理,可作簡化處理。

    例10,電子繞核運動,在其準橢圓軌跡不同速度的任意一點切線方向,擠壓原子內空間的場量子,而激發電磁波,每一個即時速度激發的單色電磁波的總和,表現為原子光譜的超精細結構。就原子外空間來看,原子光譜似乎是從原子核質心沿徑向呈放射狀傳送出來。

    結語

    用軌道角動量守恆原理,可直接計算衛星軌道速度與軌道半徑。理解最小作用量的要點是:實體走切向運動,時空走徑向運動。

    Stop here。物理新視野與您共商物理前沿與中英雙語有關的疑難問題。

  • 8 # 寒蕭99

    你完全用錯了概念,從一開始就錯了,當然得不到正確得結果了。

    就像是拿米尺去測量原子大小得尺寸,完全不適用嘛,怎麼能得出正確得結果呢?

    相對論提到的大質量天體,從目前的測量精度上看,至少要到太陽質量產生得引力彎曲才可被觀測到。而地球嘛,雖然對於人類來說已經非常巨大了,但在宇宙中完全不夠看啊!至少要33萬個地球才與太陽質量相當,所以地球引力所產生得空間彎曲,根本無法觀測到。因此,你用相對論來解釋衛星的運動軌道,完全是不合適的。

    計算行星軌道和衛星軌道,應該使用牛頓的經典力學,也就是萬有引力定律和相關的一些定律,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的結果。

    我們進行航天活動,發射衛星和飛船,是需要計算軌道的。軌道也有很多種,所以進行變軌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變軌就是從一個軌道轉移到另一個軌道,也叫軌道轉移。航天器的軌道執行遵循經典力學,而進行軌道轉移時,只需要根據經典力學推匯出來的轉移軌道公式就完全可以了。

    至於相對論,根本不是用在這種場合的。因此,用對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坦克世界e100坦克殲擊車怎麼樣,為什麼擁有第一穿深還不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