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幻中詩
-
2 # 淺談古今歷史
唐朝宦官專權開始於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安史之亂之前唐朝的宦官主要負責宮內事務,不參與政事。安史之亂後。唐肅宗逃往四川,命令太子李亨留下平定叛亂,在平定叛逆的過程中,宦官李輔國起起了很大作用,擁立李亨為帝,就是唐肅宗。唐肅宗很看重李輔國,讓李輔國做了中書令,這個官職相當於唐朝的宰相。在安史之亂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被破壞了,從此宦官掌握大權。
唐朝宦官當權還有一大原因是,中唐之後,宦官開始自主掌握皇宮禁衛軍(神策軍),控制了軍權。
安史之亂以後,皇帝對領兵將領非常的不信任,派宦官為監軍,逐步宦官就掌握了軍權。由宦官控制的軍隊“神策軍”就形成。
-
3 # 小一王二
唐朝宦官掌權的源頭自安史之亂起,我們且來看發展經過:
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
叛軍所到之處,望風披靡,直逼京都長安,唐玄宗倉皇出逃。
此時輔佐太子的宦官名叫李輔國,李輔國以國家大義勸說太子留下抗敵,太子遂與玄宗兵分兩路,北上靈武。李輔國又勸太子迅速稱帝,以安民心。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即位,是為唐肅宗,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
肅宗為人性格懦弱,此刻見李輔國忠心擁戴,便視其為左右臂,把軍政大事都委託於他。李輔國大權在握,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經他手然後才告知肅宗,群臣不敢提出不同意見。
再之後李輔國支援太子李豫登基,是為唐代宗。代宗上臺後,因念其擁立之功,冊封李輔國為司空兼中書令。
宦官掌握軍權也同安史之亂有關。
天寶年間為防禦吐蕃,設立西北邊防軍,是為神策軍。隨後安祿山起兵反唐,朝廷抽調邊軍,馳援赴難,神策軍也是其中之一。後來神策軍將衛伯玉敗逃陝州,這裡是抵擋史思明叛軍的第一線,此時深受肅宗信任的宦官魚朝恩也在陝州督軍,神策軍第一次與宦官有了交集。
上元二年二月(760年),叛將史朝義率軍夜襲陝州,衛伯玉主動出擊大獲全勝,肅宗大喜,褒獎神策軍,命其鎮守陝州,衛伯玉受命入朝,魚朝恩乘虛掌控神策軍,在魚朝恩的運作下,陝州節度使所屬軍隊,統統納入神策軍,軍隊規模得以擴大。
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犯邊,直驅長安。代宗出逃陝州,魚朝恩率神策軍充當禁軍,保護代宗的人身安全,隨後代宗在神策軍的護衛下,回到長安。兩年後,吐蕃再次侵擾關中,神策軍駐軍苑中,從此確立了中央禁軍的地位。
建中四年(783年),原鳳翔節度使發動叛亂,長安失陷,唐德宗逃往奉天(今陝西乾縣),叛軍緊追不捨,圍攻一月有餘,關鍵時刻,神策軍及時救駕,隨後神策軍收復長安。
經過這一變故,改變了德宗的觀念。在出逃過程中,文武大臣或逃或降,只有宦官忠心伺奉左右,大筆軍費豢養的軍隊,隨時可能反咬一口。德宗認為宦官是最值得信賴的物件,神策軍是最能打的軍隊,德宗便“帝既以禁衛假宦官,又以此寵之”,至此,宦官掌控禁軍成為一項制度。
-
4 # 偶滴小肥仔兒
唐朝宦官開始受到重用,是從唐玄宗開始起,唐玄宗身邊的大太監高力士被封為驃騎大將軍,還有許多太監去軍對任監軍。但是由於天寶年間,唐玄宗決策失誤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因,導致安史之亂爆發,引發了唐王朝由盛轉衰的一個局面。雖然唐王朝平定了安史之亂,但是由於戰爭的規模太大,影響極其深遠,對整個王朝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頹勢,自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的國勢日衰。
在安史之亂之前,唐朝的武將,因為功勳卓著,戰績卓越,可以提拔到中央擔任中樞要職,甚至封侯拜相,但安史之亂以後,雖然唐王朝努力的平息了安史之亂,但是由於戰爭的規模太大,導致安史之亂的好多叛逆叛亂將領都成了後來割據各地的藩鎮節度使不受中央的控制和朝廷的節制,唐朝皇族已經對武將失去了信任。除郭子儀等少數人外,其他的武將都下場悽慘。
平定安史之亂以後,唐肅宗開始大力起用宦官李輔國魚朝恩等。不但給這些大宦官參與朝政的權力,並且讓他們節制軍隊,肅宗李亨也是由於這些宦官犯上作亂而病死。至唐肅宗李亨病逝,繼任的皇帝登基必須要取得太監的支援才能順利登基,宦官的權利逐漸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外有藩鎮割據,內有文臣互鬥。而宦官卻成了皇帝唯一值得信任的人,在這樣的惡性迴圈下,宦官的權力越來越大,而每個新登基的皇帝對宦官的依賴也越來越重,宦官甚至可以廢立皇帝,成為了整個帝國的毒瘤。
-
5 # 圍爐品茗人
中國歷史上宦官專權現象比較嚴重的朝代主要有三個,分別是東漢、唐朝和明朝。其中尤以唐朝最為特殊,東漢的宦官是和外戚交替利用皇帝奪權,明朝這是宦官假借皇帝的無上權威專權,而唐朝的宦官則是自成一系憑藉手中的軍權專權。尤其是在中晚唐時期,宦官集團已經凌駕於皇權之上,究其原因就是牢牢掌控了軍權。
安史之亂是唐朝宦官專權之始唐初的宦官權力不大,也沒有什麼有影響力的宦官。到了唐玄宗時期,高力士成為了第一個擁有較大影響力的宦官。但是他也僅僅是因為唐玄宗的信任,加上唐玄宗晚年的怠政,使高力士較為得寵,從而借用了唐玄宗的皇權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但他還遠遠達不到專權的地步。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逃亡入蜀,路途中太子李亨離開隊伍北上靈武組織平叛。並在到達靈武后不久遙尊唐玄宗李隆基為太上皇,自己登基稱帝組織戰時政府。在此期間一直追隨他的李輔國出力甚多,由此李輔國掌握了不少權力。李亨即位之初,李輔國就被拜為元帥府行軍司馬,開始掌握一定的兵權,收復長安之後,李輔國又受命組織類似明朝廠衛特務機構的“察事廳子”,進一步掌握了特務監察權。
肅宗皇帝晚年,張皇后意圖廢黜太子重走武則天的路子。在關鍵時刻,擁有較大影響力的李輔國出面保住了太子李豫,也就是後來的代宗皇帝。於是李輔國再次因為擁立之功子在代宗朝獲取了更大的權力,甚至唐代宗都要稱呼李輔國為尚父。驕橫跋扈的李輔國甚至對唐代宗說:“大家(皇帝的俗稱)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後來唐代宗透過封王的手段明升暗降奪權,同時利用宦官的內部矛盾,奪走了宦官掌握的的部分禁軍兵權,再用刺殺的手段除掉了不可一世的李輔國。
但是此時的唐朝宦官還沒有後來的自成一系,只是李輔國等幾位宦官因為個人的際遇攫取了較大的權力。但是正是安史之亂的影響,使得宦官勢力在唐朝開始冒頭。
神策軍:唐朝宦官的專權的最大倚仗神策軍是唐朝歷史上富有傳奇色彩的軍隊,也是中晚唐時期宦官得以專權的最大倚仗。
神策軍本是唐朝名將哥舒翰在西北與吐蕃作戰時組建的一支邊軍,成軍於公元754年,一年後安史之亂爆發,隨後被唐朝政府調回內地參與平定安史之亂的作戰。
公元759年,唐朝政府組織的九節度圍攻安慶緒的相州之戰慘敗,當時參戰的神策軍隨同唐肅宗派出的觀軍容使魚朝恩退回陝州。而此時神策軍的大本營已經被吐蕃乘虛而入佔領,無家可歸的神策軍就被魚朝恩接納,從此跟隨魚朝恩在陝州駐守。
公元763年,吐蕃進犯長安,唐代宗逃入陝州,魚朝恩和他的神策軍參與護駕,由此魚朝恩獲得了唐代宗的信任,成為唐代宗身邊新的寵臣權宦。神策軍也跟隨魚朝恩進入京師長安,成為駐守長安的禁軍。
但是魚朝恩之於神策軍是私恩,因此在他死後,神策軍的軍權就回到了唐朝政府或者唐朝皇帝的手中。但是到了唐代宗之子唐德宗時期,又爆發了一場涇源兵變,唐德宗倉皇出逃,結果捨命隨行的只有身邊的宦官,由此唐德宗對文武大臣都不再信任,兵變平息之後,唐德宗將神策軍的軍權交由身邊的宦官,從此神策軍的軍權由宦官掌握逐步形成定製。
神策軍後來成為了宦官掌握的專屬軍隊,而且唐朝政府在關中的其他軍隊,尤其是禁軍的其他部隊都被消耗的七七八八,而神策軍由於本身出自邊軍,戰鬥力較強,加上兩次動亂中都護駕有功,因此神策軍在兩次動亂之後都進行了大規模擴充,成為了唐朝政府直轄的最強部隊和掌控京師長安的禁衛軍。
甘露之變:宦官專權達到頂峰掌握了禁軍和唐朝政府最具戰鬥力的神策軍之後,宦官在唐朝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勢力,他們自成一系與皇權和官僚政府分庭抗禮,也成為中晚唐時期唐朝政府內部的痼疾。
此後宦官專權的情況引起了不少唐朝皇帝和文武大臣的不滿,由此唐朝政府也出現了針對宦官的鬥爭。較為典型的就是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和唐文宗時期的“甘露之變”。這兩次反宦官的鬥爭都以唐朝皇帝或者朝臣的失敗而告終,尤其是“甘露之變”的失敗使唐朝的宦官專權走向了頂峰。
在甘露之變中,僥倖逃出的宦官頭目仇士良派出神策軍報復參與“甘露之變”的朝臣。但是後來報復行動很快就擴大化,不少沒有參與的朝臣和平民都遭到了神策軍的屠殺。時間長達一週的血腥殺戮之後,唐朝政府反抗宦官專權的力量遭遇重創,從此宦官開始凌駕於皇帝和文武官僚之上,此後無論皇帝還是朝臣都不得不受制於掌握神策軍軍權的宦官集團。同時宦官集團也透過神策軍牢牢控制京師長安甚至整個關中地區的局勢。
終結:起義與藩鎮隨著“甘露之變”的失敗,宦官與朝臣的鬥爭逐漸變少,因為大多數朝臣都已習慣聽命於宦官集團,兩者的尖銳矛盾也得以變小,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期享受宦官給予的豐厚軍餉以及有戰鬥力的邊軍士卒紛紛老去。新招募的神策軍迅速腐化戰鬥力急劇下降。到了黃巢起義軍攻入關中時,神策軍已經不堪一擊很快就被擊潰,而唐朝政府只好再次向外部求援。
而這一求援,各地方崛起的新軍閥勢力就湧入關中,鎮壓起義之後,這些新軍閥勢力就成為了割據一方的新藩鎮勢力。失去了神策軍的宦官也失去了往日的光輝,宦官和官僚政府的鬥爭重新激化,而雙方為了壓制對方都不得不依靠掌握兵權的新藩鎮勢力。而這些藩鎮勢力的參與,很快就讓宦官集團和整個唐帝國陷入崩潰。
到公元903年,朱溫領兵擁唐昭宗回京之後,立刻快刀斬亂麻將整個宦官集團全部誅殺,唐朝的宦官專權問題也得以一次性解決,但是此時離唐王朝覆滅已不遠矣。
-
6 # 吾努力
為什麼唐朝宦官可以掌權,最終造成了可以廢立皇帝的局面?
那是毫無疑問的說這是皇帝給的,不要覺得這是矛盾的,沒有最初皇帝的放權,這宦官如何能成長?就讓本文來回答為什麼這唐朝皇帝願意放權致使宦官掌權掌兵?
起初唐代宦官們的權力並不是很大,為了防止宦官掌權,唐初時期還限定了宦官們的官品。安史之亂後,雖然說安祿山,史思明失敗了,但是此時唐朝地方勢力卻是羽翼漸滿,朝廷的對於地方的管控全是越來越弱了。
為了使中央集權,打壓地方勢力,皇帝的派自己的親信去掌兵職權。宦官可以說是呆在皇帝身邊最久的人,有的甚至是從皇帝小時候,就開始跟隨。所以說在這個最需要人的時候,皇帝恐怕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自己身邊的太監了。唐朝皇帝就開始重視並任用身邊的太監們。
為了削弱藩鎮,中央集權而重用宦官,雖說開始是有效果的,但也就那麼一下。此時唐朝的地方勢力已經是羽翼豐滿,地方上的軍事權,財政權,還有行政權都掌握在各自的節度使手中,而唐朝皇帝手中就只有禁軍了。
而禁軍又屬神策軍,這是一支由邊防軍隊轉變為禁軍的軍隊,戰鬥力是強悍的,唐朝皇帝便派遣宦官監軍。唐德宗時期,爆發了一場涇原兵變,德宗帶著妃子,太子,宗親逃往奉天。一路上文臣只顧自己,只有宦官緊隨德宗,最終也只有神策軍及時救駕並最終擊退叛軍,收復長安,迎回德宗。
之後,德宗便不再信任文武大臣,將神策軍交由身邊的宦官,唐朝的宦官們便掌控軍權,後來神策軍就成為了宦官們的直屬軍隊了。
至此,唐朝末路開始了,最終歷史翻開新的一頁。
回覆列表
宦官專政在東漢末年即開始出現,並因宦官與外戚爭權而直接導致了盛極一時的漢王朝的滅亡。此後的歷朝中,只有唐、明兩朝還出現過宦官弄權的現象,並都導致了這兩朝的衰落和滅亡。但是仔細衡量三個朝代,宦官勢力作為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並能夠完全左右朝政、使皇帝成為傀儡的,首推唐朝。
自韋后之亂至玄宗即位,宦官都有參與官廷政爭。而自安史之亂後,李輔國策立了一次不露痕跡的政變,擁立肅宗後,唐肅宗李亨因強藩作亂險亡其國而疑忌將帥,開始用自己寵信的宦官李林輔統帥禁軍,開始了宦官掌權的先例。至唐代宗時,宦官的勢力又進一步膨脹,充任內樞密史,掌管機密,承詔宣旨。至此,宦官開始逐漸的控制了軍隊和朝政,而皇帝確逐漸的控制不了宦官,甚至反被宦官所控制。
宦官勢力的膨漲,侵害了舊有官僚集團的利益,宦官控制朝廷,不僅威脅皇帝,而且因利所趨,無事不爭,這便和朝臣發生衝突。日積月累,矛盾便開始激化。於是官僚集團便與宦官集團之間爭權奪利的鬥爭變逐漸開始,尤其是王坯、王叔文剷除宦官未果後,宦官更為猖獗。宦官弄權激發了朝臣與宦官之間的衝突,同時,朝臣之間為了政見黨爭也需要藉助掌握實力的宦官的支援,宦官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也需要朝臣的幫助,這兩派之間是既爭鬥又互相利用,關係錯綜複雜,各種派系爭鬥不斷,朝政日趨腐敗。
唐初宦官不掌兵,但自安史之亂後,宦官李輔國、程元振領禁軍,代宗時期的宦官魚朝恩更是出掌神策軍。自涇原兵變後,由於宦官掌握了中央禁軍,京城武器便有足夠能力宰制朝政了。本來皇帝是想用宦官來監軍,控制武將,避免尾大不掉的情況再生禍亂,但沒想到的是宦官監軍卻每每牽起大禍。唐德宗之後,宦官掌握了神策軍,但卻不諳軍事又任用親信奸佞,導致軍隊缺乏訓練,軍力日趨敗壞,使得中央軍的戰鬥力跟地方藩鎮的相距甚遠,因此,後唐時期一直缺乏強大的中央軍力,黃巢之亂後的以藩治藩政策失效,中央軍又無法抗衡強藩,以至最終朱溫篡唐。
宦官久爭朝政,誘導君主安於逸樂,使君主沉迷聲色,這樣便使君主間接成為宦官的傀儡,疏於理政,從而導致小人操控權柄,政風敗壞。此外,中唐後,常以宦官出使,甚至干涉宰相、大臣、藩鎮的任免升遷。這樣,大臣為保仕途榮華,便積極奉承宦官,宦官乘機斂財,上下沆瀸一氣令政治更加敗壞。
從唐穆宗以後,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擁立的。這樣一來,宦官的權力就更大了,連皇帝的命運都掌握在他們的手裡,還有誰敢跟他們作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