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想更好的與孩子相處,讓孩子快樂,聽話。
8
回覆列表
  • 1 # 五蓮峰居士

    要想了解孩子的想法,首先得跟孩子做朋友,而且是無話不說的朋友,家長要跟孩子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不要認為自己是家長,高高在上,這樣孩子跟你有隔閡,有什麼 想法都不會跟你說,根本無法溝通,你想了解孩子的想法就根本不可能了。所以要想了解孩子的想法就得跟孩子做朋友。

  • 2 # 秋芊寶寶

    首先要充分了解孩子,這個要從嬰幼兒期說,孩子最好是父母自己帶,這樣你的教育就是一致的貫穿他們的一生,對孩子的性格瞭解,他的想法你自然清楚,所以父母不要把孩子丟給老人圖舒服,然後孩子大了又抱怨不聽話,凡事都是有因有果的。其次,多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聲音,牢騷也好,開心的事情也好,孩子上了一天學,晚上回來一定要留點時間和他們交談,我家裡比較喜歡吃飯的時候聊天,有些家庭可能會將就餐桌禮儀,那就睡前也可以,反正要讓他說,他的想法和認知都在話裡,尤其是中學的孩子,會有很多對老師,對同學,對事情的看法,聽他們講出來,我們家長再加以教育,指導,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另外,強調一點,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適當的有點隱私,家長看破別說破,讓他們有自己的空間,否則太壓抑,但是原則一定要定好,自始至終要堅持原則,遇到觸碰原則的問題一定要嚴厲斥責,批評教育,不能手軟,總體來說,現在的社會很複雜,孩子的思想和我們過去的想法有很大差距,做父母不是件容易的事,對孩子要愛,同時也要教育,最主要的是讓孩子知道你愛他,多陪伴,不要給太多錢,錢會沖淡親情,陪伴關心才是孩子內心最需要的!

  • 3 # 王一舟

    平時要多觀察小孩子喜歡什麼,然後投其所好,融入小孩子的內心再問小孩,你喜歡吃什麼,明天干什麼,想要什麼禮物,長大了有什麼理想,只要小孩說了,你就暫時記下,然後就有條件的讓小孩聽話,給他實現願望,當然平時還要多陪伴的,還是要經常重複的問題,畢竟小孩子還小,說不定興趣又變了呢,買了自以為小孩喜歡的東西,結果被嫌棄就不好了。

  • 4 # 鏡說實話

    怎樣瞭解孩子的想法其實不難,難的是瞭解孩子的真實的想法,“溝通”是專家的話,會做的父母其實很少,因為首先家長的角色定位就是錯的,你想了解它的想法,多半是為了幫它做決定。所以慢慢孩子就不願意分享自己真實的想法,

      處理這個問題,最好的(不一定最容易)方法,是承認孩子需要獨立。畢竟,你處在他們的位置上,難道你不想自由一些?經常和他們聊聊,但是一定要給他們需要的空間。而不是給他們做決定。

      前期一定要建立信任關係,讓他們知道,如果需要你,或者需要一個肩膀哭泣,你會在他們身邊。透過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獨立,你就給了他們一個自己學會成長、瞭解世界的機會,同時,你也向孩子表明,你信任他們。

      而且一定要知道這種關係是需要長時間維護的,不要把孩子的這段發展時期當作挑戰,應該積極看待,過了這一時期,你會發現一切很好。所以,你要相信孩子同樣會沒事。關鍵在於,如何在這段時間鞏固和孩子的關係,經常問問自己,能為孩子做些什麼。

  • 5 # 銥鑫的媽媽

    想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首先要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朋友,和孩子有共情,像我的孩子,我就是像朋友一樣相處,所以他什麼都會和我說,我也會把自己當成他一樣 去理解這個事情。然後,其實我覺得很多育兒書還是借鑑一下的,透過書本會知道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最後,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有耐心,很多時候孩子是非常有耐心的,是我們大人不耐煩。耐心這點我覺得這點非常重要,情緒平和的家長更能讓孩子信任哦!

  • 6 # 城廂小林

    和孩子聊天 現代父母最大的特色,就是“忙”。爸爸忙,媽媽忙,能幹的職業婦女在家裡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催孩子:趕快洗澡、趕快吃飯、趕快寫功課、趕快。

    學習傾聽孩子的話語 多數人都習慣說話,不習慣聽話,尤其是父母面對小孩,更是滔滔不絕,那時候更要懂得傾聽。

    鼓勵、說理代替責罵孩子,父母也不可取笑,更不可妄加指責。父母要允許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意見父母是重視的。

    培養共同的愛好 許多父母雖與孩子朝夕相處,卻對他們並不瞭解。不瞭解孩子的想法,就很難有效地引導孩子成長為自己所希望的人。父母可以透過培養與孩子共同的愛好來達到溝通與交流的目的,如與孩子下棋、一起聽音樂、看球賽、游泳等。

    經常與孩子談天說笑,以培養情趣,共享歡樂。父母首先得親近孩子,取得他的信任,他才能傾訴自己的想法,這是自然而然的。只有被認為是最親近的人,自己才願意毫無顧忌地敞開胸懷交談。

  • 7 # 公正永生

    謝你邀請。你要想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你就要和孩子交朋友,只到孩子拿你成為他(她)的真實朋友,他們有啥話都沒有隱瞞的,就一五一十的告訴你。其實做到這一點可不容易啊!想要做到這一點嗎?放下架子忠誠對待,你有啥對他(她)也沒有可隱瞞的,只有這樣他們才對你……

  • 8 # 我是墨筱白

    高質量的陪伴,和孩子打成一片,把孩子當成朋友,平等、尊重、理解,每一次的親密交流都是促進親子關係更近一步的基石

  • 9 # 農夫大孟

    平時就可以和孩子以朋友的方式相處啊,不要總是教訓孩子。這樣孩子有啥事兒才會跟你說、跟你商量,不然你覺得有些事你問就會說嗎?

  • 10 # 青子說

    想要跟孩子更好的相處,那就要了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那我們應該怎樣去了解呢?

    善於觀察

    肢體語言

    對於兩歲以前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還不是很好,當他們有什麼想法時,就很難正確的表達出來。但是他們卻會用他們的肢體語言,或者是情緒來表達,這就需要我們的父母善於觀察了。

    我家小寶在一歲半的時候,有一次一直哭鬧著,嘴裡還不停的喊:“水、水、水”,因為說的不清楚,所以我們都不知道他要什麼?他奶奶就有點不耐煩的說:“你要什麼就說呀,哭有什麼用?來,奶奶帶你去玩吧!”當時孩子不理她,繼續哭,但是我卻發現他的手一直指著茶几,我就意識到孩子應該是要喝水,當我把水杯遞給孩子時,孩子馬上停止了哭泣。

    孩子雖然還不是很會說話,但是他卻用他的肢體語言告訴了我們他真實的想法,這就需要我們用心去觀察。

    情緒語言

    有一次我們帶孩子去公園玩,那時我們給孩子每人買了一個冰淇淋,當時就擔心小寶吃冰淇淋吃的到處都是,所以我們是拿著給他吃。但是孩子就生氣了,他直接走出幾米遠,背對著我們一直站著不動。當我把整個冰淇淋遞給他時,他的壞情緒馬上就消失了。

    你看,他還不會說我要整個冰淇淋,但他卻會用他的情緒來告訴你:“我不要你喂”。其實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就能夠發現孩子情緒微妙的變化。

    少說多聽,適當引導

    有時候我們面對孩子的各種情況時,我們不需要很多的語言去喋喋不休的進行教導,你說的越多,孩子也許就會越反感,這個時候我們不如多聽聽孩子怎麼說。

    記得有一次四歲的大寶養的小魚死了,那天他就跟爺爺說了,爺爺就說:“唉,死了就死了唄”。當時大寶挺生氣的,後來爺爺又說:“明天我再去抓一條給你,行不行?”結果大寶卻很生氣的用小拳頭錘著爺爺說:“我就是要這條”。

    之後大寶又跑過來跟我說:“媽媽,我的魚死了”。當時我就“哦”了一聲,孩子接著說:“魚死了,我好難過”。我又“嗯”了一聲。接著孩子說:“我每天都會跟魚講話,現在魚死了,我跟以後很誰講呢”?後來我就給了他一個娃娃:“以後你有什麼心事,你就跟這個娃娃說吧”。

    其實在平時的交流中,我們只要是少說多聽,多引導孩子,孩子還是會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總的來說,要想知道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多觀察,少說多聽,再加上適當的引導,孩子興許就會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范冰冰換個頭像就上熱搜,真的是全民娛樂的時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