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papi醬自己在一檔綜藝中曝料,結婚5年親家沒見過面,驚呆了很多人。他們戀愛有10年,結婚5年,倆人過年還各回各家,這與眾不同的夫妻相處之道,你能接受嗎?
6
回覆列表
  • 1 # 婚姻育兒啡時光TT

    說白了夫妻之間不應該只有一種相處模式,無論是兩人結婚兩個家庭因此而結合,還是兩人結婚兩個家庭還是兩個家庭,只要夫妻雙方覺得相處舒服幸福並在各種觀點理念上達成一致,那麼就有其存在的理由。

    一段婚姻的好壞永遠不要聽從自己的感覺,從自身感受出發。看看papi醬結婚這五年的狀態就知道她過得很舒心。

    兩家父母沒見過面並不影響他們的感情,況且沒見過面並不代表沒有互相關心啊,也許透過電話的方式或者影片的方式溝通了也說不定。

    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婚姻也是,祝每一對夫妻都能找到最契合的相處方式幸福一輩子~

  • 2 # 韓山泗

    目前,面臨結婚問題的一代人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都是隻有一個孩子,過年去誰家過年的話題,甚至在娶親時作為一個問答環節。

    有一句話是這樣的,媳婦千萬不要把婆婆當作自己的媽媽,因為媽媽可以儘可能的包容你,不良情緒可以對媽媽傾訴發洩,但是對婆婆不能。婆婆在英文中為 mother-in-law,直譯為法律上的母親,是法律賦予了這一層關係。婆媳相處融洽,聊得來,那自然皆大歡喜;倘若婆媳相處存在矛盾,那隻要尊重尊敬,盡到應盡的贍養義務,這也是沒有問題的。

    papi醬婚姻模式之所以受到廣泛點贊,就是因為她撕破了那一次虛偽、浮在表面的所謂對待婆婆要像對待母親一樣的說教,人生在世,媽媽永遠只有一個,能無限度包容你、能不計代價為你付出的人只有自己的父母。婆媳關係中,叫一聲媽,是傳統也是尊重,但是聰明人不會真的把婆婆當親媽。

    各回各家的模式,最大的好處就是讓雙方父母不至於有一方在闔家團圓時感到孤獨。當然,如果我們要效仿,面對的必定是七大姑八大姨的七嘴八舌,“女婿怎麼沒回來呀,是不是吵架了”等等,所以這個事情的難點在這裡。過年期間,敢於直面七大姑八大姨的都是真正的勇士,但是我們敢當勇士,父母不見得也能當勇士。父母輩多好面子,他們寧願孩子去親家過年,也不願孩子隻身回來,所以papi醬的婚姻模式,我們更應該為雙方父母點贊。

  • 3 # 蓉城花事

    一般來說,結婚之前雙方父母就應該見個面。本著珍重父母,珍重一些地方風俗習慣的原則,有條件應該見父母。但是,如果有特殊情況,直到結婚後很多年都沒見面,我覺得也沒什麼。只是,這樣做,需要具備一些可以這樣做的能力。

    1、這種情況有個前提,就是你對自己自信,也對你選擇的異性物件有信心。你認為對方是可以共度一生的伴侶,你認為你們是相愛的。

    2、你對你的選擇能夠承擔一切後果。你經濟獨立,精神獨立,人格獨立,智商和情商不低於平均值,有主見,能獨立解決問題。有了這些,你可以不用徵求父母的意見。對方父母你也可以不見,只要你老公沒意見。具備這些,你應該不會看錯人,即使萬一看錯了,你也有能力優雅轉身,既不會回家向父母哭哭啼啼,也不至於在痛苦的婚姻裡苟且度日。

    3、婚姻本來就是你和你老公一起過。如果你們兩個人能過的很好,父母見不見面並不重要。很多時候父母之所以參與,就是對你們不放心,總想替你們看著點,他們覺得好像有他們在場似乎你們就能離幸福更近。如果你自信你們在一起會幸福,那有些過場可以免除。

    4、父母喜歡參與子女的婚姻大事,出發點是好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往往事與願違。現在對於年輕的一代,這種情況更是愈演愈烈。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和子女關係緊密。父母對子女什麼事都不放心,唯恐自己的孩子吃虧。結婚了還是這樣,本來小倆口吵架,只是有點小矛盾,最後演化成兩個家庭之間的世界大戰。小夫妻吵吵架很正常,小吵怡情,吵完互相賠個不是也就好了。然而父母一參和,小事變大事,大事升級成家庭戰爭,最後兩敗俱傷,且打擊面眾多,涉及長輩父母多人,導致矛盾不可調和,一切已無法挽回,最終只能以離婚收場。

    5、我的一個堂姐,大學畢業後跟她同學結婚了,婚前沒見過雙方父母,婚後好幾年雙方父母也沒有見面,直到生了孩子孃家才有人來。他們就屬於特殊情況,畢業後一直在外地上班,兩個人就在單位裡結的婚。堂姐就屬於比較有主見,並且對自己和自己的選擇都很有信心。他們也一直過的還不錯,父母開始有點意見,後來見女婿人挺好的,也就欣然接受了。

    綜上,只要你能承擔並且有能力承擔你選擇的一切後果,我覺得雙方父母見或不見都沒什麼。

  • 4 # 和煦慢說

    被papi醬超前的婚姻之道刷屏了,戀愛10年,結婚五年,沒去過男方老家。結婚的時候沒辦婚禮,沒有儀式。至今雙方父母沒見過面;婚後每年過年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每一件拿出來都會讓人感覺不可思議。這樣任性的婚姻,有著其中的智慧,令人羨慕,卻真的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學的來的。這種任性是有前提的。不然的話,照樣雞飛狗跳。下面我們一條一條來細細品。

    01.結婚前,需不需要去男方家?

    papi醬說自己家在上海,老胡家在陝西。一般來說,結婚前都會去趟對方家,目的就是讓家裡的七大姑八大姨們過過目。如果任性不去,她們可能會在背後七嘴八舌的說死你,“這姑娘架子大啊”“呦, 還擺著譜呢?這兒媳婦以後難處了”。

    02.結婚要不要辦婚禮?

    相信相比於上一代而言,現在很多年輕人對辦婚禮的熱情都減退了,覺得不如旅行結婚來的爽。但是父母那一輩的人,很多都不贊成這個做法。他們認為婚姻是一個向他人顯示兒女已經成家的儀式,有廣而告之的效果。另外他們這麼些年也隨了那麼多的份子錢,自己兒女不辦婚禮了,那不是虧大了嗎?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很多年輕人表示了不辦婚禮的意願,但是相當一分,最後還是在父母的堅持下,辦了婚禮。

    03.婚前親家是不是必須要見面?

    在中國,結婚前親家要正式的見面,這似乎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做法。在我的家鄉,這叫認親。見個面,正式認識一下,說說客套話,也商量一下婚禮的細節。“不見個面,那算怎麼回事?都不認識,能算親戚嗎?”

    04.婚後該去誰家過年?

    這個問題就比較嚴重了,還記得春晚的小品《站臺》嗎?小兩口為了去誰家過年的問題鬧到要離婚。俗話說,“誰生的,跟誰親”,婆婆再好,也還是跟自己親媽親。岳母再好,也還是跟自己親媽親。在過年這個闔家團圓的日子裡,誰都想陪著自己的父母。可是,誰都是媽生爹養的啊,你想陪你爸媽,我也想陪我爸媽啊。所以這個問題的難點就在於,誰說的都有理,沒有誰對誰錯的區分,所以也吵不出一個客觀公正的答案。

    在以前,女人出嫁後,肯定是要在婆家過年的,這事沒有任何可商量的餘地。隨著婦女地位提高,社會風氣開化,多出了一個選擇,也就多出了一些分歧。為了過年回誰家吵架的夫妻不在少數。男的說,“你都嫁過來了,過年當然得回我家”,女的說,“你老封建,我是我爸媽的閨女,我憑什麼不能回我家過年”,很多夫妻因此商定出輪流過年的方法。

    好友曉敏就曾氣呼呼的控訴婆家的封建愚昧,她說:“那年,中秋和國慶假期趕一塊了,於是先回了婆婆家,呆了兩天,回了孃家一趟,正好在孃家過了中秋,然後又返回了婆婆家。不料一回來婆婆就各種甩臉子,我還納悶,怎麼得罪了這又是?最後直接問了她,沒想到她義正言辭、一臉憤怒的指責我,“還問我怎麼回事?有你這樣的嗎?都結婚了,還回孃家過中秋?你知道不?全村人都笑話你呢!”我一聽這話,特別火大,我說,“我爸媽生我養我,我回家過中秋怎麼了?你們村人都有病吧,整天吃飽了撐了沒事幹,專門笑話別人!””曉敏說,從那次以後,她再也沒回婆家過中秋。

    papi醬之所有如此任性,其實是有條件的,她這一套理論並不是你想學,想學就能學的,我們看一下,即使任性也能擁有和諧婆媳、婚姻關係的前提條件。

    01.實現了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獨立

    papi醬曾在節目上透漏,自己的收入是老公的10倍。經濟基礎決定了腰桿直不直,有經濟的獨立,才有話語權。如果你要靠老公來養,靠公婆接濟,然後還嚷嚷著,我過年要回自己家,我不要跟婆婆一起住,那就跟自己打自己臉差不多。

    02.遇到了一個通情達理的老公

    在婆媳相處中,老公顯得至關重要。如果遇到拎不清的老公,很可能會這樣說,“我媽那麼年紀了,要面子,你跟我回去過年能怎麼了?能少塊肉嗎?”然後又跟自己的媽媽說,“她不想回去就不回去唄,有什麼大不了的,我說了她又不聽”,一來二去,樑子就結下了。

    03.有開明的父母和婆婆

    papi醬說,“在他爸媽心裡,兒子是最重要的,在我爸媽心裡,我是最重要的。兒媳、女婿回不回去都是次要的,所以我們選擇去陪各自的父母”。但是如果她遇上的是曉敏婆婆這樣的婆婆,她這樣的做法,婆媳關係能好得了嗎?按曉敏的話說,“我回孃家過箇中秋,她說他們全村人笑話我。我要是回孃家過個年,他們全縣的人是不是都得跑來笑話我。不可理喻。”

    所以說,papi醬的這套理論雖然合情合理,但並不適合所有人,只有滿足了以上三個條件,才能婆媳相安無事,不然,也是一地雞毛。

  • 5 # 九連環九連環

    旁觀者接不接受有什麼關係?只要她夫妻二人能接受就行了。

    各有各的活法,別要求太高,理解就好

    人是各式各樣的,生活環境,經濟條件也是各式各樣的,對婚姻的期望值當然也不一樣。

    上一代人有很多隻為了自己的面子,就可以維持一個外表無風無浪,其實關上門已經形同陌路的婚姻。年輕一代當然也可以把婚姻看成簡單的搭夥過日子。已婚就和同居一樣,喜歡就在一起,不喜歡就分,和雙方家庭完全無關,雙方都能接受,又有什麼關係?

    要維持婚姻,既可以苦心經營,讓婚姻狀態達到自己的期望值,也可以用降低婚姻期望值來實現。papi醬和她老公明顯就屬於後者,這種做法很聰明,也很現實,其實比許多人不斷地爭吵打鬧,妄圖逼迫婚姻的另一方達到自己期望值的做法明智了很多。

    案例:恩愛夫妻結婚20年,親家只見過3次面

    其實,即使是恩愛夫妻當中,由於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也同樣有這種兩親家從不見面的情況。我一個近親,自己是一線大城市的獨生女,老公是南方普通農村大家庭。兩人結婚20年,始終恩愛甜蜜似新婚。但雙方的家長在這20年裡,統共只見過3次面,連電話都沒透過。第一次見面還是結婚7年,小夫妻準備出國移民的時候,女方父母到男方老家探望,也只待了短短2個小時。

    究其原因,完全是客觀因素。一是因為男方家長年齡很大(幾乎可以做女方家長的父母),女方母親本身也體弱多病,雙方都不能經常長途旅行;二是雙方家長的普通話都很糟糕,語言不通,交流必須有翻譯,要不一句也聽不懂!

    逢年過節,回國探親,他們也基本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最多是在對方家裡待上一兩天,然後就回自己孃家陪伴父母了。雙方都能理解這種情況,從不計較,當然也不會影響夫妻關係。

    人和人之間得靠相處,道德綁架沒有用

    好多人一廂情願地說,結婚是兩家人的事。其實這個說法不切實際。夫妻兩人因為感情和性格相投走到一起,不代表雙方的家庭能合得來。指望原本沒有血緣和交集的兩家人,只因為小夫妻的姻緣,就情同一家人那是不可能的!

    親家之間和一般人際關係一樣,得靠互相尊重,不斷經營才能融洽。很多婆媳關係,姑嫂關係,翁婿關係處不好的原因就是當事人忘記了這個道理,以為只要有了姻親的事實,關係就應該會好。十分可笑!

    婚姻中,期望值相同很重要

    倒是像papi醬這類年輕人頭腦更清醒,期望值也更現實。沒有把握雙方家人能相處好,就索性不相處,井水不犯河水,也減少了產生矛盾的機會。看似另類的相處之道,體現的是他們兩人對婚姻相同的期望值,相匹配的婚姻家庭觀。所以,只要夫妻兩人沒意見,能理解,一切就都不是問題。

    當然,隨著年齡變大,人的期望值會變化。這就要靠兩個人之間不斷地磨合了。磨合得好,期望值還是相同,婚姻就能長久。反過來,一旦雙方期望值差距變大,婚姻就會有危機。

    不管能不能接受papi醬的這種生活方式,正打算步入婚姻的年輕人應該從中獲得些啟發。只有雙方對婚姻的期望值相同,婚後又能各自努力達到這個期望值,婚姻才不容易破裂。否則,心裡想要的很多,客觀上達不到,主觀上也不願努力經營,這婚姻會長久才怪。

  • 6 # 淋雨Jasman

    我們也是屬於這種情況,結婚很多年了親家都還互相之間沒有見過面,甚至我與妻子在結婚之前我都沒有見過她的家人,直到結婚之後一年多才與妻子一起回她家見過丈母孃與老丈人,但我們沒有出現什麼過年各自回家過年的情況。其實,這種情況對於異地戀的情侶來說並沒有什麼不能被接受的,當一個人遠離了家鄉過著離鄉背井的漂泊日子,故鄉與家的感覺其實就只是在夢裡浮現而已,而真正可以支撐著你內心靈魂的,溫暖溫馨著你的內心的人就是你身邊的愛人,因此,離鄉背井中的情侶感情總是非常的刻骨銘心,因為都更加懂得珍惜與相依相偎,而結婚以及領一張證件對於我們真正相愛的人來說其實就只是一道程式而已。因為都在遠離家鄉的外省工作生活,那個年代的交通非常的不發達,而且在外企工作沒有什麼假期,回一趟自已的家就已經相當的不容易,更何況我們兩家兩個不同的省份地區更是相隔遙遠。因此有一年趁著回家過年就想把婚事給辦了,於是妻子就打電話回家給她父母說打算結婚了,雖然她的父母連女婿長什麼樣子都沒有見到,但他們還是很相信自己的女兒,支援她的選擇,並送上了祝福。於是我們就在老家的家族裡大辦了酒席,然後就去領了證件,之後趕緊返回去上班…… 雖然我們在結婚的事情上感覺很倉促,但一點都不影響我們之間的感情,直到妻子有了身孕,考慮到了孩子將來的讀書教育成長的問題,決定了離職回家相夫教子,於是她帶著我回到了她的故鄉她的家。之後我只能一個人在異地他鄉繼續工作生活著,而妻子在家就有了足夠的時間可以安排親家們相互往來與交往,就這樣我們一起二十六年了,卻依舊幸福滿滿回憶多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季豆不長苗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