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宇倫比cy

      身貧苦農家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經歷了元朝末年的政治腐敗,百姓居無定所,卻要交納眾多苛捐雜稅,民不聊生的苦日子,而導致這些的根源莫不是貪腐。這也讓朱元璋對貪腐深惡痛絕。

      經過元朝末年的幾十載奮鬥,他也終於戰勝了陳友諒、張士誠,成功建立大明王朝。而在他的規劃之下,治理貪腐,穩定民心,鞏固統治便成為首要問題。於是一項項嚴苛的法令,便相繼頒佈。

      《大明律》中,規定凡是官吏有貪贓枉法者,一律盡皆發配充軍,但凡有貪汙銀兩六十兩者,一律梟首示眾。而對於行刑方式也是五花八門,包含廷仗、剝皮、凌遲、桿秤、刷洗、株連等酷刑。

      而且由其開始建立的錦衣衛,也成為了特務監視機構,對於各個官員日常生活都瞭如指掌,最為甚者,他還透過《大誥》中史無前例,後無來人的將執法權賦予了底層群眾,而群眾都可以將貪汙腐敗官員押赴京城,膽敢阻攔者一律殺無赦。

      那麼這諸多的措施之下,治理的效果如何呢?《明史》中如此評價“一時守令畏法,潔己愛民,以當上指,吏治煥然丕變矣”,可以說這就是古代封建社會老百姓最為幸福的時代。但是對於官員 而言,卻一時間人心惶惶。

      自明朝開國伊始更是有多達幾萬官員被殺,而明初四大案中,郭恆案、空印案目標更是直接指向涉嫌貪墨的官吏,而胡惟庸案,藍玉案中官員也都有涉嫌貪汙之罪責。洪武四大案所殺更是以十萬計。但是即便如此,貪汙者還是層出不窮。

      一項項嚴苛的法令,卻無法根治腐敗,這又是為什麼呢?作為依附於皇權之上的官員,他們在透過讀書取士或者戰場殺伐,成為官員之後,也便成為統治階級的一部分,自然便要進行索取,而這種專制之下又沒有合理有效的監察手段。最為要命的便是,朱元璋刑法嚴苛的同時,卻給官員的俸祿少之又少。

      《明史·卷七十二·志第四十八》中,正一品,一千四十四石。正七品 ,九十石……俱米鈔本折兼支。 隨著銀本位的提升,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些低薪越來越無法滿足官員的開支,而掌握著權力的他們,自然會 大興腐敗。

      但是在其去世三百多年後的,大清雍正朝時,這種官員貪腐問題,則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在九子奪嫡中勝利的雍正帝,手段同朱元璋一樣,狠辣嚴厲,但是再其狠辣嚴厲之時,卻有著三項措施,巧妙的為貪腐,開出良藥。

      上臺之後,雍正帝將八爺封為和碩廉清王,慢慢的積蓄力量,登基四年後,削其王爵,圈禁,並削宗籍,這一次捎帶的還有九阿哥。此後便是年羹堯、隆科多,這些人無一不是結黨營私

      第二個,便是耗羨歸公,高薪養廉。他一改明朝對官吏的底薪制度,實行高薪。規定地方多徵收的稅收,全部上繳國庫,並且根據官員官職高低、責任的劃分來確定俸祿。

      第三個,即時候補。與朱元璋的大開殺戒相比,雍正帝顯得更加圓滑,派遣官員查抄賬目之時,都會跟隨一批候補官員,一旦發現貪汙,立刻由候補官員,補上空缺。

      而也正是透過這三項措施,雍正帝先明確了財政體系,然後抓住了官員們努力的終點錢和名聲。而也正是如此,讓雍正朝的貪腐情況顯然要比朱元璋時期要好,也為康乾盛世的起承轉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2 # 博士科普

    這並不是同一個時代的問題,說實話不太好比較,朱元璋鐵腕治腐敗,為什麼還沒有解決問題?

    首先,他有點矯枉過正,貪汙腐敗自古皆有,不可能完全消除,他的思想有點過於理想化,動輒幾萬人的殺戮只會引起更大的逆反,如果他把反腐的出發點放在控制到一定水平以下,說不定會好很多。其次,他有點過於苛刻,官員也要生活,想要官員不貪汙必須在工資待遇進行提高,但他當時給出的待遇是勉強夠餬口,官員想要體面的活下去,自然鋌而走險了,畢竟不能讓人人都像海瑞一樣。最後,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手下都一幫粗人,領兵打仗還行,一旦封爵封侯自然開始貪腐,朱元璋其實在反貪上已經做的夠好,只是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確實官員整體素質不夠高。

    至於雍正為何取得的效果比較好,個人感覺也有三個方面,首先,雍正擅長使用中庸之道,他痛恨貪汙,但對貪汙的認識比朱元璋更深刻,也更現實,他的目的不是消除貪腐,而是控制貪腐。其次,雍正時代的官員待遇相對比較好,很多官員即便是不貪腐或者小貪腐就能過的很好,兩害相權取其輕,自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更為穩妥的生活方式。最後,雍正從康熙手中接過來的是個一個強大的帝國,各項制度已經十分完善,人心向背也比較清晰,但朱元璋是開國皇帝,面對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帝國,反腐只是他工作的一小部分。

  • 3 # 五嶽獨尊—泰山

    作為一個出身貧苦農家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經歷了元朝末年的政治腐敗,百姓居無定所,卻要交納眾多苛捐雜稅,民不聊生的苦日子,而導致這些的根源莫不是貪腐。這也讓朱元璋對貪腐深惡痛絕。

    經過元朝末年的幾十載奮鬥,他也終於戰勝了陳友諒、張士誠,成功建立大明王朝。而在他的規劃之下,治理貪腐,穩定民心,鞏固統治便成為首要問題。於是一項項嚴苛的法令,便相繼頒佈。

    《大明律》中,規定凡是官吏有貪贓枉法者,一律盡皆發配充軍,但凡有貪汙銀兩六十兩者,一律梟首示眾。而對於行刑方式也是五花八門,包含廷仗、剝皮、凌遲、桿秤、刷洗、株連等酷刑。而且由其開始建立的錦衣衛,也成為了特務監視機構,對於各個官員日常生活都瞭如指掌,最為甚者,他還透過《大誥》中史無前例,後無來人的將執法權賦予了底層群眾,而群眾都可以將貪汙腐敗官員押赴京城,膽敢阻攔者一律殺無赦。

    那麼這諸多的措施之下,治理的效果如何呢?《明史》中如此評價“一時守令畏法,潔己愛民,以當上指,吏治煥然丕變矣”,可以說這就是古代封建社會老百姓最為幸福的時代。但是對於官員 而言,卻一時間人心惶惶。自明朝開國伊始更是有多達幾萬官員被殺,而明初四大案中,郭恆案、空印案目標更是直接指向涉嫌貪墨的官吏,而胡惟庸案,藍玉案中官員也都有涉嫌貪汙之罪責。洪武四大案所殺更是以十萬計。但是即便如此,貪汙者還是叢出不窮。

    一項項嚴苛的法令,卻無法根治腐敗,這又是為什麼呢?作為依附於皇權之上的官員,他們在透過讀書取士或者戰場殺伐,成為官員之後,也便成為統治階級的一部分,自然便要進行索取,而這種專制之下又沒有合理有效的監察手段。最為要命的便是,朱元璋刑法嚴苛的同時,卻給官員的俸祿少之又少。《明史·卷七十二·志第四十八》中,正一品,一千四十四石。正七品 ,九十石……俱米鈔本折兼支。 隨著銀本位的提升,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些低薪越來越無法滿足官員的開支,而掌握著權利的他們,自然會 大興腐敗。

    但是在其去世三百多年後的,大清雍正朝時,這種官員貪腐問題,則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在九子奪嫡中勝利的雍正帝,手段同朱元璋一樣,狠辣嚴厲,但是再其狠辣嚴厲之時,卻有著三項措施,巧妙的為貪腐,開出良藥。

    上臺之後,雍正帝將八爺封為和碩廉清王,慢慢的積蓄力量,登基四年後,削其王爵,圈禁,並削宗籍,這一次捎帶的還有九阿哥。此後便是年羹堯、隆科多,這些人無一不是結黨營私

    第二個,便是耗羨歸公,高薪養廉。他一改明朝對官吏的低薪制度,實行高薪。規定地方多徵收的稅收,全部上繳國庫,並且根據官員官職高低、責任的劃分來確定俸祿。

    第三個,即時候補。與朱元璋的大開殺戒相比,雍正帝顯得更加圓滑,派遣官員查抄賬目之時,都會跟隨一批候補官員,一旦發現貪汙,立刻由候補官員,補上空缺。

    而也正是透過這三項措施,雍正帝先明確了財政體系,然後抓住了官員們努力的終點錢和名聲。而也正是如此,讓雍正朝的貪腐情況顯然要比朱元璋時期要好,也為康乾盛世的起承轉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說起來雍正,大家並不陌生,在歷史上記載這雍正在位時期,重整機構而且還對吏治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可以說,雍正的改革對康乾盛世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但是康熙在經歷太平盛世的同時,也給雍正留下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那就是朝廷官員腐敗貪汙,國庫空虛以及稅收匱乏。

    康熙駕崩後給雍正留下了爛攤子,當時清朝的國庫只有八百萬兩,國庫空虛的十分厲害。勤於政事的雍正面對此番情景,當然不會坐以待斃,面對著局勢越來越糟,雍正不得不採取措施。

    雍正對待貪官的核心就是誅殺,第一,不僅要殺貪官,而且要嚴懲貪官的親屬,這叫寧可錯殺一千不能放過一個。第二,不光要殺貪官,而且還要將貪官的後代逼到極其貧窮的地步,因為有的貪官私藏大將的財富,想讓後代也榮華富貴,雍正必須要阻止。第三就是在貪官面前殺貪官,目的就是要警示那些不法官員。

    而且雍正是執法必嚴,絲毫不看情面,將貪官逼得走投無路,一夜之間,全國上下都籠罩這抄家中,所以雍正還有一個“抄家皇帝”的稱號。而且雍正在斬殺貪官時,不但要求老百姓去看,還下令要求當官的不許不去看,就是讓官員掂量掂量命重要還是錢重要。

    雍正在位不到五年,國庫的八百萬兩就漲到了五千萬兩,多虧了雍正在這一方面的獨裁,狠狠的懲罰了貪汙腐敗,康乾盛世多虧了雍正的整頓。

    現在我們國家正在提倡反腐倡廉,因為一個國家如果有很嚴重的貪腐現象是很難長期發展的。在歷史的長河中,貪腐也是歷代統治者很頭痛的問題,而很多王朝也亡於貪腐。

    歷史上治理貪腐的皇帝可不少,但是要說到最有成效的一位,應該是清朝的雍正了。小編也認為雍正是一位被低估的皇帝,從治理貪腐這件事情上就能看的出來雍正的厲害之處,雍正在統治的時候,為了解決當時康熙留給他的爛攤子,及時的扭轉社會風氣,對貪汙進行了嚴格的治理。可以說雍正做到了當年朱元璋用極端暴力手段都做不到的事情。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雍正的幾個措施。

    有人說雍正是史上最勤勉的皇帝,其實對於雍正來說,也是被逼無奈的。雍正上位後接手的是一個絕對的爛攤子,雖然當時還叫做康乾盛世,但是已經名副其實。當時的清朝國庫嚴重的虧空,虧空的數量達到了數百萬,可以說泱泱大國面臨崩潰的局面,而雍正為了穩住大清的江山,就必須要對貪腐進行嚴格的治理,為此雍正是想出了幾個妙招。

    第一個,就是雍正皇帝派出欽差大臣來徹查貪腐,這個欽差大臣就是雍正來查貪官汙吏的,為什麼雍正要派出貪官汙吏呢?因為雍正心裡很清楚,讓當地的人去查是查不出來什麼結果的,當地的官員只會互相勾結,官官相互,只有靠中央派出去的,才可以徹底查處,因為他們和地方並沒有什麼利益關係。另外雍正還有一個很妙的辦法就是即時候補,也就是說你只要把這個貪官查出來,這個位置就有你來做,這樣的話查得人就會更加的賣力氣,保證不會被賄賂,而且這些人也是雍正直接派下來的,保證了中央的管理。

    第二個,就是把貪官的退路堵死。貪官如果把貪汙的錢全部花掉了,那怎麼辦呢?只會找當地的富商來借錢,透過這個辦法來應對檢查的欽差。這個辦法非常的好用,因為檢查的人絲毫看不出來賬簿少了錢,而且當地的富商都樂於向這些貪官借錢。等檢查的一走,貪官會把這些錢在還給他們。而為了杜絕這種現象,雍正早早發下公文,禁止官府有借貸行為。而如果一旦發生富豪私自借錢給官府,這些錢就會充歸國有,不復歸還。這個命令出臺以後,商人們自然不會再借錢給官員,因為商人們也都不是傻子,不會幹虧本的買賣。

    還有一點就是雍正對這個貪官的處置。雍正的做法可不止殺那麼簡單,因為殺並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當年朱元璋殺貪官殺了不少於五萬人,但也沒有什麼解決什麼根本問題。雍正的做法是不僅要殺,而且還要牽扯到你的子孫後代。以前貪官即使被抓了也是拼死抵賴,自己死了無所謂,只要能保留住這些財產,留給子孫後代享用。而雍正只要是抓到這些貪官,還要給他們的子孫後代定罪,也就是說你要是還不起,你的子孫後代就要還,一直到還完為止,這一招可是夠狠。

    雍正的這幾招可謂是十分的見效,僅僅過了五年,國庫的收入就增加到了五千兩,而且社會風氣也是煥然一新,誇張說來,雍正一朝是無官不清啊。

  • 4 # 許願的泥菩

    兩者的結果不同,個人覺得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個,官員的待遇不同;明朝我們都知道官員的工資是很低的,而且其工資還不僅僅是銀子,它包括布匹、胡椒等生活用品,所以發到手的銀子更少了。不說其他的,就說說我們都知道的海瑞,後來官至二品,死後連一副棺材都買不起。二品在明朝基本已經做到頂了,一品一般是皇帝的親戚。這種情況就逼著官員去想其他辦法弄點生活的銀子。雍正的辦法是加了養廉銀,這樣,官員的待遇得到提升,最起碼會減緩一大批人走向貪汙這條路。

    第二個,面臨的局面不同。朱元璋是開國皇帝,面對的是一個百廢待興的帝國,沒有多少錢,沒有多少人的。很多都是矮子裡面拔高個,所以,官員的質量必定參差不齊,從南北兩榜就可以看出來。雍正就不同了,經過前面一個大的治世,無論從銀錢和人才來說,都要比朱元璋面對的環境好多了。

    第三個,在位時間長短不同。朱元璋當皇帝有30年的時間,雍正只有10年左右。所以,一個策略實行下去之後,都會對當前的狀況有一定的作用,短期之內看不出什麼,但是時間長就不同了。雍正的策略作用真的大的話,後期清朝也不會出現一個和珅。

    所以,兩個人的兩種方式都只是暫時的緩解了,雍正在處理貪官的時候殺的也挺狠的,但是就歷史的結果來看,和朱元璋的差不多。具體怎麼解決,這個誰都沒辦法說,可能真的要等到天下大同那天。

  • 5 # 北大記著

    腐敗是權力福壽膏,無論朱元璋還是雍正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腐敗,因為有權力就有腐敗,腐敗就是權力影子。如影隨形,直至今天。腐敗依然是一個政權的癌症。蘇聯和美國並駕齊驅超級大國。由於權力腐敗頃刻之間如鳥獸散,從昨日給你戴高帽的光環到衣冠禽獸震驚世界!權力腐敗就是福壽膏!死是早晚的事。權力腐敗最終裙帶固化老化衰竭到死。雍正雖然解決的眼前問題但是也沒有解決腐敗亡國命運!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的品性決定了未來!康乾盛世,乾隆時代和珅也為清王朝滅亡埋下禍根。君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君為腦,民為眼,法為劍。天下哪來魑魅魍魎。除非和珅等到了乾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平價、好用、不卡紋的遮瑕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