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粒兒媽娜姐

    孩子自控能力差的孩子,未來難有大出息,改變可能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

    小孩子本身就沒有很好的自控力,再加上家長一步步縱容導致自控力越來越差。

    約定玩半個小時手機,半小時過後孩子一次次央求再玩五分鐘,再玩兩分鐘,有多少家長出於各種原因選擇了妥協?

    想要改變孩子自控能力差的問題,家長的原則不能丟。

    堅持原則,對約定好的事情嚴格執行,說好的五分鐘,多一分鐘都不行。不要讓孩子覺得,可以有商量的空間。

    二十分鐘手機時間結束,必須收回手機,他可以哭鬧,可以發脾氣,給他釋放情緒的空間,但決不能妥協。

    轉移注意力可以有一定效果,甚至媽媽可以跟寶寶求陪伴。

    對於一些孩子而言,當他沉迷於電視手機時,父母可以用他更感興趣的事情來轉移他的注意力。

    孩子都是愛父母的,有時候,不妨跟孩子“撒個嬌求陪伴”。

    我家女兒有一陣子特別愛看動畫片,看到停不下來,在其他方式不管用之後,我就會特別委屈的站在她面前,跟她說:“你只陪電視,不陪媽媽,媽媽好傷心。”然後女兒就會關了電視拉著我陪她玩了。

    引導孩子做一個親子閱讀計劃,讓孩子做你的監督者。

    閱讀不僅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也是一個可以讓人安靜下來的好辦法。與其讓孩子玩手機,看電視,不如來做個親子閱讀計劃吧。

    一來可以讓孩子慢慢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二來讓孩子監督父母閱讀,在執行監督權的同時其實也是在提醒孩子,該讀書了。

    不建議的做法

    孩子自控力差,父母固然很生氣,但不建議打罵攻擊孩子,只會適得其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還會加重母子矛盾,引發孩子對父母的不滿。

    育兒路上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讓父母們應接不暇,父母特權要不得,瞭解孩子,找到適合自己孩子方法才是重要的。

  • 2 # 兄弟倆vlog

    親,除非孩子犯了原則性的問題,平時儘量不要打罵孩子。畢竟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同時這樣也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

    親和家人有沒有分析過孩子自控力差的原因,純碎是他個人原因?還是作為家長,咱們自身也有原因?平時自己的行為自控能力就差,讓孩子模仿了呢?例如像現在比較普遍的就是無論老中青幼都沉迷手機,不管是手機遊戲、微信、影片等,人們只要有空閒時間就開始接觸,導致面對面的交流很少。是否家長們在家裡也存在這種情況,在大人的影響下,孩子也離不開手機。手機我認為和原來的鴉片一樣,對人的消耗跟負面影響很大,會導致所有人缺乏創新能力、自控能力。所以,明智的家長會為了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尤其面對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我是生活在北京,這兩年就業壓力山大,所以我建議家長們在家多看書、多學習,這樣自己成長了,孩子也會跟著養成一個從小愛學習的習慣,久而久之,孩子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會越來越自信,越來越開心。同時孩子因為看書學習,會培養成安靜的習慣,那麼他的自控能力是不是就得到了改變!

    還有重要的一點,不要太過溺愛孩子,事事都以他為中心,當他提出某些過分要求或者普通要求時,我們做家長的不要第一時間滿足,一些合理的,我們延期答應滿足,一個不合理的當時就拒絕!同時還有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讓孩子知道你的底線,只有這樣,孩子的情緒才可以有效疏導,當他們不良情緒發洩是,可以引導他們正確的發洩方式,如拿紙亂寫亂畫,打沙包等。

    我與我兒子平時的溝通都是很平靜化的,有話好好說,我也特別尊重他,不開心時,我會盡可能抱抱他,安慰他,問他不開心的原因,同時幫助他化解不良情緒,所以我的兒子很懂事,很暖男。親,我相信您一定也能做到的!!!

  • 3 # 錦鯉小螞蟻

    自控力是一個人成功所必須的能力。

    1.建立契約,養成契約精神

    孩子自控力差無非就是不管後果的去任意妄為。作為家長,可以在孩子做某一件事情時,必須要求孩子做到預想目標,不能半途而廢。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進行精神或者是物質上的獎勵,反之,完不成必定要有懲罰,以體現契約精神。獎勵也是有技巧的,若是自控力特別差,可以把目標劃分為若干階段,完成一階段給予一階段的獎勵,類似於升級遊戲,這樣既符合孩子愛玩的天性,也能讓孩子遵守約定順利完成目標,長此以往,孩子的自控力會變的越來越強;若是自控力稍差些的孩子,不能分階段而是要一竿子打到底,必須完成全部目標後給予獎勵。契約精神一旦養成,對於踏入社會必然大大有用。

    2.順勢而為,與孩子成為朋友

    孩子自控能力差,對於家長的話聽不進去,但是會與自己的好朋友分享小秘密。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與孩子一起做遊戲,寓教於樂。比如玩,紅燈停,綠燈行的遊戲,鍛鍊孩子要控制住自己,不能違反遊戲規則。

    3.樹立榜樣,積極向上。

    4.制定計劃,認真完成。

    孩子無論做什麼事情不能由著性子來,要先讓ta自己制定一個計劃,家長也參與進來,使計劃不斷得到完善,增加趣味性、可行性。孩子對於自己想做的事情,那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當然了,這個過程會有些艱難,但是一定要去做計劃,只有孩子自己做了計劃,ta才會認認真真的去完成。家長要鼓勵,要獎勵。在童年階段,獎勵對孩子來說比什麼都有效果。

  • 4 # 膽汁質談育兒

    如何培養孩子自控能力一些建議:

    1.告訴孩子要等待的原因和意義:延遲滿足的時間可以從幾分鐘延長到一兩天。如果孩子在街上看到喜歡的玩具要買,你可以告訴他今天沒有帶錢,過兩天再來。當孩子要吃零食的時候可以告訴他,我們明天再買回家和小朋友一起吃。和孩子講清道理,他們會慢慢學會等待,學會控制。嘗試對你的孩子說:“等一等”,可能會為他收穫更好的未來。

    2.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要特別注意家長對孩子的即時滿足問題,不要對孩子有求必應,成為孩子的“愛心毒藥”。許多家長因為對孩子的溺愛,習慣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願望。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不懂得吃苦,經受不了挫折,也讓孩子更加驕縱任性。而延遲滿足,能讓孩子在面臨種種誘惑的時候,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控制自己的即時衝動,在等待中展示自我控制能力。

    3.平時可以多做些自控力方面的培訓:孩子自控能力不好,可以透過一些訓練讓孩子自控能力慢慢加強。通常最常用的有書法練習,練習書法能讓一個孩子的心靜下來,集中注意力做到氣定神寧。可以報一個軟筆書法訓練班,慢慢訓練孩子如何安靜下來,定性對孩子的自控能力的培養大有幫助。也可以跟孩子玩挑豆子的遊戲,把紅豆,綠豆,黃豆各種顏色的豆子放在一個碗裡,然後要孩子挑出來,這也有助於鍛鍊孩子的耐心和延長專注時間穩定孩子的情緒,提升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4.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很多時候自制力和良好的習慣養成大有關係。對幼兒自我控制力的培養,最初可以從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方面開始。要求孩子按時起床、按時睡覺,按時吃飯,自己的東西自己收拾,用完物品要及時歸位等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對他的自控能力的培養可以慢慢滲透到學習習慣方面。按時上學 遵守紀律 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及時複習 做完作業才可以出去玩等。開始孩子肯定有不適應的地方,如果家長長期堅持,而且一貫要求,不作原則上的任何遷就,孩子就會逐步學會控制約束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控制能力。

    5.重新建立家庭規則,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孩子只有具備了規則意識,才能提高自控水平。家長可以從現在的生活規則和學習規則入手。開始的規則和目標制定可以很簡單,需要操作性和可實現性很強。鼓勵孩子實現目標,建立自信和成就感。

    6.循序漸進,及時表揚: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要有耐心!一定要循序漸進,切忌操之過急家長要與孩子進行多方面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和內心世界,及時關注孩子的進步和變化。也要隨時調整計劃和方案。增強教育的有效性和影響力。重新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和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尤其是對孩子表現良好的自控行為,要給與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7.制定計劃嚴格執行:知道孩子自制能力差,父母得時刻提醒,隨時監督。如孩子愛玩不做作業,那孩子一回家,家長就要提醒孩子先做作業。作業做完了還要檢查。家長長時間堅持和監督,3,4個星期可能會讓孩子被動的養成習慣。再經過2,3個月的堅持習慣才會慢慢穩定下來,真正變成他的自控力的一部分。

    8.培養孩子頑強的毅力。頑強的毅力是一個人良好自制力的重要保證,培養孩子的良好的自控能力,首先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意志。家長可以透過讓孩子多參加一些體育運動 軍訓或戶外拓展訓練等,訓練孩子的堅強意志。平時也注意不過分溺愛孩子,做個有節制的家長。

  • 5 # 大剛引領啥都行

    有些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自控力總是很差,那麼該怎麼辦呢?

    首先是要給孩子立規矩,立規矩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在家父母可以跟孩子“約法三章”,例如按時吃飯、10點睡覺等等,家長要嚴格監督孩子遵守規則,告訴孩子這是小朋友要遵守的規則,大人也會有規則要遵守,並且你也要按照規則來做。這樣長期堅持下來,孩子自然就會逐步約束自己。

    其次,不要溺愛孩子,事事幫孩子做好,想要什麼就給他什麼,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肆意妄為,教育理念也要一致 不能這邊剛跟孩子說好了,轉頭就到奶奶那裡訴苦。因此父母一定要和長輩溝通好,不然很難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最後可以採用說服教育+表揚的形式,當孩子犯錯時,家長要有耐心地進行說服,在說服過程中,也要讓孩子表達出他的想法,然後指出孩子哪裡做錯了。這樣孩子才會加以改正。當孩子表現出良好的自控行為時,家長也不要吝嗇表揚,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 6 # 霍體清

    孩子自控力差,打罵講道理都沒效果,該怎麼辦呢?求支招?

    打罵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做的,但這是極為錯誤的方法,不但不會有用,還會有副作用,所以很多孩子的身上都有很多不好的習慣。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意義的,孩子開始沒有好習慣,沒有好的意志品質,自控力不好,這是能理解的,培養好的自控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正向強化,所謂正向強化,就是孩子在成長中,只要有一點能管住自己,的地方,有一點不怕苦的苗頭,就及時鼓勵,讓他感覺自己做得很好,不斷的積極強化,你會發現他自控力會越來越好。在學習的時候,結合“跳一跳夠得著”的原則,讓他體驗成功,不斷鼓勵,孩子好的習慣和良好的自控力,好的意志品質會慢慢形成。

  • 7 # 小寧大遠養成記

    孩子自控力差,打罵講道理都沒有效果,該怎麼辦呢?能有什麼招呢?好招就是陪伴,沒有打罵,沒有講道理的高效陪伴;還有引導,積極、正面的引導。

    不管以前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自控力差,不聽勸阻,家長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必須願意花時間、花精力的去陪伴。打罵和講道理只會增加孩子的反感和叛逆,更會惡化親子關係,導致以後的管教更加難以進行,能感化孩子的,只有父母真誠的愛和關注。我的朋友小華,讀初中的兒子沉溺手機不能自拔,不願意去學校,不寫作業,整天就想著玩手機遊戲,對於父母的勸阻無動於衷,嚴重的時候還張口罵父母,動手打父母。小華夫妻倆每天晚上輪流陪著孩子寫作業,孩子磨蹭到幾點他們就陪到幾點,週末的時候,也是全程陪著孩子。一個人被孩子氣哭或者氣得受不了,就換一個人陪著,最糟糕的時候,陪孩子坐到早晨5點鐘。他們還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陪孩子散步和出遊。在小華夫妻被折磨的心力交瘁的時候,半年多的努力付出終於看到了成效,孩子戒掉了手機,學會了好好和父母說話,開始積極寫作業和上學,雖然現在成績勉強中等,但他們已經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因為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孩子的表現可能會有我們不滿意的地方,父母要做的不是批評和指責,而是陪伴和引導。孩子不做作業,我們陪著他;孩子不愛學習,我們也陪著他;但是記著,陪伴孩子可以是陪孩子看書,可以是自己工作,絕不能玩手機看小說的。不管多大孩子,父母犧牲自己的時間溫柔慈祥地陪伴在孩子跟前,他一般是不會無動於衷、我行我素的,就是做做樣子,也會拿出書本和作業的。只要父母夠堅持,孩子就會越來越習慣去學習,去進步。

    與其打罵孩子,或者進行沒有意義的講道理,不如陪著孩子旁邊,做一個安安靜靜地陪伴者。

  • 8 # 深圳寶媽育兒經

    孩子自控力差,打罵孩子時他會生氣,而人生氣時的情緒記憶效果最好。這樣自控力差與被罵聯絡在一起形成惡性迴圈。盧梭說過:講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方式。因為無趣,說教誰都不喜歡正如唐師傅。

    首先人的大腦分屬於不同的區域。而人類活動也受不同區域支配。其中軀體運動中樞即對活動支配的活動屬於額葉支配,而額葉是區域發展最晚的。直到12歲額葉才會發展成熟。這也就是說人的自控力發展較晚,且沒有成人強。所以看到很多孩子上課坐不住,學習走神,自控力不好等是有神經基礎的。

    那是否就沒辦法培養孩子自控力呢?答案當然不是,我們發現自控力從小在成人的要求下可以培養的。

    1.在孩子表現你所期望的行為時表揚鼓勵孩子。(當孩子認真學習作業時去鼓勵他)

    2.陪孩子一起克服困難。每一次的困難對孩子都是一次挑戰。當孩子退縮時理解孩子並鼓勵孩子。如我知道這對於你來說有些困難,但我想看看你盡力完成的結果。我們一起努努力吧。

    3.中間表現好的部分不斷激勵孩子。如:我就知道你會一步步戰勝困難的,現在離勝利不遠了,再堅持一下,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4/5歲孩子正是自控力養成的關鍵期。孩子再做一點事不能堅持時,父母要給孩子推動力,助其堅持。就是在這樣一步步要求下,孩子把家長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長大遇到困難時會一步步要求自己戰勝困難的。所以成人要智慧些,不能指責打罵。嘗試的方法多了,採取有效的措施孩子也就進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季天竺葵最容易黃葉、爛根,應該如何進行防治?