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未鳴讀史
-
2 # 叕不是演員
看待歷史人物凈該正視歷史史實,才能對其進行正確評價。縱觀三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但凡青史有名的人物無疑都是那抹時空中璀璨的明星。司馬懿雖然出身名門,但若無真才實學也不可能走到顛峰。只所以後人對其多有怨憤,也是受演義小說的影響,一本《三國演義》將作者的感情色彩帶入到大多數的後人的精神世界當中。前期貶曹褒劉,認劉氏為正統,司馬懿抗劉被視為逆,在後期政治鬥爭中為保身家性命,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也遭世人詬病,以至於今天我們形容某人陰險狠毒習慣會說“司馬懿之心,路人皆知”。加上晉朝的歷史很短暫,僅百餘年,又分為兩段且都動盪不安,沒有形成官方主流的思想意識形態,這種觀念夾雜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一路傳承下來。司馬懿及其子孫一直不為後人喜愛!但他的一生無疑也是一部奮鬥的歷史!
-
3 # 石敬瑭
司馬懿為什麼不被後人喜歡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們都知道歷史從來都是勝利者書寫的,司馬懿作為最終的勝利者雖然活著的時候沒當皇帝,但死後總算也被追封,最終一統天下的也是他的孫子。按道理他應該是被捧上天的,但是現實恰恰相反,從古至今罵他的數不勝數,誇他的還真沒幾個。就算是在歷史人物翻案翻了個遍的今天,雖然司馬懿的名聲好了不少,但討厭他的依然大有人在。
司馬懿的名聲之所以這麼差的原因主要是曹家對他太厚,從曹操曹丕曹睿,祖孫三代對司馬懿都很不錯。尤其是曹睿,對司馬懿幾乎可以說是推心置腹。曹睿病重時司馬懿正在外打仗,而曹睿為了等待司馬懿回來一直吊著一口氣不死。司馬懿終於趕回來後,曹睿強撐病體,指著司馬懿讓他選定的小皇帝曹芳認清楚這個人,然後又讓曹芳上前抱住司馬懿的脖子。此情此景,簡直是石頭人都會掉淚。司馬懿當然大哭,在場的所有人也痛哭。而就在司馬懿回來的當天,曹睿駕崩。
然而如此感人的託孤場景最終卻是個諷刺,曹睿以為絕不會反的司馬懿卻偏偏反了。雖然司馬懿造反的原因可以列出一籮筐,我們也常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是在把忠孝視為最高道德標準的封建時代,司馬懿毫無疑問是被口誅筆伐的物件。曹家雖然篡奪漢室天下,但曹家的天下是曹操自己打回來的,而司馬家卻實實在在的是欺負人家孤兒寡母。再加上司馬懿有個高標準的參照物,就是他的老對手諸葛亮。同樣是託孤,諸葛亮用他的一生實踐了他的諾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然一堆人說諸葛亮要是北伐成功也會篡位,但只不過是你們的推測。事實是終諸葛亮一生都對蜀漢忠心耿耿,而諸葛亮也沒把自己兒子捧成接班人。如此強烈的對比之下,儘管《晉書》裡把司馬懿描寫得多麼盡善盡美,背叛曹家又是多麼的不得已,但千年以來司馬懿都是被人厭惡的物件,直到現代才有了翻身的跡象,但要想被大多數人喜歡依然任重而道遠!
-
4 # 潘不安講究史
司馬懿為什麼不被後人喜歡?其實唐太宗李世民曾一語道破真相!
他曾評價司馬懿道:“古人有云:‘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於天下。”這就像我們現在常說的,一個人做了一輩子的惡臨死前只要做了一件善事,人們就會稱讚他,甚至之前做的惡事也都變的情有可原;而一個做了一輩子好事的人,最後哪怕做了一件惡事,前面所作的一切好事都會煙消雲散。人們甚至是比純粹的惡人還要痛恨他,咒罵他。
漢朝的王莽在前半生當中,被天下人當做聖人一般的推崇,結果最後卻謀逆篡漢,於是成為了歷史上一等一的大奸臣,大惡人。王莽不被後人喜歡是這個原因,司馬懿也是一樣。相比於真小人,這種偽君子即使同樣是壞人也會討厭的吧。
翻開歷史,做一個假設,如果司馬懿在高平陵之前便死了,歷史上就完全是另一個評價了。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成為丞相,徵辟司馬懿為文學掾,其後司馬懿隨曹操徵張魯,討孫權,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是,勸阻曹操遷都。於建安二十四年,生為太子中庶子,輔佐曹丕。將自己的繼承人交由司馬懿輔助,可見雖然歷史記載上的曹操不信任司馬懿,但也充分認可他的能力。
之後司馬懿在繼承者之爭中,略次為曹丕出謀劃策,深受信任,每事必與其計議。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在司馬懿的輔佐下繼任魏王。
同年曹丕稱帝,司馬懿成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次年免去督軍,但升任侍中、尚書右僕射。後來曹丕兩次伐吳,都以司馬懿鎮守許昌,內撫百姓,外供軍資,對其信任可見一斑。
公元226年,曹丕病重,臨終前以曹真、曹休、司馬懿、陳群四人為顧命輔政。當時曹真、陳群、司馬懿三人守候在崇華殿之南堂,曹丕對曹叡說:“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曹丕死後,孫權趁機攻魏,司馬懿親自率軍擊退,斬殺張霸,斬首千餘級,升為驃騎將軍。並受命駐紮宛城,督荊、豫二州諸軍事。
從此司馬懿開始為曹魏南征北戰,二十四天擒斬新城叛變的孟達,與諸葛亮對峙於五丈原,滅遼東公孫淵,均立下汗馬功勞。
就在司馬懿滅公孫淵不久,回鎮關中的途中,曹叡病重,三日五詔急招回京,甚至親自手書:“間側息望到,到便直排閣入,視吾面。”司馬懿當時離京還有四百里,竟然快馬一晝夜趕到。
直到看到司馬懿,曹叡才拉著他的手,看著太子說:“吾疾甚,以後事屬君,君其與爽輔少子。吾得見君,無所恨。”
曹叡去世後,年僅八歲的曹芳繼位,司馬懿與曹爽一起輔政。之後,司馬懿依然是“兢兢業業,忠心耿耿”,相比之下曹爽才是弄權的奸臣,司馬懿是完全可以和諸葛亮相比的大忠臣。不僅拒絕了讓自己的子弟為官,還上奏曹芳請求停止大修宮殿,節用務農,使“天下欣賴”。
244年,曹爽為了建立威名,大舉伐蜀,司馬懿力諫阻止,後來曹爽果然打敗。後來吳國進攻柤中,司馬懿又為曹爽出謀劃策,可惜曹爽均不採納,以至幾次下來魏國損失慘重。
不少有識之士請求司馬懿出來主持大局,但是其韜光養晦,偽裝生病,不理政事。其實如果司馬懿這個時候就病死了,那他一定會青史留名的。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但歷史上根本沒有如果。即使是司馬懿借曹爽在高平陵時發動政變,朝中絕大多數大臣還是支援司馬懿的,認為他才是忠臣,曹爽是禍亂魏國的奸臣。
但是但高平陵之後,完全就是兩個劇本了。司馬懿用前半生留下的好名聲為代價,以及忠於曹魏的陳泰為保,說服曹爽放棄兵權。轉身卻以謀反的罪名,背信棄義,大搞株連,誅殺曹爽以及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範等,並滅三族,甚至連家中出嫁了的女兒都不放過,手段極其殘忍。
消滅對手後,司馬懿開始獨攬大權,架空魏室,使當時的人們大跌眼鏡。雖然其最後還是沒有稱帝,但已經為司馬氏篡魏奠定了基礎。司馬氏親信賈充公然指使成濟弒殺魏主曹髦,而之後陳泰要求腰斬賈充時,司馬昭只是推出了替死鬼成濟,賈充不僅安然無恙,反而更受重用。
雖然歷史上曹魏也是篡奪了漢室的江山,曹操也被人稱為奸雄,但是他的“壞”光明磊落,堂堂正正,有時候甚至還有點可愛,使得歷史上他的粉絲從來都不少。
但同樣是篡位的司馬懿,其前面完全一副忠臣的模樣,後面卻用欺詐的手段謀取天下,就非常的讓人不恥。想想一下,曹丕、曹叡兩代如此信任司馬懿,結果兩人死後沒多久,看上去忠心耿耿的司馬懿反手就把原老闆的公司搶了,這還不夠,還把人家弄得家破人亡。
後來王導向晉明帝講述司馬氏如果建立晉朝的過程中,連司馬懿自己的子孫都羞愧的將臉埋在床上,說:“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連自己的子孫都以此為恥,其他人又怎麼會喜歡司馬懿呢?
-
5 # 大唐文苑
三國後期的司馬懿,不被後人喜歡,筆者認為,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諸葛亮才智超群,已經成為智慧的化身,讀者大都成了他的鐵粉。司馬懿和諸葛亮PK,出於個人情感,後人對司馬懿自然就不喜歡。
其次,他用陰謀手段發動政變,武力逼宮奪權,有違當時的倫理道理和價值觀念。曹操、曹丕的後人,雖然平庸無能,但曹丕稱帝后,歷經三代經營,曹氏一門在人們心理已成天下正統。
司馬懿父子為一已之私政變奪權,以奸臣的形象出現,後人自然也不喜歡。
第三,司馬父子奪權後排除異已,手段殘忍血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成了司馬家族永遠無法洗白的反面標籤。主政期間,不施仁政,人民沒有因此得到好處,特別是他孫子司馬炎稱帝后,內鬥不止,禍及百姓,社會動盪不安,人民苦不堪言。
司馬懿隱忍待變,奸詐陰險,被貼上陰謀家的標籤,他當然不被後人喜歡。
-
6 # 90後獨家記憶
因為他是純純正正的“竊國之賊”。
1. 司馬一家竊取了革命果實,
先說曹魏,經過曹氏三世的努力,曹操戎馬一生,創立屯田為曹氏基業也打下了基礎。曹丕創立了優秀的選賢制度,穩定了曹魏局勢。曹叡成功的抵禦了數次諸葛亮,東吳的北伐。
再說西蜀,劉備一生屢戰屢敗,堪稱堅忍不拔的楷模。關張趙馬黃諸葛篳路藍縷建立西蜀基業。
最後說東吳,孫策打下江東一十二郡,孫權赤壁之戰大勝,而且東吳政權是三國中最後滅亡的政權。
司馬懿幹什麼了?透過門閥政治竊取了曹魏的革命果實。
2. 五胡亂華
如果西晉統治者能像漢擊匈奴,唐滅突厥,明破蒙古,本朝逼退聯合國軍那樣,開創一個武運昌隆(至少是初期)的大一統王朝,起碼還有點春秋筆法的美化,結果呢?西晉建國不到四十年,就被蠻夷打垮躲到了南方,神州陸沉,五胡亂華,自秦以來漢人第一次被外族滅國,北方赤地千里,民不聊生,華夏險些有滅頂之災。說西晉是最差勁的王朝都不為過!對比曹老闆在世時國家尚未統一,可哪個胡人敢來中原撒野?而這一切悲劇的源頭都是始於司馬懿,因此,不黑你黑誰?
3. 生性涼博
面對結髮妻子張春華。年輕時候的司馬懿躲避曹操的徵辟,有一天下雨,司馬懿前去收拾晾曬的書籍,被一名婢女看到,張春華擔心此事會被傳播出去對司馬懿不利,便殺了婢女(兩口子一樣心狠手辣)。但是到了晚年,司馬懿寵信柏夫人,張春華前去探望病情,司馬懿居然說出“老物可憎,何煩出也!”,張春華傷痛欲絕,於是拒絕進食,想要自殺,幾個孩子也不吃飯,司馬懿於是道歉賠禮,但是在背後卻說:“老物不足惜,慮困我好兒耳!”如此薄情。
說實話,這麼多人討厭司馬懿是證明在老百姓的心中還是覺得忠孝仁義是正確的,
如果再度掀起“司馬懿熱”,(不建議看《大軍師司馬懿》)國將不國。
-
7 # 碧山雲起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非常偏愛三國那一段歷史,我專門蒐集過司馬懿家族的歷史資料,對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司馬懿無論在三國後期還是前期,這個人都不受人待見!只不過三國前期他位不高權不重,本事也不能跟曹操比,所以在曹操帳下他是夾著尾巴做人。曹操死後,曹操的後代就不是司馬懿的對手了,司馬懿開始變本加厲地搞起陰謀詭計,他的陰險狡詐心狠手辣讓人感到人性的醜惡和陰暗,所以大多數人都不喜歡他。
三國後期“司馬懿詐病賺曹爽”家喻戶曉,司馬懿除掉了曹爽兄弟和他們的核心人物以後,曹氏家族的基業基本上就到了司馬氏家族手裡,只不過差一個過戶的手續而已。這時候司馬懿的陰險狡詐心狠手辣無論正史還是野史,對此有大量的揭露和描寫,司馬懿就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厭惡喊打。
但三國前期,司馬懿也是很不光彩的一個人,對曹操他也敢詐病,並且還裝了兩次!曹操做司空時,聽說司馬懿很有才幹,就徵召他入朝做官。但出身名門望族的司馬懿,一是看不起出身閹宦的曹操,二是司馬懿也看到朝廷軟弱,天下將大亂,此時出來做官,無異於到刀尖上跳舞,不如等待時機看局勢發展再說,就裝作得了風痺症,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曹操的眼睛多毒辣啊,一眼就看穿了司馬懿的病是假的。但他此時正忙著集中力量打算和袁紹幹仗,就放了司馬懿一馬。
等到曹操打敗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就又想起來司馬懿。這次曹操不客氣了,對前去徵召他的使者說:“他這次要是再磨磨唧唧裝病就直接讓他進大牢吧。”司馬懿幹不過曹操,就屁顛屁顛入朝做官了。
但高傲的司馬懿眼裡除了曹操,整個朝廷再無第二個人。曹洪是個武將,讀書謀略都比不上司馬懿,就想和司馬懿做同事,好就近向司馬懿學點本事,就給曹操申請調司馬懿到他那裡任職。司馬懿哪兒看得上曹洪啊,就裝作摔壞了腿腳,天天架著拐走路,不去曹洪那裡報到。曹洪知道是司馬懿看不起他,就去曹操那裡告了司馬懿一狀。曹操一聽,這小子老毛病又犯了,就立刻派人去傳喚司馬懿到丞相府,使者一到司馬懿扔了柺杖乖乖去了相府。
你看這司馬懿!不是前期人好,不造孽;是不敢,是鬥不過曹操,所以大家才覺得他前期好像還過得去。司馬懿天生一副“狼顧相”。曹操有一回在司馬懿走著走著的時候,突然從背後喊了一聲“司馬懿”,司馬懿一扭頭,頭轉過來了,身子卻不動。這就是相學上有名的“狼顧相”,此種面相大富大貴,但必定是不安定的造反分子!曹操臨死前囑咐兒子曹丕說:“我死之後,萬不可重用司馬懿,他會給你搗亂的,你們不是他的對手。”曹操厲害啊!
所以無論三國前期後期,司馬懿都不是什麼好鳥!只不過三國前期他沒那麼大的膽兒!
回覆列表
司馬懿是三國曆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不受人喜歡的不外乎以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性格方面上的原因。司馬懿雖然足智多謀,但他性格陰鷙,愛耍陰謀詭計,沒有諸葛亮等人的正面和Sunny形象,因而不受大部分人喜歡。
其次是雖然魏代漢和晉代魏都是奪位,但是曹丕做得比較和平和文明,至少表面上是這樣;而司馬家就做得十分野蠻和血腥,竟然指使人直接謀殺皇帝,而“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成了司馬家永遠無法洗刷的野心家的標籤,司馬懿雖然不是當事人,但是他是始作俑者,難逃其咎。
最後的原因是晉朝政權的腐敗和無能。朝代的更替本來也無可厚非,但是司馬家透過血腥手段奪取曹魏政權建立的晉朝卻非常腐敗和無能,不但腐朽不堪而且非常短命,最後招致外族入侵,五胡亂華,中國的歷史從此走進一個長達數百年的非常悲慘和黑暗的時代,對此司馬家族特別是司馬懿有最大的責任,不是喜歡不喜歡的問題,而是永遠被後人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